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R互动大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0672发布日期:2021-04-21 01:1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AR互动大屏的制作方法
一种ar互动大屏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ar互动大屏。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家电越来越普及和ar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设备的操作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虚拟世界里,人们想有不一样的体验。ar(augmentedreality增强实境)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利用这样一种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现场景观,它是以交互性和构想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使用者不仅能够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感受到在客观物理世界中所经历的身临其境的逼真性。
3.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许多人选择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现有技术中的ar互动大屏大多放置在健身房等室内环境中。而选择将放置在室内的ar互动大屏移植到室外进行直接使用时,由于室外的使用环境不确定、经常会遇到雨、雪、风沙及温度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容易导致ar互动大屏故障率较高、使用寿命难以保证且维修成本较高的缺陷。此外,现有的户外ar互动大屏通常采用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显示屏不能够进行上下调节不能满足不同身高人群使用,体验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r互动大屏。该ar互动大屏的显示屏可拆卸地安装在柜体内。该柜体具有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对控温柜体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温度调节。此外,该柜体上设置有防尘滤板能够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内的灰尘进入所述柜体内部对所述显示屏及所述显示屏内的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ar互动大屏,包括置于柜体内的显示屏,所述柜体可滑动地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在所述柜体的背面可开合地固定铰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柜板,在所述柜体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通过线路与所述显示屏内的温度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在所述显示屏内或所述显示屏外部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通过线路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电线连接;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测得所述柜体内的温度超过或低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内设定的温度阈值时,启动或关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对所述柜体内的温度进行调节。
6.优选的是,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任一所述风机设置在任一所述柜板上,另一所述风机设置在另一所述柜板上。
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任一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柜体内部,出风口朝向所述柜体外部;另一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柜体的外部,出风口朝向所述柜体的内部。通过此种结构设计,可实现对所述柜体内的温度、气流进行调节。
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两个所述柜板上均可拆卸地安装有多层过滤网板。通过设置多层过滤网板和过滤网布能够有效较少外部灰尘进入柜体内部,减少置于所述柜体内的设备故障率。
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过滤网板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网布。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显示屏的顶部安装有数据通讯天线。
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显示屏的正面上部安装有红外线感光检测仪。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显示屏的底部安装有激光雷达和摄像头。
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防水顶棚。
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柜体内且处于所述柜体的顶部。
15.该ar互动大屏采用肢体识别技术,把太极拳、广场舞、切水果等运动娱乐方式和ar技术相结合,实现面对面教学。参与者只需要按照软件提示举起右手,软件识别后开启互动程序。ar会自动识别参与者动作标准给与相应分数,已达到动作规范从而强身健体的目的。当参与者按照标准做出与程序规定相同幅度的动作后,程序识别参与者头部位置并加入奖励特效,鼓励参与者,增加可玩性。互动结束后,参与者按照提示做出相应的动作,会有特效弹出并触发合影。合影结束后,扫描生成二维码获取图片。系统软件会自动记录每场互动的摄像头识别人数、每场互动的实际有效互动人数、每场互动的姿势触发成功数和每场得分。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ar互动大屏的柜体可滑动地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可满足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此外,该ar互动大屏的柜体上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可满足不同季节使用。在所述柜体的柜板上设置有风机。通过设置风机可实现对所述柜体内的温度、气流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ar互动大屏一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ar互动大屏图1所示实施例的后视图。
19.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ar互动大屏图1所示实施例的右视图。
20.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ar互动大屏图1所示实施例的仰视图。
21.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ar互动大屏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说明。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上部”、“外部”、“内部”、“背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1:
25.如图1

5所示,一种ar互动大屏,包括置于柜体1内的显示屏2。柜体1可滑动地固定
安装在支撑架3上。支撑架3的数量为两个。在两个支撑架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垫板14。具体是,在柜体1的两侧同时固定安装有滑动块13。在两个支撑架3上分别设置有可容纳多对应的滑动块13的滑槽。柜体1通过所述滑动块可滑动地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上。柜体1处于两个支撑架3之间。在支撑架3的顶部设置有防水顶棚1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3和防水顶棚12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柜体1的背面可开合地固定铰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柜板4。在柜体1的前面设置有透明的防水密封板15。在柜体1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空气调节装置17。空气调节装置17通过线路与显示屏2内的温度控制装置16电性连接。在显示屏2内或显示屏2外部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6。温度检测装置6通过线路与温度控制装置16电线连接。当温度检测装置6测得柜体1内的温度超过或低于温度控制装置16内设定的温度阈值时,启动或关闭空气调节装置17对柜体1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温度阈值为50
°
或0
°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17为风机5。风机5的数量为两个,任一风机5设置在任一柜板4上,另一风机5设置在另一柜板4上。任一风机5的进风口朝向柜体1内部,出风口朝向柜体1外部;另一风机5的进风口朝向柜体1的外部,出风口朝向柜体1的内部。通过此种结构设计,可实现对柜体1内的温度、气流进行调节。
26.在两个柜板4上均可拆卸地安装有多层过滤网板7。在过滤网板7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网布。通过设置多层过滤网板7和过滤网布能够有效较少外部灰尘进入柜体1内部,减少置于柜体1内的设备故障率。在显示屏2的顶部安装有数据通讯天线8。在显示屏2的正面上部安装有红外线感光检测仪9。在显示屏2的底部安装有激光雷达10和摄像头11。
27.实施例2:
28.如图1

5所示,一种ar互动大屏,包括置于柜体1内的显示屏2。柜体1可滑动地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上。支撑架3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支撑架3的数量为两个。在两个支撑架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垫板14。具体是,在柜体1的两侧同时固定安装有滑动块13,在两个支撑架3上分别设置有可容纳多对应的滑动块13的滑槽。柜体1通过滑动块13可滑动地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上。柜体1处于两个支撑架3之间。在支撑架3的顶部设置有防水顶棚1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3和防水顶棚12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柜体1的前面设置有透明的防水密封板15。在柜体1的背面可开合地固定铰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柜板4。在柜体1内可拆卸地安装有空气调节装置17。空气调节装置17通过线路与显示屏2内的温度控制装置16电性连接。在显示屏2内或显示屏2外部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6。温度检测装置6通过线路与温度控制装置16电线连接。当温度检测装置6测得柜体1内的温度超过或低于温度控制装置16内设定的温度阈值时,启动或关闭空气调节装置17对柜体1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温度阈值为50
°
或0
°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调节装置17包括风机5和加热器18。风机5的数量为两个,任一风机5设置在任一柜板4上,另一风机5设置在另一柜板4上。任一风机5的进风口朝向柜体1内部,出风口朝向柜体1外部;另一风机5的进风口朝向柜体1的外部,出风口朝向柜体1的内部。通过此种结构设计,可实现对柜体1内的温度、气流进行调节。所述加热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柜体1内且处于柜体1的顶部。通过此种结构设计可在冬季时柜体1内的温度较低时,通过所述加热器对柜体1内的空间进行加热。在两个柜板4上均可拆卸地安装有多层过滤网板7。在过滤网板7内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网布。通过设置多层过滤网板7和过滤网布能够有效较少外部灰尘进入柜体1内部,减少置于柜体1内的设备故障率。在显示屏2的顶部安装有数据通讯天线8。在显示屏2的正面上部安装有红外线感光检测仪9。在显示屏2的底部安装有激
光雷达10和摄像头11。
29.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为空调。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31.阅读了本说明书后,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看出,本实用新型由现有技术的结合构成,这些构成实用新型的各部分的现有技术有些在此给予了详细描述,有些则出于说明书简明考虑并未事无巨细地赘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说明书后便知所云。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难看出,为构成本实用新型而对这些现有技术的结合是饱含大量创造性劳动,是发明人多年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验的结晶。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从说明书中看出,这里所披露的每个技术方案以及各个特征的任意组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