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内科为现代西医中一个科室。常见病症有肺炎杆菌肺炎、急性肺脓肿、肺炎球菌肺炎、哮喘、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曲菌病、肺念珠菌病、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性肺炎、矽肺、肺放线菌病、单纯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哮喘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免疫缺陷者肺炎、特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
目前在对肺功能进行训练时,往往需要借助相关训练装置进行训练,但目前存在的训练装置在使用者实际使用中不难发现,使用者难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己实时对训练难度进行有效调节,且难以对自身训练数据进行记录和观察,影响训练效率进而影响恢复效果。
因此,发明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装置,通过设置训练机构,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旋钮,来调节两个限位块对支撑环的挤压贴合力度,从而改变活塞板在箱体内部的滑动难度,最终可对训练难度进行有效调节,且在吹气后,可将活塞板固定在当前位置,方便通过玻璃板对活塞板运动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有益于使用者掌握自身训练数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者难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己实时对训练难度进行有效调节,且难以对自身训练数据进行记录和观察,影响训练效率进而影响恢复效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训练机构,所述训练机构一端延伸至箱体一侧外部;
所述训练机构包括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位于箱体内部,所述活塞板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箱体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位于两个第一弹簧内侧,所述支撑环内部套设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一端延伸至支撑环一侧外部并与箱体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一侧设有旋钮,所述旋钮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贯穿箱体一侧并延伸至支撑筒内部,所述螺纹杆与箱体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一端设有挡头,所述螺纹杆与挡头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筒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套设在挡头外侧,所述支撑座顶部和底部表面均开设有贯穿槽,两个所述贯穿槽分别延伸至支撑筒顶部和底部两侧外部,两个所述贯穿槽内部均设有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挡头一端设置为锥台状,所述支撑座一侧表面开设有锥形槽,所述挡头一端延伸至支撑座内部,所述挡头与支撑座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挡头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支撑筒顶部和底部内壁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相匹配。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限位块内侧均设置为倾斜面,两个所述限位块内侧均与挡头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贯穿槽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相匹配,所述第二滑槽内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支撑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一侧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一端固定连接有吹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前侧固定嵌设有玻璃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训练机构,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旋钮,来调节两个限位块对支撑环的挤压贴合力度,从而改变活塞板在箱体内部的滑动难度,最终可对训练难度进行有效调节,且在吹气后,可将活塞板固定在当前位置,方便通过玻璃板对活塞板运动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有益于使用者掌握自身训练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者可随时对训练难度进行调节,训练效率较高,且方便对训练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方便使用者掌握自身训练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b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头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座立体图;
图中:1箱体、2活塞板、3第一弹簧、4支撑环、5支撑筒、6旋钮、7螺纹杆、8挡头、9支撑座、10限位块、11第一滑块、12第二滑块、13第二弹簧、14玻璃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呼吸内科用肺功能训练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训练机构,所述训练机构一端延伸至箱体1一侧外部;
所述训练机构包括活塞板2,所述活塞板2位于箱体1内部,所述活塞板2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3,两个所述第一弹簧3一端与箱体1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板2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环4,所述支撑环4位于两个第一弹簧3内侧,所述支撑环4内部套设有支撑筒5,所述支撑筒5一端延伸至支撑环4一侧外部并与箱体1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一侧设有旋钮6,所述旋钮6一侧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一端贯穿箱体1一侧并延伸至支撑筒5内部,所述螺纹杆7与箱体1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7一端设有挡头8,所述螺纹杆7与挡头8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筒5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9,所述支撑座9套设在挡头8外侧,所述支撑座9顶部和底部表面均开设有贯穿槽,两个所述贯穿槽分别延伸至支撑筒5顶部和底部两侧外部,两个所述贯穿槽内部均设有限位块10;
进一步地,所述挡头8一端设置为锥台状,所述支撑座9一侧表面开设有锥形槽,所述挡头8一端延伸至支撑座9内部,所述挡头8与支撑座9相匹配,有益于挡头8被螺纹杆7推动而向支撑座9内部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挡头8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1,所述支撑筒5顶部和底部内壁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块1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第一滑块11与第一滑槽相匹配,有益于挡头8在支撑筒5内部稳定滑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限位块10内侧均设置为倾斜面,两个所述限位块10内侧均与挡头8相接触,有益于挡头8向支撑座9内部延伸时,推动两个限位块10向支撑环4顶部和底部两侧内壁挤压;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10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12,所述贯穿槽两侧内壁表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二滑块12与第二滑槽相匹配,所述第二滑槽内部设有第二弹簧13,所述第二弹簧13一端与支撑筒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3另一端与第二滑块12固定连接,有益于限位块10在贯穿槽内部稳定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一端固定连接有吹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前侧固定嵌设有玻璃板14,有益于对箱体1内部活塞板2运动情况进行观察。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本实用新型投入实际使用中,使用者可通过吹气管向箱体1内部吹起,吹气后气体进入箱体1内部,推动活塞板2在箱体1内部滑动,并挤压两个第一弹簧3压缩变形,同时活塞板2带动支撑环4在支撑筒5外侧滑动,使用者可转动旋钮6,带动螺纹杆7转动,使得挡头8在支撑筒5内部滑动,并最终使得挡头8延伸至支撑座9内部,从而挡头8将推动两个限位块10在贯穿槽内部滑动,限位块10将与支撑环4内壁相接触并挤压支撑环4,从而将增大支撑环4在支撑筒5外侧的滑动时的摩擦力,使用者也可在吹完气后将旋钮6完全拧紧,使得两个限位块10将支撑环4紧紧固定,从而对活塞板2位置进行固定,吹气后使用者可通过玻璃板14对活塞板2的运动情况进行观察,通过设置训练机构,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旋钮6,来调节两个限位块10对支撑环4的挤压贴合力度,从而改变活塞板2在箱体1内部的滑动难度,最终可对训练难度进行有效调节,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者难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己实时对训练难度进行有效调节,且难以对自身训练数据进行记录和观察,影响训练效率进而影响恢复效果的问题。
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通过吹气管向箱体1内部吹起,吹气后气体进入箱体1内部,推动活塞板2在箱体1内部滑动,并挤压两个第一弹簧3压缩变形,同时活塞板2带动支撑环4在支撑筒5外侧滑动,使用者可转动旋钮6,带动螺纹杆7转动,使得挡头8在支撑筒5内部滑动,并最终使得挡头8延伸至支撑座9内部,从而挡头8将推动两个限位块10在贯穿槽内部滑动,限位块10将与支撑环4内壁相接触并挤压支撑环4,从而将增大支撑环4在支撑筒5外侧的滑动时的摩擦力,使用者也可在吹完气后将旋钮6完全拧紧,使得两个限位块10将支撑环4紧紧固定,从而对活塞板2位置进行固定,吹气后使用者可通过玻璃板14对活塞板2的运动情况进行观察。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