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运站台和轨道游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1431发布日期:2020-08-07 20:0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运站台和轨道游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游艺娱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客运站台和轨道游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休闲娱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轨道游艺设备在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中广泛应用。比如:主题公园中向游客提供惊险刺激心理体验的过山车,运输游客在鬼屋、主题影院、人造森林等之间穿梭的矿山车或小火车等。

对于上述各种轨道游艺设备,现有的设备在使用时,游客由工作人员引导在站台排队,完成安全教育,进行安全准备工作。目前的设备中供游客上下车的站台多为单站台结构,游客在站台区域必须等待前一辆车在体验区完成娱乐体验之后,下一批乘客才可以上车进行安全带的系扣等安全准备。

因此,现有的站台结构导致游客候车等待时间过长,无法充分保证车辆的在轨运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客运站台和轨道游艺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客运站台导致游客候车等待时间过长,无法充分保证车辆的在轨运行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客运站台,所述客运站台包括站台入口、站台出口和发车区;

所述发车区设置于所述站台入口和所述站台出口之间,所述发车区包括至少两条股道和设置于所述股道侧方的上下客平台;

所述站台入口设置有入站台换轨装置,所述入站台换轨装置用于将车辆从所述站台入口引导至所述上下客平台;

所述站台出口设置有出站台换轨装置,所述出站台换轨装置用于将车辆从所述上下客平台引导至所述站台出口。

针对在先技术,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客运站台,通过在客运站台的发车区设置至少两条股道,将上下客平台设置于股道侧方,并在站台入口设置入站台换轨装置,在站台出口设置有出站台换轨装置。从而,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入站台换轨装置将进入的车辆引导至空闲的股道上,以供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发车前的准备工作。并且,可以通过出站台换轨装置,将准备工作完成的股道上的车辆引导至站台出口发车,进入娱乐体验环节。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客运站台,可以提供至少两辆车进行轮转,当一辆车处于体验运行中时,可利用另一辆车辆执行准备工作,可以提高车辆的在轨运行时间。一辆车体验完毕进站台后另外一辆车马上可以发车,如此以来,可以缩短游客排队等候时间,提升游客游玩体验,且提高客流量,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客运站台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的ⅰ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的ⅱ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客运站台的结构示意;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4的ⅲ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图4的ⅳ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图4的客运站台的第一种工作状态的示意;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图4的客运站台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的示意;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图4的客运站台的第三种工作状态的示意;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图4的客运站台的第四种工作状态的示意;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图4的客运站台的第五种工作状态的示意;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图4的客运站台的第六种工作状态的示意;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图4的客运站台的第七种工作状态的示意;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图4的客运站台的第八种工作状态的示意;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客运站台的结构示意;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客运站台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运站台,所述客运站台包括站台入口10、站台出口11和发车区12;

所述发车区12设置于所述站台入口10和所述站台出口11之间,所述发车区12包括至少两条股道121和设置于所述股道121侧方的上下客平台122;

所述站台入口10设置有入站台换轨装置101,所述入站台换轨装置101用于将车辆从所述站台入口10引导至所述上下客平台122;

所述站台出口11设置有出站台换轨装置111,所述出站台换轨装置111用于将车辆从所述上下客平台122引导至所述站台出口11。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客运站台的简化示意图,该客运站台包括站台入口10、站台出口11和发车区12。站台入口10即车辆驶入方向的通道,站台出口11即车辆驶出方向的通道,发车区12位于站台入口10和站台出口11之间,车辆停在发车区12内,等待游客的上下。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车区12包括至少两条股道121和设置于股道121侧方的上下客平台122。股道121即车辆运行的轨道,股道121可以是单轨结构形式或双轨结构形式。当发车区12包括至少两条股道121时,在同一时刻,当某一条股道121被车辆占用时,另一辆车便可以通过入站台换轨装置101驶入停在其它股道上,而无需长时间排队进站。上下客平台122设置于股道121侧方,便于游客从侧面上下车辆。出站台换轨装置111可以将完成准备工作的车辆从上下客平台122引导至站台出口11。可以理解的是,在每条股道12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上下客平台122供游客上下进出。当然,也可以在每条股道121的两侧同时设置上下客平台122,将一侧作为上客平台,另一侧作为下客平台,从而,使游客动线更趋合理,减缓拥堵。

以图1给出两条股道121的图示为例,结合一具体场景进行解释说明,图1中的发车区12中设置了两条股道121,分别为图示中左侧的股道和右侧的股道。上下客平台a为左侧股道121的上下客平台,上下客平台b为右侧股道121的上下客平台。车辆进入发车区12时,会先经过站台入口10,若发车区12内左侧股道已经被车辆占用,则站台入口10中设置的入站台换轨装置101可以将进入的车辆引导进入右侧股道中,通过上下客平台b上下客。因而,后进入的车辆无需排队等待前方车辆发车后腾出上下客平台位置,可以直接进入其它空闲上下客平台,可以将原先等候进站的时间,用于组织游客安全检查(比如,身份识别验证与健康检测)、组织游客进行安全准备(比如,安全装置的上锁与核查),从而,极大地缩短游客排队上车时间,节省准备时间。

尽管上述说明中以图1示出的两条股道121为例,可以理解的是,发车区12内的股道121也可以为两条以上,相应地,在入站台换轨装置101和出站台换轨装置111中设置有与发车区12内的股道121的数量相同的轨道,容易理解,入站台换轨装置101或者出站台换轨装置111中每一条轨道的曲率与发车区12内的一条股道121的曲率一致,分别用于引导轨道车辆出入发车区12。那么,更有利于缩短游客排队等候时间,尤其当游客量较多时,对于缩减游客等候时间,缓解游客排队焦虑感更为显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客运站台,通过在客运站台的发车区设置至少两条股道,将上下客平台设置于股道侧方,并在站台入口设置入站台换轨装置,在站台出口设置出站台换轨装置。从而,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入站台换轨装置将进入的车辆引导至空闲的股道上,以供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发车前的准备工作。并且,可以通过出站台换轨装置,将准备工作完成的股道上的车辆引导至站台出口发车,进入娱乐体验环节。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客运站台,可以提供至少两辆车轮转,当一辆车处于体验运行中时,可利用另一辆车辆执行准备工作,当前一辆车回到站台时,另一辆车即可发车,前一辆车在下客和上客的这段时间,另一辆车可以到工作运行区进行工作,等前一辆车上客完毕后等待另一辆车回站台后即可发车,以此类推。一辆车体验完毕进站台后另外一辆车马上可以发车,如此以来,可以缩短游客排队等候时间,提升游客游玩体验,且提高客流量,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可选地,参照图2和图3,所述入站台换轨装置101包括入口车辆分流轨道1011、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2和入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013,所述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2与所述入口车辆分流轨道1011滑动连接,所述入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013与所述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2连接,所述入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013驱动所述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2相对所述入口车辆分流轨道1011运动;

所述出站台换轨装置111包括出口车辆选择轨道1111、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和出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113,所述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与所述出口车辆选择轨道1111滑动连接,所述出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113与所述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连接,所述出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113驱动所述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相对所述出口车辆选择轨道1111运动;

所述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2和所述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上均设置有第一预设数量的股道,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与所述发车区12的股道数量相同。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给出了入站台换轨装置101的放大示意图,该入站台换轨装置101包括入口车辆分流轨道1011、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2和入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013。入口车辆分流轨道1011为设置在地面或支座等金属或混凝土底座结构上的滑轨,该滑轨可以采用工字钢或槽钢等设计制造。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2为承载切换股道的金属支架,该金属支架上固定有互不干涉的至少两个切换股道,切换股道数量与发车区12的股道数量相同。入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013为驱动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2相对入口车辆分流轨道1011滑动的驱动件。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2与入口车辆分流轨道1011之间安装滚轮或者滚珠以减小滑动阻力。

以图2为例,示出了入站台换轨装置101的两个切换股道,分别为第一入口股道1014和第二入口股道1015,当入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013动作时,可将第一入口股道1014或第二入口股道1015与发车区12对接。当第一入口股道1014处于工作位置时,进入站台的车辆可以被分流引导至上下客平台a,当第二入口股道1015处于工作位置时,进入站台的车辆可以被分流引导至上下客平台b。

如图3所示,给出了出站台换轨装置111的放大示意图,该出站台换轨装置111包括出口车辆选择轨道1111、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和出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113。出口车辆选择轨道1111为设置在地面或支座等金属或混凝土底座结构上的滑轨,该滑轨可以采用工字钢或槽钢等设计制造。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为承载切换股道的金属支架,该金属支架上固定有互不干涉的至少两个切换股道,切换股道数量与发车区12的股道数量相同。出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113为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相对出口车辆选择轨道1111滑动的驱动件。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与出口车辆选择轨道1111之间安装滚轮或者滚珠以减小滑动阻力。

以图3为例,示出了出站台换轨装置111的两个切换股道,分别为第一出口股道1114和第二出口股道1115,当出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113动作时,可将第一出口股道1114或第二出口股道1115与发车区12对接。当第一出口股道1114处于工作位置时,位于上下客平台a的车辆可以被导出,当第二出口股道1115处于工作位置时,位于上下客平台b的车辆可以被导出。

从而,在入站台换轨装置101和出站台换轨装置111的切换作用下,既可以选择车辆进入不同的上下客平台,也可以选择将不同上下客平台的车辆导出。

可选地,参照图4,所述客运站台还包括维修车辆段,所述维修车辆段包括维修区13和设置在所述维修区13两端的维修入口和维修出口;

所述维修入口与所述出站台换轨装置111对接,所述维修出口与所述入站台换轨装置101对接。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将维修车辆段的维修区与客运站台连接,维修车辆段包括维修区13和设置在维修区13两端的维修入口和维修出口。当车辆需要检修或者停驶入库时,可从站台出口11开出,经过与出站台换轨装置111对接的维修入口进入维修区13,维修完毕的车辆可以通过维修出口驶出维修区13,通过与维修出口对接的入站台换轨装置101重新驶入发车区12为游客服务。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维修区集成在客运站台的运转路径上,可通过出站台换轨装置111将车辆引导进入维修区,维修区既可以用来对故障车辆进行维修,也可以作为车辆存储区,并通过入站台换轨装置101将车辆引导重新进入发车区,无需在别处单独布设维修换轨装置,降低了结构复杂度与工程施工难度,可以提高了设备检修便利性。

可选地,参照图5和图6,所述入站台换轨装置101还包括入口车辆选择轨道1016、入口车辆选择支架1017和入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018,所述入口车辆选择支架1017与所述入口车辆选择轨道1016滑动连接,所述入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018与所述入口车辆选择支架1017连接,所述入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018驱动所述入口车辆选择支架1017相对所述入口车辆选择轨道1016运动;

所述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2与所述发车区12邻接设置,所述入口车辆选择支架1017与所述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6邻接设置,所述入口车辆选择支架1017上设置有第一体验股道1019和第一维修股道1020,所述第一体验股道1019用于与体验区出口对接,所述第一维修股道1020用于与所述维修出口对接;

所述出站台换轨装置111还包括出口车辆分流轨道1116、出口车辆分流支架1117和出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118,所述出口车辆分流支架1117与所述出口车辆分流轨道1116滑动连接,所述出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118与所述出口车辆分流支架1117连接,所述出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118驱动所述出口车辆分流支架1117相对所述出口车辆分流轨道1116运动;

所述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与所述发车区12邻接设置,所述出口车辆分流支架1117与所述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邻接设置,所述出口车辆分流支架1117上设置有第二体验股道1119和第二维修股道1120,所述第二体验股道1119用于与体验区入口对接,所述第二维修股道1120用于与所述维修入口对接。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给出了图4中入站台换轨装置101的放大示意图,该入站台换轨装置101还包括入口车辆选择轨道1016、入口车辆选择支架1017和入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018。入口车辆选择轨道1016为设置在地面或支座等金属或混凝土底座结构上的滑轨,该滑轨可以采用工字钢或槽钢等设计制造。入口车辆选择支架1017为承载切换股道的金属支架,该金属支架上固定有互不干涉两个切换股道,分别为第一体验股道1019和第一维修股道1020,第一体验股道1019用于与体验区出口对接,第一维修股道1020用于与维修出口对接。入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018为驱动入口车辆选择支架1017相对入口车辆选择轨道1016滑动的驱动件。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入口车辆选择支架1017与入口车辆选择轨道1016之间安装滚轮或者滚珠以减小滑动阻力。当入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018动作时,可将第一体验股道1019或第一维修股道1020与入口车辆分流支架1012上的股道对接。当第一体验股道1019处于工作位置时,可将体验区的车辆引入站台,当第一维修股道1020处于工作位置时,可将维修区的车辆引入站台。

如图6所示,给出了图4中出站台换轨装置111的放大示意图,该出站台换轨装置111还包括出口车辆选择轨道1111、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和出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113。出口车辆选择轨道1111为设置在地面或支座等金属或混凝土底座结构上的滑轨,该滑轨可以采用工字钢或槽钢等设计制造。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为承载切换股道的金属支架,该金属支架上固定有互不干涉两个切换股道,分别为第二体验股道1119和第二维修股道1120,第二体验股道1119用于与体验区入口对接,第二维修股道1120用于与维修入口对接。出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113为驱动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相对出口车辆选择轨道1111滑动的驱动件。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与出口车辆选择轨道1111之间安装滚轮或者滚珠以减小滑动阻力。当出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113动作时,可将第二体验股道1119和第二维修股道1120与出口车辆选择支架1112上的股道对接。当第二体验股道1119处于工作位置时,可将发车区的车辆引入体验区,当第二维修股道1120处于工作位置时,可将发车区的车辆引入维修区。

下面结合图7至图14,分别介绍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客运站台,当入站台换轨装置101和出站台换轨装置111在不同位置状态时的用途,关于入站台换轨装置101和出站台换轨装置111的细节结构,可参照图5和图6。

如图7所示,在站台的入口,入站台换轨装置101中的第一入口股道1014与第一体验股道1019对接,可以将来自体验区的车辆引导入上下客平台a,将游玩完毕的游客送至平台出站,并接待其他游客。如图7所示,在站台的出口,出站台换轨装置111中的第一出口股道1114与第二体验股道1119对接,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可以引导位于上下客平台a位置的车辆驶向体验区。

如图8所示,在站台的入口,入站台换轨装置101中的第一入口股道1014与第一体验股道1019对接,可以将来自体验区的车辆引导入上下客平台a,将游玩完毕的游客送至平台出站。如图8所示,在站台的出口,出站台换轨装置111中的第一出口股道1114与第二维修股道1120对接,等游客下完之后,可以引导位于上下客平台a位置的车辆驶向维修区。

如图9所示,在站台的入口,入站台换轨装置101中的第二入口股道1015与第一体验股道1019对接,可以将来自体验区的车辆引导入上下客平台b,将游玩完毕的游客送至平台出站,并接待其他游客。如图9所示,在站台的出口,出站台换轨装置111中的第二出口股道1115与第二体验股道1119对接,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可以引导位于上下客平台b位置的车辆驶向体验区。

如图10所示,在站台的入口,入站台换轨装置101中的第二入口股道1015与第一体验股道1019对接,可以将来自体验区的车辆引导入上下客平台b,将游玩完毕的游客送至平台出站。如图10所示,在站台的出口,出站台换轨装置111中的第二出口股道1115与第二维修股道1120对接,等游客下完之后,可以引导位于上下客平台b位置的车辆驶向维修区。

如图11所示,在站台的入口,入站台换轨装置101中的第一入口股道1014与第一维修股道1020对接,可以将来自维修区的储备车辆引导入上下客平台a,接待游客。如图11所示,在站台的出口,出站台换轨装置111中的第一出口股道1114与第二体验股道1119对接,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可以引导位于上下客平台a位置的车辆驶向体验区。

如图12所示,在站台的入口,入站台换轨装置101中的第一入口股道1014与第一维修股道1020对接,可以将来自维修区的储备车辆引导入上下客平台a。如图12所示,在站台的出口,出站台换轨装置111中的第一出口股道1114与第二维修股道1120对接,可以引导位于上下客平台a位置的车辆驶向维修区。

如图13所示,在站台的入口,入站台换轨装置101中的第二入口股道1015与第一维修股道1020对接,可以将来自维修区的储备车辆引导入上下客平台b,并接待其他游客。如图13所示,在站台的出口,出站台换轨装置111中的第二出口股道1115与第二体验股道1119对接,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可以引导位于上下客平台b位置的车辆驶向体验区。

如图14所示,在站台的入口,入站台换轨装置101中的第二入口股道1015与第一维修股道1020对接,可以将来自维修区的储备车辆引导入上下客平台b。如图14所示,在站台的出口,出站台换轨装置111中的第二出口股道1115与第二维修股道1120对接,可以引导位于上下客平台b位置的车辆驶向维修区。

可选地,所述入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012、所述出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113、入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018和所述出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118均为齿轮齿条驱动机构。

具体而言,对于上述入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012、出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113、入口车辆选择驱动机构1018和出口车辆分流驱动机构1118,均可使用齿轮齿条机构驱动,将电机作为驱动动力,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齿轮,将齿条通过螺栓固定在对应的支架上。从而,当电机运转时,齿轮旋转,可以驱动齿条直线运动,也即带动相应的支架运动,实现换轨。这种齿轮齿条驱动的方式,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可根据实际切换速度要求,设计合适的传动比,实现快速或者慢速切换。当然,其它驱动机构,如同步带同步轮组成的传动机构或者丝杠传动机构均可用于该方案中,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参照图1、图15和图16,所述客运站台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或混合站台中任一种。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客运站台的结构,可以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或混合站台中任一种。如图1所示,岛式站台即游客的上下车区域的上下客平台122位于两个股道之间,游客可以随意选择乘坐哪一辆过山车,不用跨越区域换乘。

如图15所示,侧式站台即上下客平台122位于每条股道的侧方,游客可以通过设置在发车区12的左侧股道侧方的上下客平台a上下车辆,游客可以通过设置在发车区12的右侧股道侧方的上下客平台b上下另一辆车辆。

如图16所示,混合站台即针对至少两条股道的站台,既在相邻股道之间设置上下客平台122,还在每条股道的侧方设置上下客平台122。游客可以通过设置在发车区12的左侧股道两侧的上下客平台a、c上下车辆,游客可以通过设置在发车区12的右侧股道两侧的上下客平台b、d上下另一辆车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工程建设人员可根据场地客观条件选择岛式站台、侧式站台或混合站台中任意一种建设,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约束。

可选地,参照图16,所述发车区12包括第一股道和第二股道,所述客运站台为混合站台;

所述上下客平台122包括第一平台1221、第二平台1222和第三平台1223,所述第一平台1221设置于所述第一股道和所述第二股道中间,所述第二平台1222设置于所述第一股道远离所述第一平台1221的一侧,所述第三平台1223设置于所述第二股道远离所述第一平台1221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平台1222、所述第三平台1223的游客行进方向与所述第一平台1221的游客行进方向相反。

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当发车区12包括第一股道和第二股道时,客运站台可以为混合站台。在这种站台结构中,上下客平台122包括第一平台1221、第二平台1222和第三平台1223,第一平台1221设置于第一股道和第二股道中间,第一平台1221可以为上下客平台c和上下客平台d集成在一起的平台,可以在平台上设置栏杆、铁马等物理隔断,防止游客上错车辆。第二平台1222设置于第一股道远离第一平台1221的一侧,第三平台1223设置于第二股道远离第一平台1221的一侧。可以通过在平台的出入口设置单向通过的旋转门或者闸机,控制游客的行进方向,使得第二平台1222、第三平台1223的游客行进方向与第一平台1221的游客行进方向相反。将第一平台1221作为上客平台,将第二平台1222和第三平台1223作为下客平台,从而,可以规划控制游客行进动线,防止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游艺设备,所述轨道游艺设备包括游艺体验区和前述任一种客运站台;

所述游艺体验区设置有体验轨道,所述体验轨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站台入口10和所述站台出口11对接。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任一种客运站台的轨道游艺设备,该设备的游艺体验区与客运站台的站台入口10和站台出口11对接。游艺体验区的体验轨道上可运行轨道车辆。需要说明的是,可为该设备配备与发车区12的股道数量相同的轨道车辆,从而保证设备的连续运转,减少闲置时间。在实际实施中,该轨道游艺设备可以为主题公园中的游艺设备,如过山车,矿山车或小火车等游艺设备,分别可为游客提供不同的娱乐体验感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客运站台,通过在客运站台的发车区设置至少两条股道,将上下客平台设置于股道侧方,并在站台入口设置入站台换轨装置,在站台出口设置出站台换轨装置。从而,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入站台换轨装置将进入的车辆引导至空闲的股道上,以供乘客和工作人员进行发车前的准备工作。并且,可以通过出站台换轨装置,将准备工作完成的股道上的车辆引导至站台出口发车,进入娱乐体验环节。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客运站台,可以提供至少两辆车轮转,当一辆车处于体验运行中时,可利用另一辆车辆执行准备工作。一辆车体验完毕进站台后另外一辆车马上可以发车,如此以来,可以缩短游客排队等候时间,提升游客游玩体验,且提高客流量,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并且,维修区的集成,无需在别处单独布设维修换轨装置,降低了结构复杂度与工程施工难度,可以提高了设备检修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客运站台及轨道游艺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