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拼装玩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拼装玩具连接件。
背景技术:
拼装玩具,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构建从简单到复杂的结构或造型,能开发儿童智能,实现寓教于乐。拼装玩具除连接球、连接轮和插杆件外,还包括四分之一圆形连接件,儿童玩乐时通过插杆件与连接球、连接轮、四分之一圆形连接件插接构建自己想要的结构或造型。现有的四分之一圆形连接件大都为分体式结构,左右两部分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焊接为一体,焊接后容易造成四分之一圆形连接件主体各孔径尺寸不一致,导致四分之一圆形连接件与插杆件拔插力不一致。且现有的四分之一圆形连接件其插孔与插杆件插接过程不顺畅、插接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插拔过程顺畅便利、插接结构稳定牢固的拼装玩具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拼装玩具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
外部支撑体,呈四分之一圆形设置,包括直角部和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设有开孔;
支撑板体,径向设置在所述外部支撑体的内周侧;
第一插孔形成体,与所述支撑板体垂直设置并贯穿所述支撑板体;所述第一插孔形成体在所述支撑板体两侧的内周侧均设有限位凸起圈;
第二插孔形成体,轴向一端封闭设置、轴向另一端与所述开孔对接、内周侧设有限位凸起圈二;所述支撑板体开有容置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的槽口。
本申请在第一插孔形成体内部设置限位凸起圈,通过限位凸起圈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插孔与插杆件的插拔顺畅度,另一方面又能实现第一插孔与插杆件的稳固连接;本申请在第二插孔形成体内部设置限位凸起圈二,通过限位凸起圈二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二插孔与插杆件的插拔顺畅度,另一方面又能实现第二插孔与插杆件的稳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起圈与所述第一插孔形成体入口处的距离为所述限位凸起圈与所述支撑板体之间距离的2-3倍。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起圈二与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入口处的距离为所述限位凸起圈二与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内底部距离的2-3倍。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起圈的轴截面为两个对称设置的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一插孔形成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边与腰边呈倒圆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起圈二的轴截面为两个对称设置的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边与腰边呈倒圆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孔形成体与所述直角部的折弯处部分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的外周壁与底端连接处呈倒圆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孔形成体在第一插孔入口处呈倒圆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在第二插孔入口处呈倒圆角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的数量为3个,相邻两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的底部边缘接触连接且位于边侧的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与所述直角部的内壁部分重合。
有益效果
本申请在第一插孔形成体及第二插孔形成体内部均设置了限位凸起圈,通过限位凸起圈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插孔或第二插孔与插杆件的插拔顺畅度,另一方面又能实现第一插孔或第二插孔与插杆件的稳固连接;且本申请连接件结构美观、拿捏方便、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拼装玩具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拼装玩具连接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拼装玩具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外部支撑体1,支撑板体2,第一插孔形成体3和第二插孔形成体4。
外部支撑体1呈四分之一圆形设置,包括直角部和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设有开孔11。本申请可以设置三个开孔11,三个开孔11围绕弧形部均匀分布设置。支撑板体2径向设置在所述外部支撑体1的内周侧。
第一插孔形成体3与所述支撑板体2垂直设置并贯穿所述支撑板体2,所述第一插孔形成体3在所述支撑板体2两侧的内周侧均设有限位凸起圈31。第一插孔形成体3形成的第一插孔可用于与插杆件端部连接。第一插孔的内径稍大于插杆件的外径,使得插杆件在第一插孔内插拔顺畅,限位凸起圈31的内径与插杆件的外径相等或稍小于插杆件的外径,使得插杆件进入第一插孔后能够通过限位凸起圈31进行夹紧固定。
在不设置限位凸起圈31的情况下,如果第一插孔的内径大于插杆件的外径,则插杆件就不能很好地与第一插孔连接固定,导致连接件的拼装效果差;如果第一插孔的内径小于等于插杆件的外径,则插杆件就不能顺畅地在第一插孔内进行插拔,降低了用户对连接件的使用舒适度、满意度。本申请通过限位凸起圈3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插孔与插杆件的插拔顺畅度,使得使用效果好,另一方面又能实现第一插孔与插杆件的稳固连接,提高连接效果。
所述限位凸起圈31与所述第一插孔形成体3入口处的距离为所述限位凸起圈31与所述支撑板体2之间距离的3倍。插杆件与第一插孔连接时,先将插杆件端部插入第一插孔至与限位凸起圈31相抵,此时,插杆件正好与第一插孔对准,接着再稍用力轴向按压插杆件以使插杆件端部卡在限位凸起圈31内。限位凸起圈31的该设置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插杆件与连接件的连接效果和连接便力度。
限位凸起圈31的轴截面为两个对称设置的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下底边与第一插孔的内壁连接,等腰梯形的上底边与腰边呈倒圆角设置,使得插杆件能够顺利地滑入限位凸起圈31内并与限位凸起圈31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连接件与插杆件的连接稳固度。
第二插孔形成体4的轴向一端封闭设置、轴向另一端与所述开孔11对接、内周侧设有限位凸起圈二41。所述支撑板体2开有容置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4的槽口,槽口的内部边缘正好与第二插孔形成体4的外壁及底部连接。第二插孔形成体4形成的第二插孔可用于与插杆件端部连接。第二插孔的内径稍大于插杆件的外径,使得插杆件在第二插孔内插拔顺畅,限位凸起圈二41的内径与插杆件的外径相等或稍小于插杆件的外径,使得插杆件进入第二插孔后能够通过限位凸起圈二41进行夹紧固定。
在不设置限位凸起圈二41的情况下,如果第二插孔的内径大于插杆件的外径,则插杆件就不能很好地与第二插孔连接固定,导致连接件的拼装效果差;如果第二插孔的内径小于等于插杆件的外径,则插杆件就不能顺畅地在第二插孔内进行插拔,降低了用户对连接件的使用舒适度、满意度。本申请通过限位凸起圈二4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二插孔与插杆件的插拔顺畅度,使得使用效果好,另一方面又能实现第二插孔与插杆件的稳固连接,提高连接效果。
所述限位凸起圈二41与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4入口处的距离为所述限位凸起圈二41与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4内底部距离的3倍。插杆件与第二插孔连接时,先将插杆件端部插入第二插孔至与限位凸起圈二41相抵,此时,插杆件正好与第二插孔对准,接着再稍用力轴向按压插杆件以使插杆件端部卡在限位凸起圈二41内。限位凸起圈二41的该设置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插杆件与连接件的连接效果和连接便力度。
所述限位凸起圈二41的轴截面为两个对称设置的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边与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4的内壁连接,所述等腰梯形的上底边与腰边呈倒圆角设置,使得插杆件能够顺利地滑入限位凸起圈二41内并与限位凸起圈二41具有一定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连接件与插杆件的连接稳固度。
所述第一插孔形成体3的一半与所述直角部的折弯处重合,一方面使连接件更加美观,另一方面可减轻连接件的整体重量,便于孩童拿握。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4的外周壁与底端连接处呈倒圆角设置,一方面可提高连接件的美观度,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划伤孩童的手指,提高了连接件的安全性能。
所述第一插孔形成体3在第一插孔入口处呈倒圆角设置,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4在第二插孔入口处呈倒圆角设置。第一插孔及第二插孔的入口均呈倒圆角设置,在方便孩童将插杆件插入插接孔的同时,还能防止划伤孩童的手指以提高连接球的安全性。
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4的数量为3个,相邻两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4的底部边缘接触连接且位于边侧的所述第二插孔形成体4与所述直角部的内壁部分重合。该形式的第二插孔形成体4设置结构使得连接件的结构最为稳定、连接可能性最多、使用效果最好。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