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椭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2366发布日期:2021-09-18 01:5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椭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椭圆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器械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其中椭圆机为常见的健身器,它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阻尼轮组件、连接阻尼轮组件的二个踏板组件以及铰接于机架上并分别连接二个踏板组件的二个摇动扶手。不过现有的椭圆机中,机架的前端只有中间一个立柱,连接踏板组件的摇动扶手均铰接于中间这个立柱上,如cn201220337927公开的一种椭圆机车头结构以及cn201210328001.x公开的运动轨迹可调式椭圆机等。如此,虽然能够使椭圆机的结构更为紧凑,但是,由于踏板组件偏向于外侧,摇动扶手的中间位置需要向内弯折才能与中间的立柱,同时,摇动扶手又要向外弯折形成扶手部;摇动扶手与踏板组件的铰接位置和与立柱铰接的位置不在同一个面上。在实际摆动运行中,摇动扶手与立柱的铰接位置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侧向力,使得摇动扶手与立柱的铰接的阻力更大,动作较为不顺,且较容易磨损,牢固性较差,对装配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椭圆机,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动作的顺畅性以及摇动扶手与机架连接的牢固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椭圆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阻尼轮组件、连接阻尼轮组件的二个踏板组件以及铰接于机架上并分别连接二个踏板组件的二个摇动扶手,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左右对立设置的侧立管,二个摇动扶手的中部位置分别铰接于左右二个侧立管上,所述摇动扶手的底部铰接相对应的所述踏板组件,其顶部形成扶手部。
6.进一步的,所述扶手部是向内弯折延伸的横向扶手。
7.进一步的,所述扶手部套设有缓冲套。
8.进一步的,所述摇动扶手为多段可拆卸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机架还包括一上固定架,所述上固定架呈“u”形结构,包括二个对立设置的纵梁和连接于二个纵梁的第一端之间的横梁,所述上固定架的二个纵梁的中部位置分别固定于左右二个侧立管上,所述横梁朝前设置,所述纵梁的第二端朝后延伸并形成固定扶手。
10.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架的横梁上还设置有显示控制面板。
11.进一步的,所述纵梁与侧立管固定连接的中部位置至第一端位置呈倾斜向上设置,使得横梁具有一倾斜的安装表面,所述显示控制面板设置于横梁的安装表面上。
12.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工”字形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的固定架和左右对立设置的所述侧立管,所述阻尼轮组件设置于固定架上。
13.进一步的,所述阻尼轮组件包括传动连接的主动轮和阻尼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
中心轴连接有曲柄,所述踏板组件连接在曲柄上。
14.进一步的,所述踏板组件包括踏板架、踏板和连杆,所述踏板架一端铰接于连接主动轮的曲柄上,另一端可滑动配合于机架上,所述踏板铰接于踏板架上,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踏板,另一端铰接于摇动扶手的底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机架采用二个左右对立设置的侧立管来分别与二个摇动扶手相铰接,摇动扶手由中间位置转移到侧边,摇动扶手与踏板组件的铰接位置和与立柱(即侧立管)铰接的位置能够很好的设置在同一个面上,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摇动扶手与立柱(即侧立管)的铰接位置在摆动运动时受到的侧向力。在同等装配结构上,本方案有效的提高动作的顺畅性以及摇动扶手与机架连接的牢固性,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17.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椭圆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椭圆机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19.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椭圆机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摇动扶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2.图6所示为实施例中上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所示为实施例中踏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5.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6.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椭圆机,包括机架10、设置于机架10上的阻尼轮组件20、连接阻尼轮组件20的二个踏板组件30以及铰接于机架10上并分别连接二个踏板组件30的二个摇动扶手40,踏板组件30的转动带动阻尼轮组件20运行,阻尼轮组件20提供阻尼力,从而使使用者在脚踏踏板组件30达到健身的效果。同时,踏板组件30的运行能够带动摇动扶手40同步摆动,当使用者的手扶在摇动扶手40时,能够手脚并用,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27.具体的,所述机架10的前端设有左右对立设置的侧立管13,二个摇动扶手40的中部位置分别铰接于左右二个侧立管13上,所述摇动扶手40的底部铰接相对应的所述踏板组件30,即左侧的摇动扶手40的底部铰接左侧的踏板组件30,右侧的摇动扶手40的底部铰接右侧的踏板组件30,其顶部形成扶手部401。
28.本方案中,机架10采用二个左右对立设置的侧立管13来分别与二个摇动扶手40相铰接,摇动扶手40由中间位置转移到侧边,如图3所示,摇动扶手40与踏板组件30的铰接位置a和与侧立管13铰接的位置b能够很好的设置在同一个面上,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摇动扶手
40与侧立管13的铰接位置在摆动运动时受到的侧向力。在同等装配结构上,本方案有效的提高动作的顺畅性以及摇动扶手40与机架10连接的牢固性,且结构简单。
29.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人群的手扶位置,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扶手部401是向内弯折延伸的横向扶手,横向扶手具有一定横向长度,使用者可手扶在横向扶手的合适位置上,适用性广,增强用户体验感。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扶手部401也可以不横向弯折。
30.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部401套设有缓冲套402,该缓冲套402如海绵套、橡胶套等,具有一定的吸汗作用,也能够很好的增加手握的摩擦力,手握更牢固,不易松脱。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无需采用缓冲套402。
31.进一步的,所述摇动扶手40为多段可拆卸结构,如本具体实施例中,为二段结构,即包括摇动扶手40与侧立管13铰接的中部位置至底部位置为第一段41以及中部位置至顶部位置为第二段42,如此,扶手部401能够独立的进行拆卸,更换维修更为简便。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摇动扶手40的组成段的数量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由三段或以上拼接而成,又或者是摇动扶手40是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
32.进一步的,所述机架10还包括一上固定架14,如图6所示,所述上固定架14呈“u”形结构,包括二个对立设置的纵梁141和连接于二个纵梁141的第一端之间的横梁142,所述上固定架14的二个纵梁141的中部位置分别固定于左右二个侧立管13上,上固定架14具有加固机架10的作用,其中所述横梁142朝前设置,所述纵梁141的第二端朝后延伸并形成固定扶手1401,即二侧还形成有固定扶手1401,该固定扶手1401的设置,使用者的手可以扶到该固定扶手1401,手扶到二侧的固定扶手1401上时,人体的平衡效果更好,增进使用者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固定扶手1401由上固定架14一体形成,结构简单,装配简易,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固定扶手1401的设置结构不局限于此。
33.再具体的,所述上固定架14的横梁142上还设置有显示控制面板50,如此,显示控制面板50位于使用者的前方位置,便于使用者操作和观察。具体的,显示控制面板50可用于调节阻尼和观察步数等,其具体实现该功能的具体连接结构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
34.再具体的,所述纵梁141与侧立管13固定连接的中部位置至第一端位置呈倾斜向上设置,使得横梁142具有一倾斜的安装表面,所述显示控制面板50设置于横梁142的安装表面上,使得显示控制面板50的显示面也是呈倾斜设置,能够更好的对应使用者,使产品更具人性化。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
35.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包括“工”字形底座11以及设置于底座11上的固定架12、左右对立设置的所述侧立管13和固定连接二个侧立管13的所述上固定架14,“工”字形底座11结构简单,且支撑效果好,所述阻尼轮组件20设置于固定架12上,实现阻尼轮组件20的装配。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机架10的结构不局限于此。
36.再具体的,所述阻尼轮组件20包括传动连接的主动轮21和阻尼从动轮22。所述主动轮21的中心轴连接有曲柄60,所述踏板组件30连接在曲柄60上,实现踏板组件30与主动轮21的传动连接。再具体的,所述踏板组件30包括踏板架31、踏板32和连杆33,所述踏板架31一端铰接于连接主动轮21的曲柄60上,另一端可滑动配合于机架10上,本具体实施例中,“工”字形底座11上还设有二根支撑杆15,踏板架31的另一端(底端)设有滑轮34,并通过滑轮34可滑动装配于支撑杆15上,实现对踏板架31的可滑动支撑。所述踏板32铰接于踏板架
31上,所述连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踏板32,另一端铰接于摇动扶手40的底部,实现脚踏驱动。
37.本实施例提供的阻尼轮组件20和脚踏组件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等特点。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阻尼轮组件20和脚踏组件30的结构和连接关系不局限于此。
38.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