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整体转换组件的游戏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2776发布日期:2020-07-24 16:5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整体转换组件的游戏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戏手柄,尤其涉及一种可整体转换组件的游戏手柄。



背景技术:

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娱乐方式,而作为电子游戏最为重要的附件之一,游戏手柄也在不断的进行改进,以满足游戏玩家的使用需求。然而,现有的游戏手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会给游戏玩家造成烦恼,主要表现为普通的手柄按键固定,按键的单组换位,在更换时麻烦,要进行多次的安装,自定义按键分布位置过程较麻烦;面壳不可以随意更换,互换后存在着缝隙暴露问题,影响游戏手柄的美观,降低了游戏手柄的品质;按键操控不够精准、不够快捷,在操作时玩得不尽兴,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整体转换组件的游戏手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整体转换组件的游戏手柄,包括壳体,它还包括左面盖、右面盖、可互换组件;壳体包括上壳、底壳;上壳的上方对称设置有可拆卸的左面盖、右面盖;上壳匹配盖置在底壳上端;上壳的左面开设有椭圆形空腔,空腔内匹配设置有可互换组件;

左面盖、右面盖的里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磁吸件;左面盖、右面盖分别通过磁吸件与上壳磁吸相接;左面盖、右面盖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与上壳左面、右面对应的按键孔;

可互换组件包括互换壳、十字按键、二号摇杆;十字按键、二号摇杆的底部分别设置在底板上、顶部分别穿过互换壳上对应的孔;互换壳的中部左端、右端对称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转轴限位头、限位转轴;限位转轴的底部与转轴限位头的大圆弧端卡合相接;

上壳的右面开设有多个按键孔,多个按键孔的底部匹配设置有按键板,按键板上设置有一号摇杆、功能按键组、home键、select键、turbo键、start键、menu键;上壳的中部下方设置有灯罩;灯罩的上方设置有home键;home键的左上方设置有select键和turbo键、右上方设置有start键和menu键;上壳的底部设置有主板;

主板嵌置于底壳内,主板的左端、右端对称设置有l2按键、r2按键;底壳的底面对应设置有l2限位件、r2限位件;l2限位件的下方设置有拨动开关;拨动开关的左侧、右侧对称设置有l1背键、r1背键。

上壳左面空腔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凹槽,凹槽均与转轴限位头的小圆弧端卡合相接。

上壳空腔的底面中部开设有卡合槽,底板的底面对应设置有凸块,底板通过凸块与上壳卡合相接。

底板的中部左端、右端对称开设有凹口,底板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多个u型槽;底板通过u型槽与互换壳卡合相接。

转轴限位头、限位转轴的中部均穿过螺钉与互换壳紧固相接。

上壳上开设有多个与左面盖、右面盖上多个磁吸件相对应的螺纹孔;上壳通过多个螺钉与底壳紧固相接。

l2按键、r2按键的上端分别对应设置有l1按键、r1按键;l1按键、r1按键分别与l1背键、r1背键匹配相接。

底壳的后端中部设置有type-c接口。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自定义按键分布位置,可整体转换按键,安装简便,而且面壳可随时随意更换,消除了互换后的缝隙暴露等问题,增强了美观度和产品品质,同时按键操控更精准、更快捷,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壳的组装完成示意图。

图4为左面盖、右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可互换组件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6为按键板的组装完成示意图。

图7为主板的组装完成示意图。

图8为上壳的组装完成示意图。

图9为图8与图3的组装完成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的后视图。

图12为图10的仰视图。

图13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0的左视图。

图中:1、左面盖;2、右面盖;3、可互换组件;4、底壳;5、上壳;6、l1按键;7、r1按键;8、十字按键;9、二号摇杆;10、一号摇杆;11、功能按键组;12、type-c接口;13、home键;14、turbo键;15、select键;16、start键;17、menu键;18、灯罩;19、r2限位件;20、l2限位件;21、r1背键;22、l1背键;23、拨动开关;24、底板;25、互换壳;26、磁吸件;27、限位组件;28、转轴限位头;29、限位转轴;30、r2按键;31、l2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可整体转换组件的游戏手柄,包括壳体,它还包括左面盖1、右面盖2、可互换组件3;如图10-14所示,壳体包括上壳5、底壳4;底壳4的后端中部设置有type-c接口12。上壳5的上方对称设置有可拆卸的左面盖1、右面盖2;上壳5匹配盖置在底壳4上端;上壳5上开设有多个与左面盖1、右面盖2上多个磁吸件26相对应的螺纹孔;上壳5通过多个螺钉与底壳4紧固相接。上壳5的左面开设有椭圆形空腔,空腔内匹配设置有可互换组件3;可互换组件3采用嵌入式设计,可整体转换,解决了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使用习惯自行调配按键组的位置问题,实现了用户自定义按键位置,安装拆卸简便。

如图4所示,左面盖1、右面盖2的里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磁吸件26;左面盖1、右面盖2分别通过磁吸件26与上壳5磁吸相接;磁吸件26选用磁铁,隐藏的螺钉头与左面盖1、右面盖2安装的磁铁形成磁场吸合,通过磁铁吸住上壳5内的螺钉使左面盖1、右面盖2自行盖合。左面盖1、右面盖2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与上壳5左面、右面对应的按键孔;左面盖1、右面盖2均为独立的结构,可分开拆卸安装。磁吸件26分别与上壳5上的螺钉顶部磁吸相接,拆卸安装方便快捷,方便用户制作彩壳并随心换。

可互换组件3包括互换壳25、十字按键8、二号摇杆9;十字按键8采用方向键外加圆盘设计,使用磁铁形成磁场吸合,吸住方向键与圆盘自行盖合;十字按键8、二号摇杆9的底部分别设置在底板24上、顶部分别穿过互换壳25上对应的孔;底板24的中部左端、右端对称开设有凹口,底板24的外圆周上设置有多个u型槽;互换壳25的底部圆周上向内对应设置有凸起,底板24通过u型槽与互换壳25上的凸起卡合相接。

互换壳25的中部左端、右端对称设置有限位组件27;互换壳25的中部左侧、右侧对称开设有圆孔,圆孔内均设置有限位组件27;限位组件27包括转轴限位头28、限位转轴29;转轴限位头28对应位于底板24的凹口内;限位转轴29的底部与转轴限位头28的大圆弧端卡合相接;转轴限位头28、限位转轴29的中部均穿过螺钉与互换壳25紧固相接。

如图5所示,将限位转轴29的底部分别穿过互换壳25中部的圆孔,将转轴限位头28的大圆弧端分别与限位转轴29卡合固定,将螺丝分别穿过转轴限位头28、限位转轴29中部的螺纹孔与互换壳25紧固相接;将十字按键8、二号摇杆9分别焊接在底板24上,将十字按键8、二号摇杆9分别穿过互换壳25并将底板24与互换壳25卡合相接,可互换组件3即组装完成。

上壳5左面空腔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凹槽,凹槽均与转轴限位头28的小圆弧端卡合相接。上壳5空腔的底面中部开设有卡合槽,底板24的底面对应设置有凸块,底板24通过凸块与上壳5卡合相接。首先将限位组件27的小圆弧端均转至与互换壳25侧边平行的位置,然后将可互换组件3通过凸块插置于上壳5空腔的卡合槽内,转动限位转轴29,带动转轴限位头28转动使转轴限位头28的大圆弧端转至凹槽内,即将可互换组件3锁定固定;拆卸时,转动限位转轴29,使转轴限位头28的大圆弧端转出凹槽,然后向上拔出可互换组件3,即可整组更换按键位置。

上壳5的右面开设有多个按键孔,多个按键孔的底部匹配设置有按键板,按键板上设置有一号摇杆10、功能按键组11、home键13、select键15、turbo键14、start键16、menu键17;十字按键8、二号摇杆9分别穿过左面盖1上的按键孔,一号摇杆10、功能按键组11分别依次穿过上壳5右面、右面盖2上的按键孔。home键13、select键15、turbo键14、start键16、menu键17分别穿过上壳5中部的按键孔。上壳5的中部下方设置有灯罩18;灯罩18内设置有rgb灯板。灯罩18的上方设置有home键13;home键13的左上方设置有select键15和turbo键14、右上方设置有start键16和menu键17;上壳5的底部设置有主板;主板位于按键板的底部。主板上设置有电池;主板分别与可互换组件3、按键板、rgb灯板、电池相连接。

主板嵌置于底壳4内,主板的左端、右端对称设置有l2按键31、r2按键30;底壳4的底面对应设置有l2限位件20、r2限位件19;开启l2限位件20、r2限位件19,可以分别缩短l2按键31、r2按键30的行程,使得按键操控更精准、更快捷。l2限位件20的下方设置有拨动开关23;拨动开关23的左侧、右侧对称设置有l1背键22、r1背键21。将拨动开关23拨至左侧,开启l1背键22、r1背键21;将拨动开关23拨至右侧,关闭l1背键22、r1背键21。l2按键31、r2按键30的上端分别对应设置有l1按键6、r1按键7;l1按键6、r1按键7分别与l1背键22、r1背键21匹配相接。l1背键22、r1背键21分别与主板相连接。l1背键22、r1背键21分别代表按键的组合使用方式,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自定义按键的组合使用方式,从而增强用户的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为:

1)组装按键板,如图6所示,将一号摇杆10、功能按键组11、home键13、select键15、turbo键14、start键16、menu键17依次焊接在按键板上;

2)组装主板,如图7所示,首先分别组装l2按键31、r2按键30,将组装完成的l2按键31、r2按键30分别通过转轴与主板相连接;将附件焊接在主板上。

3)组装上壳5,如图8所示,将步骤1中的组装按键板放置于上壳5的右面底部,使各按键分别穿过上壳5上的按键孔,然后将步骤2中的组装主板放置于按键板的底部,按键板与主板相连接;

4)组装底壳4,如图3所示,分别将l2限位件20、r2限位件19、l1背键22、r1背键21、限位压条通过螺丝安装于底壳4底部;

5)将组装上壳5放置在组装上壳5上方,组装按键板、组装主板嵌置在底壳4内部,通过螺钉将上壳5与底壳4紧固相接,如图9所示;然后将可互换组件3放置于上壳5的左面空腔内,通过限位组件27将其锁定;

6)分别将左面盖1、右面盖2盖置在上壳5上,使上壳5上的各按键对应穿过左面盖1、右面盖2上的按键孔,左面盖1、右面盖2分别通过磁吸件26与上壳5磁吸相接,安装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增加组件整体转换设计,通过嵌入式装入可互换组件,旋转限位转轴即可实现卡紧,解决了各款游戏中按键分布位置自定义问题,实现操控按键自行调配;

2)增加可分开拆卸的左、右面盖,通过磁铁吸合设计,解决了互换后缝隙暴露问题,并且可以做彩壳随心换;

3)按键分布合理,操控按键科学分布在背面,而且按键操控也更精准、更快捷;

(4)原料采用abs台化塑胶,使产品表面光洁度高,结合性好,在受压折弯时具有不易坏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结合配套产品而设计制造的新型游戏手柄,整机无螺丝外露的隐藏设计,隐藏的螺丝头与磁铁形成磁场吸合,吸住上壳使左面盖、右面盖自行盖合;机身圆弧设计,手握更加舒适,消费者能放心、尽情、无忧虑更刺激的游戏竞技。此外,本设计造价低廉,安全美观,实用方便,易于普及,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可广泛应用于各需要整体转换组件的游戏手柄。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