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7612发布日期:2020-10-31 09:5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病人在经过手术等手段的治疗之后,通常需要辅助以康复训练,来达到加快恢复速度、提升恢复效果的目的。

公告号为cn209771204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包括底座、l型支撑架,底座上设有第一锻炼装置和支撑装置,第一锻炼装置包括支撑架、转动轴、转盘、连接杆、踏板、抱紧组件,支撑架固定设有l型支撑架左侧,支撑架间通过轴承转动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中部固设有转盘,转动轴两端固设有连接杆,连接杆末端转动设有踏板,转盘上设有抱紧组件,第二锻炼装置包括l型固定架、固定滑杆、限位块、活动板、弹簧套、魔术带,l型固定架左侧上设有固定滑杆,固定滑杆末端固定设有限位块,固定滑杆上活动贯穿设有活动板,活动板与l型固定架间通过弹簧套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按照病人可接受强度自由调节锻炼强度,可充分全面的锻炼,利于病人尽快康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对锻炼的强度进行调节,但调节的方式较为复杂,调节的效果较差,例如,滑轨与滑座的连接处是通过通孔与定位螺栓的配合进行调节,是以,在调节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解除于扳手等工具,且不能实现连续性的调节,通孔的存在会导致调节的效果时跳跃性、跨越性的;其次,抱紧组件是通过设置在u型架单侧的固定螺栓、固定片来进行调节,故而在调节的过程中,会致使转盘仅受到单侧作用力的作用,使得转盘发生偏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不仅能够使得使用者根据身体差异对训练装置进行个性化调节,而且还能根据需求差异对训练装置的锻炼强度进行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乘坐模块、设置在基座上的腿部训练模块、设置在基座上的手部训练模块;

所述乘坐模块包括设置在基座右端顶部的连接滑块、与连接滑块相适配的连接滑槽、设置在连接滑槽上用于对连接滑块进行固定的第一定位螺栓、设置在连接滑槽顶部的连接筒、与连接筒相适配的连接柱、设置在连接筒上用于对连接柱进行固定的第二定位螺栓、设置在连接柱顶部的座椅、设置在座椅上的安全带、设置在座椅上的扶手、设置在座椅水平支撑部的第一防脏套、设置在座椅靠背部的第二防脏套。

进一步的,所述腿部训练模块包括设置在基座前端的固定筒、与固定筒相适配的固定杆、设置在固定筒上用来对固定杆进行固定的第三定位螺栓、设置在固定杆顶部的固定架、与固定架相适配的转轴、与转轴相连接的连接杆、设置在连接杆上的脚蹬、设置在脚蹬上的第三防脏套、设置在脚蹬上用于脚部进行固定的束带、设置在转轴与固定架连接处的第一轴承、竖向设置在转轴上的转盘,还包括腿部训练强度调节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腿部训练强度调节单元包括等分设置在转盘上的多个承重杆、设置在承重杆上的若干个重物块、与承重杆相适配且用于对重物块进行固定的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腿部训练模块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架内侧壁上的防护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手部训练模块包括设置在基座左端的竖筒、与竖筒相适配的竖杆、设置在竖筒上用于对竖杆进行固定的第四定位螺栓、设置在竖杆顶部的连接套、与连接套相适配的横杆、设置在连接套上用于对横杆进行固定的第五定位螺栓、设置在横杆右端的承接筒、通过第二轴承与承接筒转动连接的摇把、设置在摇把上的第一防滑套,还包括手部训练强度调节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手部训练强度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承接筒上的第六定位螺栓、设置在第六定位螺栓靠近摇把一端的刹车片。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上设置有衔接筒,所述承接筒中设置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与衔接筒套合连接,所述衔接筒上设置有用来对衔接杆进行固定的第七定位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拐角处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防滑套,所述基座的拐角处的还设置有延伸筒,延伸筒中设置有延伸杆,所述延伸筒与延伸杆套合连接,所述延伸筒设置有用来对延伸杆进行固定的第八定位螺栓,延伸杆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为带轮刹的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螺栓、第二定位螺栓、第三定位螺栓、第四定位螺栓、第五定位螺栓、第六定位螺栓、第七定位螺栓、第八定位螺栓均为手拧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通过连接滑槽、连接滑块、第一定位螺栓的配合能够对座椅的水平位置进行连续性的调节,通过连接筒、连接柱、第二定位螺栓的配合,能够对座椅的竖向高度进行连续性的调节,通过第一防脏套、第二防脏套能够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座椅的水平支撑部以及靠背部变脏之后不易清洗的缺陷,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中,只需将第一当脏套、第二防脏套取下进行清洗之后再重新套设到座椅上即可。

其二,通过固定筒、固定杆、第三定位螺栓的配合,能够对转盘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束带,只需利用活结的方式对使用者的脚步进行捆绑固定,便可以起到牢固固定、方便拆分的目的;通过第三防污套,能够避免鞋子与脚蹬直接接触而将脚蹬弄脏污染,从而带来不便清洁的缺陷;通过承重杆、重物块、螺母的配合,只需改变重物块的数量,便能够使得转盘的承重得到增加或减小的调节,从而使得转盘转动时所需的作用力得到调节,进而达到对腿部训练强度进行调节的目的;通过防护挡板,能够避免使用者的衣物与固定杆、重物块相接触,进而避免衣物与固定杆发生缠绕而被损坏。

其三,通过竖筒、竖杆、第四定位螺栓的配合,能够对承接筒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连接套、横杆、第五定位螺栓,能够对承接筒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即承接筒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第六定位螺栓、刹车片的配合,能够对摇把所受到的摩擦力进行调节,进而使得使用者转动摇把所需的作用力得到调节,即使得手部训练的强度得到调节;通过衔接筒、衔接杆、第七定位螺栓的配合,能够使得承接筒处于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并对两个状态下的承接筒均进行定位,从而为使用者进行手部锻炼提供更大的便利。

其四,通过延伸筒、延伸杆、第八定位螺栓的配合,能够对延伸杆在延伸筒中的伸缩量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行走轮的底部与地面直接接触、第二防滑套脱离地面,从而为移动整个康复训练装置提供方便,或者使得行走轮的底部与脱离地面、第二防滑套与地面直接接触,进而使得使用者使用康复训练装置的过程中避免装置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腿部训练强度调节单元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连接滑块、连接滑槽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腿部训练模块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手部训练模块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连接滑块;3、连接滑槽;4、第一定位螺栓;5、连接筒;6、连接柱;7、第二定位螺栓;8、座椅;9、第一防脏套;10、第二防脏套;11、固定筒;12、固定杆;13、第三定位螺栓;14、固定架;15、转轴;16、连接杆;17、脚蹬;18、第三防脏套;19、束带;20、第一轴承;21、转盘;22、承重杆;23、重物块;24、螺母;25、防护挡板;26、竖筒;27、竖杆;28、第四定位螺栓;29、连接套;30、横杆;31、第五定位螺栓;32、承接筒;33、摇把;34、第一防滑套;35、第六定位螺栓;36、刹车片;37、衔接筒;38、衔接杆;39、第七定位螺栓;40、支撑柱;41、第二防滑套;42、延伸筒;43、延伸杆;44、第八定位螺栓;45、行走轮;46、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基座1、设置在基座1上的乘坐模块、设置在基座1上的腿部训练模块、设置在基座1上的手部训练模块;

所述乘坐模块包括设置在基座1右端顶部的连接滑块2、与连接滑块2相适配的连接滑槽3、设置在连接滑槽3上用于对连接滑块2进行固定的第一定位螺栓4、设置在连接滑槽3顶部的连接筒5、与连接筒5相适配的连接柱6、设置在连接筒5上用于对连接柱6进行固定的第二定位螺栓7、设置在连接柱6顶部的座椅8、设置在座椅8上的安全带、设置在座椅8上的扶手、设置在座椅8水平支撑部的第一防脏套9、设置在座椅8靠背部的第二防脏套10。

所述连接滑块2的为t型结构。

所述安全带为三点式安全带。

所述腿部训练模块包括设置在基座1前端的固定筒11、与固定筒11相适配的固定杆12、设置在固定筒11上用来对固定杆12进行固定的第三定位螺栓13、设置在固定杆12顶部的固定架14、与固定架14相适配的转轴15、与转轴15相连接的连接杆16、设置在连接杆16上的脚蹬17、设置在脚蹬17上的第三防脏套18、设置在脚蹬17上用于脚部进行固定的束带19、设置在转轴15与固定架14连接处的第一轴承20、竖向设置在转轴15上的转盘21,还包括腿部训练强度调节单元。

所述腿部训练强度调节单元包括等分设置在转盘21上的多个承重杆22、设置在承重杆22上的若干个重物块23、与承重杆22相适配且用于对重物块23进行固定的螺母24。

所述腿部训练模块还包括通过螺钉设置在固定架14内侧壁上的防护挡板25。所述防护挡板25为环形,所述防护挡板25上的内圆为与转轴相适配的通孔。

所述手部训练模块包括设置在基座1左端的竖筒26、与竖筒26相适配的竖杆27、设置在竖筒26上用于对竖杆27进行固定的第四定位螺栓28、设置在竖杆27顶部的连接套29、与连接套29相适配的横杆30、设置在连接套29上用于对横杆30进行固定的第五定位螺栓31、设置在横杆30右端的承接筒32、通过第二轴承46与承接筒32转动连接的摇把33、设置在摇把33上的第一防滑套34,还包括手部训练强度调节单元。

所述手部训练强度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承接筒32上的第六定位螺栓35、设置在第六定位螺栓35靠近摇把33一端的刹车片36。

所述横杆30上设置有衔接筒37,所述承接筒32中设置有衔接杆38,所述衔接杆38与衔接筒37套合连接,所述衔接筒37上设置有用来对衔接杆38进行固定的第七定位螺栓39。

所述基座1拐角处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柱40,所述支撑柱4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防滑套41,所述基座1的拐角处的还设置有延伸筒42,延伸筒42中设置有延伸杆43,所述延伸筒42与延伸杆43套合连接,所述延伸筒42设置有用来对延伸杆43进行固定的第八定位螺栓44,延伸杆43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45。

所述行走轮45为带轮刹的万向轮。

所述第一定位螺栓4、第二定位螺栓7、第三定位螺栓13、第四定位螺栓28、第五定位螺栓31、第六定位螺栓35、第七定位螺栓39、第八定位螺栓44均为手拧螺栓。

所述第一定位螺栓4的头端抵在连接滑块2的外侧,所述第二定位螺栓7的头端抵在连接柱6的外侧,所述第三定位螺栓13的头端抵在固定杆12的外侧,所述第四定位螺栓28的头端抵在竖杆27的外侧,所述第五定位螺栓31的头端抵在横杆30的外侧,所述第六定位螺栓35的头端通过刹车片36抵在摇把33的外侧,所述第七定位螺栓39的头端抵在衔接杆38的外侧,所述第八定位螺栓44的头端抵在延伸杆43的外侧。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螺栓4、第二定位螺栓7、第三定位螺栓13、第四定位螺栓28、第五定位螺栓31、第六定位螺栓35、第七定位螺栓39、第八定位螺栓44还可以为普通的螺栓,在使用的过程中借助于活动板手或电动扳手同样可以对第一定位螺栓4、第二定位螺栓7、第三定位螺栓13、第四定位螺栓28、第五定位螺栓31、第六定位螺栓35、第七定位螺栓39、第八定位螺栓44进行调节,若是使用者的力气较小或认为通过手拧的方式不能达到所需的固定效果,通常可以结合扳手等工具进行拧动的操作。

具体的,当需要对座椅8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只需先松动第一定位螺栓4,之后,使得连接滑槽3在连接滑块2上水平滑动,之后,重新拧紧第一定位螺栓4,对连接滑槽3与连接滑块2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即可。

当需要对座椅8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只需先松动第二定位螺栓7,对连接柱6在连接筒5中的伸缩量进行调节,之后,重新拧紧第二定位螺栓7,进而对连接柱6与连接筒5的连接处进行定位固定的即可。

在经过一端的时间的使用之后若是发现第一防脏套9或第二防脏套10脏了,只需将第一防脏套9、第二防脏套10取下对其进行清洗,之后再将第一防脏套9、第二防脏套10套设在座椅上即可。

当需要对转盘21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只需先松动第三定位螺栓13,对固定杆12在固定筒11中的伸缩量进行调节,之后,重新拧紧第三定位螺栓13,进而对固定杆12与固定筒11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即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只需将第三防脏套18取下,对第三防脏套18进行清洗,之后,经干净的第三防脏套18重新套设在脚蹬17上即可。

当需要对腿部训练强度进行调节时,只需先取下螺母24,之后减少或增加承重杆22上的重物块23的数量,并重新将螺母固定到承重杆22上进而对重物块23进行固定,通过改变转盘21、承重杆22、重物块23的总重量来改变驱动转盘21转动所需的作用力。

当需要对承接筒32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只需先松动第四定位螺栓28,对竖杆27在竖筒26中的伸缩量进行调节,之后重新拧紧第四定位螺栓28,对竖杆27与竖筒26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即可。

当需要对承接筒32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即承接筒32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时,只需先松动第五定位螺栓31,使得横杆30在连接套29中左向右移动,之后重新拧紧第五定位螺栓31,对连接套29、横杆30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即可。

当需要对手部训练的强度得到调节时,只需正向或反向拧动第六定位螺栓35,使得刹车片36远离或靠近摇把33,利用刹车片36与摇把33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的调节来对摇把33转动所需的作用力进行调节即可。

当需要使得承接筒32处于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时,只需先松动第七定位螺栓39,使得衔接杆38在衔接筒37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承接筒32处于水平或竖向状态,随后重新拧紧第七定位螺栓39,对衔接杆38与衔接筒37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即可。

通过延伸筒42、延伸杆43、第八定位螺栓44的配合,能够对延伸杆43在延伸筒42中的伸缩量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行走轮45的底部与地面直接接触、第二防滑套41脱离地面,从而为移动整个康复训练装置提供方便,或者使得行走轮45的底部与脱离地面、第二防滑套41与地面直接接触,进而使得使用者使用康复训练装置的过程中避免装置发生移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