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滑板用板面及具备该板面的滑板。
背景技术:
滑板是一种路面滑行工具,其包括板面及多个滑行用轮子,板面具有将对长方形的角部进行弧状倒角后的平板的两端部进一步向上面侧翘起的形状,所述轮子安装在板面的下表面。使用者两只脚踩在板面的上表面来操作滑板从而在路面上滑行。滑板的使用者尤其在比赛中通过施展各种技巧来进行技术展示。作为技术展示,例如有躲避并飞跃路线上设置的障碍物、跳跃台阶、在栏杆上等滑行、在路上回转、使弹起并倾斜后的板面的下表面摩擦路面来进行刹停等。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可挠式(可弯曲)滑板,由踢尾与板体一体模具成型。专利文献1的滑板中,板体的中央部相比于双脚支承区域非常窄。并且,专利文献1的滑板具备与双脚支承区域不间断的齐平的上表面。使用者通过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交替扭动板体而使两个脚轮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02661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可挠式(可弯曲)滑板中,由于板体的中央部为窄形状,相比中央部与两端部宽度大体相同的以往的滑板,使用感、操作性等方面差异大。另一方面,以往的比赛用滑板中,整体比较长,中间容易弯曲,在二维形状的不平坦路面上没有问题,但由于中央部与两端部宽度大体相同,因此难以在中央扭曲板体。所以,在扭曲路面或具有凹凸的三维形状的路面等上,设置于车轴两端的两个轮子无法独立滑行,这样就会有一个轮子离开路面,难以使前后四个轮子稳定地接触路面而精准滑行。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研究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用面板及具备该滑板用面板的滑板,能够在确保使用感、操作性的同时,使前后轮子稳定地接触具有凹凸的三维形状的路面等。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通过一种滑板用面板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该面板由形成为薄板状的多个板材通过粘合剂接合而成,所述多个板材至少具有第一板材、第二板材,并且具有包含所述第一板材及/或所述第二板材的芯材部,所述第一板材的、在所述板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的、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板材的、在所述板面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处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短,所述第二板材的在所述中央部处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板材的在所述两端部处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体相同,且相比所述第一板材,所述第二板材的在所述中央部处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更长。
根据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第一板材的在板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板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侧的一定区域)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在板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板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侧的一定区域)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作为整体,为中央部的区域宽度较窄的形态。此外,关于在板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第一板材短于第二板材。因此,相比第一板材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二板材相同的情况,板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扭曲刚性降低。由此,在具有凹凸的三维形状的路面等上滑行时,即使出现以往轮子抬起的状况,虽然外观上来说板面中央部与两端部的宽度大体相同,但中央部更容易扭曲。由此可以通过控制扭曲量来抑制轮子抬起,使前后轮子稳定地接触路面等,从而根据参赛者的意图来操作滑板。
根据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第二板材的在中央部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在两端部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体相同,整体是等宽形状,并与包含第一板材的多个板材接合。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于重叠状态。因此,外观上类似于中央部与两端部宽度大体相同的以往滑板,从而可以确保与以往滑板一样的使用感、操作性。
此外,相比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由厚度相同的纤维增强塑料等较重质量的材料形成的情况,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的一方由木材形成时可实现轻质化。因此,根据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外观等与以往相同,能够在确保使用感、操作性的同时,使前后轮子稳定地接触具有凹凸的三维形状的路面等。
所述构成的滑板用板面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板材的在所述中央部处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在所述第二板材的在所述中央部处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2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并且,所述第一板材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板材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短的部分的、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所述第一板材的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20%以上且70%以下。
根据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通过在所述范围内设定第一板材的在中央部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及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板面中央部的宽度较窄部分的大小),相比第一板材的在中央部处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二板材相同的情况(板面中央部为等宽度的情况),可以提供一种滑板用板面,其能够精确地调整板面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的扭曲刚性,除了在板面长度方向上的易于弯曲,还能够根据个人喜好而易于扭曲。
所述构成的滑板用板面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至少由木材或纤维增强塑料形成,所述木材至少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或所述宽度方向的纹理方向,所述纤维增强塑料至少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或所述宽度方向的纤维方向。
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由形成为薄板状的多个板材构成即可,可采用任意板材,优选为强度上具有方向性的材料。如果板材材料在强度上具有方向性,则容易通过组合所需方向的材料,来实现需要多向的滑板操作的滑板用板面的强度设计分配。此外,滑板操作还要求轻质。考虑到这些,采用至少具有沿着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纹理方向的轻质木材、或者具有至少沿着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纤维方向的强度特性高的薄板状纤维增强塑料,从而可以提供即轻质又负载性高,且操作性优异的滑板用板面。
此外,根据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由木材形成时可以实现轻质化,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时可以实现高强度。此外,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由木材与纤维增强塑料组合形成时,可以同时实现轻质化与高强度。
所述构成的滑板用板面中,优选为,所述多个板材至少包括:所述芯材部,配置在厚度方向上的大体中央,且包含由木材形成的所述第一板材及/或由木材形成的所述第二板材;以及增强部,粘合在所述芯材部的上方侧的面及所述芯材部的下方侧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并且包含由薄板状纤维增强塑料板形成的所述第一板材及/或由纤维增强塑料板形成的所述第二板材。
根据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芯材部配置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增强部粘合在芯材部的厚度方向的上方侧的面与下方侧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芯材部所含的第一板材及/或第二板材由木材形成,因此相比由纤维增强塑料板形成芯材部的情况,可实现轻质化。此外,由纤维增强塑料板形成的增强部位于远离中心轴(芯材部)的位置,因此弯矩增大,可以有效提高板面的负载性。
所述构成的滑板用板面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一板材的上方侧与下方侧配置一对所述第二板材,在所述第一板材的所述中央部的外侧且被所述一对第二板材夹持的区域内填充有填充材料,且所述填充材料被填充到与所述一对第二板材的外缘大体一致的位置。
根据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在第一板材的中央部的外侧与被上下的第二板材所夹持的区域(第一板材的板面中央部的宽度较窄部分的外侧的区域)内具有填充材料,该填充材料被填充到与一对第二板材的外缘大体一致的位置,因此以第二板材的外缘为基准,能将第一板材精确地定位在所需位置。由此,可以防止因第一板材的定位不良引起的板面强度特性偏差。此外,如果第二板材由透明材料形成,则可以从视觉上确认该填充材料,从而容易地辨认板面扭曲刚性是否降低。
所述构成的滑板用板面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板材的上方侧与下方侧配置有一对所述第二板材,配置在所述第一板材的下方侧的所述第二板材形成所述板面的背面,并通过粘合剂而与所述第一板材的下方侧的面接合,所述一对第二板材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所述板面的所述中央部的未配置所述第一板材的区域。
根据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配置在第一板材的下方侧的第二板材形成板面的背面,该第二板材通过粘合剂与第一板材的下方侧的面上接合,且一对第二板材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未配置第一板材的区域(板面中央部的宽度较窄部分外侧的区域)。因此,使用者通过从板面的背面目视确认第二板材上形成的台阶部分(一对第二板材的接合部分),就能容易地辨认板面扭曲刚性是否降低。
所述构成的滑板用板面中,优选为,所述多个板材中,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的板材的外缘在该板材的全周处至少位于由木材形成的所述第二板材的外缘的内侧。
根据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的板材的外缘配置在由木材形成的第二板材的外缘的内侧。因此,可以防止从纤维增强塑料的外缘处露出的增强纤维变成尖刺物使人体受伤。
所述构成的滑板用板面中,优选为,所述多个板材中,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的板材包括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以包围所述填充材料的全周的方式配置成外框状,且填充由木材形成的任意所述板材所夹持的空间,所述填充材料至少填充到与木材形成的所述第二板材的外缘大体一致的位置。
根据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填充材料以包围纤维增强塑料形成的任意板材的全周的方式配置成外框状,并且填充到与第二板材的外缘大体一致的位置。因此,以第二板材的外缘为基准,能够将纤维增强塑料形成的板材精确地定位到所需位置。由此,可防止纤维增强塑料形成的板材定位不良导致板面强度特性发生偏差。此外,外框状的填充材料能够可靠地防止增强纤维从纤维增强塑料的外缘露出。
所述构成的滑板用板面中,优选为,在被包含于所述多个板材、且相邻配置的至少一对板材之间,以隔有无纺布的状态通过粘合剂接合。
根据本构成的滑板用板面,相邻配置的至少一对板材之间,保持有将它们接合的粘合剂,且通过隔有无纺布来使各部位处的粘合剂的保有量均匀,能够在弯曲成型部位可靠地保持粘合剂,从而能够提高粘合性能。
根据本发明,通过一种滑板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该滑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滑板用板面、及安装在所述板面的背面的轮子。
根据本构成的滑板,可提供一种滑板,能够在确保使用感、操作性的同时,使前后轮子稳定地接触具有凹凸的三维形状的路面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滑板用板面及具备该滑板用板面的滑板,能够在确保使用感、操作性的同时,使前后轮子稳定地接触具有凹凸的三维形状的路面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滑板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滑板用板面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滑板用板面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滑板用板面接合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木板的纹理方向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木板的俯视图。
图7是图4所示的木板的俯视图。
图8是图4所示的木板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4的滑板用板面的已接合状态的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0是说明扭曲刚性及弯曲刚性的测试方法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滑板用板面接合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滑板用板面的接合状态的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滑板用板面接合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纤维增强塑料板的外缘形状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材料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材料的变化例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3所示的木板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图13的滑板用板面的接合状态的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滑板用板面接合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滑板用板面的接合状态的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22是图20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滑板用板面接合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图23的滑板用板面的接合状态的沿v-v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具体示例,因此技术上附加了各种优选限定,但以下说明中,只要未特别限定本发明,则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此外,各附图中,对构成相同的要素附加了相同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滑板300。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滑板3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的主视图。
如图1所示,滑板300包括供使用者双脚站立的板面100、及安装在板面100的背面的一对轮子200。各轮子200由可旋转地固定在一个车轴的两端的两个轮子构成。
板面100包括:板头部101,配置在长度方向ld上的端部;板尾部102,配置在长度方向ld上的端部;以及主体部103,配置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当使用者使用滑板300时,板头部101为行进方向的前方侧,板尾部102为行进方向的后方侧。
如图2所示,板头部101与板尾部102在俯视时分别形成为半圆形状。如图3所示,板头部101与板尾部102在正面观察下形状如下:相对于配置主体部103的水平面,朝向长度方向ld上的端部缓缓上翘。板头部101与主体部103的连结部分、以及板尾部102与主体部103的连结部分,分别设置有四个用于插入紧固件(未图示)的通孔,从而固定轮子200。
如图2所示,板面100的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为l1,与板面100的长度方向ld正交的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w1。如图3所示,板面100的厚度方向td的长度为t1。例如,t1为5~15mm,w1为150~250mm,l1为700~900mm。
其次,详细说明图1所示的板面100。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由形成为薄板状的多个板材构成。板材的材料例如可列举木材、塑料、塑料泡沫、纸或无纺布的树脂浸渍体、铝、钛等轻质金属等、或者这些材料的组合。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是通过多个粘合剂将薄板状木板接合而成型的板状层叠结构体。图4是表示图1的滑板300用板面100接合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是一种由芯材部10构成的层叠结构体,所述芯材部10为从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依次层叠木板11、木板12、木板13、木板14、木板15、木板16、木板17。木板11~17为沿着厚度方向td相邻配置的木板的纹理方向不同。木板11~木板17各自的厚度方向td的板厚期望处于0.5mm以上且6mm以下的范围,例如厚度方向td的板厚为1.4mm。木板11~17可使用枫木、白杨木、桐木、胡桃木等可扭转木材。
图4中,木板11~17的表面上的线表示木材纹理。木板11、木板13、木板15、木板17是板厚1.8mm的枫木木材,纹理方向沿着板面100的长度方向ld。木板12、14、16是板厚1.0mm的枫木木材,纹理方向沿着板面100的宽度方向wd。构成芯材部10的木板11~17,可采用图5所示的纹理方向沿着板面100的长度方向ld的木板10a、纹理方向沿着板面100的宽度方向wd的木板10b、纹理方向相对于板面100的长度方向ld及宽度方向wd向右倾斜45°方向的木板10c、及纹理方向相对于板面100的长度方向ld及宽度方向wd向左倾斜45°方向的木板10d中的至少一种。
木板11~17也可以通过组合图5所示的木板10a、10b、10c、10d而构成,还可以仅为木板10a、10b、10c、10d中的任一种。此外,木板11~17也可以将木板10a、10b、10c、10d任意组合而构成。通过使用这种纹理方向确定了方向性的木板10a、10b、10c、10d,可以提高板面100的长度方向ld、宽度方向wd、倾斜方向相关的强度与特性方面的板面设计自由度。
例如,提高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强度时,增加纹理沿着长度方向ld的木板10a的使用块数、或者增加厚度即可达成目的。提高板面100的宽度方向wd上的强度时,增加纹理沿着宽度方向wd的木板10b的使用块数、或者增加厚度即可达成目的。此外,纹理倾斜的木板10c、10d有助于板面100的扭曲刚性,因此通过这些木板的厚度、构成块数、组合等,可以构成所需强度的芯材部10。
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的芯材部10是为了使前后轮子稳定接触具有凹凸的三维形状的路面等,而使板面100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容易扭曲的构造。具体来说,构成芯材部10的7块木板11~17中,使从厚度方向td的上方往下数的第五块木板15与第六块木板16,在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处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比其它木板11~14、17短。
如图4所示,纹理沿着宽度方向wd的木板14(第二板材)配置在纹理沿着长度方向ld的木板15(第一板材)、与纹理沿着宽度方向wd的木板16(第一板材)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此外,纹理沿着长度方向ld的木板17(第二木板)配置在木板15、16的厚度方向td的下方侧。木板17形成板面100的背面,并通过粘合剂而结合在木板16的下方侧的面上。
此处,参考图6及图7,来说明木板15、木板16的形状。图6是图4所示的木板15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在木板15中,在板面100的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15a处的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比在板面100的长度方向ld上的端部15b、15c处的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长度l2期望设定在长度l3的2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更理想的是,长度l2处于长度l3的3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此处,长度l2被称为中央部15a(板面100的中央部侧的一定区域)处的宽度方向wd上的最小长度。此外,长度l3被称为端部15b、15c(板面100的两端部侧的一定区域)处的宽度方向wd上的最大长度。此外,图6表示木板15的长度l2设定为长度l3的44%的示例。此处,当长度l2不足长度l3的20%时,中央部15a的宽度过窄,长度方向ld的弯曲强度不足。此外,当长度l2超出长度l3的70%时,中央部15a的宽度过大,扭曲刚性未充分降低。
在木板15中,中央部15a的形状如下: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从中央部15a的长度方向ld上的中心位置朝向端部15b而呈圆弧状逐渐扩大。此外,中央部15a的形状如下: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从中央部15a的长度方向ld上的中心位置朝向端部15c而呈圆弧状逐渐扩大。中央部15a是木板15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比木板14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的部分。中央部15a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x1期望设定在例如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1的2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更理想的是,长度lx1处于长度l1的3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此处,当长度lx1不足长度l1的20%时,中央部15a的宽度较窄部分过短,无法有效降低板面100的中央部附近的扭曲刚性。此外,当长度lx1超出长度l1的70%时,中央部15a的宽度较窄部分过长,无法充分发挥使板面100的中央部附近的刚性集中降低的作用。
长度l2与长度lx1可以在所述范围内设定为任意值。将木板15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设为长度l3的20%、将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x1设为长度l1的70%时,木板15的中央部15a的扭曲刚性变得最低。将木板15的长度l2设为长度l3的70%、将长度lx1设为长度l1的20%时,木板15的中央部15a的扭曲刚性最高。此处,图6中,例如表示将木板15的长度lx1设为长度l1的44%的示例。
如图7所示,木板16中,与图6所述的木板15同样地,板面100的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16a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4,比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端部16b、16c的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长度l4期望设定在长度l3的2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更理想的是,长度l4处于长度l3的3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此处,长度l3被称为端部16b、16c(板面100的两端部侧的一定区域)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最大长度。此外,长度l4被称为中央部16a(板面100的中央部侧的一定区域)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最小长度。长度l4比长度l2略短。
在木板16中,中央部16a的形状如下: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从中央部16a的长度方向ld上的中心位置朝向端部16b而呈圆弧状逐渐扩大。中央部16a的形状如下: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从中央部16a的长度方向ld上的中心位置朝向端部16c而呈圆弧状逐渐扩大。中央部16a是木板16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4比木板14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的部分。中央部16a的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x2期望设定在例如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1的2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更理想的是,长度lx2处于长度l1的3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该方面与图6所述的木板15相同。
长度l4与长度lx2可以在所述范围内设定为任意值。将木板16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4设为长度l3的20%、将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x2设为长度l1的70%时,木板16的中央部16a的扭曲刚性变得最低。将木板16的长度l4设为长度l3的70%、将长度lx2设为长度l1的20%时,木板16的中央部16a的扭曲刚性变得最高。此外,木板15的长度lx1与木板16的长度lx2大体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其次,参考图8,说明木板11、木板12、木板13、木板14、木板17的形状。图8中说明的是木板17,但木板11、木板12、木板13、木板14的形状也是一样的,因此省略以下说明。
如图8所示,木板17中,中央部17a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与端部17b、17c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相同或大体相同。木板17的中央部17a(板面100的中央部侧的一定区域)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最小长度,比木板15、16的在中央部15a、16a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l4长。此处,长度l3被称为端部17b、17c(板面100的两端部侧的一定区域)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最大长度。
图9是沿i-i截取的剖视图,表示图4的滑板用板面100的接合状态。如图9所示,木板17形成板面100的背面,并通过粘合剂接合在木板16的下方侧的面上。木板14与木板17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板面100的中央部15a、16a的未配置木板15、16的区域(由中央部15a、16a的两点连线隔开的区域)。因此,木板17上形成有台阶部17d,使用者可以从板面100的背面看到。
木板16的中央部16a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4比木板15的中央部15a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略短。因此,如图9所示,木板15的中央部15a的宽度方向wd上的端部配置在木板16的中央部16a的宽度方向wd上的端部的外侧,形成阶梯形状。该阶梯形状支承木板17的台阶部17d,使得台阶部17d变成平缓的倾斜角度(例如40°~50°)。木板15及木板16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端部与台阶部17d之间的空间处于填充了粘合剂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将构成芯材部10的7块木板11~17中,从厚度方向td的上方往下数的第五块木板15与第六块木板16,使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比其它木板11~14、17短,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为了实现所需扭曲刚性,也可以针对木板11、17以外的其它木板中的任意块数,使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比木板11、17更短。
对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实现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在木板14(第二板材)及木板17(第二板材)中,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比木板15、16(第一板材)长。即,针对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15a、16a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相比于木板14、17,木板15、16更短。因此,相比木板15、16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l4与木板14、17相同的情况,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扭曲刚性降低。
由此,确保与以往相同的使用感、操作性的同时在具有凹凸的三维形状路面等滑行时,即使出现以往轮子抬起的状况,并且即使板面中央部与两端部宽度大体相同,也能通过中央部更容易扭曲来控制扭曲量,从而抑制轮子的抬起,使前后轮子200稳定接触路面等,可以根据参赛者的意图来操作滑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木板17形成板面100的背面,木板17通过粘合剂接合在木板16的下方侧的面上,并且在未配置木板15、16的区域,木板17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木板14上。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从板面100的背面目视观察木板17上形成的台阶部17d(木板17与木板14的接合部分),而容易地辨认板面100的扭曲刚性降低。
此处,测量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与现有例的板面(未图示)的扭曲刚性及弯曲刚性并进行对比。现有例的板面是将图4的木板15及木板16分别替换成木板13及木板14而构成(木板15、16宽度相同),木板的种类、构成是一样的。此外,关于外形尺寸,板面100及以往例子的板面均是厚度t1为10.6mm、宽度w1为197mm、长度l1为810mm。
如图10的(a)及图10的(b)所示,测试方法如下,利用图2中用于安装左右设置的轮子200的四个通孔,利用一侧(板头部101侧)的四个通孔将板面100固定在刚性体上。其次,利用另一侧(板尾部102侧)的四个通孔,在四个孔的中心部,以与板面100的板表面均垂直的方式,在板面100的表面侧(木板11侧)与背面侧(木板17侧)的两个面上安装并固定两根铁管。铁管的外径21mm、内径16mm、长度500mm,重量为0.85kg。两根铁管以类似于挑担的方式平衡地安装在板面100的表面侧与背面侧,因此测量时可以忽略铁管的重量。
测量扭曲刚性的方法如下:如图10的(a)的主视图所示,将板面100横置,以宽度方向wd上的表面垂直的方式固定板头部101侧,在从表面侧朝近前方向延伸的铁管的板面100的距表面500mm的位置处安装配重wt1。在配重wt1的重力作用下,从板尾部102侧观察板面100逆时针扭转,此时测量配重wt1向下位移时铁管前端的位移量。
测量弯曲刚性的方法如下:从图10的(a)的主视图将板尾部102向上旋转90度,如图10的(b)所示,以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表面垂直的方式固定板头部101侧,在从板尾部102侧安装的表面侧朝近前方向延伸的铁管上安装配重wt2,在配重wt2的重力作用下,板面100主体朝表面侧弯曲,测量配重wt2向下位移时铁管前端的位移量。使用最小值0.01mm刻度的圆形千分表来测量各位移量。
上述位移量与重量的测量结果如下所示。
扭曲刚性(wt1=1kg)板面100的位移量:12.50mm
以往例子的板面的位移量:9.85mm
弯曲刚性(wt2=2kg)板面100的位移量:6.90mm
以往例子的板面的位移量:6.80mm
板面重量板面100的重量:1113g
以往例子的板面的重量:1165g
利用上述测试方法测量的位移量越少,各刚性越高。因此,可以确认: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相比现有例的板面,虽然长度方向ld的弯曲刚性大体相同,但扭曲刚性明显降低,而且质量轻。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滑板用板面100a。本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化例,以下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因此省略以下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板面100是将构成芯材部10的7块木板11~17中,从厚度方向td的上方往下数的第五块木板15与第六块木板16,使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比其它木板11~14、17短。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a是使构成芯材部10a的7块木板11a~17a中,从厚度方向td的上方往下数的第二块木板12a与第六块木板16a,使板面100a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比其它木板11a、13a、14a、15a、17a更短。
其次,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a。
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a是板状的层叠结构体,由薄板状的木板通过多个粘合剂接合而成型。图11是表示板面100a接合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沿ii-ii截取的剖视图,表示图11的滑板用板面的接合状态。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a是由芯材部10a构成的层叠结构体,从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朝下方侧,依序层叠木板11a、木板12a、木板13a、木板14a、木板15a、木板16a、木板17a。木板11a~17a沿着厚度方向td相邻配置,且木板的纹理方向不同。木板11a~木板17a中,各自厚度方向td的板厚期望处于0.5mm以上且6mm以下的范围,例如厚度方向td的板厚为1.4mm。木板11a~17a可以使用枫木、白杨木、桐木、胡桃木等可扭转木材。
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a的芯材部10a为了使前后轮子稳定接触具有凹凸的三维形状的路面等,使板面100a具有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容易扭曲的结构。具体来说,构成芯材部10a的7块木板11a~17a中,从厚度方向td的上方往下数的第二块木板12a与第六块木板16a,使板面100a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比其它木板11a、13a、14a、15a、17a短。
如图11所示,木板11a(第二板材)配置在木板12a(第一板材)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木板13a(第二板材)配置在木板12a的厚度方向td的下方侧。木板13a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木板12a的下方侧的面上。木板15a(第二板材)配置在木板16a(第一板材)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木板17a(第二板材)配置在木板16a的厚度方向td的下方侧。木板17a形成板面100a的背面,并且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木板16a的下方侧的面上。
木板12a及木板16a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木板15的形状相同。木板11a、13a、14a、15a、17a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木板17的形状相同。因此,省略木板11a~17a的形状的说明。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木板12a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处,以夹持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l2的部分的方式配置一对月牙形的填充材料12aa。木板16a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以夹持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l2的部分的方式配置一对月牙形的填充材料16aa。
作为填充材料12aa、16aa,例如优选为abs、pe(聚乙烯)、pp(聚丙烯)等树脂片材及其泡沫树脂片材,在可以着色这一点上,在设计方面也是优选的。作为填充材料12aa、16aa,还可以采用木材、纸材、无纺布材及其树脂浸渍片材等。所述片材形成的填充材料12aa、16aa优选厚度与木板12a、16a的厚度大体相同。由此,可以将各木板彼此均匀地压接而进行适当的粘合。
如图12所示,填充材料12aa用于填充被木板11a与木板13a夹持的区域,并且从木板12a的外缘填充到与木板11a的外缘大体一致的位置。填充材料16aa用于填充被木板15a与木板17a夹持的区域,并且从木板16a的外缘填充到与木板17a的外缘大体一致的位置。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板面100a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木板12a、16a比木板11a、13a、14a、15a、17a更短。因此,相比木板12a、16a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与其它木板相同的情况,板面100a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扭曲刚性降低。由此,能够在确保使用感、操作性的同时使前后轮子200稳定地接触具有凹凸的三维形状的路面等。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滑板用板面100b。本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化例,以下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是一样的,因此省略以下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仅利用由木板11~17形成的芯材部10来构成板面100。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木板形成的芯材部10b、表面增强部20、背面增强部30、表面部40、及背面部50来构成板面100b。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b包括:配置在厚度方向td的大体中央的芯材部10b;粘合在芯材部10b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表面增强部20;粘合在芯材部10b的厚度方向td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背面增强部30;粘合在表面增强部20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表面部40;以及粘合在背面增强部30的厚度方向td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背面部50。
如图13所示,芯材部10b包括:配置在厚度方向td的中央部的薄板状的木板11b(第一板材);通过粘合剂压接在木板11b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木板12b(第二板材);以及通过粘合剂压接在木板11b的厚度方向td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木板13b(第二板材)。木板11b、12b、13b中,各厚度方向td的板厚期望处于0.5mm以上且6mm以下的范围,例如厚度方向td的板厚为1.4mm。木板11b、12b、13b可以使用枫木、白杨木、桐木、胡桃木等可扭转木材。
芯材部10b由木板11b、12b、13b构成,因此牵涉到折损的负载性、能够快速操作的反弹力、长期使用导致的强度降低(下垂)等方面存在极限。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木板11b、12b、13b构成的芯材部10b的上表面及下表面配置纤维增强塑料(frp)板,从而有效解决木板11b、12b、13b的物性方面不足。
表面增强部20包括粘合在木板12b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第一板材)、及粘合在表面板41(表面部40)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第二板材)。背面增强部30包括粘合在木板13b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32(第一板材)、及粘合在背面板51(背面部50)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33(第二板材)。
图13中,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32、33的表面上的线表示增强纤维的纤维方向。如图13所示,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中,沿着板面100b的宽度方向wd的纤维方向的增强纤维为单向配置。同样地,纤维增强塑料板23、33中,沿着板面100b的长度方向ld的纤维方向的增强纤维为单向配置。
作为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32、33,并不限于图13所示的例子,纤维方向可以适当地沿着板面100b的长度方向ld、沿着板面100b的宽度方向wd、或者沿着板面100b的长度方向ld及宽度方向wd两者。
板面100b整体形态大体为长方形,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为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的数倍,因此从板面100b的运动特性方面来说,主体必须保持长度方向ld上的强度。因此,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为宽度较窄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第一板材)的纤维方向更优选为沿着板面100b的宽度方向wd。由此,不仅可实现轻质的板面100b,还能在尽量不降低长度方向ld的折损强度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板面100b的扭曲刚性。此外,关于纤维方向,构成芯材部10b的木板11b、12b、13b的各纤维方向也是一样的。
作为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32、33使用的增强纤维,例如可采用玻璃纤维、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等,可以采用各种增强纤维,无论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增强纤维中含浸的基质树脂,可以采用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或者abs树脂、pp(聚丙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
此处,在厚度与重量受到限制的板面100b中,为了使用少量的增强纤维及基质树脂获得有效的增强效果,优选采用伸长率特性小的玻璃纤维等无机纤维作为增强纤维,并采用硬化后的硬度相对较高的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作为基质树脂。进而,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32、33优选为预加热固化而厚度已调节的frp固化板。
例如,如果采用半固化状(所谓预浸料状)的frp片材,由于必须在板面100b加热粘合成型的同时加热固化,因此有可能导致树脂因成型加压而流动,frp板的厚度变得不均匀,无法获得板面100b的设计强度物性值。根据该观点,将增强纤维单向排列并预加热固化的frp固化板中,强度物性均匀,因此使用时仅需改变其厚度,从而可获得与厚度相对应的强度特性,从而可以容易且精确地设计板面100b的强度。这种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32、33中,各厚度方向td的板厚期望处于0.1mm以上且1mm以下的范围。优选根据芯材部10b的构成,适当地选择与所需强度特性相应的纤维增强塑料板的厚度、纤维方向、构成块数。
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32、33优选为40%以上且60%以下的增强纤维的体积含有率。增强纤维的体积含有率为40%以上且60%以下时,增强纤维与基质树脂的密接性良好,可以使增强纤维的特性长久维持。
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32、33中,树脂密接于增强纤维,因此当板面100b的外缘磨损而增强纤维露出尖刺时,有可能会使人体受伤。作为相应对策,可另行安装构件作为覆盖板面外周部的保护盖,但会导致重量增加、冲击脱落等问题,因此通常并不采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安装保护盖等其它构件,就能防止增强纤维刺伤手的危险。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在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的全周,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的外缘位于与木板12b的外缘及表面板41的外缘相距长度l7的内侧。同样地,本实施方式中,在纤维增强塑料板32、33的全周,纤维增强塑料板32、33的外缘位于与木板13b的外缘及背面板51的外缘相距长度l7的内侧。长度l7为5mm以上且30mm以下,优选为10mm以上且20mm以下。
图14是图13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俯视图。图14中,纤维增强塑料板22的外缘外侧配置的两点连线表示木板12b的外缘及表面板41的外缘。同样地,纤维增强塑料板32的外缘外侧配置的两点连线表示木板13b的外缘及背面板51的外缘。
如图14所示,纤维增强塑料板22(第一板材)中,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22b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5比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端部22c及端部22d的木板12b(第二板材)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图14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端部22c及22d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6比木板12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
如图14所示,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是长度l6加上两倍长度l7得出的长度。此外,纤维增强塑料板22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9比木板12b的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8短。同样地,长度l8是长度l9加上两倍长度l7得出的长度。
同样地,纤维增强塑料板32(第一板材)中,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32b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5比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端部32c及端部32d的木板13b(第二板材)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纤维增强塑料板32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9比木板13b的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8短。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长度l5期望设定在长度l3的2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更理想的是,长度l5处于长度l3的3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将长度l3设为200mm时,长度l5设定在40mm以上且140mm以下的范围内。此处,关于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当长度l5不足长度l3的20%时,中央部22b(32b)的宽度过窄,长度方向ld上的弯曲强度不足。此外,当长度l5超出长度l3的70%时,中央部22b(32b)的宽度过大,不能充分降低扭曲刚性。
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中,中央部22b(32b)的形状如下: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从中央部22b(32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心位置的等宽区域朝向端部22c(32c)而呈直线状逐渐扩大。此外,中央部22b(32b)的形状如下: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从中央部22b(32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心位置的等宽区域朝向端部22d(32d)而呈直线状逐渐扩大。中央部22b(32b)是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5比端部22c(32c)及端部22d(32d)的在木板12b(13b)的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的部分。
此外,中央部22b(32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x3期望设定在例如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8的2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更理想的是,长度lx3处于长度l8的3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长度l5与长度lx3可以在所述范围内设定为任意值。将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长度l5设为长度l3的20%、将长度lx3设为长度l8的70%时,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中央部22b(32b)的扭曲刚性变得最低。将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长度l5设为长度l3的70%、将长度lx3设为长度l8的20%时,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中央部22b(32b)的扭曲刚性变得最高。此处,关于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当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x3不足长度l8的20%时,中央部22b(32b)的宽度较窄部分过少,无法有效降低板面100b的中央部附近的扭曲刚性。此外,当长度lx3超出长度l1的70%时,宽度较窄部分过大,无法发挥使板面100b的中央部附近的刚性集中降低的作用。
图14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纤维方向沿着宽度方向wd,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纤维方向也可以沿着长度方向ld,还可以沿着长度方向ld与宽度方向wd两者。
关于纤维增强塑料板23(33)的两端部的外缘形状,也可以代替图14所示的半圆形的形状,而采用图15所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像图15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a(33a)那样,将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设为梯形。
此外,也可以像图15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b(33b)那样,将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设为三角形状。此外,也可像图15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c(33c)那样,将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设为四边形状。此处,说明了纤维增强塑料板23、33的外缘的形状,但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外缘的形状也可以将两端部设为梯形、三角形状、或者四边形状。
图15中,纤维增强塑料板23a(33a)的外缘外侧配置的两点连线表示木板12b(木板13b)的外缘及表面板41(背面板51)的外缘。同样地,纤维增强塑料板23b(33b)的外缘外侧配置的两点连线表示木板12b(木板13b)的外缘及表面板41(背面板51)的外缘。同样地,纤维增强塑料板23c(33c)的外缘外侧配置的两点连线表示木板12b(木板13b)的外缘及表面板41(背面板51)的外缘。
图15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a(33a)、纤维增强塑料板23b(33b)、纤维增强塑料板23c(33c)均是将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外缘,以长度l7的间隔配置在相邻配置的木板及表面板(背面板)的外缘的内侧。
另一方面,纤维增强塑料板23a(33a)、纤维增强塑料板23b(33b)、纤维增强塑料板23c(33c)均是将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分的外缘以大于长度l7的距离相隔而配置在相邻配置的木板及表面板(背面板)的外缘的内侧。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分,是主体的强度区域即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因此从成型加工性来说也可以是梯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形状。
图15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a(33a)的纤维方向为单向沿着宽度方向wd,但纤维方向也可以沿着长度方向ld、或者沿着宽度方向wd与长度方向ld两者。图15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b(33b)的纤维方向为单向沿着长度方向ld,但纤维方向也可以沿着宽度方向wd、或者沿着宽度方向wd与长度方向ld两者。
图15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c(板33c)的纤维方向沿着宽度方向wd与长度方向ld两者,但纤维方向也可以沿着宽度方向wd、或者沿着长度方向ld。此外,该示例的纤维方向沿着宽度方向wd与长度方向ld两者的塑料板,例如可列举增强纤维纵横排列的纺布形成的纤维增强塑料板、纵向纤维增强塑料板与横向纤维增强塑料板形成上下两层的纤维增强塑料板等。
如图13所示,在纤维增强塑料板22周围,配置有以包围全周的方式配置为外框状的填充材料22a。在纤维增强塑料板23周围,配置有以包围全周的方式配置为外框状的填充材料23a。在纤维增强塑料板32周围,配置有以包围全周的方式配置为外框状的填充材料32a。在纤维增强塑料板33周围,配置有以包围全周的方式配置为外框状的填充材料33a。
如图16所示,填充材料22a(32a)具备与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外形相同的内周面。作为填充材料22a、23a、32a、33a,可采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填充材料12aa、16aa相同的材料。例如,填充材料22a、23a、32a、33a优选为泡沫树脂片材,不仅轻质,从侧面外观的设计上来说也是优选的,因其可以着色。所述填充用片材期望厚度与纤维增强塑料板的厚度大体相同。
此外,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分别与表面部40、背面部50相邻而构成时,填充材料22a(32a)的厚度可以比纤维增强塑料板的厚度厚或者薄,此时,表面部40及/或背面部50的外周部分变形,在表面或背面的外周形成凸状或凹状设计。此外,填充材料22a、23a、32a、33a既可以一体连续状态形成为外框状,也可以分成多段而形成为外框状。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填充材料的变化例的俯视图。作为纤维增强塑料板23(33),使用图15所示的两端部为梯形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a(33a)时,使用图17所示的填充材料23aa(33aa)。填充材料23aa(33aa)是外周形状与木板12b及表面板41(木板13b及背面板51)一致、内周形状与纤维增强塑料板23a(33a)一致的填充材料。
作为纤维增强塑料板23(33),使用图15所示的两端部为三角形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b(33b)时,使用图17所示的填充材料23ba(33ba)。填充材料23ba(33ba)是外周形状与木板12b及表面板41(木板13b及背面板51)一致、内周形状与纤维增强塑料板23b(33b)一致的填充材料。
作为纤维增强塑料板23(33),使用图15所示的两端部为四边形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c(33c)时,使用图17所示的填充材料23ca(33ca)。填充材料23ca(33ca)是外周形状与木板12b及表面板41(木板13b及背面板51)一致、内周形状与纤维增强塑料板23c(33c)一致的填充材料。
表面部40由薄板状的表面板41形成。表面板41用于防止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从增强纤维的表面侧露出。表面板41例如除了可采用与构成芯材部10b的薄板状的木板相同的木板外,还可以采用abs、pe、pbt、聚酯、尼龙等热塑性树脂片材、苯酚、三聚氰胺、聚酯等热固性树脂形成的树脂片材。
此外,相比背面部50,表面部40是大幅度磨损元件少的部位,因此表面板41可采用纸材、无纺布等中浸渍树脂的树脂浸渍片材、或丙烯酸、聚氨酯树脂等形成的涂覆材、以及表面涂覆木材等的表面经树脂涂布的构件。采用树脂片材作为表面板41时,片材的厚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1mm以下,若为其它材料,优选为0.05mm以上且3mm以下。
背面部50由薄板状的背面板51形成。背面板51用于防止纤维增强塑料板32、33的增强纤维从背面侧露出。在背面部50,由于制动操作而与地面摩擦、在楼梯栏杆上滑动等杂耍动作时的摩擦,如果未配置耐磨损性优异的材料,则背面增强部30的纤维增强塑料板32、33容易露出,从而导致人受伤。因此,背面板51可采用与构成芯材部10b的薄板状的木板相同的木板外,还可以采用abs、pe、pbt、聚酯、尼龙等热塑性树脂片材、苯酚、三聚氰胺、聚酯等热固性树脂形成的树脂片材。此外,背面板51可以采用纸材、无纺布等中浸渍树脂的树脂浸渍片材、或丙烯酸、聚氨酯树脂等的涂覆材、以及表面涂覆木材等的表面经树脂涂布的构件。关于背面板51,特别优选的是采用耐磨损性非常优异的树脂片材,例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片材。
普通的高密度等聚乙烯(pe)树脂的分子量为10万分子量以下,相对于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为50万分子量以上。本实施方式中,背面板51由50万分子量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片材形成,更优选为使用100万分子量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片材形成。
不同于普通热塑性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的粘性非常高,流动性小。因此,除了树脂本身的滑动特性外,耐磨损性非常高,无法进行普通的挤压成型,必须在高温高压下将树脂烧结才能成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片材的比重为1以下,质量轻,可采用0.1mm以上且5mm以下的厚度,若格外考虑下表面侧的耐磨损性与轻质性,优选采用厚度为0.2mm以上且2mm以下的片材。此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片材是半透明树脂,因此可任意着色,或者可以从背面侧进行丝网印刷或升华印刷来赋予设计性,即使表面侧(外侧面)磨损也能防止内面侧(贴附面侧)印刷的设计消失。
图18是图13所示的木板11b的俯视图。如图18所示,木板11b中,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比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长度l2期望设定在长度l3的2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更理想的是,长度l2处于长度l3的3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
木板11b中,中央部11bb的形状如下: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从中央部11b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心位置的等宽区域朝向端部11bc而呈直线状逐渐扩大。此外,中央部11bb的形状如下: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从中央部11b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心位置的等宽区域朝向端部11bd而呈直线状逐渐扩大。中央部11bb是木板11b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比端部11bc及端部11bd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的部分。
中央部11b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x4期望设定在例如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1的2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更理想的是,长度lx4处于长度l1的3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与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x4可以在所述范围内设定为任意值。将木板11b的长度l2设为长度l3的20%、将长度lx4设为长度l1的70%时,木板11b的中央部11bb的扭曲刚性变得最低。将木板11b的长度l2设为长度l3的70%、将长度lx4设为长度l1的20%时,木板11b的中央部11bb的扭曲刚性变得最高。
如图18所示,在木板11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以夹持向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l2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填充材料11ba。作为填充材料11ba可采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填充材料12aa、16aa相同的材料。
图19是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表示图13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b的接合状态。如图19所示,填充材料23a用于填充被表面部40与芯材部10b所夹持的区域,并且从纤维增强塑料板23的外缘填充到与表面板41的外缘一致的位置(l7)。填充材料22a用于在纤维增强塑料板22的中央部的外侧填充被表面部40与芯材部10b夹持的区域,并且从纤维增强塑料板22的外缘(l5端部)填充到与木板12b的外缘一致的位置。
填充材料33a用于填充被背面部50与芯材部10b夹持的区域,并且从纤维增强塑料板33的外缘填充到与背面板51的外缘一致的位置(l7)。填充材料32a用于在纤维增强塑料板32的中央部的外侧填充被背面部50与芯材部10b夹持的区域,并且从纤维增强塑料板32的外缘(l5端部)填充到与木板13b的外缘一致的位置。填充材料11ba用于填充被木板12b与木板13b夹持的区域,并且从木板11b的中央部的外缘(l2端部)填充到与木板12b、13b的外缘一致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使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5比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即使中央部并非宽度较窄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33也可以同样地,使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比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也可以形成为宽度较窄状。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5小于木板11b的长度l2,但长度l5与长度l2也可以相同。此外,还可以使长度l5大于长度l2。进而,长度l5也可以不位于板面100b的宽度方向wd上的中心,而是偏离中心。优选为,根据这种层叠构成,调整为所需的扭曲刚性进行设计。
本实施方式中,木板11b是使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比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即使中央部并非宽度较窄状的木板12b、13b也可以使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比板面100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也可以形成为宽度较窄状。
本实施方式中,在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的全周,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的外缘至少以长度l7隔开而位于木板12b的外缘及表面板41的外缘的内侧。同样地,本实施方式中,在纤维增强塑料板32、33的全周,纤维增强塑料板32、33的外缘至少以长度l7隔开而位于木板13b的外缘及背面板51的外缘的内侧。
如图19所示,表面部40的表面板41的外缘与芯材部10b的木板12b的外缘齐平地接合。与填充材料23a的外缘相距长度l7的位置的内侧部分,接合于纤维增强塑料板23的外缘。背面部50的背面板51的外缘与芯材部10b的木板13b的外缘齐平地接合。与填充材料33a的外缘相距长度l7的位置的内侧部分接合于纤维增强塑料板33的外缘。
本实施方式中,芯材部10b、表面增强部20、背面增强部30、表面部40及背面部50分别通过粘合剂接合而一体化。一体化方法例如是,将各部分形成为包括与最终产品相应的额外尺寸在内的大体相同大小,向各层叠粘合面涂布粘合剂,通过成型模加压而一体层叠地粘合,切除外形的多余部分,获得所需外形形状的板面100b。此处,板面100b的形状详细来说是三维形状,因此加压时各部分的层间压力并不一定是均匀的。因此,有时候粘合剂的保持量会不均,导致粘合层之间剥离。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芯材部10b与表面增强部20之间、芯材部10b与背面增强部30之间、表面增强部20与表面部40之间、背面增强部30与背面部50之间的至少任一个,以隔有无纺布的状态用粘合剂进行接合。此外,还可以在构成芯材部10b的板材之间、构成表面增强部20的板材之间、构成背面增强部30的板材之间的至少任一个,以隔有无纺布的状态用粘合剂进行接合。即,也可以在构成板面100b的多个板材中相邻配置的至少一对板材之间,以隔有无纺布的状态用粘合剂进行接合。
作为无纺布,优选使用尼龙、聚酯、维尼纶等合成纤维形成的无纺布。例如,可使用厚度0.05mm以上且0.5mm以下的无纺布。无纺布可以配置在所有层间,也可以仅配置成型所需的层间。此外,可以配置在层间的整个面上,也可以仅配置在必要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是在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的周围,以包围全周的方式呈外框状配置填充材料22a(32a),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也可以在木板12b(13b)与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之间隔有形状与木板12b(13b)相同的无纺布,并通过粘合剂进行接合。此时,代替填充材料22a(32a),而将含浸粘合剂的无纺布以包围全周的方式配置,实现与配置填充材料22a(32a)时相同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在木板11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以夹持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变短的宽度较窄部分的方式配置填充材料11ba,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在木板12b与木板11b之间及/或木板11b与木板13b之间隔有形状与木板12b相同的无纺布,并通过粘合剂进行接合。此时,代替填充材料11ba,配置含浸粘合剂的无纺布,实现与配置填充材料11ba时相同的效果。
对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b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b,在厚度方向td上的中央部配置芯材部10b,在芯材部10b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的面与下方侧的面分别粘合表面增强部20及背面增强部30。芯材部10b由薄板状的木板11b、12b、13b形成,因此相比芯材部10b由纤维增强塑料板形成情况,可实现轻质化。此外,表面增强部20与背面增强部30由纤维增强塑料板形成以增强芯材部10b,从而可提高板面100b的负载性。此外,表面部40粘合在表面增强部20的厚度方向的上方侧的面,背面部50粘合在背面增强部30的厚度方向的下方侧的面,因此可防止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32、33从表面或背面露出的不良情况。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b,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的外缘及纤维增强塑料板32、33的外缘在各纤维增强塑料板的全周,位于木板12b、13b的外缘及表面板41或背面板51的外缘的内侧。因此,即使板面100b的外缘磨损,增强纤维也不会从纤维增强塑料板的外缘露出,从而可以排除增强纤维露出带来的危险性。此外,纤维增强塑料板22、23、32、33的外缘在各纤维增强塑料板的全周处位于木板12b、13b的外缘及表面板41或背面板51的外缘的内侧,因此可以省略以包围全周的方式呈外框状配置的填充材料。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滑板用板面100c。本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化例,以下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是一样的,因此省略以下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中,板面100仅由木板11~17形成的芯材部10构成。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板面100c由木板形成的芯材部10c、表面增强部20c、背面增强部30c、表面部40c、及背面部50c构成。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c包括:配置在厚度方向td的大体中央的芯材部10c;粘合在芯材部10c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表面增强部20c;粘合在芯材部10c的厚度方向td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背面增强部30c;粘合在表面增强部20c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表面部40c;以及粘合在背面增强部30c的厚度方向td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背面部50c。
如图20所示,芯材部10c包括薄板状的木板11c、及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木板11c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木板12c。木板11c、12c中,各厚度方向td的板厚期望处于0.5mm以上且6mm以下的范围,例如厚度方向td的板厚为1.4mm。木板11c、12c可使用枫木、白杨木、桐木、胡桃木等可扭转木材。
表面增强部20c包括:粘合在木板12c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c;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纤维增强塑料板22c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5c;以及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纤维增强塑料板25c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4c。纤维增强塑料板22c的形状与图6所示的木板15的形状大体相同。
背面增强部30c包括:粘合在木板11c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32c;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纤维增强塑料板32c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35c;以及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纤维增强塑料板35c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34c。纤维增强塑料板32c的形状与图6所示的木板15的形状大体相同。
图20中,纤维增强塑料板22c、25c、24c、32c、35c、34c的表面上的线表示增强纤维的纤维方向。纤维增强塑料板22c、25c、24c、32c、35c、34c使用的增强纤维可采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纤维。此外,增强纤维中含浸的基质树脂可采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树脂。
图22是图20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c(32c)的俯视图。如图22所示,纤维增强塑料板22c(32c)中,板面100c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比板面100c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两端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长度l2期望设定在长度l3的2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更理想的是,长度l2处于长度l3的3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
纤维增强塑料板22c(32c)中,中央部22cb(32cb)的形状如下: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从中央部22cb(32c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心位置的等宽区域朝向端部22cc(32cc)而呈圆弧状逐渐扩大。此外,中央部22cb(32cb)的形状如下: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从中央部22cb(32c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心位置的等宽区域朝向端部22cd(32cd)而呈圆弧状逐渐扩大。中央部22cb(32cb)是纤维增强塑料板22c(32c)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比端部22cc(32cc)及端部22cd(32cd)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3短的部分。
中央部22cb(32cb)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x5期望设定为例如板面100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8的20%以上且70%以下的范围内。更理想的是,长度lx5处于长度l8的30%以上且60%以下的范围。长度l2与长度lx5可以在所述范围内设定为任意值。将纤维增强塑料板22c(32c)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l2设为长度l3的20%、将长度方向ld上的长度lx5设为长度l8的70%时,纤维增强塑料板22c(32c)的中央部22cb(32cb)的扭曲刚性变得最低。将纤维增强塑料板22c(32c)的长度l2设为长度l3的70%、将长度lx5设为长度l8的20%时,纤维增强塑料板22c(32c)的中央部22cb(32cb)的扭曲刚性变得最高。
如图20及图22所示,在纤维增强塑料板22c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以夹持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l2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填充材料22ca。在纤维增强塑料板32c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以夹持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l2的部分的方式配置填充材料32ca。作为填充材料22ca、32ca,可采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填充材料12aa、16aa相同的材料。
表面部40c由薄板状的木板41c形成。木板41c用于防止纤维增强塑料板22c、25c、24c的增强纤维露出。
背面部50c由薄板状的木板51c形成。木板51c用于防止纤维增强塑料板32c、35c、34c的增强纤维露出。
木板41c、51c可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木板11~17相同的木材。
图21是沿iv-iv截取的剖视图,表示图20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c的接合状态。如图21所示,填充材料22ca用于填充被木板12c与纤维增强塑料板25c夹持的区域,并且从纤维增强塑料板22c的外缘填充到与木板12c的外缘一致的位置。填充材料32ca用于填充被木板11c与纤维增强塑料板35c夹持的区域,并且从纤维增强塑料板32c的外缘填充到与木板11c的外缘一致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是在纤维增强塑料板22c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两个外侧配置填充材料22ca,并在纤维增强塑料板32c的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两个外侧配置填充材料32ca,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不配置填充材料22ca与填充材料32ca。此外,例如还可以代替填充材料22ca及填充材料32ca,而配置含浸粘合剂的无纺布。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滑板用板面100d。本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化例,以下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与第四实施方式是一样的,因此省略以下说明。
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d包括:配置在厚度方向td的大体中央的芯材部10d;粘合在芯材部10d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表面增强部20d;粘合在芯材部10d的厚度方向td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背面增强部30d;粘合在表面增强部20d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表面部40d;以及粘合在背面增强部30d的厚度方向td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背面部50d。关于该点,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d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板面100c相同。
如图23所示,芯材部10d包括:薄板状的木板11d;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木板11d的厚度方向td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木板12d;以及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木板11d的厚度方向td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木板13d。木板11d、12d、13d是各纹理方向沿着板面100d的长度方向ld的等宽度的枫木木材。木板11d的板厚为1.8mm,木板12d、13d的板厚分别为1.4mm。木板11d的板厚与木板12d、13d的板厚不同,仅仅是为了提高长度方向上的刚性而增大了木板11d的板厚。
如图23所示,板面100d至少包括:配置在厚度方向的大体中央的木板11d、12d、13d(第二板材)形成的芯材部10d;粘合在芯材部10d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d(第一板材)及纤维增强塑料板24d(第二板材)形成的表面增强部20d;以及粘合在芯材部10d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薄板状的纤维增强塑料板32d(第一板材)及纤维增强塑料板34d(第二板材)形成的背面增强部30d。
构成表面增强部20d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d、24d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c、24c相同。此外,构成背面增强部30d的纤维增强塑料板32d、34d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纤维增强塑料板32c、34c相同。
图24是沿v-v截取的剖视图,表示图23的滑板300用的板面100d的接合状态。如图24所示,填充材料22da用于填充被木板12d与纤维增强塑料板24d夹持的区域,并且从纤维增强塑料板22d的外缘填充到与木板12d的外缘一致的位置。填充材料32da用于填充被木板13d与纤维增强塑料板34d夹持的区域,并且从纤维增强塑料板32d的外缘填充到与木板13d的外缘一致的位置。纤维增强塑料板22d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两个外侧处设置的填充材料22da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填充材料22ca相同。同样地,纤维增强塑料板32d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两个外侧处设置的填充材料32da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填充材料32ca相同。
板面100d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d、24d、32d、34d中,使用玻璃纤维作为增强纤维。如图23所示,纤维增强塑料板22d、32d的纤维方向在宽度方向wd上的一个方向上对齐。纤维增强塑料板24d、34d的纤维方向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一个方向上对齐。
纤维增强塑料板22d、24d、32d、34d中,玻璃纤维的体积含有率大体为50%。基质树脂是将粘合性优异的热固性环氧树脂浸渍而形成。在一个方向上对齐的玻璃纤维在液状环氧树脂中浸渍后,以纤维方向赋予了张力的状态加热固化而形成树脂固化板。因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的比强度高,轻质且获得有效的强度特性。结果,仅规定板厚就能容易地获得所需的强度特性。本实施方式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d、24d、32d、34d的各厚度规定为0.3mm。
此外,板面100d包括粘合在表面增强部20d的上方侧的面上的表面部40d、及粘合在背面增强部30d的下方侧的面上的背面部50d。表面部40d由纹理方向沿着长度方向ld且板厚1.0mm的枫木木材制成的木板41d形成。此外,考虑到下表面侧的特殊耐磨损性,背面部50d由板厚0.5mm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片材制成的背面板51d形成。关于背面板51d的详情,与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背面板51相同。
此外,板面100d的背面增强部30d是由透明玻璃纤维及透明环氧树脂形成的纤维增强塑料,因此纤维增强塑料板32d、34d均具有透明性。此外,板面100d的背面板51d采用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制成的树脂片材,因此也具有透明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d中,在下表面侧可以透过背面板51d及纤维增强塑料板32d、34d而看到大体月牙形的填充材料32da。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辨认板面的扭曲刚性是否降低。
此处,测量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d、对比例的板面(未图示)的扭曲刚性与弯曲刚性并进行对比。对比例的板面是将图23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d、32d变更为将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设为两端部的长度l3的等宽度的纤维增强塑料板。板材的种类、构成与板面100d相同。板面100d及对比例的板面的外形尺寸均是厚度t1为7.4mm、宽度w1为203mm、长度l1为802mm。
此处,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测试方法(参考图10)相同的测试方法,测量扭曲刚性及弯曲刚性的位移量。
各位移量与重量的测量结果如下所示。
扭曲刚性(wt1=1kg)
板面100d的位移量:18.05mm
对比例板面的位移量:15.60mm
弯曲刚性(wt2=2kg)
板面100d的位移量:10.25mm
对比例板面的位移量:9.75mm
板面重量
板面100d的重量:1069g
对比例板面的重量:1140g
通过上述测试方法测量的位移量越小,则各刚性越高。因此,可以确认:与对比例的板面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板面100d中,虽然长度方向ld上的弯曲刚性大体相同,但扭曲刚性明显降低,而且质量轻。
此外,板面100d是包括配置在厚度方向td的大体中央的木板11d~13d形成的轻质芯材部10d、粘合在芯材部10d的上方侧的面及下方侧的面上、比强度高且具有有效的增强效果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d、24d、32d、34d形成的增强部20d、30d的滑板用板面,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板面100,厚度t1变薄且质量变轻,操作性优异。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可以省略一部分,也可以和上述不同地任意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芯材部10的板材均由木材形成,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木板11~17中的至少一个由木材形成,其它则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至少一个由木材形成是为了减轻板面重量。当木板15、16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时,例如,可采用图13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此外,当木板11~14、17采用纤维增强塑料时,例如可采用图13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33。
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芯材部10a的板材均由木材形成,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木板11a~17a中的至少一个由木材形成,其它则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至少一个由木材形成是为了减轻板面重量。当木板12a、16a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时,例如可采用图13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2、32。此外,当木板11a、13a~15a、17a采用纤维增强塑料时,例如可采用图13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33。例如,也可以代替木板14a而采用图13所示的纤维增强塑料板23,其它板材则由木材形成。
第三实施方式中,表面部40的表面板41采用的是热塑性树脂片材或热固性树脂片材等,背面部50的背面板51采用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片材等,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表面部40及背面部50也可以采用薄板状的木材。当采用薄板状的木材时,也可以代替表面板41、背面板51而采用例如图4所示的木板11。
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在芯材部10的最上层配置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长度l3的木板11(第二板材),在芯材部10的最下层配置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长度l3的木板17(第二板材),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也可以在芯材部10的最上层或最下层,配置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长度l2的木板15(第一板材)、或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长度l4的木板16(第一板材)。
第二实施方式中,是在芯材部10a的最上层配置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长度l3的木板11a(第二板材),在芯材部10a的最下层配置中央部的在宽度方向wd上的长度为长度l3的木板17a(第二板材),但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也可以在芯材部10a的最上层或最下层配置木板12a(第一板材)或木板16a(第一板材)。
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在芯材部10的最上层配置木板11,在芯材部10的最下层配置木板17,但芯材部10中的板材配置形态也可以是其它形态。例如,也可以代替木板11,而将与图13所示的表面部40的表面板41相同的热塑性树脂片材或热固性树脂片材等配置在芯材部10的最上层。此外,也可以代替木板17,而将与图13所示的背面部50的背面板51相同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片材等配置在芯材部10的最下层。
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表示板面的在长度方向ld上的中央部的横截面的图9、图12、图19、图21、图24中,宽度方向wd上的端部均为角部形状,但也可以适当地倒角成圆弧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10c、10d…芯材部;10a~10d、11、11a、11b、11c、11d、12、12a、12b、12c、12d、13、13a、13b、13d、14、14a、15、15a、16、16a、17、17a、41c、41d、51c…木板;11ba、12aa、16aa、22a、22ca、22da、32ca、32da、23a、23aa、23ba、23ca、32a、33a、33aa、33ba、33ca…填充材料;11bb、15a、16a、17a、22b、22cb、32b、32cb…中央部;11bc、11bd、15b、15c、16b、16c、17b、17c、22c、22d、22cc、22cd、32c、32d、32cc、32cd…端部;20、20c、20d…表面增强部;22、22c、22d、23、23a、23b、23c、24c、24d、25c、32、32c、32d、33、33a、33b、33c、34c、34d、35c…纤维增强塑料板;30、30c、30d…背面增强部;40、40c、40d…表面部;41…表面板;50、50c、50d…背面部;51、51d…背面板;100、100a、100b、100c、100d…板面;200…轮子;300…滑板;ld…长度方向;td…厚度方向;wd…宽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