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泵道练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34380发布日期:2022-12-06 17:0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模拟泵道练习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运动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练习器,模拟土坡或泵道(pump track)的极限运动。


背景技术:

2.在极限运动赛事中,如bmx脚踏车赛事,常见许多u型土丘组成的比赛道路。因为赛道的独特性,考验骑士对于土坡(或泵道)等地形快速变化的掌控程度,所以赛道通常会设计在大容积的室内空间,或是面积较宽的户外场所。如此,参与赛事的骑士或有兴趣者只能在专业区域学习,无法在有限空间练习个人的专业技能或动作。
3.因此,如何模拟土坡(或泵道)极限运动的练习,就成为本发明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案发明人提供一种练习器,主要目的在于:模拟土丘组成比赛道路的结构,即使在有限空间也能练习土坡(或泵道)极限运动的掌控程度,相对提升专业技能的动作与技能水平。
5.源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泵道练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6.一个车体具备一个前轮与一个后轮;
7.一个座体;
8.一根轴将车体与座体连在一起,该车体绕着轴相对座体来回摆动;以及
9.二条弹力绳,其中一条弹力绳连接前轮与座体,另一条弹力绳将后轮和座体连在一起。
10.所述的模拟泵道练习器,其中,该前轮枢接车体的一个前叉,该前叉通过车体的一个头管而与一个车把相连,该头管通过一根连接管结合车体的一个后叉,该后叉枢接后轮,而且车体没有传动装置驱使后轮转动。
11.所述的模拟泵道练习器,其中,该连接管与后叉的结合处固定一个副管,该副管的管口配置一个快拆,该快拆束紧通过副管的一根杆。
12.所述的模拟泵道练习器,其中,该杆一端结合一个防护件。
13.所述的模拟泵道练习器,其中,该杆另一端固定一个环体,该环体置入座体安装的二个外环之间,该轴穿过并排的环体与外环。
14.所述的模拟泵道练习器,其中,该杆另一端固定一个环体,该环体置入二个凸耳之间,该轴穿过并排的环体与凸耳,该二个凸耳立在座体安装的一个支柱上。
15.所述的模拟泵道练习器,其中,该杆另一端结合一个第一叶片,该轴将第一叶片与一个第二叶片连成一个铰链,该第二叶片通过二个固定座结合在座体上。
16.所述的模拟泵道练习器,其中,该座体包括交错的一个第一板与一个第二板,该第一板结合二个垫块,该垫块与第二板的厚度相等。
17.所述的模拟泵道练习器,其中,该弹力绳有二个钩体;二根联结杆结合第二板的两
端,每根联结杆衔接二个扣环,该扣环弹力绳的钩体。
18.所述的模拟泵道练习器,其中,一组吸盘分别设在第一板与第二板的交错部位、垫块底面与第二板的二端底面。
19.如此,本发明的练习器摆放在有限空间,两条弹力绳让车体保持平衡。一名使用者站立在车体上面,操作车体相对座体来回摆动,让前轮和后轮陆续着地(或接触座体),模拟极限运动的土坡(或泵道)环境,不断练习来提升掌控程度、动作与技能。当然,二条弹力绳轮流提供一个作用力,帮助车体回复原状。
2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浅显易懂,兹举一个或以上较佳的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1.图1是立体图,绘制本发明练习器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状态。
22.图2也是立体图,表现练习器的组合状态。
23.图3为剖视图,揭示练习器局部的构造。
24.图4是侧视图,显示练习器平衡时,二轮通常会离开座体。
25.图5是平面图,描绘练习器往前摇摆的倾斜动作。
26.图6也是平面图,描绘练习器向后摆动的倾斜动作。
27.图7是侧视图,绘制本发明向前摆动的练习器第二实施例。
28.图8是平面图,显示本发明练习器第三实施例局部的构造。
29.图9为立体图,揭示本发明练习器第四实施例局部的构造。
30.附图标记说明:车体10;连接管11;头管12;车把13;前叉14;后叉15;副管16;快拆17;前轮20;后轮21;防护件22;杆23、26、26a;开口槽23a、26c;紧固件23b、26b、31;环体24;外环25;轴27;固定座30;中心孔32;螺帽33;座体40;第一板41;孔42、46;垫块43;通孔44;第二板45;槽47;凹部48;盲孔49;联结杆50;结合孔51;扣环52;凸部53;销孔54;销55;弹力绳56;钩体57;吸盘60;凸柱61;支撑面62;缓冲件63;支柱64;凸耳65;铰链70;第一叶片71;第二叶片72。
具体实施方式
31.从图1得知,本发明练习器的第一实施例分解为:一个车体10、一个座体40、二条弹力绳56与一些零(组)件。二个钩体57系在弹力绳56的两端。所述的零(组)件包括:一个防护件22、三根杆23、26和一根轴27,其中之一杆23结合一个环体24,其他的杆26分别连接一个外环26。
32.该车体10包括:一个坚固部分、一个转动部分、一个前轮20与一个后轮21。所述的坚固部分,泛指一根连接管11将一个头管12与一个后叉15连在一起,在连接管11结合后叉15处固定一个副管16,该副管16的管口配置一个快拆17。所述的转动部分是指,一个前叉14通过头管12连接一个车把13,该车把13操作前叉14同向转动。该前轮20枢接前叉14的一端,该后轮21枢接后叉15的一端。特别是,该车体10没有安装传动装置,不能驱使后轮21在车体10转动。
33.所述的座体40包括:二个固定座30、一个第一板41、一个第二板45、二根联结杆50
与一组吸盘60。二组紧固件31卸除后,这些固定座30离开垂直交错的第一板41和第二板45,允许第一板41离开第二板45。二个垫块43结合第一板41的两端,该垫块43与第二板45的厚度相等。该组吸盘60数量为五个,分别设在第二板45两端的底面、第二板45与第一板41交错部位的底面以及垫块43底面。
34.另外,每根联结杆50的二端分别形成一个结合孔51,两个结合孔51之间是一个凸部53与一个销孔54。当联结杆50插入第二板45的一个孔46,该销孔54外露于第二板45的另一边。在一个销55插入销孔54时,该凸部53配合销55挡住第二板45的两侧,致使联结杆50结合在第二板45的端部。此刻,二个扣环52配置在联结杆50两端的结合孔51,每个扣环52露出第二板45外。
35.接着看到图2,详细描述练习器的组装作业。所述的杆23通过副管16被快拆17束紧,致使杆23与车体10结合在一起。所述的防护件22是虚线绘制的物体,能够结合在杆23伸出副管16的端部。当环体24置入两个外环25之间,该轴27穿过并排的环体24与外环25,使三根杆23、26连在一起而能绕着轴27相互转动。两根杆26分别插入固定座30,该固定座30被紧固件31锁在第一板41的顶面,致使外环25安装在座体40。该座体40与车体10相连,该车体10绕着轴27相对座体40来回摆动,使前轮20和后轮21分别接触座体40。
36.当快拆17解除束紧关系,该副管16与杆23相互运动,能够调节车体10在座体40的位置或高度。该快拆17压迫副管16的管口拘束杆23,再次恢复束紧关系。
37.在钩体57勾住扣环52时,二条弹力绳56分别系着前轮20与后轮21,同时对车体10施以方向相反的二个作用力。两个作用力大致相等的,驱使前、后二轮20、21离开第二板45,导致车体10相对座体40维持平衡状态。该座体40能放在一个支撑面62(见图4),如地面。
38.在图3中,进一步描述座体40的组装态样。其中,该紧固件31是一根螺柱,该螺柱穿过固定座30的凸缘,经过第一板41的一个孔42进入第二板45的一个盲孔49,锁住一个螺帽33产生紧密的结合作用。
39.此刻,该杆26通过固定座30的一个中心孔32,持续深入第一板41的一个通孔44与第二板45的一个槽47,让外环25安装在座体40。另外,该吸盘60的一个凸柱61结合第二板45的一个凹部48,以致练习器的重量总和传递至吸盘60,使吸盘60紧密吸住支撑面62(见图4),避免练习器任意位移。
40.练习初始期间,该车体10像图4般保持平衡。想象一名使用者(图未示)站立在车体10,双手握紧车把13,脚踩后叉15。
41.开始练习时,假设使用者像图5般改变车体10的重心,操作练习器往前摇摆。因应倾斜的车体10,该前轮20触及第二板45,连带弹力绳56的张力保持松弛状态。此刻,该后轮21远离第二板45或支撑面62,致使弹力绳56的张力维持绷紧状态。
42.在图6中,该名使用者拉起车把13,通过前叉14提起前轮20离开第二板45或支撑面62,使弹力绳56的张力维持绷紧状态。该车体10变换重心位置,该名使用者操作练习器向后摆动至一个角度。同时,该后轮21接触第二板45,让弹力绳56的张力保持松弛状态。
43.简单地说,本实施例的练习器摆放在有限空间,二条弹力绳56轮流提供拉力,帮助使用者操作车体10相对座体40来回摆动,让前轮20和后轮21陆续着地(即接触座体40),模拟土坡或泵道的运动。
44.练习期间,该名使用者站立向后倒,或是蹲低往前倾,主动改变运动的姿势。在使
用者操作下,该车体10绕着轴27相对座体40摆动,被动地改变练习器的重心。此刻,该防护件22避免身体撞到杆23,既能保护身体,又不妨碍使用者进行极限运动的训练。
45.图7是练习器的第二实施例,其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差异处在于:多了一个缓冲件63。该缓冲件63设置在第二板45,吸收前轮20触及第二板45的作用力,减缓车把13回馈双手的冲击力量。
46.图8是练习器的第三实施例,其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差异处在于:该环体24置入二个凸耳65之间,该轴27穿过并排的环体24与凸耳65,共同组成一个枢接构造。
47.当然,这些凸耳65立在一个支柱64上,该支柱64通过固定座、第一板与第二板,致使凸耳65安装在座体上。
48.图9为练习器的第四实施例,其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差异处在于:该轴27穿过一个第一叶片71与一个第二叶片72,共同组成一个铰链70。
49.另外,该杆23的一个开口槽23a接收第一叶片71,另组紧固件23b锁紧杆23与第一叶片71。两根杆26a各有一个开口槽26c,用来接收第二叶片72,其他的紧固件26b锁紧第二叶片72和杆26a。该杆26a插入固定座30的中心孔32,该固定座30固定在座体40上面,致使铰链70与两个固定座30结合在一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