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梯装置及包含其的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7482发布日期:2021-02-03 17:4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三角梯装置及包含其的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角梯装置及包含其的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


背景技术:

[0002]
对幼儿来说,体育活动不是机械训练,而是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融入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中。游戏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游戏是幼儿认识自我、探索、体验和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有助于提升幼儿认知、感情、动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000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培养幼儿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满足市场需求,市面上涌现出各种各样儿童体能游戏娱乐设施。但是由于结构体积较大且固定安装设置,使得无法进行收拢和移动,造成占用空间大,且不易维护和收藏。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角梯装置及包含其的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三角梯装置,其包括第一直梯、第二直梯和连接板,所述第一直梯的顶端与所述第二直梯的顶端相互铰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梯和所述第二直梯。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梯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和若干个第一连接件,若干个所述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梯还包括两个第一保护套,两个所述第一保护套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端。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梯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柱和若干个第二连接件,若干个所述第二连接件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梯还包括两个第二保护套,两个所述第二保护套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
[0011]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相互铰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两端的底部分别具有卡扣部,两个所述卡扣部卡扣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梯和所述第二直梯。
[0013]
一种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三角梯装置。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连接板与第一直梯、第二直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从而能够实现合并或是张开达到可站立使用的功能,便于移动、维护和收藏,占用空
间小。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的三角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的三角梯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的三角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
[0021]
第一直梯1
[0022]
第一支撑柱11
[0023]
第一连接件12
[0024]
第一保护套13
[0025]
第二直梯2
[0026]
第二支撑柱21
[0027]
第二连接件22
[0028]
第二保护套23
[0029]
连接板3
[0030]
卡扣部31
[0031]
三角梯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0033]
实施例1
[0034]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该儿童体能游乐教育设施包括三角梯装置10。三角梯装置10包括第一直梯1、第二直梯2和连接板3,第一直梯1的顶端与第二直梯2的顶端相互铰接,连接板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直梯1和第二直梯2。
[0035]
通过连接板3与第一直梯1、第二直梯2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当连接板3连接于第一直梯1、第二直梯2时,通过第一直梯1、第二直梯2和连接板3组合形成三角梯形状,从而能够实现张开达到可站立使用的功能;当连接板3与第一直梯1、第二直梯2相互拆卸时,第一直梯1和第二直梯2能够实现合并,便于移动、维护和收藏,占用空间小。
[0036]
第一直梯1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柱11和若干个第一连接件12,若干个第一连接件12间隔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撑柱11之间,且第一连接件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柱11,连接板3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2。
[0037]
第一直梯1还包括两个第一保护套13,两个第一保护套13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一支撑柱11的底端。通过第一保护套13具有保护作用,用于对第一支撑柱11的底端在支撑时起
到保护作用。
[0038]
第二直梯2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柱21和若干个第二连接件22,若干个第二连接件22间隔设置于两个第二支撑柱21之间,且第二连接件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支撑柱21,连接板3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连接件22。
[0039]
第二直梯2还包括两个第二保护套23,两个第二保护套23分别套设于两个第二支撑柱21的底端。通过第二保护套23具有保护作用,用于对第二支撑柱21的底端在支撑时起到保护作用。
[0040]
两个第一支撑柱11的顶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柱21的顶端相互铰接。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柱11与两个第二支撑柱21相互铰接,连接强度高,且稳定性高。
[0041]
连接板3的两端的底部分别具有卡扣部31,两个卡扣部31卡扣连接于第一直梯1和第二直梯2。连接板3通过卡扣部31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2上,人在连接板3上可较方便停留、站立、转身。卡扣部31的数量不作限定,通过多个卡扣部31实现练级稳定性更高。
[0042]
实施例2
[0043]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不再复述,仅描述不同的部分。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2中,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2的数量均为三个且对应设置,且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21的高度相对较高。
[0044]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2的数量和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21的高度不作限定。
[0045]
在三角梯装置10中,连接板3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22上,使得不同三角梯装置10上的连接板3的高度存在相同或者不同,从而形成有水平或有斜度的连接过道。
[0046]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