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新型体育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8939发布日期:2021-11-25 09:0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度可调的新型体育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新型体育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体育锻炼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日光、空气、水)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它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培养健美体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消除疲劳,调节情感,防治疾病,益寿延年乃至提高和改善整个民族体质,都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群众面广,各种年龄、性别、不同职业和健康状况的人,都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宜的锻炼。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可独自锻炼,也可集体进行。锻炼的内容极其丰富,可分为:健身运动、健美运动、娱乐性体育、格斗性体育、医疗与矫正体育等5类。锻炼方法多种多样,除教学和训练中常用的练习法外,人们还在长期锻炼实践中,形成不拘一格的各种健身法。锻炼内容和方法的确定及整个锻炼过程,都应遵循身体锻炼的原则,即有针对性,因人制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适宜的负荷和注意锻炼价值等。此外,如能同时运用形神结合、动静结合和内外结合等中国传统练身方法,收效更大。
3.腿部力量以及臂部力量的锻炼是体育锻炼的基础,现阶段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臂力器用来锻炼臂力,但是针对于腿部力量的锻炼装置很少,就算有其价格也是较为昂贵,因此不利于推广;再者就是一些简易的腿部力量锻炼装置,如在腿上绑上沙袋等,但是此种做法需要使用者佩戴沙袋做做跑步运动,在跑动的过程中沙袋会滑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固定。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度可调的新型体育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新型体育锻炼装置。
5.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度可调的新型体育锻炼装置,包括支座1、万向轮2、左侧支架3、右侧支架4、升降架机构5、螺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万向轮2位于支座1的底部,万向轮2带自锁固定装置;所述的左侧支架3以及右侧支架4通过螺栓固定在支座1的上表面,左侧支架3以及右侧支架4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的左侧支架3以及右侧支架4的顶部内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杆6;所述的左侧支架3以及右侧支架4的内侧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与左侧支架3、右侧支架4 焊接为一体,第一滑槽10位于螺杆6的下方;所述的左侧支架3左侧面上设有摇杆7,摇杆7通过转轴与左侧支架3转动连接。
7.所述的升降架机构5由上部横杆51、下部横杆52、竖杆53、连接块54、万向球头节55、第一第一滑块56组成,所述的上部横杆51以及下部横杆52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滑块56,第一滑块56与左侧支架3以及右侧支架4的内侧设有第一滑槽10配合,下部横杆52的中间位
置设有橡胶摩擦层,连接块54与上部横杆51焊接为一体,连接块54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万向球头节55,通过万向球头节55连接有拉杆9,拉杆9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套8,限位套8内设有螺纹。
8.所述的螺杆6的外侧设有螺纹,螺杆6的外侧设有螺纹与限位套8内侧设有螺纹配合,螺杆6的左侧的螺纹为左旋,螺杆6右侧的螺纹为右旋,螺杆6 的左侧在右侧支架4内设有第一齿轮19。
9.所述的摇杆7的左侧设有第二齿轮71,第二齿轮71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 19连接,左侧支架3的左侧设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的中间位置是有第一矩形固定槽73,第一矩形固定槽73内设有固定套20,固定套20外侧为矩形机构,矩形机构与第一矩形固定槽73配合,固定套20内侧开有第二矩形固定槽201,摇杆7与第二矩形固定槽201接触的位置为与第二矩形固定槽201配合的矩形结构,其长度与第二矩形固定槽201的长度相等。
10.所述的支座1的中间位置对称设有脚踏板12,脚踏板12的两侧以及下侧设有耳环11,在使用时可将固定带21穿过耳环11固定使用者的脚,脚踏板12与支座1的内部接触的得位置为圆弧形结构。
11.所述的支座1内部对称设有l形开口22,l形开口22的左侧设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与支座1的侧壁注塑为一体,l形开口22的底部设有第二滑槽14,第二滑槽14的内侧设有第二滑块16,固定块13与第二滑块16的中间位置设有拉力弹簧15,拉力弹簧15与固定块13以及第二滑块16通过螺栓固定,第二滑块16的右侧设有拉绳18,拉绳18的一端与第二滑块16的右侧端连接,其另一端与脚踏板12的底部连接,l形开口22靠近脚踏板12底部的位置设有滑轮17,拉绳18位于滑轮17的滚轮槽内。
12.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架机构5的高度可调,可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第二、本实用新型设有的脚踏板12、拉力弹簧15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在锻炼臂力的同时锻炼腿部力量。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的主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剖面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座1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块13的放大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套20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带21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支座1、万向轮2、左侧支架3、右侧支架4、升降架机构5、上部横杆51、下部横杆52、竖杆53、连接块54、万向球头节55、第一滑块56、螺杆 6、摇杆7、限位套8、拉杆9、第一滑槽10、耳环11、脚踏板12、固定块13、第二滑槽14、拉力弹簧15、第二滑块16、滑轮17、拉绳18、第一齿轮19、固定套20、第二矩形固定槽201、固定带21、l形开口22。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22.一种高度可调的新型体育锻炼装置,包括支座1、万向轮2、左侧支架3、右侧支架4、升降架机构5、螺杆6,所述的万向轮2位于支座1的底部,万向轮2带自锁固定装置;所述的左侧支架3以及右侧支架4通过螺栓固定在支座1 的上表面,左侧支架3以及右侧支架4均为空心结构;所述的左侧支架3以及右侧支架4的顶部内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杆6;所述的左侧支架3以及右侧支架 4的内侧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与左侧支架3、右侧支架4焊接为一体,第一滑槽10位于螺杆6的下方;所述的左侧支架3左侧面上设有摇杆7,摇杆 7通过转轴与左侧支架3转动连接。
23.所述的升降架机构5由上部横杆51、下部横杆52、竖杆53、连接块54、万向球头节55、第一第一滑块56组成,所述的上部横杆51以及下部横杆52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滑块56,第一滑块56与左侧支架3以及右侧支架4的内侧设有滑槽10配合,下部横杆52的中间位置设有橡胶摩擦层,连接块54与上部横杆51焊接为一体,连接块54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万向球头节55,通过万向球头节55连接有拉杆9,拉杆9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套8,限位套8内设有螺纹。
24.所述的螺杆6的外侧设有螺纹,螺杆6的外侧设有螺纹与限位套8内侧设有螺纹配合,螺杆6的左侧的螺纹为左旋,螺杆6右侧的螺纹为右旋,螺杆6 的左侧在右侧支架4内设有第一齿轮19。
25.所述的摇杆7的左侧设有第二齿轮71,第二齿轮71通过链条与第一齿轮 19连接,左侧支架3的左侧设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的中间位置是有第一矩形固定槽73,第一矩形固定槽73内设有固定套20,固定套20外侧为矩形机构,矩形机构与第一矩形固定槽73配合,固定套20内侧开有第二矩形固定槽201,摇杆7与第二矩形固定槽201接触的位置为与第二矩形固定槽201配合的矩形结构,其长度与第二矩形固定槽201的长度相等。
26.所述的支座1的中间位置对称设有脚踏板12,脚踏板12的两侧以及下侧设有耳环11,在使用时可将固定带21穿过耳环11固定使用者的脚,脚踏板12与支座1的内部接触的位置为圆弧形结构。
27.所述的支座1内部对称设有l形开口22,l形开口22的左侧设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与支座1的侧壁注塑为一体,l形开口22的底部设有第二滑槽14,第二滑槽14的内侧设有第二滑块16,固定块13与第二滑块16的中间位置设有拉力弹簧15,拉力弹簧15与固定块13以及第二滑块16通过螺栓固定,第二滑块16的右侧设有拉绳18,拉绳18的一端与第二滑块16的右侧端连接,其另一端与脚踏板12的底部连接,l形开口22靠近脚踏板12底部的位置设有滑轮17,拉绳18位于滑轮17的滚轮槽内。
2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固定套20从第一矩形固定槽73中移出,再通过转动摇杆7将升降架机构5提升到合适的位置,此时再将固定套20推入第一矩形固定槽73内,摇杆7与第二矩形固定槽201接触的位置为与第二矩形固定槽201配合的矩形结构,矩形结构与固定套20以及第一矩形固定槽73的配合实现对升降架机构5的定位,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单独使用升降架机构5来锻炼臂力,此时其相当于单杠;再者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摇杆7将升降架机构5 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再通过固定带21将脚固定在脚踏板12上,此时升降架机构5相当于扶手,使用者在装置上做原地抬脚的动作就可以实现腿部力量的锻炼;最后使用者可以将两者结合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臂力、腿力的锻炼还可使实现要不力量的锻炼。
29.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指示的方位基于附图所示的方
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