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角度稳定仿真传动结构及游戏方向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7211发布日期:2020-09-23 01:2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角度稳定仿真传动结构及游戏方向盘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游戏方向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角度稳定仿真传动结构及游戏方向盘。



背景技术:

目前,娱乐器具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游戏机产业,由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需要通过放松来缓解,因此游戏机是很好的放松产品。市场上的游戏机产品多种多样,尤其是游戏方向盘,通过使用者模拟驾车动作,来完成游戏,这样在放松的同时也可以得到运动和驾驶的乐趣。

方向盘在模拟器上是一个重要部件,在驾驶车辆转方向盘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方向盘只能往左或往右转一定的圈数就不能再转动了。所以在汽车模拟器上的方向盘也跟车辆一样只能转一定的圈数。为了模拟车辆的方向盘,就需要设计一定的结构来实现左右转弯。

现有的游戏方向盘由于传动结构设计简单,结构太过单一,在操作使用中手感很差,无法实现到真实的操作体验,导致游戏体验感差等问题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了双电机传动结构,通过双电机与输入齿轮传动连接,在游戏方向盘操作旋转输入中使用有双电机的传动配合,可提升操作手感,同时还设置传动内轮和复位传动轮,在完成操作后可通过双电机驱动作用使得方向盘复位,提升仿真度和操作体验的大角度稳定仿真传动结构及游戏方向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角度稳定仿真传动结构,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的输入轴、与输入轴相连的输入轮、分别安装于基座两侧、并与输入轮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所述基座背离输入轴一端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安装有传动内轮,安装于支架位于传动内轮的复位传动轮,所述输入轴设置有联动轮,所述联动轮与所述传动内轮和复位传动轮传动连接。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基座靠近输入轴安装有机壳,所述机壳安装有传动轴承,所述传动输入轴设置于传动轴承内。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输入轴与输入轮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输入轮背离输入轴一端设置有联动轴,所述联动轮设置于联动轴。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基座开设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安装有旋转轴承,所述联动轴可旋转安装于旋转轴承,所述旋转轴承外径卡设有卡环固定于基座。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输入轮外径均匀分布有若干输入齿,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均与所述输入齿啮合。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远离第一电机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轴套,所述第一固定轴套与所述机壳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远离第二电机二端连接有第二固定轴套,所述第二固定轴套与所述机壳连接。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电机远离第一传动齿轮一端安装有固定盖及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的传动感应片,所述传动感应片环向开设有若干传动感应槽,所述固定盖对应传动感应槽安装有传动感应器。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架包括下架体及安装于下架体表面的上架体,所述传动内轮安装于下架体内,所述传动内轮内径环向均布有内齿,所述联动轮环向均布有联动齿,所述联动齿与所述内齿啮合。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复位传动轮安装于上架体,外径开设有若干复位齿及复位感应槽,所述复位齿与所述联动齿啮合,所述上架体位于复位传动轮一侧安装有与所述复位感应槽对应的复位感应器。

一种游戏方向盘,包括所述的大角度稳定仿真传动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传动的游戏方向盘传动结构,本发明采用了双电机传动结构,通过双电机与输入齿轮传动连接,在游戏方向盘操作旋转输入中使用有双电机的传动配合,可提升操作手感,同时还设置传动内轮和复位传动轮,在完成操作后可通过双电机驱动作用使得方向盘复位,提升仿真度和操作体验。具体是,设置了基座、安装于基座的输入轴、与输入轴相连的输入轮、分别安装于基座两侧、并与输入轮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所述基座背离输入轴一端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安装有传动内轮,安装于支架位于传动内轮的复位传动轮,所述输入轴设置有联动轮,所述联动轮与所述传动内轮和复位传动轮传动连接。通过支架作用传动内轮与复位传动轮安装使用,安装方便,结构可靠,同时还设置了传动内轮,传动内轮可作用联动轮传动的稳定性,提升传动效果和操作手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大角度稳定仿真传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大角度稳定仿真传动结构去除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大角度稳定仿真传动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座100、机壳110、传动轴承120、安置腔130、旋转轴承140、输入轴200、联动轴210、输入轮300、输入齿310、第一电机400、第一传动齿轮410、第一固定轴套420、固定盖430、传动感应片440、传动感应槽450、传动感应器460、第二电机500、第二传动齿轮510、第二固定轴套520、支架600、下架体610、上架体620、传动内轮700、内齿710、复位传动轮800、复位齿810、复位感应槽820、复位感应器830、联动轮900、联动齿9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大角度稳定仿真传动结构,包括基座100、安装于基座100的输入轴200、与输入轴200相连的输入轮300、分别安装于基座100两侧、并与输入轮300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400及第二电机500,所述基座100背离输入轴200一端安装有支架600,所述支架600安装有传动内轮700,安装于支架600位于传动内轮700的复位传动轮800,所述输入轴200设置有联动轮900,所述联动轮900与所述传动内轮700和复位传动轮800传动连接。

基座100靠近输入轴200安装有机壳110,所述机壳110安装有传动轴承120,所述传动输入轴200设置于传动轴承120内,设置机壳110用于对输入轴200和输入轮300起到防护作用,同时也增加整体的美感,结构可靠性强,传动稳定性好。

输入轴200与输入轮300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输入轮300背离输入轴200一端设置有联动轴210,所述联动轮900设置于联动轴210,通过一体成型结构的输入轴200、输入轮300、联动轴210及联动轮900,输入传动中实现同步传动,传动效果好,输入效果好。

基座100开设安置腔130,所述安置腔130安装有旋转轴承140,所述联动轴210可旋转安装于旋转轴承140,所述旋转轴承140外径卡设有卡环固定于基座100,通过旋转轴承140用于联动轴210固定旋转,在传动过程中配合传动轴承120,传动效果好,传动稳定性高,同时还设置有卡环150,通过卡环用于固定安装位置。

输入轮300外径均匀分布有若干输入齿310,所述第一电机400驱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410,所述第二电机500驱动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510,所述第一传动齿轮410与第二传动齿轮510均与所述输入齿310啮合,具体是采用齿轮传动啮合,两组电机均通过齿轮与输入轮300外径设置的输入齿310实现传动,传动稳定性好,仿真度高。

第一传动齿轮410远离第一电机400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轴套420,所述第一固定轴套420与所述机壳110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510远离第二电机500二端连接有第二固定轴套520,所述第二固定轴套520与所述机壳110连接,通过机壳110配合固定轴套的安装,传动精度高,安装方便,在传动齿轮传动过程中更加稳定,传动效果好,仿真度高。

第一电机400远离第一传动齿轮410一端安装有固定盖430及与第一电机400传动连接的传动感应片440,所述传动感应片440环向开设有若干传动感应槽450,所述固定盖430对应传动感应槽450安装有传动感应器460,具体是,通过传动感应片440配合实现传动感应,传动感应效果好,结构可靠性强,实现智能控制。

支架600包括下架体610及安装于下架体610表面的上架体620,所述传动内轮700安装于下架体610内,所述传动内轮700内径环向均布有内齿710,所述联动轮900环向均布有联动齿910,所述联动齿910与所述内齿710啮合,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复位传动轮800安装于上架体620、其外径开设有若干复位齿810及复位感应槽820,所述复位齿810与所述联动齿910啮合,所述上架体620位于复位传动轮800一侧安装有与所述复位感应槽820对应的复位感应器830,具体是,通过复位感应器830连接电机实现智能复位控制,在操作后可通过电机驱动将输入轴200复位,而复位过程是通过复位感应器830进行感应,感应效果好,复位效果好,仿真度高。

本发明采用了双电机传动结构,通过双电机与输入齿310轮传动连接,在游戏方向盘操作旋转输入中使用有双电机的传动配合,可提升操作手感,同时还设置传动内轮700和复位传动轮800,在完成操作后可通过双电机驱动作用使得方向盘复位,提升仿真度和操作体验。具体是,设置了基座100、安装于基座100的输入轴200、与输入轴200相连的输入轮300、分别安装于基座100两侧、并与输入轮300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400及第二电机500,所述基座100背离输入轴200一端安装有支架600,所述支架600安装有传动内轮700,安装于支架600位于传动内轮700的复位传动轮800,所述输入轴200设置有联动轮900,所述联动轮900与所述传动内轮700和复位传动轮800传动连接。通过支架600作用传动内轮700与复位传动轮800安装使用,安装方便,结构可靠,同时还设置了传动内轮700,传动内轮700可作用联动轮900传动的稳定性,提升传动效果和操作手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