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护理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26141152发布日期:2021-08-03 14:2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护理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外科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科护理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外科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下肢用石膏固定的患者,需要将患者下肢抬高,减轻肿痛,而且必须对患者进行肌肉的舒缩和肢关节运动锻炼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术后并发症,但是患者又不能过分的运动同时还必须适应患者体位需求,需要一种满足以上要求的下肢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自适应的肌肉舒缩和肢关节运动锻炼和按摩的一种外科护理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外科护理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机架、脚座、内环、滚轮、一号杆、二号杆、十字轴、电机座、电机、一号齿轮、二号齿轮、弹簧、手轮、丝杠、三号齿轮、四号齿轮、芯轴,所述底座4个角各具有1个导杆,底座后部具有丝杠孔,机架4个角各具有1个导杆孔,机架后部具有穿孔,机架左右两侧各具有1个外环,外环内部均布4个外环弹簧孔,外环弹簧孔均匀分布在外环上,外环弹簧孔在外环上呈十字形分布,外环内侧均布4个定位柱,定位柱对称设置在机架上,定位柱内侧均布2个立柱,立柱对称设置在机架上,每个立柱上部具有1个立柱孔,4个导杆分别滑动连接4个导杆孔,导杆在导杆孔上滑动,丝杆孔中间固定连接丝杠,手轮螺纹连接丝杠,丝杠上部穿过穿孔,手轮上部抵住机架下部。

所述一号杆两侧各具有1个对称设置的一号槽,一号槽垂直方向具有一号孔,二号杆一侧具有二号槽,二号槽垂直方向具有二号孔,十字轴一对平行侧面具有同轴线的一号轴,十字轴另外一对平行侧面具有和一号轴垂直的二号轴,每侧的一号槽卡在1个十字轴上,一号轴转动连接一号孔,一号轴绕一号孔转动,每侧的十字轴外侧卡入1个二号槽,二号孔转动连接二号轴,二号孔绕二号轴转动,一号杆转动连接立柱孔,一号杆在立柱孔中转动,一号杆中间固定连接二号齿轮,二号齿轮下侧和一号齿轮相互啮合,一号齿轮固定连接电机输出轴,电机下部固定连接电机座,电机座下部固定连接机架。

所述二号杆外侧连接脚座,脚座两侧连接芯轴,脚座中间具有内槽,内槽上部具有台阶,脚座下部具有一号孔,一号孔两侧各具有1个二号孔,内环中部具有内环孔,内环圆周方向均布4个内环弹簧孔,内环弹簧孔均匀分布在内环上,内环弹簧孔在内环上呈十字形分布,滚轮中间具有滚轮孔,滚轮圆周方向均布若干滚轮凸起,每侧的二号杆从内到外依次穿过脚座、滚轮、三号齿轮、内环,二号杆转动连接一号孔,一号孔绕二号杆转动,二号杆固定连接滚轮孔,二号杆固定连接三号齿轮,二号杆转动连接内环孔,内环孔绕二号杆转动。

所述芯轴从内到外依次穿过二号孔、滚轮、四号齿轮,芯轴转动连接二号孔,芯轴在二号孔中转动,芯轴固定连接滚轮孔,芯轴固定连接四号齿轮。

所述外环弹簧孔和内环弹簧孔之间固定连接1个弹簧,弹簧一侧固定连接内环弹簧孔,弹簧另外一侧固定连接外环弹簧孔。

有益效果:

1.本发明转动手轮时,手轮会沿着丝杠上下移动,手轮上下移动,带动机架沿着导杆上下移动,选择合适的导程,手轮会自锁,机架就会稳定在任意高度,不会自主移动,机架沿着4个导杆移动,使得机架既能稳定的上下移动又不会卡顿,可以自锁的手轮让机架稳定的停在需要的高度,底座、机架、手轮、丝杠共同组成高度调节装置,满足不同患者和不同场景的高度调节要求,使患者的下肢能够稳定的停在舒适的高度。

2.本发明一号杆、二号杆、十字轴组成万向节机构,一号杆转动时,两侧的二号杆在十字轴连接下,可以以一定的自由角度随一号杆转动,电机转动带动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转动带动二号齿轮转动,二号齿轮转动带动一号杆转动,一号杆转动,带动两侧的二号杆转动。

3.本发明二号杆转动带动中间的滚轮和三号齿轮转动,三号齿轮转动带动两侧的四号齿轮转动,四号齿轮转动带动芯轴转动,芯轴转动带动两侧滚轮转动,锻炼时,患者脚部放置在台阶上,脚底和3个滚轮接触,3个滚轮旋向相反,滚轮表面均布若干滚轮凸起,滚轮采用硅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3个滚轮旋向相反,对患者足底起到揉搓和按摩作用,大大促进了患者的血液循环,患者脚部放置在脚座,脚座绕二号杆转动,患者脚部可以在脚座上自由晃动,脚座下部具有定位柱,定位柱可以对脚座的晃动范围限制,防止脚座转动角度过大,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二号杆外侧和内环转动连接,内环通过弹簧和外环固定在一起,而二号杆又和一号杆通过万向节连接在一起,患者踩动脚座时,二号杆轴线会和一号杆轴线有一定的偏转,主动适应患者的脚部力量和体位,二号杆在弹簧作用下,会拉住内环,防止内环偏转幅度过大和力量过大,把二号杆偏转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机架、内环、一号杆、二号杆、十字轴、内环、弹簧共同组成体位自适应调节装置,既可以满足患者的体位要求,又能满足患者脚部摆动,前后蹬腿的锻炼要求,既能自适应体位要求又能控制晃动的幅度,满足安全要求,这样患者脚部能得到滚轮的自主按摩作用,又满足患者脚部自主的的摇动和蹬腿的锻炼要求。

4.本发明机架在导杆上滑动,手轮顶在机架下侧,机架两侧卡在导杆上,4个导杆配合能够卡住机架,限制机架发生偏移的可能,对机架进行定位,使机架前侧与后侧高度保持一致,不易发生晃动或偏移。

5.本发明一号杆同时带动两侧二号杆转动,实现两侧二号杆转动的同步性,利用一号齿轮、二号齿轮间的齿纹啮合,使二号杆不易发生卡顿。

6.本发明外环弹簧孔与内环弹簧孔对应,使弹簧对内环施加拉力平衡,使得内环能够与外环形成同轴结构,弹簧能够对二号杆下降过程中进行缓冲,定位柱设置在脚座下侧,能够限制脚座可下降范围,对脚座进行限位。

7.本发明十字轴分别连接一号杆、二号杆,利用万向节结构,使二号杆在高度发横变化的同时能够随二号杆转动,使得二号杆不会在一号杆转动过程中因轴心位置的变化对一号杆施加阻力,二号杆位置的改变不会对一号杆转动造成影响,使一号杆在运行中不会因二号杆阻碍造成卡顿。

8.本发明多个弹簧配合,使二号杆在向下移动时进行缓冲,使得一号杆不易受到两侧拉力影响产生卡顿。同时,二号杆外端能够在弹簧配合下保持平衡,减少二号杆发生倾斜的可能,两端二号杆配合,使一号杆受力平衡,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间的零件定位准确。

9.使用本发明时,将本发明移到到需要的位置,转动手轮,调整机架到合适的高度,将患者双脚放置在两侧的脚座上,启动电机即可,患者双脚足底会得到滚轮的按摩,同时患者可以轻微的摇动双脚和蹬腿,这样就可以减轻患者肿痛,对肌肉的舒缩和肢关节进行锻炼,同时对足底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术后并发症,又能控制患运动幅度,同时自适应适应患者体位需求和锻炼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外科护理辅助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外科护理辅助装置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外科护理辅助装置动力传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一号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脚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脚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内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滚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外科护理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10、机架120、脚座130、内环140、滚轮150、一号杆160、二号杆170、十字轴180、电机座190、电机191、一号齿轮192、二号齿轮193、弹簧194、手轮195、丝杠196、三号齿轮197、四号齿轮198、芯轴199,所述底座1104个角各具有1个导杆111,底座110后部具有丝杠孔112,机架1204个角各具有1个导杆孔121,机架120后部具有穿孔122,机架120左右两侧各具有1个外环124,外环124内部均布4个外环弹簧孔125,外环弹簧孔125均匀分布在外环124上,外环弹簧孔125在外环124上呈十字形分布,外环124内侧均布4个定位柱123,定位柱123对称设置在机架120上,定位柱123内侧均布2个立柱126,立柱126对称设置在机架120上,每个立柱126上部具有1个立柱孔127,4个导杆111分别滑动连接4个导杆孔121,导杆111在导杆孔121上滑动,丝杆孔112中间固定连接丝杠196,手轮195螺纹连接丝杠196,丝杠196上部穿过穿孔122,手轮195上部抵住机架120下部。

所述一号杆160两侧各具有1个对称设置的一号槽161,一号槽161垂直方向具有一号孔162,二号杆170一侧具有二号槽171,二号槽171垂直方向具有二号孔172,十字轴180一对平行侧面具有同轴线的一号轴181,十字轴180另外一对平行侧面具有和一号轴181垂直的二号轴182,每侧的一号槽161卡在1个十字轴180上,一号轴181转动连接一号孔162,一号轴181绕一号孔162转动,每侧的十字轴180外侧卡入1个二号槽171,二号孔172转动连接二号轴182,二号孔172绕二号轴182转动,一号杆160转动连接立柱孔127,一号杆160在立柱孔127中转动,一号杆160中间固定连接二号齿轮193,二号齿轮193下侧和一号齿轮192相互啮合,一号齿轮192固定连接电机191输出轴,电机191下部固定连接电机座190,电机座190下部固定连接机架120。

所述二号杆170外侧连接脚座130,脚座130两侧连接芯轴199,脚座130中间具有内槽133,内槽133上部具有台阶134,脚座130下部具有一号孔131,一号孔131两侧各具有1个二号孔132,内环140中部具有内环孔141,内环140圆周方向均布4个内环弹簧孔142,内环弹簧孔142均匀分布在内环140上,内环弹簧孔142在内环140上呈十字形分布,滚轮150中间具有滚轮孔151,滚轮150圆周方向均布若干滚轮凸起152,每侧的二号杆170从内到外依次穿过脚座130、滚轮150、三号齿轮197、内环140,二号杆170转动连接一号孔131,一号孔131绕二号杆170转动,二号杆170固定连接滚轮孔151,二号杆170固定连接三号齿轮197,二号杆170转动连接内环孔141,内环孔141绕二号杆170转动。

所述芯轴199从内到外依次穿过二号孔132、滚轮150、四号齿轮198,芯轴199转动连接二号孔132,芯轴199在二号孔132中转动,芯轴199固定连接滚轮孔151,芯轴199固定连接四号齿轮198。

所述外环弹簧孔125和内环弹簧孔142之间固定连接1个弹簧194,弹簧194一侧固定连接内环弹簧孔142,弹簧194另外一侧固定连接外环弹簧孔125。

本发明转动手轮195时,手轮195会沿着丝杠196上下移动,手轮195上下移动,带动机架120沿着导杆111上下移动,选择合适的导程,手轮195会自锁,机架120就会稳定在任意高度,不会自主移动,机架120沿着4个导杆111移动,使得机架120既能稳定的上下移动又不会卡顿,可以自锁的手轮195让机架120稳定的停在需要的高度,底座110、机架120、手轮195、丝杠196共同组成高度调节装置,满足不同患者和不同场景的高度调节要求,使患者的下肢能够稳定的停在舒适的高度。

本发明一号杆160、二号杆170、十字轴180组成万向节机构,一号杆160转动时,两侧的二号杆170在十字轴180连接下,可以以一定的自由角度随一号杆160转动,电机191转动带动一号齿轮192转动,一号齿轮192转动带动二号齿轮193转动,二号齿轮193转动带动一号杆160转动,一号杆160转动,带动两侧的二号杆170转动。

本发明二号杆170转动带动中间的滚轮150和三号齿轮197转动,三号齿轮197转动带动两侧的四号齿轮198转动,四号齿轮198转动带动芯轴199转动,芯轴199转动带动两侧滚轮150转动,锻炼时,患者脚部放置在台阶134上,脚底和3个滚轮150接触,3个滚轮150旋向相反,滚轮150表面均布若干滚轮凸起152,滚轮150采用硅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3个滚轮150旋向相反,对患者足底起到揉搓和按摩作用,大大促进了患者的血液循环,患者脚部放置在脚座130,脚座130绕二号杆170转动,患者脚部可以在脚座130上自由晃动,脚座130下部具有定位柱123,定位柱123可以对脚座130的晃动范围限制,防止脚座130转动角度过大,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二号杆170外侧和内环140转动连接,内环140通过弹簧194和外环124固定在一起,而二号杆170又和一号杆160通过万向节连接在一起,患者踩动脚座130时,二号杆170轴线会和一号杆160轴线有一定的偏转,主动适应患者的脚部力量和体位,二号杆170在弹簧194作用下,会拉住内环140,防止内环140偏转幅度过大和力量过大,把二号杆170偏转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机架120、内环140、一号杆160、二号杆170、十字轴180、内环140、弹簧194共同组成体位自适应调节装置,既可以满足患者的体位要求,又能满足患者脚部摆动,前后蹬腿的锻炼要求,既能自适应体位要求又能控制晃动的幅度,满足安全要求,这样患者脚部能得到滚轮150的自主按摩作用,又满足患者脚部自主的的摇动和蹬腿的锻炼要求。

本发明机架120在导杆111上滑动,手轮195顶在机架120下侧,机架120两侧卡在导杆111上,4个导杆111配合能够卡住机架120,限制机架120发生偏移的可能,对机架120进行定位,使机架120前侧与后侧高度保持一致,不易发生晃动或偏移。

本发明一号杆160同时带动两侧二号杆170转动,实现两侧二号杆170转动的同步性,利用一号齿轮192、二号齿轮193间的齿纹啮合,使二号杆170不易发生卡顿。

本发明外环弹簧孔125与内环弹簧孔142对应,使弹簧194对内环140施加拉力平衡,使得内环140能够与外环124形成同轴结构,弹簧194能够对二号杆170下降过程中进行缓冲,定位柱123设置在脚座130下侧,能够限制脚座130可下降范围,对脚座130进行限位。

本发明十字轴180分别连接一号杆160、二号杆170,利用万向节结构,使二号杆170在高度发横变化的同时能够随二号杆170转动,使得二号杆170不会在一号杆160转动过程中因轴心位置的变化对一号杆160施加阻力,二号杆170位置的改变不会对一号杆160转动造成影响,使一号杆160在运行中不会因二号杆170阻碍造成卡顿。

本发明多个弹簧194配合,使二号杆170在向下移动时进行缓冲,使得一号杆160不易受到两侧拉力影响产生卡顿。同时,二号杆170外端能够在弹簧194配合下保持平衡,减少二号杆170发生倾斜的可能,两端二号杆170配合,使一号杆160受力平衡,一号齿轮192与二号齿轮193间的零件定位准确。

使用本发明时,将本发明移到到需要的位置,转动手轮195,调整机架120到合适的高度,将患者双脚放置在两侧的脚座130上,启动电机191即可,患者双脚足底会得到滚轮150的按摩,同时患者可以轻微的摇动双脚和蹬腿,这样就可以减轻患者肿痛,对肌肉的舒缩和肢关节进行锻炼,同时对足底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术后并发症,又能控制患运动幅度,同时自适应适应患者体位需求和锻炼需求。

一种外科护理辅助装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本发明移到到需要的位置,转动手轮195,调整机架120到合适的高度,将患者双脚放置在两侧的脚座130上,启动电机191,电机191转动带动一号齿轮192转动,一号齿轮192转动带动二号齿轮193转动,二号齿轮193转动带动一号杆160转动,一号杆160转动,带动两侧的二号杆170转动;

第二步、二号杆170转动带动中间的滚轮150和三号齿轮197转动,三号齿轮197转动带动两侧的四号齿轮198转动,四号齿轮198转动带动芯轴199转动,芯轴199转动带动两侧滚轮150转动;

第三步、锻炼时,患者脚部放置在台阶134上,脚底和3个滚轮150接触,3个滚轮150旋向相反,滚轮150表面均布若干滚轮凸起152,滚轮150采用硅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3个滚轮150旋向相反,对患者足底起到揉搓和按摩作用,大大促进了患者的血液循环;

第四步、患者脚部放置在脚座130,脚座130绕二号杆170转动,患者脚部可以在脚座130上自由晃动,脚座130下部具有定位柱123,定位柱123可以对脚座130的晃动范围限制,防止脚座130转动角度过大,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

第五步、二号杆170外侧和内环140转动连接,内环140通过弹簧194和外环124固定在一起,而二号杆170又和一号杆160通过万向节连接在一起,患者踩动脚座130时,二号杆170轴线会和一号杆160轴线有一定的偏转,主动适应患者的脚部力量和体位;

第六步、二号杆170在弹簧194作用下,会拉住内环140,防止内环140偏转幅度过大和力量过大,把二号杆170偏转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机架120、内环140、一号杆160、二号杆170、十字轴180、内环140、弹簧194共同组成体位自适应调节装置,既可以满足患者的体位要求,又能满足患者脚部摆动,前后蹬腿的锻炼要求,既能自适应体位要求又能控制晃动的幅度,满足安全要求,这样患者脚部能得到滚轮150的自主按摩作用,又满足患者脚部自主的摇动和蹬腿的锻炼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