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坐的电动跳跳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9080发布日期:2021-04-16 10:0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坐的电动跳跳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跳跳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坐的电动跳跳杆。


背景技术:

2.跳跳杆为一种锻炼娱乐工具,人可双手握住跳跳杆的上端,双脚踩在跳跳杆的下端,跳跳杆的伸缩杆着地,人离地,人跳起的同时带动跳跳杆跳动,跳跳杆也辅助人跳跃,人只需消耗较小体力便能跳跃较高和较远的位置。
3.现有技术中,跳跳杆在使用时,完全依靠人力来进行跳动,而且跳动的距离和高度都较小,对人的体力也是一种极大的消耗,尤其是对孩子,而且跳跳杆仅起到跳动的作用,效果十分单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儿童坐的电动跳跳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跳跳杆完全依靠人力来跳动,十分费力,同时仅仅进行跳动,效果单一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儿童坐的电动跳跳杆。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儿童坐的电动跳跳杆,包括主杆和护套,所述主杆的下端设有垫脚,所述主杆延伸至护套中,所述护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踏脚,所述主杆贯穿踏脚并与踏脚滑动连接,所述护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有多个电磁铁结构,所述握把中设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分别与多个电磁铁结构电连接,所述握把的上端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中设有按压弹簧开关,所述按压弹簧开关与电池组电连接,所述主杆上固定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侧壁通过缓冲弹簧与踏脚的侧壁固定连接,且缓冲弹簧套在主杆上,所述主杆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多个磁块。
7.优选的,所述电磁铁结构包括铁芯和绕组,所述铁芯延伸至绕组中,所述绕组上缠绕有导线,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与电池组的两级连接。
8.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之间通过扭转弹簧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卷筒,每个所述卷筒上均设有拉绳,所述拉绳贯穿凹槽的内壁并与护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限位轮,所述限位轮与拉绳配合使用,且转杆上固定套设有斜齿轮一,所述凹槽的转动连接有竖直的支杆,所述支杆的材质为绝缘材质,所述支杆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与斜齿轮一匹配的斜齿轮二,所述支杆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导电的线圈,位于线圈两侧的所述磁块的磁性不同,所述线圈为n字形,所述凹槽中固定连接有用于导电的圆环,所述圆环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导线,所述收纳槽中设有灯体,两个所述导线分别与灯体连接,所述收纳槽与所述护套的侧壁均设有与灯体配合使用的透明层。
9.优选的,所述磁块为铷磁铁,且磁块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多个所述磁块以凹槽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磁块的数量和电磁铁结构的数量相同。
10.优选的,所述主杆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护套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滑块匹配的限位滑轨,所述限位滑轨与护套一体化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之间设有同一个轴承,所述轴承的外侧壁与两个固定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杆贯穿轴承,且支杆的侧壁与轴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垫脚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主杆贯穿通孔,且通孔的直径大于主杆的宽度,所述垫脚的上端设有防滑层,所述垫脚的两端均设有圆角。
13.优选的,所述垫脚包括连接部、缓冲部和碰撞部,三者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并一体化设置,连接部包裹在主杆下端,缓冲部为圆台形,且缓冲部上侧的面积小于下侧的面积,且缓冲部的下端设有倒角。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打开按压弹簧开关,使电池组向电磁铁供电,这样在使用跳跳杆时,握把会靠近主杆,进而使得电磁铁与磁块之间的距离缩短,磁力增加,在磁力的反弹力作用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跳跳杆跳起的高度和距离,使人们不必浪费体力,在使用时更加畅快,同时通过电磁铁与磁块之间的斥力,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保护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16.2、当护套在下降时,能够带动卷筒转动,通过斜齿轮的传动,带动线圈转动,从而使导电中产生电流,为灯体供电,这样,在跳动的时候,灯体能够发光,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使得跳跳杆的功能不再单一,也能够对周围起到照明效果,避免发生碰撞,而且不会浪费额外的电能,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儿童坐的电动跳跳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儿童坐的电动跳跳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转杆和卷筒的连接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主杆、2护套、3垫脚、4踏脚、5握把、6电磁铁、7电池组、8按压弹簧开关、9固定环、10缓冲弹簧、11磁块、12扭转弹簧、13转杆、14卷筒、15拉绳、16限位轮、17斜齿轮一、18支杆、19斜齿轮二、20线圈、21圆环、22导线、23灯体、24透明层、25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

5,一种儿童坐的电动跳跳杆,包括主杆1和护套2,主杆1的下端设有垫脚3,主杆1延伸至护套2中,护套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踏脚4,主杆1贯穿踏脚4并与踏脚4滑动连接,护套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握把5,握把5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设有多个电磁铁6结构,握把5中设有电池组7,电池组7分别与多个电磁铁6结构电连接,握把5的上端设有收纳槽,收纳槽中设有按压弹簧开关8,按压弹簧开关8与电池组7电连接,主杆1上固定套设有固定环9,固定环9的侧壁通过缓冲弹簧10与踏脚4的侧壁固定连接,且缓冲弹簧10套在主杆1上,主杆1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中设有多个磁块11。
25.电磁铁6结构包括铁芯和绕组,铁芯延伸至绕组中,绕组上缠绕有导线22,导线22
的两端分别与电池组7的两级连接,通过导线22、铁芯的配合,能够保证通电后的电磁铁6具有良好、稳定的磁力。
26.凹槽的两侧内壁之间通过扭转弹簧12转动连接有转杆13,转杆13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卷筒14,每个卷筒14上均设有拉绳15,拉绳15贯穿凹槽的内壁并与护套2的内壁固定连接,凹槽的内壁设有限位轮16,限位轮16与拉绳15配合使用,且转杆13上固定套设有斜齿轮一17,凹槽的转动连接有竖直的支杆18,支杆18的材质为绝缘材质,支杆18的下端固定套设有与斜齿轮一17匹配的斜齿轮二19,支杆18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导电的线圈20,位于线圈20两侧的磁块11的磁性不同,线圈20为n字形,凹槽中固定连接有用于导电的圆环21,圆环21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导线22,收纳槽中设有灯体23,两个导线22分别与灯体23连接,收纳槽与护套2的侧壁均设有与灯体23配合使用的透明层24;
27.当护套2下降时,护套2能够带动拉绳15移动,拉绳15能够带动卷筒14转动,卷筒14能够带动转杆13转动,转杆13转动时能够带动扭转弹簧12发生形变,同时转杆13带动斜齿轮一17转动,通过斜齿轮二19的配合,带动支杆18转动,支杆18转动时能够带动线圈20转动,线圈20是闭合的,并且切割磁块11的磁感线,因此能够产生电流,而线圈20产生的电流能够流到导线22上,进而向灯体23供电,使灯体23发光,灯体23发的光能够通过透明层24透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使得跳跳杆的功能不再单一,也能够对周围起到照明效果,避免发生碰撞,而且不会浪费额外的电能,节能环保,而护套2向上移动时,在扭转弹簧12的反弹力作用下,带动转杆13和卷筒14反转,从而收起拉绳15,便于后续的使用,而斜齿轮一17和斜齿轮二19也会反转,同样,线圈20能够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从而继续使灯体23发光。
28.磁块11为铷磁铁,且磁块11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多个磁块11以凹槽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磁块11的数量和电磁铁6结构的数量相同磁力大,从而使得缓冲效果更好,也能够使人们跳的更高,更远。
29.主杆1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护套2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滑块匹配的限位滑轨,限位滑轨与护套2一体化连接,通过限位滑块和限位滑轨的配合,能够保证护套2在滑动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人们在使用跳跳杆过程中的安全性。
30.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侧壁之间设有同一个轴承,轴承的外侧壁与两个固定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支杆18贯穿轴承,且支杆18的侧壁与轴承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块能够牢牢限制住轴承的位置,而通过轴承则能够保证支杆18在转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31.垫脚3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主杆1贯穿通孔,且通孔的直径大于主杆1的宽度,这样主杆1就不会与垫脚3发生摩擦,保护主杆1和垫脚3的安全,垫脚3的上端设有防滑层25,踩住防滑层25,保证人们在活动时更加安全,垫脚3的两端均设有圆角,避免磕碰造成的损坏,磕碰时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
32.垫脚3包括连接部、缓冲部和碰撞部,三者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并一体化设置,连接紧密,牢固性强,连接部包裹在主杆1下端,缓冲部为圆台形,且缓冲部上侧的面积小于下侧的面积,受力面积大,不易损坏,且缓冲部的下端设有倒角,外表美观,且更加耐用。
33.本发明在使用时,打开按压弹簧开关8,从而使电池组7能够向电磁铁6供电,电磁铁6能够产生磁力,而使用过程中,护套2向下移动时,带动电磁铁6向下移动,电磁铁6与磁
块11的距离缩短,磁力增加,在磁力的相互排斥的作用下,能够向上顶起握把5,进而能够使人们跳的更高,更远,使人们不必浪费体力,在使用时更加畅快,同时通过电磁铁6与磁块11之间的斥力,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保护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