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跳绳手柄及跳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8328发布日期:2020-12-22 11:5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跳绳手柄及跳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跳绳手柄及跳绳。



背景技术:

传统的跳绳只是简单的将绳体两端连接一个手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绳体与手柄之间不能相对转动,易造成绳体扭转打结,影响使用效果,长时间会导致绳体与手柄处断裂,针对上述问题,市场上已有手柄与绳体可相对转动的跳绳,并可调节绳体长度的跳绳,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6792881u公开了具有自锁跳绳线功能的跳绳头,包括导绳管、圆锥形外壳、钢珠、弹簧、压紧螺母、轴承、轴承座、螺杆;所述圆锥形外壳内设置有钢珠、弹簧,所述导绳管插入圆锥形外壳中,所述导绳管尾部设置有圆孔,弹簧与导绳管尾部顶接,所述圆锥形外壳尾部连接有压紧螺母,通过压紧螺母将弹簧与导绳管压紧,钢珠嵌入导绳管圆孔中,组成锁绳装置;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轴承,组成旋转装置;所述螺杆自轴承座尾部插入并将连接锁绳装置与旋转装置连接,轴承座上设置有与跳绳手柄连接的外螺纹,该方案可以实现绳体长度的调节和旋转,但是该方案的旋转部分暴露在跳绳手柄之外,当手持靠前碰触或握住旋转部分时,会影响旋转部分的自由旋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保证旋转体自由旋转不受干扰的跳绳手柄及跳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跳绳手柄,包括手柄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供绳体穿过并可固定绳体的旋转体,旋转体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手柄外壳中,旋转体与手柄外壳之间具有使旋转体自由转动的间隙。

所述旋转体包括旋转壳体、缩紧环、束缚件、弹簧和操作管,旋转壳体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手柄外壳中,缩紧环固定设置在旋转壳体中,束缚件前段穿过缩紧环与操作管连接,束缚件具有可自然张开或被缩紧环压缩闭合的至少两夹爪,操作管穿过旋转壳体和手柄外壳延伸至外部,弹簧设置在缩紧环与操作管之间,弹簧可驱使操作管背向缩紧环移动,使夹爪在缩紧环的压缩作用下闭合夹紧绳体;操作管可被操作朝向缩紧环移动,使夹爪脱离缩紧环的压缩作用自然张开释放绳体。

所述旋转壳体包括前端管段和后端管段,前端管段与后端管段螺纹连接,所述缩紧环形成有向外延伸且可被夹紧在前端管段与后端管段之间的环形口沿。

所述前端管段形成有第一圆锥形前端,第一圆锥形前端形成有供所述操作管前段穿过的第一让位孔,所述操作管具有直径大于第一让位孔的后端部。

所述弹簧套设在缩紧环上并压缩在所述环形口沿与所述操作管的后端部之间。

所述后端管段具有大直径的前段和小直径的后段,后段与所述手柄外壳之间设置有轴承。

所述旋转体包括旋转壳体、束缚管和弹簧,旋转壳体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手柄外壳中,旋转壳体具有圆锥形前段,圆锥形前段形成有供束缚管穿过的第二让位孔,束缚管管壁开设有圆周排列的至少两安装孔,安装孔中设置有钢珠,弹簧设置在旋转壳体中用于驱使束缚管向外移动,使钢珠可被圆锥形前段内壁驱动夹紧从束缚管穿过的绳体,相比现有技术,该结构更为简单,组装更加方便。

所述手柄外壳包括主体管段和端盖管段,主体管段与端盖管段螺纹连接,所述旋转体设置在端盖管段中。

所述束缚件包括固定环和连接在固定环上的至少两所述夹爪,固定环与所述操作管的后端部螺纹连接。

一种跳绳,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跳绳手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旋转体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在手柄外壳中,旋转体与手柄外壳之间具有可使旋转体自由转动的间隙,固定绳体的旋转体并非暴露在手柄外壳之外,这样可以避免因手持靠前碰触或握住旋转体而影响旋转体的自由旋转。

穿过旋转体的绳体可被束缚件夹紧固定,该束缚件的动作由弹簧和操作管驱动,当需要调节绳体长度时,可通过按压操作管使其朝向缩紧环移动,使束缚件的夹爪脱离缩紧环的压缩作用自然张开释放绳体,这时绳体的长度可以自由调节,调节完成后,操作管在弹簧的作用下背向缩紧环移动,使夹爪在缩紧环的压缩作用下闭合夹紧绳体,从而实现绳体的固定,操作十分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旋转体及端盖管段的构件分解图。

图2为实施例一跳绳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跳绳手柄的局部剖视图,夹爪张开释放绳体。

图4为实施例一跳绳手柄的局部剖视图,夹爪闭合夹紧绳体。

图5为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跳绳,包括跳绳手柄和绳体2,跳绳手柄包括手柄外壳1和旋转体,绳体2穿过旋转体并可被旋转体夹紧固定,旋转体通过轴承8可转动设置在手柄外壳1中,旋转体与手柄外壳1之间具有使旋转体自由转动的间隙a。

手柄外壳1包括主体管段11和端盖管段12,主体管段11与端盖管段12螺纹连接,具体为主体管段11形成有内螺纹,端盖管段12形成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121。

旋转体包括旋转壳体3、缩紧环6、束缚件7、弹簧5和操作管4,旋转壳体3通过轴承8可转动设置在端盖管段12中,缩紧环6固定设置在旋转壳体3中,束缚件7前段穿过缩紧环6与操作管4连接,束缚件7具有可自然张开或被缩紧环压缩闭合的三个夹爪72,操作管4穿过旋转壳体3和端盖管段12延伸至可被操作的外部,弹簧5设置在缩紧环6与操作管4之间,弹簧5可驱使操作管4背向缩紧环6移动,使夹爪72在缩紧环6的压缩作用下闭合夹紧绳体2;操作管4可被操作朝向缩紧环6移动,使夹爪72脱离缩紧环6的压缩作用自然张开释放绳体2。

具体的旋转壳体3包括前端管段31和后端管段32,前端管段31与后端管段32螺纹连接,具体为前端管段31形成有内螺纹,后端管段32形成有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321,缩紧环6形成有向外延伸且可被夹紧在前端管段31与后端管段32之间的环形口沿61;前端管段31内螺纹段的内径大于其他部分的内径,从而形成支撑环形口沿61的台阶313,组装后环形口沿61被夹紧在该台阶313与后端管段32的前端之间。

前端管段31形成有第一圆锥形前端311,第一圆锥形前端311形成有供操作管4前段穿过的第一让位孔312,操作管4具有直径大于第一让位孔312的后端部41,端盖管段12形成有第二圆锥形前端122,第二圆锥形前端122形成有供操作管4前段穿过的第二让位孔123,弹簧5套设在缩紧环6上并压缩在环形口沿61与操作管4的后端部41之间,后端管段32具有大直径的前段和小直径的后段322,后段322与端盖管段12之间设置有轴承8,轴承8套设在后段322上并与端盖管段12过盈配合,后段322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卡簧的卡槽323,卡簧用于限制轴承8从后段322脱出,轴承8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三个,后段322形成有用于引导绳体2穿过的圆锥形前端口324,束缚件7包括固定环71和连接在固定环71上圆周分布的三个夹爪72,固定环71与操作管4的后端部41螺纹连接,具体为固定环71形成有外螺纹,操作管4是后端部41形成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夹爪72内侧面形成有用于接触绳体2的防滑结构721,该防滑结构721为间隔排列的多道条纹。

组装时,绳体2依次穿过操作管4、固定环71、三个夹爪72之间、被圆锥形前端口324引导进入后段322并穿过后段322,夹爪72在缩紧环6的压缩作用下闭合夹紧绳体2。

参照图3所示,当需要调节绳体2长度时,可通过按压操作管4使其朝向缩紧环6移动,使束缚件7的夹爪72脱离缩紧环6的压缩作用自然张开释放绳体2,这时绳体2的长度可以自由调节,参照图4所示,调节完成后,操作管4在弹簧5的作用下背向缩紧环6移动,使夹爪72在缩紧环6的压缩作用下闭合夹紧绳体2,从而实现绳体2的固定。

实施例二,参照图5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旋转体的结构不同,具体为旋转体包括旋转壳体3、束缚管4和塔簧6,旋转壳体3通过轴承7可转动设置在端盖管段12中,旋转壳体3包括前端管段31和后端管段32,前端管段31与后端管段32螺纹连接,具体为前端管段31形成有内螺纹,后端管段32形成有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321,前端管段31具有圆锥形前段311,圆锥形前段311形成有供束缚管穿过的让位孔312,束缚管4管壁开设有圆周排列的三个安装孔41,安装孔41中设置有钢珠5,后端管段32具有大直径的前段和小直径的后段322,后段322与端盖管段12之间设置有轴承8,轴承8套设在后段322上并与端盖管段12过盈配合,后段322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卡簧的卡槽323,卡簧用于限制轴承8从后段322脱出,轴承8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三个,后段322形成有用于引导绳体2穿过的圆锥形前端口324,后端管段32的前端内径小于前端管段31的后端内径,从而形成支撑塔簧6的台阶325,束缚管4的后端形成有用于承接塔簧6的变径部42,组装时,绳体2依次穿过束缚管4、被圆锥形前端口324引导进入后段322并穿过后段322,塔簧6可驱动束缚管4向外移动,使钢珠5可被圆锥形前段311内壁驱动夹紧绳体2,当需要调节绳体2的长度时,束缚管4可被操作向内移动使钢珠5脱离圆锥形前段311内壁释放绳体2,并在调节后塔簧6的作用下束缚管4复位使钢珠5夹紧绳体。

旋转体的选择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如cn206792881u公开的旋转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