具有前轮辅助转向功能的儿童摇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8888发布日期:2020-08-11 21:54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具有前轮辅助转向功能的儿童摇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玩具,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前轮辅助转向功能的儿童摇马。



背景技术:

目前,摇摇马是一种深受婴幼儿童所喜爱的儿童玩具,摇摇马能够让儿童在玩的同时,培养婴幼儿童智力,开发婴幼儿童潜能。市面上的摇摇马一般由底板和可骑坐的本体构成,本体上安装有轮子,底板一般为弧形;底板和本体组合在一起时,不可移动但可前后摇动;底板和本体分离时,本体可单独使用,家长通过拉或推的方式驱动本体移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市面上的摇摇马,并不具备转向功能,造成实际的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轮辅助转向功能的儿童摇马,家长可通过推杆辅助转向,方便实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前轮辅助转向功能的儿童摇马,包括摇马本体,所述摇马本体的底部安装有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前轮组件与所述摇马本体活动连接,使得所述前轮组件整体可左右转动;所述摇马本体的后侧活动安装有可转动的推杆;所述推杆与前轮组件之间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推杆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前轮组件实现传动连接,使得所述前轮组件可跟随所述推杆同步转动。

优选地,所述推杆朝后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摇马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开设有供所述推杆插入的第一通孔;所述推杆可转动地插设于该第一通孔;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推杆沿其第一通孔的轴向与固定座发生相对滑移的限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限位通槽;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穿过所述限位通槽并与所述推杆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推杆采用伸缩结构设置,使其自身长度可调节。

优选地,所述前轮组件包括两个前轮、前轮轴和支撑盘;所述前轮通过前轮轴安装于所述支撑盘的两侧;

所述摇马本体包括呈分体设置的头部组件和身体组件;所述头部组件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竖直活动穿设于所述身体组件并从身体组件的底部伸出;所述转动杆的底端与支撑盘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与头部组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头部组件呈一体设置,与所述支撑盘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至少一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推杆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转动杆或支撑盘连接,使得所述转动杆或支撑盘与所述推杆可同步转动;所述身体组件的后侧开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开口。

优选地,当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转动杆连接时,所述身体组件靠近第一连接件与转动杆连接处的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孔。

优选地,所述连杆设置有2根,且对称地设置于推杆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将前轮组件设计为可左右转向调节的结构,使得摇摇马的转向更加灵活,家长可通过推杆驱动前轮组件转动,进而实现辅助儿童摇马的左右转向;

2、将头部组件与身体组件设置为分体结构,并通过转动杆与前轮组件连接,儿童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转向。

3、推杆采用伸缩结构,可在不需要使用时,缩短其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儿童摇马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传动组件与转动杆、推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支撑盘的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中转动杆的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中身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第一螺帽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传动组件与支撑盘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2、摇马本体;21、身体组件;211、固定座;2111、限位通槽;212、开口;213、盖板;214、靠背;215、开孔;216、限位块;22、头部组件;221、转动杆;222、定位块;223、外螺纹段;3、前轮组件;31、前轮;32、前轮轴;33、支撑盘;331、第二通孔;332、定位凹槽;333、限位槽;334、轴孔;4、推杆;41、第一限位件;5、连杆;6a、第二连接座;6b、连接耳;7、第一连接座;71、第一连接孔;72、插槽;8、第一螺帽;9、后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轮辅助转向功能的儿童摇马,包括底板1和设置在底板1上的摇马本体2。

摇马本体2的底部安装有前轮组件3和后轮组件;前轮组件3与摇马本体2活动连接,使得前轮组件3整体可左右转动;摇马本体2的后侧还设置有靠背214,供儿童倚靠。后轮组件9包括两个后轮和后轮轴,两个后轮直接通过后轮轴安装于身体组件21上。

摇马本体2的后侧活动安装有推杆4,具体结构是:摇马本体2的后侧设置有固定座211,固定座211可以是可拆卸设置,也可以是与摇马本体2一体设置。固定座211的中部开设有供推杆4插入的第一通孔,同时该固定座211向后倾斜,使得推杆4插入后也能够朝后倾斜,并且推杆4可绕自身周向转动。另外,推杆4可采用伸缩结构设置,例如与雨伞的杆体类似的伸缩结构,如此可使得推杆4的长度可调节,家长在不需要使用推杆4时,可将推杆4缩短。

结合图1、图2,另外,为了防止推杆4在安装完成后上下滑动,在推杆4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推杆4与固定座211发生相对滑移的限位结构,优选地,该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41,该第一限位件41可采用螺栓等连接件。具体地,固定座211的外侧开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限位通槽2111,该限位通槽2111沿固定座211的横向延伸,其上下宽度可与第一限位件41相同,或略大于第一限位件41的宽度;第一限位件41穿过限位通槽2111并与推杆4可拆卸连接,进而可随着推杆4在限位通槽2111内摆动。

结合图3、图4,前轮组件3包括两个前轮31、前轮轴32和支撑盘33;前轮31通过前轮轴32安装于所述支撑盘33的两侧,即支撑盘33上设置有供前轮轴32穿过的轴孔334。

摇马本体2包括呈分体设置的头部组件22和身体组件21;所述转动杆221竖直活动穿设于所述身体组件21并从身体组件21的底部伸,即身体组件2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供转动杆221穿过的开孔215。转动杆221的底端与上述的支撑盘33固定连接,转动杆221的顶端与头部组件22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该转动杆221与头部组件22呈一体设置,转动杆221与前轮组件3可拆卸连接。如此,头部组件22与前轮组件3通过转动杆221实现同步传动连接。

参照图3至图7,支撑盘33的中部开设有供转动杆221穿过的第二通孔331;第二通孔331的边缘形成有定位凹槽332,本实施例中,该定位凹槽332呈方形,可以是其它非圆形结构。同时,转动杆221的杆体上形成有与定位凹槽332适配的定位块222,如此一来,定位凹槽332与定位块222共同构成用于防止转动杆221与支撑盘33发生相对转动的定位结构,即:使得转动杆221与支撑盘33能够同步转动。进一步地,为了限制转动杆221的转动角度,结合图4至图6,支撑盘33的盘面上以转动杆221的旋转中心为圆心,周向设置有限位槽333;身体组件21前侧的底部设置有与限位槽333适配的限位块216,该限位块216呈凸起状。因此,当限位块216位于限位槽333内时,其在限位槽333内的活动范围就是支撑盘3能够转动的角度范围,即:转动杆221的转动角度范围;当然在具体制造时,限位槽333的长度与上述限位通槽2111的横向宽度需要进行相关的匹配,使得支撑盘3能够转动的角度范围与推杆4能够转动的角度范围尽可能地保持一致。

另外,转动杆221的底端穿过第一通孔后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锁紧件,第一锁紧件用于防止转动杆221与支撑盘33发生纵向相对位移。结合图4至图7,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锁紧件为第一螺帽8,第一螺帽8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331的直径;转动杆221与第一螺帽8螺纹配合,即:转动杆221的底端形成有与第一螺帽8适配的外螺纹段223。

因此,在安装时,只需要将转动杆221穿过第一通孔,然后将第一螺帽8旋入到转动杆221的底端即可。当儿童坐在身体组件21上时,身体组件21压在支撑盘33的盘面上,两者可自由地发生相对旋转。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的结构仅作为前轮组件3与身体组件21之间实现活动连接的其中一种方式,但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

推杆4通过传动组件与前轮组件3实现传动连接,使得前轮组件3可跟随推杆4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包括至少一根连杆5,作为一种优选地方式,连杆5设置为两根,且对称设置于推杆4的左右两侧。推杆4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7,该第一连接座7的中部具有柱状的插槽72,以供推杆4插入。推杆4与插槽72可通过插销或螺栓固定。第一连接座7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71,连杆5的一端呈钩状且伸入至第一连接孔71内,并设置有防止其与第一连接孔71脱离的限位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限位件可以是插销或螺栓。

另外,实现推杆4与前轮组件3之间的传动关系的实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连杆5与前轮组件3连接,另一种连杆5与转动杆221连接。下面分别对两种方式进行介绍。

方式一:参照图3,转动杆22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座6a,具体可以是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座6a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杆5的另一端呈钩状且伸入至第二连接孔内,并设置有防止其与第二连接孔脱离的限位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限位件可以是插销或螺栓。同时,身体组件21的后侧开设有供连杆5穿过的开口212,即:连接的一部分外露于身体组件21外,另一部分则位于身体组件21内部,得以隐藏。同时,为了方便将连杆5与转动杆221固定,身体组件21靠近转动杆221的侧壁上开设有操作孔,方便用户将手伸入至身体组件21内;同时,该操作孔上嵌设有盖板213,以保证身体组件21的美观性和整体性。

方式二:参照图8,支撑盘33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第二连接座包括一体设置于两个支撑盘33上的连接耳6b,连杆5的另一端呈钩状且伸入至连接耳6b内,并同样可拆卸连接有限位件,用于防止连杆5与连接耳6b脱离。身体组件21的后侧开设有供连杆5穿过的开口212。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