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复医学科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0002]
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0003]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10812307u公开了一种康复医学科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接有升降筒,升降筒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上连接有竖向伸缩杆,竖向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有一对横向伸缩杆,横向伸缩杆上均连接有手部固定结构;所述升降筒上滑动连接有滑筒,滑筒上水平固接有调节伸缩杆,调节伸缩杆的伸缩端固接有腿部训练传动结构;所述腿部训练传动结构包括与调节伸缩杆固接的壳体,壳体上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两端均连接有脚板结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动力结构,动力结构上连接有蜗杆,转轴上连接有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
[0004]
现有技术中的训练装置存在着如下的缺点:训练装置为被动式训练,患者基本不需要施加任何的力度,因此对肌肉的训练效果较差,同时也主要是针对脚部的训练,对于患者小腿和大腿部基本不具有训练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康复医学科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康复医学科康复训练装置。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康复医学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壁上安装有两个第一主杆和两个第二主杆,所述第一主杆和第二主杆的顶端共同安装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的顶壁上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安装有顶板,所述底板的顶壁上还安装有八个子杆,四个所述子杆为一组,其中四个所述子杆之间上下设有两个套环,另外四个所述子杆之间同样上下设有两个套环,每个所述套环均通过多个弹簧与子杆固定,每个所述套环均包括固定部、活动部和插销,所述固定部与活动部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插销可拆卸连接;
[0008]
两个所述第二主杆之间共同转动安装有座椅板,每个所述第二主杆的上部均固定有第一弧形槽板,每个所述第二主杆的下部均固定有第二弧形槽板,所述第一弧形槽板和第二弧形槽板分别位于第二主杆的两侧,所述座椅板的一端与第一弧形槽板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槽板转动连接;
[0009]
所述顶板的顶壁上设有两个线辊,且两个线辊轴心的两侧均固定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均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转轴转动安装,且第一支撑板的底端与顶板的顶壁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板与转轴固定安装,每个所述转轴上均绕设有扭簧,且扭簧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固定,所述线辊上绕设有线体,所述线体的
底端贯穿至顶板的下侧且安装有手环。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套环通过八个弹簧分别与四个子杆固定安装,且弹簧固定在套环的固定部上。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套环的内侧壁固定有海绵垫。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套环的内侧壁固定有橡胶垫。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壁上且远离座椅板的一侧的放置有配重块。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架上包裹有两个防滑套。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板通过两个连接轴与两个第二主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座椅板的两端均通过两个滑杆分别与第一弧形槽板和第二弧形槽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槽板和第二弧形槽板均开设有与滑杆相匹配的弧形滑槽。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杆靠近分别第一弧形槽板和第二弧形槽板的位置处嵌设有磁铁。
[0017]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
1、将小腿部通过下侧的套环固定,可对小腿部肌肉进行训练,将大腿部通过上侧的套环固定,可对大腿部肌肉进行训练,满足不同部位肌肉的训练需要。
[0019]
2、坐下时可以对小腿部进行训练,站立时可对小腿部和大腿部进行训练,两种方式根据需要选择。
[0020]
3、拉动手环,即可将扭簧的扭力通过线绳进行传递,目的在于对手臂和肩膀部位肌肉的训练。
[0021]
4、无论是小腿、大腿、手臂和肩膀,都是采用主动式训练的方式,更利于肌肉的训练,训练更加高效。
[0022]
综上所述,本方案采用主动式的训练方式,可对小腿,大腿、手臂和肩膀处肌肉进行全面的训练,提高了训练效果,更加利于肌肉力量的恢复。
附图说明
[0023]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4]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康复医学科康复训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康复医学科康复训练装置的右视图;
[0026]
图3为图1中套环通过弹簧与子杆的安装俯视图;
[0027]
图4为图1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0028]
图5为图1中b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0029]
图6为图1中c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0030]
图7为图1中扶手架的俯视图。
[0031]
图中:1底板、2第一主杆、3第二主杆、4扶手架、5子杆、6弹簧、7套环、701固定部、702活动部、703插销、8座椅板、9第一弧形槽板、10第二弧形槽板、11磁铁、12防滑套、13顶杆、14顶板、15线辊、16线体、17手环、18第一支撑板、19第二支撑板、20转轴、21扭簧、22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4]
参照图1-7,一种康复医学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壁上安装有两个第一主杆2和两个第二主杆3,第一主杆2和第二主杆3的顶端共同安装有扶手架4,扶手架4的顶壁上安装有顶杆13,顶杆13的顶端安装有顶板14,底板1的顶壁上还安装有八个子杆5,四个子杆5为一组,其中四个子杆5之间上下设有两个套环7,另外四个子杆5之间同样上下设有两个套环7,每个套环7均通过多个弹簧6与子杆5固定,每个套环7均包括固定部701、活动部702和插销703,固定部701与活动部702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插销703可拆卸连接;
[0035]
两个第二主杆3之间共同转动安装有座椅板8,每个第二主杆3的上部均固定有第一弧形槽板9,每个第二主杆3的下部均固定有第二弧形槽板10,第一弧形槽板9和第二弧形槽板10分别位于第二主杆3的两侧,座椅板8的一端与第一弧形槽板9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弧形槽板10转动连接;
[0036]
顶板14的顶壁上设有两个线辊15,且两个线辊15轴心的两侧均固定有转轴20,每个转轴20均安装有第一支撑板18和第二支撑板19,第一支撑板18与转轴20转动安装,且第一支撑板18的底端与顶板14的顶壁固定,第二支撑板19与转轴20固定安装,每个转轴20上均绕设有扭簧21,且扭簧21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8和第二支撑板19的固定,线辊15上绕设有线体16,所述线体16的底端贯穿至顶板14的下侧且安装有手环17。
[0037]
套环7通过八个弹簧6分别与四个子杆5固定安装,且弹簧6固定在套环7的固定部701上。
[0038]
本实例中,套环7的内侧壁固定有海绵垫。另个实施例中,套环7的内侧壁还可以固定有橡胶垫。
[0039]
底板1的顶壁上且远离座椅板8的一侧的放置有配重块22。
[0040]
扶手架4上包裹有两个防滑套12。在进行小腿和大腿部肌肉训练时,可用手扶在扶手架4的两个防滑套12上。
[0041]
座椅板8通过两个连接轴与两个第二主杆3的侧壁转动连接,座椅板8的两端均通过两个滑杆分别与第一弧形槽板9和第二弧形槽板10滑动连接,第一弧形槽板9和第二弧形槽板10均开设有与滑杆相匹配的弧形滑槽。
[0042]
第二主杆3靠近分别第一弧形槽板9和第二弧形槽板10的位置处嵌设有磁铁11。座椅板8可转动收纳,使其保持竖直状,并通过磁铁11吸住座椅板8两端的滑块。
[004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拔出插销703,转动活动部702,将小腿和大腿分别放入为同一竖直方向上的两个套环7内,然后重新装回插销703,手扶在扶手架4上的两个防滑套12处,然后缓慢提起或者移动腿部,通过弹簧6的弹力,增加腿部移动的阻力,起到训练肌肉力量的目的。
[0044]
转动座椅板8,将其摆放至图1中所示的状态,坐在座椅板8上,此时仅可以将小腿
部放入下侧的套环7内,然后进行小腿部的训练。
[0045]
训练手臂和肩膀时,手抓住手环17,可拉动线体16,使得线辊15转动,并促使扭簧21扭转,通过扭簧21的扭力,为手臂和肩膀训练提供阻力,方便训练。
[004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