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红外感应测量高度的跳高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0214发布日期:2021-08-10 14:1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红外感应测量高度的跳高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跳高杆,具体为一种具有红外感应测量高度的跳高杆结构。



背景技术: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项目之一,包括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通过跳过横杆上缘高度来计算成绩。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跳高杆是判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标准,以不同的高度来确定成绩结果。现有的跳高杆有很多种类,测量方式较为单一,通常采用一根横杆架设在两根支架上,需要运动员跳过横杆,跳跃横杆不当容易损伤下肢,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红外感应测量高度的跳高杆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中跳高杆有很多种类,测量方式较为单一,通常采用一根横杆架设在两根支架上,需要运动员跳过横杆,跳跃横杆不当容易损伤下肢,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红外感应测量高度的跳高杆结构,包括两支撑部件,所述两支撑部件分别为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均包括底座和设在底座顶面的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的底座正面安装有从左至右分别安装有控制开关、蜂鸣器和led显示屏,在所述底座顶面设有usb插口,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的支撑杆内部轴装有手动螺纹杆,在所述手动螺纹杆上螺接安装有横杆测量部件;

所述横杆测量部件包括连接一体结构且多个顶面开有射口的放置盒,在所述多个放置盒内部均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在放置盒内部安装有单片机,报警模块和锂电池,所述单片机分别电连接控制开关输入端、led显示屏、报警模块输入端和usb插口,所述控制开关电连接锂电池,所述报警模块输出端电连接蜂鸣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的底座顶面设有充电口,其电连接锂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具有连接线,在连接线端设有插入usb插口的usb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手动螺纹杆包括安装有滚珠轴承的底轴部、螺纹部和顶轴部,在所述支撑杆内部底面设有轴装有底轴部的轴管,所述顶轴部顶面设有螺柱,其穿过支撑杆顶面且设有手柄,在螺柱上螺接安装有法兰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放置盒包括左端放置盒、多个中间放置盒和右端放置盒,所述左端放置盒外端设有螺接在手动螺纹杆上的螺接部,所述多个中间放置盒均设有相互配接的中空插部,其分别为第一中空插部和第二中空插部,所述第一中空插部前后侧均设有横向移动口,所述第二中空插部贯穿有内螺接管,其通过外端设有固定板的螺接柱贯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内侧面设有齿轨,所述右端放置盒外端设有连接块,在连接块外端安装有在齿轨内移动且相啮合的齿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针对跳高杆有很多种类,测量方式较为单一,通常采用一根横杆架设在两根支架上,需要运动员跳过横杆,跳跃横杆不当时容易损伤下肢,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申请通过将具有红外线感应器的横杆测量部件移动架设在支撑部件之间,通过红外线感应器测量或单纯使用测量刻度测量跳高高度,测量方式结合了红外线测量和机械测量方式,测量更为灵活,并且通过手动螺纹杆螺接调节测量部件的移动高度更为简便。

该跳高杆能通过多种方式测量,测量方便并且多样化,提高了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支撑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支撑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手动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横杆测量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支撑部件1,第二支撑部件11,底座12,放置盒13,齿轨14,支撑杆26,控制开关3、蜂鸣器31,led显示屏32,usb插口33,单片机34,报警模块35,锂电池36,充电口37,手动螺纹杆4,底轴部41、滚珠轴承42,螺纹部43,顶轴部44,轴管45,螺柱46,手柄47,法兰螺母48,横杆测量部件5,螺接部51,放置盒52,射口53,红外线传感器54,usb接口55,左端放置盒56、中间放置盒57,右端放置盒58,连接块581,导轮582,第一中空插部59,第二中空插部60,横向移动口61,内螺接管62,螺接柱63,固定板6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红外感应测量高度的跳高杆结构,包括两支撑部件,所述两支撑部件分别为第一支撑部件1和第二支撑部件11,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均包括底座12和设在底座12顶面且内侧面开有纵向移动口的支撑杆26,螺接移动横杆测量部件,便于上下移动进行机械测量。在支撑杆正面印有测量刻度,方便机械调节横杆测量部件安装高度。

针对跳高杆有很多种类,测量方式较为单一,通常采用一根横杆架设在两根支架上,需要运动员跳过横杆,跳跃横杆不当容易损伤下肢,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包括的底座12之间通过相互配接的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可根据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之间的宽度调节支撑。

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包括的底座12正面安装有从左至右分别安装有控制开关3、蜂鸣器31和led显示屏32,在所述底座12顶面设有usb插口33,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包括的支撑杆26内部轴装有手动螺纹杆4,在所述手动螺纹杆4上螺接安装有横杆测量部件5;操作手动螺纹杆使横杆测量部件螺接上下移动调节安装高度。

具体地,手动螺纹杆顺时针转动时,测量部件从上往下移动,反之从下往上移动。

所述测量部件5包括螺接在手动螺纹杆上的螺接部51和设在螺接部51一侧且外侧面开有射口53的放置盒52,在所述放置盒52内部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54。可选用型号为hc-sr501,利用红外辐射实现测量。

在本实施例一中,如图2所示,所述在放置盒13内部安装有单片机34,报警模块35和锂电池36,所述单片机34分别电连接控制开关3输入端、led显示屏32、报警模块35输入端和usb插口33,所述控制开关3电连接锂电池36,所述报警模块35输出端电连接蜂鸣器31。按动控制开关通电,单片机对红外线传感器的传感人体跳高后距离高度,由报警模块连接蜂鸣器报警,在led显示屏上能显示离红外线传感器顶面高度。在本实施例中,单片机型号为stc系列,报警模块型号为g15。

在本实施例一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包括的底座12顶面设有充电口37,其电连接锂电池。为锂电池充电。

在本实施例一中,如图7所示,所述红外线传感器54具有连接线,在连接线设有插入usb插口的usb接口55。便于单片机控制。

具体地,最右端放置盒、中间放置盒以及最左端放置盒内的红外线传感器依次连接,再通过连接线连接插接在usb插口上的usb接口。

在本实施例一中,如图所示,所述手动螺纹杆4包括安装有滚珠轴承42的底轴部41、螺纹部43和顶轴部44,在所述支撑杆内部底面设有轴装有底轴部41的轴管45,所述顶轴部44顶面设有螺柱46,其穿过支撑杆顶面且设有手柄25,在螺柱24上螺接安装有法兰螺母48。便于手动操作螺纹杆使横杆测量部件上下螺接移动,位置固定后由法兰螺母螺紧。

在本实施例一中,如图4所示,所述多个放置盒包括左端放置盒52、多个中间放置盒57和右端放置盒58,在本实施例中,以数量一个中间放置盒说明连接,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设置多个,所述左端放置盒52外端设有螺接在手动螺纹杆上的螺接部51,所述多个中间放置盒57均设有相互配接的中空插部,其分别为第一中空插部59和第二中空插部60,所述第一中空插部59前后侧均设有横向移动口61,所述第二中空插部贯穿有内螺接管62,其通过外端设有固定板64的螺接柱63贯穿固定。方便拆装和调节安装。

在本实施例一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撑部件11内侧面设有齿轨14,所述右端放置盒58外端设有连接块581,在连接块581外侧设有在齿轨14内移动且相啮合的齿轮582。便于横杆支撑部件能啮合平稳上下移动。

实施例二

通过实施例一结合本申请的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结构和连接关系进行了说明,下面就本申请的安装方式进行说明,以便于更好的了解本申请。

机械安装方式,在第一支撑部件设有的支撑杆内轴装有手动螺纹杆,可根据支撑杆正面设有的测量刻度,调节螺接在手动螺纹杆一端的横杆测量部件,横杆测量部件另一端安装的齿轮啮合在齿轨形成机械安装方式。

红外线传感器测量安装方式,由于测量部件设有的螺纹部螺接在手动螺纹杆上,在每个放置盒内均放置有朝向射口的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之间依次连接,将依次连接的红外线传感器,通过其设有的usb接口插入usb插口形成电连接,由单片机控制红线外传感器,并且能在led显示屏上显示测量高度数据,当跳过横杆测量部件上方高度时,由蜂鸣器报警提醒。

实施例三

通过实施例一结合本申请的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结构和连接关系进行了说明,以及实施例二对下本申请的安装方式进行说明,现对本申请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以便于更好的了解本申请。

机械使用方式:如图1所示,通过手动转动第一支撑部件内轴装的手动螺纹杆,使横杆测量部件根据测量刻度调节高度,将横杆测量部件按测量刻度安装在一定高度。

红外线传感器测量使用方式,如图7所示,将横杆测量部件放置在底座上方位置,由红外线传感器通过usb接口插入在usb插口内电连接,然后按动控制开关由单片机处理。当运动员跳过测量部件时,根据横杆测量部件顶面测量高度显示在led显示屏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