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木方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2697发布日期:2021-05-04 10:1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积木方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益智玩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积木方块。



背景技术:

对于注塑成型的积木方块,在模具脱模时,通常会在注塑入口处形成胶刺,从而使得注塑成型好的积木方块的表面上具有凸起的注塑入口胶刺,该注塑入口胶刺影响了积木方块的美观,因而通常需要对注塑入口胶刺进行额外的加工处理,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积木方块,可避免对注塑入口胶刺进行额外的加工处理,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积木方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面,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插接柱,所述第一插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一面的一端具有第一凹位,所述第一凹位的底部具有注塑入口胶刺,所述注塑入口胶刺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凹位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柱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面的第一部分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面的一端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凹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呈梅花形;所述注塑入口胶刺作为所述第二部分的花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位的横截面形状呈梅花形、圆形或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位的内壁为倾斜面,所述第一凹位的底部为直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位的内壁呈倾斜状,第一凹位的底部包括若干倾斜面,每个倾斜面与第一凹位的一个内壁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位的内壁和第二凹位的底部均为倾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均呈梅花形、圆形或方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面的第二插接柱,所述第二插接柱的远离所述第一面的一端具有第二凹位,所述第二凹位的底部形成有凸起;所述第二插接柱、第二凹位和凸起的形状、大小与第一插接柱、第一凹位和注塑入口胶刺的形状、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柱为一个,所述第二插接柱为三个,所述一个第一插接柱和三个第二插接柱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具有分别与所述一个第一插接柱和三个第二插接柱相对应的四个插接位,相邻的两个插接位之间相互连通,每个插接位具有两个相连接的直壁以及与两个直壁的连接处相对的圆弧壁。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直壁分别形成有凸块,在插接柱与插接位插接配合时,两个直壁的凸块和圆弧壁的两个侧端能够形成四个可卡紧插接柱的接触点,从而可提高插接柱与插接位之间插接配合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直壁的凸块分别形成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凸块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凸起的高度和厚度均小于对应的凸块的高度和厚度,在插接柱与插接位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一凸起与插接柱的第二部分接触且与插接柱的第一部分不接触,从而能够形成可卡紧插接柱的第二部分的接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壁形成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延伸方向与圆弧壁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二凸起的高度和厚度均小于对应的圆弧壁的高度和厚度,在插接柱与插接位插接配合时,所述第二凸起与插接柱的第二部分接触且与插接柱的第一部分不接触,从而能够形成可卡紧插接柱的第二部分的接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具有连接位,所述连接位内设有两个隔件,所述连接位具有第一内壁、第二内壁、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其中一个隔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且该隔件与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插接位,另外一个隔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且该隔件与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插接位,两个隔件和第一内壁、第四内壁之间形成第三插接位,两个隔件和第二内壁、第三内壁之间形成第四插接位,所述第一插接位、第二插接位、第三插接位和第四插接位分别与一个第一插接柱、三个第二插接柱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注塑入口胶刺设置为位于第一插接柱的第一凹位的底部,并且将第一凹位的深度设置为大于注塑入口胶刺的高度,可避免在积木方块注塑成型后对注塑入口胶刺进行额外的加工处理,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积木方块的美感,提高了人们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积木方块的俯视角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积木方块的俯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替换方案中的积木方块的俯视角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积木方块的俯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替换方案中的积木方块的俯视角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积木方块的俯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替换方案中的积木方块的俯视角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积木方块的俯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替换方案中的积木方块的俯视角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积木方块的俯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积木方块的仰视角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积木方块的仰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积木方块的插接位增加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后的仰视角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积木方块的插接位增加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后的仰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积木方块的一个替换方案的仰视角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积木方块的仰视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积木方块,包括本体10和第一插接柱20。本体10包括第一面11,第一插接柱20形成在第一面11。第一插接柱20的远离第一面11的一端具有第一凹位221,第一凹位221的底部221a具有注塑入口胶刺30,注塑入口胶刺30的高度小于第一凹位221的深度。通过该种结构,通过将注塑入口胶刺30设置为位于第一插接柱20的第一凹位221的底部,并且将第一插接柱20的第一凹位221的深度设置为大于注塑入口胶刺30的高度,可避免在积木方块注塑成型后对注塑入口胶刺30进行额外的加工处理,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积木方块的美感,提高了人们的视觉体验。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柱20包括形成在第一面11的第一部分21以及形成在第一部分21的远离第一面11的一端的第二部分22,第二部分22的远离第一部分21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凹位221。

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1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第二部分22的横截面形状呈梅花形,例如十字梅花形,注塑入口胶刺30作为第二部分22的花心,进一步增加了积木方块的美感,提高了人们的视觉体验。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22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其他圆状的花形等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二部分22的横截面形状。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均呈梅花形、圆形、方形、其他圆状的花形等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位221的横截面形状呈梅花形,例如十字梅花形。第一凹位221的内壁221b为倾斜面,第一凹位221的底部221a为直面,第一凹位221的内壁221b与第一凹位221的底部221a之间呈钝角,从而增加了第一凹位221的层次感。

在第一种替换方案中,参考图3和图4,第一凹位221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第一凹位221的内壁221b也为倾斜面,第一凹位221的底部221a也为直面,第一凹位221的内壁221b与第一凹位221的底部221a之间呈钝角,第一凹位221整体呈圆台状,同样增加了第一凹位221的层次感。

在第二种替换方案中,参考图5和图6,第一凹位221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第一凹位221整体呈圆锥状,同样增加了第一凹位221的层次感。

在第三种替换方案中,参考图7和图8,第一凹位221的横截面形状呈梅花形,例如十字梅花形。第一凹位221的内壁221b呈倾斜状,第一凹位221的底部221a包括若干倾斜面,每个倾斜面与第一凹位221的一个内壁221b对应。每个倾斜面的宽度沿注塑入口胶刺30到对应的内壁221b的方向逐渐增大,每个倾斜面到第二部分22的远离第一部分21的一端的距离沿注塑入口胶刺30到对应的内壁221b的方向逐渐减小。该种结构的凹位,进一步增加了积木方块的层次感,进一步增加了积木方块的美感。

在第四种替换方案中,参考图9和图10,第一凹位221的横截面形状呈梅花形,例如十字梅花形。第一凹位221的内壁221b和第一凹位221的底部221a均为倾斜面,该种结构的凹位,同样进一步增加了积木方块的层次感。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凹位221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其他,例如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其他花形等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积木方块还包括形成在第一面11的第二插接柱40。第二插接柱40的远离第一面11的一端具有第二凹位41,第二凹位41的底部形成有凸起42。第二插接柱40、第二凹位41和凸起42的形状、大小与第一插接柱20、第一凹位221和注塑入口胶刺30的形状、大小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将第二插接柱40、第二凹位41和凸起42的形状、大小设置成与第一插接柱20、第一凹位221和注塑入口胶刺30的形状、大小相同,可以进一步增加积木方块的美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视觉体验。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柱20为一个,第二插接柱40为三个,一个第一插接柱20和三个第二插接柱40均匀分布在第一面11上。

参考图11和图12,本体10还包括与第一面11相对的第二面12,第二面12具有分别与一个第一插接柱20和三个第二插接柱40相对应的四个插接位60,相邻的两个插接位60之间相互连通,可节省材料,减轻积木方块的重量,每个插接位60具有两个相连接的直壁61以及与两个直壁61的连接处相对的圆弧壁62。相邻两个插接位60的相靠近的直壁61之间相互连接,相邻两个插接位60的圆弧壁62之间通过一竖直壁63连接,因而竖直壁63有四个。四个圆弧壁62和四个竖直壁63之间围合形成一柱状结构。插接位60的设置,便于另外一个积木方块的第一插接柱20和第二插接柱40插接到本实用新型的积木方块对应的插接位60,以实现将两块积木方块连接在一起。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体10的第二面12也可以是与第一面11不相对。

进一步地,两个直壁61分别形成有凸块611,凸块611的延伸方向与直壁6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凸块611的两端分别与直壁61的两端平齐,在插接柱与插接位60插接配合时,两个直壁61的凸块611和圆弧壁62的两个侧端能够形成四个可卡紧插接柱的接触点,从而可提高插接柱与插接位60之间插接配合的稳固性。例如,将另外一个积木方块的第一插接柱20和第二插接柱40分别插接到本实用新型的积木方块对应的插接位60,每个插接位60的两个直壁61的凸块611和圆弧壁62的两个侧端能够形成四个接触点从而实现将插接位60内的插接柱卡紧,使得两块积木方块连接稳固,不容易脱落。通过该种结构,由于四个接触点的存在,本实用新型的积木方块可与相同类型的积木方块配合连接,也可兼容与其他类似结构的积木方块例如插接柱为方形、圆形的积木方块配合连接,通用性强,可增加积木方块的可玩性。

参考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两个直壁61的凸块611分别形成有第一凸起611a,第一凸起611a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凸块61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凸起611a的高度和厚度均小于对应的凸块611的高度和厚度。第一凸起611a的宽度与凸块611的宽度相同,也可不相同。第一凸起611a的形状优选与凸块611的形状相同。在插接柱与插接位60插接配合时,第一凸起611a与插接柱的第二部分22接触且与插接柱的第一部分21不接触,从而能够形成可卡紧插接柱的第二部分22的接触点,如此可保证插接柱插接到插接位60后更加牢固,不容易脱落。

例如,将另外一个积木方块的第一插接柱20和第二插接柱40分别插接到本实用新型的积木方块对应的插接位60,每个插接位60的两个直壁61的第一凸起611a能够形成接触点,从而可实现卡紧插接柱的第二部分22,使得两块积木方块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进一步地,圆弧壁62形成有第二凸起621,第二凸起621的延伸方向与圆弧壁6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二凸起621的高度和厚度均小于对应的圆弧壁62的高度和厚度。第二凸起621的宽度与圆弧壁62的宽度相同,也可不相同。第二凸起621的形状优选与圆弧壁62的形状相同。在插接柱与插接位60插接配合时,第二凸起621与插接柱的第二部分22接触且与插接柱的第一部分21不接触,从而能够形成可卡紧插接柱的第二部分22的接触点,如此可进一步保证插接柱插接到插接位60后的牢固性。

例如,将另外一个积木方块的第一插接柱20和第二插接柱40分别插接到本实用新型的积木方块对应的插接位60,每个插接位60的圆弧壁62的第二凸起621能够形成接触点,从而可实现卡紧插接柱的第二部分22,进一步提高两块积木方块连接的牢固性、可靠性。

插接位60增加第一凸起611a和第二凸起621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积木方块可与相同类型的积木方块配合连接,也可兼容与其他的插接柱为上下两部分设计的积木方块配合连接。

参考图15和图16,在一种替换方案中,本体10的第二面12具有连接位,连接位内设有两个隔件80,连接位具有第一内壁71、第二内壁72、第三内壁73和第四内壁74,其中一个隔件80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内壁71和第二内壁72且该隔件80与第一内壁71和第二内壁72之间形成第一插接位91,另外一个隔件70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三内壁73和第四内壁74且该隔件80与第三内壁73和第四内壁74之间形成第二插接位92,两个隔件80和第一内壁71、第四内壁74之间形成第三插接位93,两个隔件80和第二内壁72、第三内壁73之间形成第四插接位94,第三插接位93和第四插接位94之间是贯通的。第一插接位91、第二插接位92、第三插接位93和第四插接位94分别与一个第一插接柱20、三个第二插接柱40相对应。

隔件80的两端面与隔件80的靠近第三插接位93、第四插接位94的侧面之间分别设有与对应的插接柱相匹配的倒角81,倒角81的设置,方便插接柱的插接。

该第一插接位91、第二插接位92、第三插接位93、第四插接位94的设置,同样便于另外一个积木方块的第一插接柱20和第二插接柱40插接到本实用新型的积木方块对应的插接位,同样可实现将两块积木方块连接在一起。本替换方案的积木方块可与相同类型的积木方块配合连接,也可兼容与其他类似结构的积木方块例如插接柱为方形、圆形的积木方块配合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