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健身用拉伸器

文档序号:24602232发布日期:2021-04-09 12:49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育健身用拉伸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体育健身用拉伸器。



背景技术:

拉伸运动是一种健身方法,拉伸运动可以使韧带肌肉和关节与关节之间的配合更加柔和,减少受伤可能性。包括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所谓的主动拉伸是指主要依靠收缩肌肉的力量,而不是其他外力使动作保持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好处是可以增加动作的柔韧性和收缩肌肉的力量。所谓的被动拉伸是指利用自身的体重或者是器械使肢体保持一定的伸展位置。是一种缓慢的、放松性的拉伸,而且还可以起到降低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的作用,在运动结束后放松时可采用的良好方法。随着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健身,在健身之前和之后都需要进行一项至关重要的拉伸运动,很多人拉伸动作不是很标准所以需要一款拉伸器械来辅助人们进行拉伸,来达到最好的健身效果,同时还能避免因为拉伸过度给人的肌肉或是韧带造成损伤。

中国专利公开了申请号:201921702662.8的一种体育健身用拉伸器,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对于拉伸的姿势和强度仍然不能进行很好的规范,打不到拉伸应有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体育健身用拉伸器,通过第三卷筒的旋转将拉力线缓慢的收卷至第三卷筒的外壁上,同时收卷在第一卷筒上的拉力线并开始拉着脚踏板的顶端往下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随着脚踏板的旋转带动脚掌回勾,使脚尖与腿部垂直,能够有效的对小腿和大腿底部的肌肉进行拉伸,达到更好的拉伸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育健身用拉伸器,包括拉伸底垫,所述拉伸底垫顶部一侧固定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外壁上铰接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杆端均固定有第一卷筒,所述第一卷筒一侧对应的拉伸底垫的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卷筒,两个第二卷筒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拉伸底垫前后两侧壁且与拉伸底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卷筒的一侧均设有第三卷筒,两个第三卷筒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三卷筒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拉伸底垫前后两侧壁且与拉伸底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卷筒上收卷有拉力线,所述拉力线的一端与第三卷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拉力线的另一端与第一卷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的一侧设有脚踝固定组件。

优选的,所述脚踝固定组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t形滑槽,所述t形滑槽内滑动设有t形滑脚,所述t形滑脚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底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壁上固定设有软垫,所述软垫采用丁腈橡胶。

优选的,所述顶板两侧分别固定有l形支撑架,所述l形支撑架底部与拉伸底垫顶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固定板一侧壁中央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内设有丝杆,所述丝杆外壁表面对称设有正反两组螺纹,两个滑块分别与正反两组螺纹相对应且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圆盘,所述圆盘一侧壁边缘固定有第一把手。

优选的,所述丝杆前后两端外壁上均通过轴承套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一侧与l形支撑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外壁均固定套设有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铰接轴的前后两端均套设有扭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第三卷筒的旋转将拉力线缓慢的收卷至第三卷筒的外壁上,同时收卷在第一卷筒上的拉力线并开始拉着脚踏板的顶端往下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随着脚踏板的旋转挤带动脚掌回勾,使脚尖与腿部垂直,能够有效的对小腿和大腿底部的肌肉进行拉伸,达到更好的拉伸效果;

2、通过脚背下压并穿过固定板所开设的弧形槽,然后用手抓住一侧的第一把手开始旋转对双脚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旋转圆盘带动丝杆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两个固定板可以相向或对向移动,从而达到自由调节脚部间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脚踝固定组件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t形滑脚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拉伸底垫、2铰接轴、3脚踏板、4第一卷筒、5第二卷筒、6第三卷筒、7l形支撑架、8圆盘、9第一把手、10限位板、11顶板、12第二把手、13拉力线、14第一转轴、15第二转轴、16支撑杆、17丝杆、18滑块、19t形滑脚、20t形滑槽、21固定板、22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体育健身用拉伸器,包括拉伸底垫1,所述拉伸底垫1顶部一侧固定设有铰接轴2,所述铰接轴2外壁上铰接连接有脚踏板3,所述脚踏板3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6,每个支撑杆16的杆端均固定有第一卷筒4,所述第一卷筒4一侧对应的拉伸底垫1的前后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卷筒5,两个第二卷筒5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5,所述第二转轴15贯穿拉伸底垫1前后两侧壁且与拉伸底垫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卷筒5的一侧均设有第三卷筒6,两个第三卷筒6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三卷筒6的一侧固定设有12第二把手,所述第一转轴14贯穿拉伸底垫1前后两侧壁且与拉伸底垫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卷筒5上收卷有拉力线13,所述拉力线13的一端与第三卷筒6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拉力线13的另一端与第一卷筒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脚踏板3的一侧设有脚踝固定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脚踝固定组件包括顶板11,所述顶板11底部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t形滑槽20,所述t形滑槽20内滑动设有t形滑脚19,所述t形滑脚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t形滑槽20和t形滑脚19相辅相成,增强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21底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壁上固定设有软垫22,所述软垫22采用丁腈橡胶,丁腈橡胶有着良好的发泡效果,所以触感柔软回弹性较好,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感。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11两侧分别固定有l形支撑架7,所述l形支撑架7底部与拉伸底垫1顶壁固定连接,l形支撑架7将整个脚踝固定组件支撑起来,使其稳定的固定与拉伸底垫上。

进一步的,每个固定板21一侧壁中央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8,两个滑块18内设有丝杆17,所述丝杆17外壁表面对称设有正反两组螺纹,两个滑块18分别与正反两组螺纹相对应且螺纹连接,所述丝杆1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圆盘8,所述圆盘8一侧壁边缘固定有第一把手9,选装第一把手9带动丝杆17旋转,从而对丝杆17上的两个滑块18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17前后两端外壁上均通过轴承套设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一侧与l形支撑架7固定连接,对丝杆17起到了支撑和限位的作用,同时配合着轴承的使用,让丝杆17的旋转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12外壁均固定套设有防滑套,在运动后手掌可能会有汗液在抓握第一把手9和第二把手12时,可能造成打滑的现象,防滑套很好的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保障拉伸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轴2的前后两端均套设有扭簧,扭簧辅助脚踏板3回弹至原来的位置,给拉伸运动提供一个合理的休整时间。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将该装置整个铺设于地面上,然后曲腿坐在拉伸底垫1上,脚背下压并穿过固定板21所开设的弧形槽,然后脚底与脚踏板3贴合,软垫22与人体直接接触,由于软垫22采用丁腈橡胶,丁腈橡胶触感柔软回弹性较好且摩擦力较好,所以能将脚部很好的固定住。又根据个人左右手的使用习惯不同,因此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把手9,然后用手抓住一侧的第一把手9开始旋转对双脚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由于丝杆17外表面分布有相反的两组螺纹,所以在圆盘8转动的过程中两个固定板21可以相向或对向移动,从而达到调节脚部间距的目的。在固定板21位移时带动t形滑脚19在t形滑槽20中滑动,由于t形滑脚19和t形滑槽20均为t形结构,所以在滑动中对固定板21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参照说明书附图1-5,当脚与脚的间距调节至与肩同宽时停止对圆盘8转动,然后将腿伸直,抓住其中一个第二把手12开始对第三卷筒6进行旋转,随着第三卷筒6的旋转将拉力线13缓慢的收卷至第三卷筒6的外壁上,同时将原本收卷在第一卷筒4上的拉力线13扯下,当第一卷筒4上的拉力线13收卷完之后,拉力线13开始拉着脚踏板3的顶端往下旋转,随着脚踏板3的旋转挤压到脚掌对小腿和大腿底部的肌肉进行拉伸,当拉伸到自己拉伸的极限的时候静止一段时间,然后松开第二把手12由于铰接轴2上套设的扭簧辅助脚踏板3回弹,给拉伸一个休息间隔,达到更好的拉伸效果,如此往复几次,即可完成拉伸运动。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