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摇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3618发布日期:2020-09-01 18:57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摇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摇马。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摇马功能过于单一,通常只能充当摇马供儿童玩耍,而无法满足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就餐、休息、移动等方面的需求。为此,相关文献(公告号为cn208660320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摇马,其通过在座椅下端设置滚轮及两底板,并将底板的一侧设置为向外呈弧形凸出的弧形部,这样当两底板下放后,所述弧形部支撑在地面上,滚轮悬空,从而能充当传统摇马供儿童玩耍;而当人们将两底板向上翻转后,所述滚轮支撑在地面上,从而又可以充当儿童推车,相较于传统结构,上述摇马结构功能上更多样化,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在上述文献中,所述底板在两种功能切换时是以后轮转轴为中心进行翻转,这样底板的转动幅度过大,结构上不够合理,同时,充当摇马时,底板翻转后是通过卡口与前轮转轴进行卡接,这样在使用过程中整个座椅及儿童的重量容易集中在该卡口上,从而很容易致使底板在该卡口处发生断裂;而充当推车时,所述底板翻转后高高立在座椅后方,在玩耍过程中如果出现固定不牢固的情况,很容易下落砸伤儿童,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结构上更加合理可靠的多功能摇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摇马,包括一座椅和两底板,两底板分设在座椅的下端两侧,底板的一侧为向外呈弧形凸出的弧形部,每块底板的两端端部均装设有滚轮,底板的中部与座椅相铰接固定,且当底板的弧形部铰接转动至朝下并支撑在地面上时,所述滚轮悬空;当底板上与弧形部相对的另一侧铰接转动至朝下时,所述底板悬空,所述滚轮支撑在地面上,底板与座椅之间设置有在底板铰接转动后将其与座椅进行锁紧固定的锁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滚轮设置在底板上,并使底板的中部与座椅相铰接固定,这样底板围绕与座椅的铰接点翻转,便能实现两种功能的切换,相比现有结构,不仅翻转幅度有效减小,操作更简便,而且这样翻转后底板也不会高高竖起,结构上更加合理可靠,并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具体当底板的弧形部铰接转动至朝下并支撑在地面上时,所述滚轮悬空,此时能充当传统摇马供儿童玩耍;当底板上与弧形部相对的另一侧铰接转动至朝下时,所述底板悬空,所述滚轮支撑在地面上,此时又可以充当儿童推车,因而有效实现了两种功能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螺栓,底板上对应设置有供螺栓杆部穿过的安装孔,座椅上对应设置有与螺栓杆部构成螺接配合的螺孔。采用上述结构,在底板转动后,通过螺栓与螺孔的配合,可将底板锁紧固定在座椅上。两种功能切换时,先松开螺栓,转动切换后再次锁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每块底板与座椅之间通过两螺栓进行锁定,且两螺栓分设在底板与座椅相铰接处的两侧。这样设置结构上更加合理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座椅包括两平行设置的侧板,两侧板之间设置有一铰接轴,且所述侧板上对应设置有供铰接轴端部向外穿出的通孔,所述底板位于侧板的外侧,并套装在铰接轴穿出侧板通孔外的端部上,所述底板外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过盈套装在铰接轴端部上,并将所述底板轴向压靠在所述侧板上。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侧板与底板通过铰接轴形成铰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凸块,所述凸块径向凸起设置在铰接轴穿出侧板通孔外的端部上,所述侧板通孔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凸块轴向穿过的通槽,所述凸块轴向穿过所述通槽后通过转动与所述通槽形成错位,并抵靠在侧板上,所述底板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凸块沿铰接轴轴向嵌入的定位槽。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凸块随铰接轴穿过侧板后,通过铰接转动与所述通槽形成错位,并抵靠在侧板上,这样便可实现铰接轴与座椅两侧板之间的固定装配,同时,底板翻转后,通过压盖轴向按压底板,使底板上的定位槽与铰接轴上的凸块形成嵌配,从而可对底板形成进一步锁定,同时这样先嵌配,再通过螺栓锁紧的操作方式,也有助于螺栓锁紧时的定位。当然,这样设置后在功能切换,底板翻转时,需要将底板适当外拉,即使底板上的定位槽与铰接轴上的凸块先脱离,所述底板才能翻转。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至少有两块,并圆周均布在铰接轴穿出侧板通孔外的端部上。这样设置结构上更加合理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当摇马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当推车时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给出了一种多功能摇马,包括一座椅1和两底板2,两底板2分设在座椅1的下端两侧,底板2的一侧为向外呈弧形凸出的弧形部21,每块底板2的两端端部均装设有滚轮3,底板2的中部与座椅1相铰接固定,且当底板2的弧形部21铰接转动至朝下并支撑在地面上时,所述滚轮3悬空;当底板2上与弧形部21相对的另一侧铰接转动至朝下时,所述底板2悬空,所述滚轮3支撑在地面上,底板2与座椅1之间设置有在底板2铰接转动后将其与座椅1进行锁紧固定的锁定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滚轮3设置在底板2上,并使底板2的中部与座椅1相铰接固定,这样底板2围绕与座椅1的铰接点翻转,便能实现两种功能的切换,相比现有结构,不仅翻转幅度有效减小,操作更简便,而且这样翻转后底板2也不会高高竖起,结构上更加合理可靠,并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具体当底板2的弧形部21铰接转动至朝下并支撑在地面上时,所述滚轮3悬空,此时能充当传统摇马供儿童玩耍;当底板2上与弧形部21相对的另一侧铰接转动至朝下时,所述底板2悬空,所述滚轮3支撑在地面上,此时又可以充当儿童推车,因而有效实现了两种功能的切换。

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螺栓4,底板2上对应设置有供螺栓杆部穿过的安装孔22,座椅1上对应设置有与螺栓杆部构成螺接配合的螺孔11。采用上述结构,在底板2转动后,通过螺栓4与螺孔11的配合,可将底板2锁紧固定在座椅1上。两种功能切换时,先松开螺栓4,转动切换后再次锁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每块底板2与座椅1之间优选通过两螺栓4进行锁定,且两螺栓4分设在底板2与座椅1相铰接处的两侧。这样设置结构上更加合理可靠。

所述座椅1包括两平行设置的侧板12,两侧板12之间设置有一铰接轴5,且所述侧板12上对应设置有供铰接轴5端部向外穿出的通孔13,所述底板2位于侧板12的外侧,并套装在铰接轴5穿出侧板通孔13外的端部上,所述底板2外设置有压盖6,所述压盖6过盈套装在铰接轴5端部上,并将所述底板2轴向压靠在所述侧板12上。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所述侧板12与底板2通过铰接轴5形成铰接固定。

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凸块51,所述凸块51径向凸起设置在铰接轴5穿出侧板通孔13外的端部上,所述侧板通孔13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凸块51轴向穿过的通槽14,所述凸块51轴向穿过所述通槽14后通过转动与所述通槽14形成错位,并抵靠在侧板12上,所述底板2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凸块51沿铰接轴5轴向嵌入的定位槽23。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凸块51随铰接轴5穿过侧板12后,通过铰接转动与所述通槽14形成错位,并抵靠在侧板12上,这样便可实现铰接轴5与座椅两侧板12之间的固定装配,同时,底板2翻转后,通过压盖6轴向按压底板2,使底板2上的定位槽23与铰接轴5上的凸块51形成嵌配,从而可对底板2形成进一步锁定,同时这样先嵌配,再通过螺栓4锁紧的操作方式,也有助于螺栓4锁紧时的定位。当然,这样设置后在功能切换,底板2翻转时,需要将底板2适当外拉,即使底板2上的定位槽23与铰接轴5上的凸块51先脱离,所述底板2才能翻转。所述凸块51至少有两块,并圆周均布在铰接轴5穿出侧板通孔13外的端部上。这样设置结构上更加合理可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