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踏式康复训练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6277发布日期:2021-12-03 22:1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踏式康复训练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特别涉及一种脚踏式康复训练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临床中,医生常常要求术后病人进行下肢锻炼,以便于快速康复。当前的下肢康复训练器有圆周运动式和直线运动式,但无论哪一种康复训练器,其都安装有阻尼器,以便于增加一定的阻尼效果。
3.通常情况下,对于直线运动式的下肢康复训练器来讲,由于弹簧具有卓越的形变能力与恢复能力,因此弹簧是阻尼器的不二之选,而大多数的医用阻尼器也都是采用弹簧制作而成。但是对于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来讲,弹簧式的阻尼器,在使用过程中会随着踩踏行程越来越大而导致阻尼效果越来越显著,这样就会导致两个缺陷,一方面,如果想要获得较大的踩踏行程,就必须在最后阶段用力踩踏,这样会造成较高的风险;另一方面,想要轻点踩踏,就需要降低踩踏行程,这样会导致锻炼量不足,影响康复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式康复训练机构,该脚踏式康复训练机构具有稳定的阻尼效果,提高了康复训练的质量。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脚踏式康复训练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踏板单元和第二踏板单元,所述第一踏板单元和第二踏板单元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踏板单元位于最高位置时第二踏板单元位于最低位置,所述第一踏板单元位于最低位置时第二踏板单元位于最高位置;
6.所述第一踏板单元与第二踏板单元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两侧,使得所述第一踏板单元和第二踏板单元的运行轨迹是直线;
7.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座以及阻尼单元,所述阻尼单元安装在连接座上,并且所述阻尼单元设于第一踏板单元与第二踏板单元之间的位置;
8.所述阻尼单元包括油缸、连接在油缸内的阻尼片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阻尼片的连接柱,所述油缸内存储有阻尼油液,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穿出油缸,并与油缸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踏板单元与连接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踏板单元与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
9.可选的,所述油缸的内腔是圆柱形腔体,所述阻尼片是圆形的板体,并且所述板体与油缸的内腔同轴分布;
10.所述板体的直径小于所述油缸的内腔直径;
11.所述油缸的内腔长度与所述第一踏板单元和第二踏板单元的行程相适应。
12.可选的,所述板体的两侧侧面分别分布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槽,并且分布在板体两侧侧面的凹槽对称。
13.可选的,所述板体上设有阻尼调节机构,使得所述板体的阻尼系数通过所述阻尼调节机构进行调节。
14.可选的,所述阻尼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凹槽内的调节板以及用于牵引所述调节板的牵引件;
15.所述调节板的背部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凹槽的槽底配合,并且在所述凹槽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挡板,所述连杆穿过第二挡板,并且连杆在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之间的部分套接有第一弹簧,使得所述调节板通过第一弹簧的压缩陷入所述凹槽的内部;
16.所述板体的内部设有沿径向分布的滑腔,滑腔与所述凹槽适配,并且所述滑腔内设有沿滑腔分布方向滑动的滑块,所述连杆的端部穿进所述滑腔内,并且连杆穿进滑腔内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滑块适配的压头,使得所述滑块在滑动到压头位置时,压头被所述滑块压入凹槽与滑腔之间的滑孔内;
17.所述调节板远离凹槽槽底的一侧侧面到凹槽外缘的距离与压头的移动距离一致,使得所述压头在被滑块压入滑孔内时,所述调节板的外侧面与板体的侧面齐平。
18.可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内部设有通道,所述连接柱在靠近外端端部的位置设有多个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的底部穿进所述滑道内,并且调节旋钮穿进所述滑道内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牵引头;
19.所述牵引件包括第一牵引绳以及第二弹簧,所述滑腔与所述滑道连通,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滑腔的腔底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
20.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头连接固定。
21.可选的,所述连接柱上还设有旋钮定位机构,使得所述调节旋钮通过所述旋钮定位机构进行定位。
22.可选的,所述旋钮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针以及定位盘,所述定位盘滑动套接在所述调节旋钮上;
23.所述定位盘上具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针适配。
24.可选的,所述第一踏板单元和第二踏板单元分别通过第二牵引绳与连接柱的两端固定连接;
25.所述连接座上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牵引绳的滑轮组。
26.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挂钩。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油液的阻尼方式,相比于弹簧阻尼,在产生阻尼效果时,由于油缸内的液压是稳定不变的,因而其具有较高的阻尼稳定性,即在第一踏板单元和第二踏板单元位于行程中的任意位置,其阻尼效果均保持一致。因此,本发明具有稳定的阻尼效果,能够提高康复训练的质量。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发明的阻尼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31.图4是本发明的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
33.图6是本发明的凹槽在板体上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6.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脚踏式康复训练机构,该脚踏式康复训练机构属于直线式训练器,其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踏板单元2和第二踏板单元3,第一踏板单元2和第二踏板单元3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正常康复训练时,当第一踏板单元2位于最高位置时第二踏板单元3位于最低位置,当第一踏板单元2位于最低位置时第二踏板单元3位于最高位置,如此往复循环。
37.本发明的第一踏板单元2与第二踏板单元3分别通过直线导轨29滑动连接在固定板1的两侧,以保证第一踏板单元2和第二踏板单元3运动的直线性。本发明的第一踏板单元2和第二踏板单元3是本领域中的现有技术,其结构在本说明书中不做过多的赘述。
38.在本发明中,固定板1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挂钩28,挂钩28可使固定板1悬挂在病床的侧部,使患者可坐在床侧进行康复训练。
39.在本发明中,连接件包括连接座4以及阻尼单元,其中,连接座4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中,而固定板1中也开设有固定安装连接座4的穿孔,连接座4即安装在该穿孔内。此外,阻尼单元安装在连接座4上,因而阻尼单元也是安装在穿孔内,而且阻尼单元的两端分别位于固定板1的两侧。阻尼单元设于第一踏板单元2与第二踏板单元3之间的位置,以对第一踏板单元2和第二踏板单元3产生阻尼效果。具体而言,阻尼单元的两端可分别通过第二牵引绳5来连接第一踏板单元2和第二踏板单元3,同时,在连接座上安装用于对第二牵引绳5进行支撑的滑轮组6。
40.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阻尼单元具体包括油缸7、连接在油缸7内的阻尼片以及用于安装阻尼片的连接柱8。油缸7的内腔长度与第一踏板单元2和第二踏板单元3的行程相适应,以便于第一踏板单元2和第二踏板单元3能够到达最大行程位置。在油缸7内存储有阻尼油液,阻尼油液可充满油缸7,阻尼片浸在阻尼油液中。连接柱8的两端则分别穿出油缸7,并与油缸7滑动连接,当然,连接柱8的两端也需要与油缸7之间具有密封的效果,以防止漏液,该密封手段可采用活塞杆的密封技术,在本发明中也不做过多的赘述。但需要指出的是,连接柱8的长度需大于油缸7的长度,以便于连接柱8的两端能够穿出油缸7,使第一踏板单元2与连接柱8的一端连接,第二踏板单元3与连接柱8的另一端连接。
41.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油缸7的内腔可采用圆柱形的腔体,而阻尼片也采用圆形的板体9,板体9与油缸7的内腔同轴分布,即连接柱8沿油缸7的轴线分布。在本发明中,板体9的直径需小于油缸7的内腔直径,例如板体9的直径是油缸7直径的一半,以防止板体9阻碍阻尼油液的流动。在本发明中,板体9可与连接柱8采用一体式结构。
42.如图4和5所示,为了便于增加板体9的阻力,可在板体9的两侧侧面分别分布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凹槽10,通过多个凹槽10的设置,使板体9的表面为非光滑面,从而增加了板体9在油缸7内移动时的阻力,进而增加了阻尼效果。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保证板体9在向油缸7两端移动时具有相同的阻力,可使分布在板体9两侧侧面的凹槽10对称布置。
43.在本发明中,在板体9上还设有阻尼调节机构,通过该阻尼调节机构,可调节板体9的阻尼系数。而该阻尼系数与凹槽10的数量相关,凹槽10的数量越多,板体9的阻尼系数就越大,因此,通过该阻尼调节机构,可改变板体9表面的状态,进而达到调节阻力的效果。
44.具体而言,在本发明中,阻尼调节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凹槽10内的调节板11以及用于牵引调节板11的牵引件。
45.如图4所示,调节板11的背部通过连杆12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3,第一挡板13与凹槽10的槽底配合,在凹槽10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挡板14,连杆12穿过该第二挡板14,并且连杆12在第二挡板14和第一挡板13之间的部分套接有第一弹簧15,通过第一弹簧15的作用,使第一挡板13紧贴在凹槽10的槽底面,进而使调节板11缩在凹槽10的内部,从而使凹槽10在板体9中呈现出凹部的状态。由此可以知晓,当连杆12受压时,连杆12驱动调节板11向凹槽10的外侧移动,当调节板11的外侧面与板体9的表面齐平时,凹槽10则会被遮盖,从而增加板体9表面的光滑度,此时,板体9的阻尼系数就会减小。
46.在本发明中,在板体9的内部设有沿径向分布的滑腔16,滑腔16的数量与凹槽10的数量适配。例如,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分布有12个凹槽10,12个凹槽10分布在两个同心圆的圆周,每个圆周上分布6个凹槽10,而在两个圆周上,凹槽10沿同一径向均匀分布,即在一个径向上具有2个凹槽10,那么在这个径向上,就会分布一条滑腔16。具体而言,滑腔16为方形腔。
47.如图4所示,在滑腔16内设有沿滑腔16分布方向滑动的滑块17,相应的,滑块17也为长方形的块状结构,连杆12的端部穿进滑腔16内,并且连杆12穿进滑腔内的端部设有与滑块适配的压头18,压头18具有楔形面,使得滑块17在滑动到压头18的位置时,压头18被滑块17压入凹槽10与滑腔16之间的滑孔19内。因此,压头18露在滑腔16内的高度,与调节板11的外侧面到凹槽10外边缘的最大距离一致,这样,当压头18完全没入滑孔19内时,调节板11的外侧面恰好与板体9的表面齐平。
48.在本发明中,连接柱8的内部设有通道20,通道20与滑腔16连通。连接柱8在靠近外端端部的位置设有多个调节旋钮21,调节旋钮21的底部穿进滑道20内,并且调节旋钮21穿进滑道20内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牵引头22。调节旋钮21的数量与滑腔16的数量相适应,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具有6个滑腔16,而每两个相对的滑腔16是沿同一径向分布的,因此,就可设置3个调节旋钮21,每个调节旋钮21控制同一径向上的两个滑块17,以保证滑块17移动的对称性。
49.如图4所示,牵引件则包括第一牵引绳23以及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的一端与滑腔16的腔底固定,另一端与滑块17固定;而第一牵引绳23的一端与滑块1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牵引头22连接固定。在连接柱8上还设有旋钮定位机构,调节旋钮21通过旋钮定位机构进行定位。
50.具体的,如图3所示,旋钮定位机构包括定位针25以及定位盘26,定位盘26滑动套接在调节旋钮21上,定位盘26上具有多个定位孔27,定位孔27与定位针25适配,在定位时,将定位盘26向下移动,使定位针25插入定位孔27中,定位盘26可对调节旋钮21的旋转自由度进行限制。因此,可使调节旋钮21与定位盘26的内圈之间采用齿配合的方式进行限制。
51.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
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52.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发明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