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人提升传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8143发布日期:2021-06-08 17:2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人提升传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游乐设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载人提升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娱乐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游乐园的不断增多,娱乐项目的多元化、现代化、自动化,水上游乐项目已经成为游乐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备受游客青睐。传统的漂流河一般都是平面布置,依靠推流泵推动水流从而实现水流的循环,游客乘坐筏具顺水漂流;或者设计有一定的落差,漂流至落成处时,需要游客停止漂流,需要游客自行搬运滑道皮筏,需通过滑道出口段水池边搬运笨重的皮筏绕到平台的楼梯处再抬到平台顶端的起滑处,游客自行搬运皮筏上梯步既不安全也不轻松,不仅影响了游客游玩的积极性和乐趣,还大大降低了游玩的效率,目前,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711268524.9——一种提升滑梯,其采用喷射水流的方式实现皮筏载人自下而上滑动,但当其发生突发情况而导致水流停止后,多个皮筏滑落会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载人提升传送系统,其采用输送带的方式对载人皮筏进行提升传送,即使本装置发生突发情况,载人皮筏也可通过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制动,避免向下滑落而发生危险。
4.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载人提升传送系统,应用于漂流河道,所述漂流河道包括上河道和下河道,所述载人提升传送系统安装于上河道和下河道之间用以将漂流人员由下河道运送至上河道,载人提升传送系统包括以输送带为传送面的提升通道,所述提升通道通过支架倾斜安装于工作平台且一端连通下河道、另一端连通上河道,提升通道和支架间设有倾角支撑机构用以调节提升通道的高度。
6.进一步的,所述提升通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间隔运送机构、提升通道本体和无动力滑行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提升通道两侧设有护边,所述护边上方安装有护栏。
8.进一步的,所述提升通道一侧设有避险走道。
9.进一步的,所述提升通道本体包括若干段第一安装架,绕接于第一安装架的第一输送带。
10.进一步的,所述提升通道本体还包括用以张紧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
11.进一步的,所述张紧机构竖直设置,张紧机构包括一对张紧机架、一对转向辊和张紧辊,所述一对张紧机架竖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两侧,安装机架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滑动配合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下方连接有配重块,所述一对转向辊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且位于张紧辊两侧用以配合张紧第一输送带。
12.进一步的,所述间隔运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绕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第二输送带,用以控制第二输送带停止的第一感应开关,第一感应开关安装于第一预设位置用以检测到载人的皮筏艇经过后关闭第二输送带,用以控制第二输送带启动的第二感应开关,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安装于第二预设位置用以检测到载人的皮筏艇经过后启动第二输送带。
13.进一步的,所述无动力滑行机构包括一对安装拱形杆,所述一对安装拱形杆之间可转动的连接有若干滑动转杆。
14.进一步的,所述倾角支撑机构包括下底座、可拆卸连接于下底座的上座,连接于上座且抵接于下底座用以调节上座安装高度的高低调整螺栓,铰接于上座顶部的支撑机构本体用以在抬高提升通道后适配其角度。
15.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6.本申请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采用输送带的方式对载人皮筏进行提升传送,即使本装置发生突发情况,载人皮筏也可通过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制动,避免向下滑落而发生危险。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载人提升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3.图标:1

间隔运送机构,11

第二安装架,12

第二输送带,2

提升通道本体,21

第一安装架,22

第一输送带,3

无动力滑行机构,31

安装拱形杆,32

滑动转杆,4

护边,5

护栏,6

避险走道,7

张紧机构,71

张紧机架,711

安装槽,712

轴承座,72

转向辊,73

张紧辊,74

配重块,8
‑ꢀ
支撑装置,81

底板,811

延伸段,82

下底座,83

上座,831

安装板,84
‑ꢀ
高低调整螺栓,85

支撑机构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2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29.实施例1
30.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人提升传送系统,应用于漂流河道,所述漂流河道包括上河道和下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提升传送系统安装于上河道和下河道之间用以将漂流人员由下河道运送至上河道,载人提升传送系统包括以输送带为传送面的提升通道,所述提升通道通过支架倾斜安装于工作平台且一端连通下河道、另一端连通上河道,提升通道和支架间设有倾角支撑机构用以调节提升通道的高度,采用输送带的方式对载人皮筏进行提升传送,即使本装置发生突发情况,载人皮筏可通过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制动,避免向下滑落而发生危险。
31.当皮筏一放上提升滑梯,即会被运送移动,而游乐人员坐上皮筏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造成游乐人员难以坐上皮筏,且易发生危险,为此,提升通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间隔运送机构1、提升通道本体2和无动力滑行机构3,间隔运送机构1用以间隔的运送载人皮筏至提升通道本体2以保持相邻两载人皮筏的安全距离。通过在提升通道本体2前设置间隔运送机构1,使得载人的皮筏能够间歇的运送至提升通道本体2,利于游乐人员安全的坐上皮筏,保证皮筏间的间距,同时通过设置无动力滑行机构3使得皮筏能够安全、顺滑的入水。
32.在实际使用时,难免出现突发情况,为了避免有了人员站在输送带上发生危险,本实施例中,提升通道一侧设有避险走道6,当发生突发情况时,游乐人员可以及时站到避险走道6上,并且能够从间隔运送机构1上安全的走到地面上,由于提升通道时逐渐升高的,为了避免在往上运送载人皮筏时,载人皮筏发生从侧边滑落的可能,因此,提升通道两侧设有护边4,护边4上方安装有护栏5,采用以上设计,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载人皮筏从高处滑落,还可以在发生突发情况时,游乐人员可以抓住护栏5以保证安全。
33.具体而言,提升通道本体2包括若干段第一安装架21,绕接于第一安装架21的第一输送带22,由于提升通道本体2较长,所用到的输送带也较长,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输送带会有所增长,进而发生松动,在传动时会发生滑动而导致传动效果不佳,为了防止输送带发生松动,需要及时的紧固输送带,通常会在输送带上安装张紧装置,而目前的张紧装置大多是通过手动调节锁死来实现对输送带的张紧,例如采用螺栓的方式,需要不定时的对张紧装置进行调节,且调节过程中根据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张紧的力度也不同,导致有时候张
紧力过大,而缩短输送带的寿命,为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提升通道上竖直安装本张紧机构7,通过配重块74的重力来实现对输送带实现自动张紧,无需工作人员频繁的进行调节动作,且能够始终保持一致的张紧力,不对输送带造成伤害,延长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张紧机构7竖直安装于提升通道的第一安装架21用以张紧提升通道的传送带,一般而言,选择将张紧机构7安装于提升通道靠下的位置,不仅便于检修及更换配重块74,同时还能避免张紧机构7发生从高处掉落,而导致游乐人员受伤,通常情况下,还会设置一圈围栏来避免游乐人员接触导张紧机构7而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张紧机构7包括一对张紧机架71、一对转向辊72和张紧辊73,一对张紧机架71竖直安装于提升通道两侧,安装机架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安装槽711,安装槽711内滑动配合有轴承座712,轴承座712下方连接有配重块74,张紧辊73配合安装于轴承座712,一对转向辊72安装于第一安装架21且位于张紧辊73两侧用以配合张紧第一输送带22。
34.本实施例中,张紧机构7上端设有用以连接提升通道的转动销,转动销周围设有用以安装锁死螺钉的螺纹孔,采用以上设计,在安装本张紧机构7时,可先通过转动销与提升通道连接,然后利用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张紧机构7自然的保持竖直,完成以上操作后,将螺钉安装于转动销周围的螺纹孔内,锁死张紧机构7,锁死时,两两相对的螺钉依次安装,采用以上方式安装完成后,保证了张紧机构7的竖直,避免张紧机架71受到弯矩,同时也能保证配重块74的重力能够完全作用于张紧输送带。
35.更优化的,本装置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于两张紧机架 71下端,采用以上设计,连接杆、一对张紧机架71及提升通道构成矩形框架,以便张紧辊73能够顺利的上下滑动,可有效地防止一对张紧机架71 不平行而导致张紧辊73的滑动困难,从而导致整个装置底传送带的张紧效果不好,更优化的,连接杆上端面开设有承接槽用以在张紧辊73未使用时承接张紧辊73,采用以上设计,能够在不使用本装置时,很好的承接张紧辊73,防止张紧辊73发生沿其径向的偏动,延长轴承座712的使用寿命。
36.在一些实施例中,配重块74通过配重杆连接轴承座712,配重杆上螺纹连接有一对螺母,配重块74卡接于两螺母之间,一般情况下配重杆穿设于张紧机架71内,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采用以上设计,可以通过调节一对螺母的相对距离来适配不同重量(不同重量的配重块74的厚度不同) 的配重块74,本实施例中,配重块74两侧开设有用以配合配重杆的卡接槽,采用以上设计,可有效的防止配重块74发生左右方向的滑动,避免配重块 74失去配重杆对其的限制,当采用以上设计的配重块74时,具体的安装步骤为,向将配重杆下端的两个螺母退下,将配重块74由下向上划入,然后重新安装螺母并锁死,当然,以上方式可能需要两个人共同参与,当只有一个人时,可将上面的两个螺母扭动至最高处,然后将配重块74倾斜滑入,当配重块74较厚时,采用第二种方式可能不是适宜,为此,本实施例中,配重块74包括若干片配重片,采用以上设计,不仅适用于第二种安装方式,同时便于操作人员对配重块74的搬运,也避免需制造多种规格的配重块74,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采用以上设计,可适用于多种张紧力需求的输送带。
37.提升装置本体的输送带是不间断的持续运行的,而游乐人员将皮筏放在输送带上,然后坐上皮筏,会经过一段时间,在游乐人员坐上皮筏之前,皮筏会跟随输送带移动,进而导致游乐人员坐上皮筏比较困难,同时,由于游乐人员站在输送带上,而输送带是倾斜的,是运动的,因此,可能会发生危险,为此,本实施例中,间隔运送机构1安装于载人提升装
置前端,包括倾斜安装于工作平台的第二安装架11,绕接于第二安装架11的第二输送带12,用以控制第二输送带12停止的第一感应开关,第一感应开关安装于第一预设位置用以检测到载人的皮筏艇经过后关闭第二输送带12,用以控制第二输送带12启动的第二感应开关,第二感应开关安装于第二预设位置用以检测到载人的皮筏艇经过后启动第二输送带12,通常而言第一感应开关安装于间隔运送机构1的末端,当载人皮筏完全经过第一感应开关后,皮筏完全进入载人提升装置,此时第一感应开关控制第二输送带12停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感应开关往后移,其并不影响本装置的实现,通常而言,第二感应开关安装于第一感应开关后端且间隔距离为相邻两皮筏的安全距离,当然也可以大于此安全距离,但不宜小于安全距离。通常皮带轮均有长时间使用松动的问题,为此,本实施例中,本装置还包括张紧机构7,张紧机构7安装于第二安装架11用以张紧第二输送带 12。
38.本装置在安装时本装置为倾斜安装,来连接上河道和下河道,而目前的安装方式是直接通过载人提升传送装置与立柱硬连接,而往往在实际安装时需要将载人提升传送装置抬高,抬高后,不仅造成立柱的长短不足,需要重新制作,同时抬高后必然造成载人提升传送装置的倾斜角度的改变,造成立柱对载人提升传送装置支撑效果不佳,为此,本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包括底板81,安装于底板81上的下底座82,可拆卸连接于下底座82的上座83,连接于上座83且抵接于下底座82用以调节上座83安装高度的高低调整螺栓84,铰接于上座3顶部的支撑机构本体85用以在抬高提升通道后适配其角度,采用上座83和下底座82可拆卸连接,可改变上座83和下底座82连接的相对位置,来实现对载人提升传送装置高度的改变,以适应在实际安装是需要进行高度的微调,同时在上座3顶部铰接支撑机构本体 85,在调节高度后,能够适配带来的角度的改变,使得载人提升传送装置能够得到良好有效的支撑。
39.具体而言,上座83设有下底座82的一侧,且通过若干螺钉固定锁死,采用以上设计,将上座83和下底座82独立模块化,改变两者连接的相对位置来调节高度,在不使用时,可单独拆卸,便于收纳,其在后期进行维护时,只需单独更换一个部件,即可完成维修,大大的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了便于上座83和下底座82的拆卸及改变高度后的重新连接,本实施例可采用螺钉连接的形式来实现两者的连接,而采用螺钉配合螺孔来改变高度,存在梯度较大的问题,为此,本实施例中,上座83的螺钉连接孔或下底座82的螺钉连接孔为腰型孔,当上座83的螺钉连接孔和下底座82的螺钉连接孔存在一个是腰型孔时,即可实现上座83和下底座82的无级高度调节,换而言之,可在任意高度实现上座83的锁死,适用性更高。
40.为了有更好的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底板81朝上座83一侧延伸形成延伸段811,采用以上设计,可增大整个装置的支撑面,有效的防止整个装置发生倾斜,从而导致对下底座82受到非其延伸方向的力而受到弯矩,进而导致下底座82损坏。
41.关于高低调整螺栓84与下底座82和上座83的配合关系,本实施例中,上座83朝向下底座82一侧设有安装板831,高低调整螺栓84安装于安装板831,具体而言,高低调整螺栓84沿下底座82的延伸方向设置,且一端抵接于下底座82的上端,由于螺纹的支撑效果不好,为了防止螺钉的螺纹受损,发生滑丝,本实施例中,在高低调整螺栓84上连接两螺母,两螺母分别位于安装板831两侧,在高低调节螺钉调节高度完成之后,扭动两螺母,分别靠近安装板831的上下板面,使得两螺母夹紧安装板831,从而有效的增大高低调整螺栓84的支撑效果,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的防止高低调整螺栓84松动而发生高度的变化,使得整个装置
始终保持良好的支撑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式安装板831在支撑时发生变形,在安装板831 和上座83设有加强筋。
42.在使用本装置时,仅采用高低调节螺栓来起到支撑整个装置是不安全的,为了不让高低调节螺栓单独受力,本实施例中,下底座82和上座83 的接触面均设有横向防滑纹,采用以上设计,通过下底座82和上座83之间的摩擦力来分担高低调节螺栓的支撑力,有效的增大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43.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