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用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86097发布日期:2021-07-09 10:4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用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心内科术后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用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科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3.术后,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康复锻炼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当的康复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工作能力,并可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由于心内科手术位置一般在胸部,长期卧床的病人在保证伤口不撕裂的情况下,可以对腿部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如果让患者在病床上直接抬起腿部活动,由于腿部或脚部没有支撑,腹部肌肉群会处于绷紧状态,对于术后虚弱的患者而言,难度较大,不仅如此,还有可能拉扯到胸部肌肉群,造成伤口的撕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协助躺卧患者的心内科术后康复用护理装置,以此达到锻炼康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用护理装置,患者能够自行进行腿部的恢复训练,以提高康复效果。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用护理装置,包括:
6.横杆;以及两个脚踏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杆的两端,所述脚踏机构包括:
7.立杆,其连接在所述横杆的端部;
8.第一卡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立杆的底部,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固定在病床上;
9.复位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立杆上;
10.滑座,其滑动配合在所述复位机构上,所述滑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立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复位机构用于使所述滑座复位;
11.踏板,其脚踏面沿竖向设置,所述踏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滑座上;
12.托板,其铰接在所述踏板的底部,所述托板的承托面与所述踏板的脚踏面垂直;以及
13.牵拉机构,其用于在所述踏板转动时拉动所述托板朝相反方向转动。
14.优选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壳体,其设置在所述立杆上,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立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的导向滑孔;
15.滑杆,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滑杆沿平行于所述导向滑孔的方向设置,所述滑座活动套设在所述滑杆上;以及
16.压簧,其穿设在所述滑杆上,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座和所述壳体的内壁。
17.优选地,所述滑座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套设有套筒,所述踏板固定在所述套筒上;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用于使所述踏板复位到竖直状态。
18.优选地,所述牵拉机构包括支架、导轮和拉线,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滑座上,所述导轮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19.所述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踏板上,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导轮后连接固定在所述托板远所述踏板的一端,所述导轮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拉线脱离的防脱件;
20.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托板保持平衡的两根拉簧,分别设置在所述踏板的两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托板和所述踏板。
21.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呈u形结构,所述第一卡接部的槽口朝向与所述立杆的长度方向垂直;
22.还包括两个第一锁紧螺栓,所述第一锁紧螺栓螺纹贯穿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侧板,两个所述第一锁紧螺栓沿所述第一卡接部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在所述立杆的两侧。
23.优选地,所述横杆包括第一筒体、两根第一杆体和两个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一筒体呈两端开口结构,两根所述第一杆体分别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的两侧,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一杆体通过所述第二锁紧螺栓实现紧固连接;
24.所述第一杆体远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贯穿有第一螺孔,所述立杆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螺纹贯穿有第三锁紧螺栓,所述第一杆体可适形插入所述安装环内,并通过所述第三锁紧螺栓与所述第一螺孔实现紧固连接。
25.优选地,所述第一筒体的中部固定穿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外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背离所述套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孔;
26.还包括第二筒体、第三杆体、第四锁紧螺栓、第二卡接部和第五锁紧螺栓;所述第二筒体呈一端敞口一端封闭结构,所述第二筒体的封闭端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与所述第二螺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三杆体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三杆体与所述第二筒体通过所述第四锁紧螺栓实现紧固连接;
27.所述第三杆体远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铰接,所述第二卡接部呈u形结构,所述第二卡接部的槽口向下设置,所述第五锁紧螺栓螺纹贯穿所述第二卡接部背离所述第三杆体一侧的侧板。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用护理装置,其通过将第一卡接部安装在病床的床沿上,患者的双脚分别踩在踏板的脚踏面上,通过蹬踏踏板,可带动滑座沿复位机构滑动,同时,复位机构能够使滑座复位,如此,可使训练保持连贯性,也能够减轻训练强度。并且,通过设计两个一左一右独立的蹬踏机构,患者可根据需求进行使用。
30.该装置利用蹬踏机构使患者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实现往复蹬踏伸展的动作,有助于维持患者腿部肌肉张力并且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液淤积,改善血液循环,整个康复训练过程平缓、稳定,适合心内科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提升了康复效果和速度,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机能的恢复。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心内科术后康复用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复位机构与滑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踏板与牵拉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横杆的剖面示意图;
36.图5为该装置安装在病床上时的剖面示意图。
37.附图标记:
[0038]1‑
横杆,11

第一筒体,12

第一杆体,121

第一螺孔,13

第二锁紧螺栓,14

轴承,15

套环,16

连接座,161

第二螺孔,2

立杆,21

安装环,22

第三锁紧螺栓,3

第一卡接部,31

第一锁紧螺栓,4

复位机构,41

壳体,411

导向滑孔,42

滑杆,43

压簧,5

滑座,51

转轴,52

套筒,53

导向支耳,6

踏板,7

托板,8

牵拉机构,81

支架,82

导轮,83

拉线,84

防脱件,85

拉簧,91

第二筒体,911

螺柱,92

第三杆体,93

第四锁紧螺栓,94

第二卡接部,95

第五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0]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41]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2]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3]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4]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5]
如图1

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心内科术后康复用护理装置,包括横杆1和两个脚踏机构。两个脚踏机构分别设置在横杆1的两端,脚踏机构包括立杆2、第一卡接部3、复位机构4、滑座5、踏板6、托板7和牵拉机构8。
[0046]
立杆2垂直连接在横杆1的端部,第一卡接部3固定在立杆2的底部,第一卡接部3用于将该装置固定在病床上。复位机构4设置在立杆2上,滑座5滑动配合在复位机构4上,滑座5的滑动方向与立杆2的长度方向垂直,复位机构4用于使滑座5复位。踏板6的脚踏面沿竖向设置,踏板6转动连接在滑座5上。托板7铰接在踏板6的底部,托板7的承托面与踏板6的脚踏面垂直,牵拉机构8用于在踏板6转动时拉动托板7朝相反方向转动。
[0047]
本实施例的心内科术后康复用护理装置,其通过将第一卡接部3安装在病床的床沿上,患者的双脚分别踩在踏板6的脚踏面上,通过蹬踏踏板6,可带动滑座5沿复位机构4滑动,同时,复位机构4能够使滑座5复位,如此,可使训练保持连贯性,也能够减轻训练强度。并且,通过设计两个一左一右独立的蹬踏机构,患者可根据需求进行使用,布局合理。
[0048]
由于踏板6是转动连接在滑座5上的,当患者踩在踏板6上后,可根据患者的体位来调节踏板6的角度,从而更加利于蹬踏。通常,患者在踩踏板6时,脚尖位置更靠前,这样一来,为了避免托板7跟随踏板6一起转动过程中磕住患者的小腿或者跟腱位置,通过设计牵拉机构8,在踏板6转动时,牵拉机构8就会拉动托板7朝与踏板6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样,可实现托板7的让位,减小患者使用的不适感。
[0049]
该装置利用蹬踏机构使患者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实现往复蹬踏伸展的动作,有助于维持患者腿部肌肉张力并且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液淤积,改善血液循环,整个康复训练过程平缓、稳定,适合心内科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提升了康复效果和速度,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机能的恢复。
[0050]
在一个实施例中,复位机构4包括壳体41、滑杆42和压簧43。壳体41固定在立杆2上,壳体41的长度方向与立杆2的长度方向垂直,壳体41背离立杆2的一侧开设有与壳体41的内腔连通的导向滑孔411。滑杆42固定在壳体41的内腔中,滑杆42沿平行于导向滑孔411的方向设置,滑座5活动套设在滑杆42上。压簧43穿设在滑杆42上,压簧43的两端分别连接滑座5和壳体41的内壁。当患者蹬踏踏板6时,踏板6会带动滑座5沿滑杆42朝远离患者的一方滑动,同时会压缩压簧43,使压簧43发生形变(在此过程中,患者的腿部逐渐伸直)。当患者腿部处于最大伸展状态后,通过弯曲腿部,此时,施加在踏板6上的力逐渐减小,在压簧43的推动下,滑座5逐渐沿滑杆42朝靠近患者的一方滑动(在此过程中,患者的腿部逐渐弯曲),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使患者在病床也能够模拟腿部伸展锻炼。
[0051]
当然,可在滑座5与壳体41之间再增设导向支耳53,并在壳体41上开设滑槽,这样,通过导向支耳53与滑槽的滑动配合,可提高滑座5在滑杆42上滑动的流畅性。
[0052]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座5背离壳体41的一侧固定有转轴51,转轴51上转动套设有套筒52,踏板6固定在套筒52上,还包括设置在转轴51上的扭簧(图中未示出),扭簧用于使踏板6复位到竖直状态。在患者脚部调整踏板6角度时,踏板6带动套筒52绕转轴51转动,而在患者的脚部脱离踏板6后,踏板6又在扭簧的作用下使脚踏面恢复到竖直状态。
[0053]
在一个实施例中,牵拉机构8包括支架81、导轮82、拉线83、两根拉簧85,支架81设置在滑座5上,导轮82转动连接在支架81上;拉线83的一端固定在踏板6上,拉线83的另一端绕过导轮82后连接固定在托板7远踏板6的一端,导轮82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拉线83脱离的防
脱件84。两根拉簧85用于使托板7保持平衡的两根拉簧85,两根拉簧85分别设置在踏板6的两侧,拉簧85的两端分别连接托板7和踏板6。
[0054]
如图3所示,当脚踏面处于竖直状态且托板7的承托面处于水平状态时,拉线83处于绷紧状态,同时,在拉线83和两根拉簧85的拉力相互作用下,踏板6和托板7处于平衡状态(即托板7不会发生转动)。由于拉线83的长度是恒定的,当患者踩踏踏板6绕转轴51做顺时针转动时,踏板6逐渐拉动拉线83,拉线83的另一端则会逐渐拉动托板7,从而使托板7绕与踏板6的铰接处做逆时针转动。若患者踩踏踏板6做逆时针方向,拉线83就会从绷紧状态变成柔性状态,拉线83就有可能脱离导轮82,因此,通过设计防脱件84,可使拉线83部分始不脱离导轮82,从而保证牵拉机构8的正常运作。
[0055]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呈u形结构,第一卡接部3的槽口朝向与立杆2的长度方向垂直;还包括两个第一锁紧螺栓31,第一锁紧螺栓31螺纹贯穿第一卡接部3的侧板,两个第一锁紧螺栓31沿第一卡接部3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在立杆2的两侧。在将第一卡接部3安装在病床上时,首先将第一卡接部3的槽口卡在病床的床沿上,然后通过旋紧两个第一锁紧螺栓31,使第一锁紧螺栓31抵紧在床沿上,这样,就可将蹬踏机构安装在病床上。
[0056]
在一个实施例中,横杆1包括第一筒体11、两根第一杆体12和两个第二锁紧螺栓13,第一筒体11呈两端开口结构,两根第一杆体12分别活动套设在第一筒体11的两侧,第一筒体11与第一杆体12通过第二锁紧螺栓13实现紧固连接;第一杆体12远第一筒体11的一端贯穿有第一螺孔121,立杆2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环21,安装环21螺纹贯穿有第三锁紧螺栓22,第一杆体12可适形插入安装环21内,并通过第三锁紧螺栓22与第一螺孔121实现紧固连接。通过将横杆1整体设计成可收缩调节的结构,以及第一杆体12与立杆2的连接形式,在不使用时该装置时,可以将横杆1与两个蹬踏机构进行拆卸收纳,并将横杆1进行进一步的收折,提高了该装置在不使用时的空间利用率,使用更加灵活。
[0057]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1的中部固定穿设有轴承14,轴承14外套设有套环15,套环15上设置有连接座16,连接座16背离套环1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孔161;还包括第二筒体91、第三杆体92、第四锁紧螺栓93、第二卡接部94和第五锁紧螺栓95;第二筒体91呈一端敞口一端封闭结构,第二筒体91的封闭端设置有螺柱911,螺柱911与第二螺孔161螺纹配合;第三杆体92活动套设在第二筒体91的开口端,第三杆体92与第二筒体91通过第四锁紧螺栓93实现紧固连接;第三杆体92远第二筒体91的一端与第二卡接部94铰接,第二卡接部94呈u形结构,第二卡接部94的槽口向下设置,第五锁紧螺栓95螺纹贯穿第二卡接部94背离第三杆体92一侧的侧板。由于腿部蹬踏的力可能较大,为了避免第一卡接部3受力较大而从床沿上脱落,因此,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在将第一卡接部3固定在床沿上后,通过调节第三杆体92与第二筒体91的相对长度,转动套环15,使第二卡接部94的槽口卡入病床床尾的挡板上,并分别旋紧第四锁紧螺栓93、第五锁紧螺栓95,使第四锁紧螺栓93锁紧第二筒体91与第三杆体92,以及使第五锁紧螺栓95抵紧在挡板上,如此,可进一步保证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58]
而在拆卸时,在将第二卡接部94从挡板上取出后,通过旋转第二筒体91,使螺柱911退出连接座16的第二螺孔161,这样,该装置的每一部分零部件都能够进行有效地收折,提高了在不使用时的空间利用率。
[0059]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
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006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