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健身的握力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56591发布日期:2022-04-22 09:5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摩健身的握力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摩健身的握力球。


背景技术:

2.已知,握力球是一种风靡欧美的一种健身球,采用经久耐用的高弹材料,主要有圆形、蛋形两种外型,手感柔韧,适合各个年龄段,可锻炼手掌肌肉结实和手指的灵活性,适用于初级力量训练和康复训练。握力球的体积不大,刚好握在手掌里,手握握力球,用力下捏,能感觉到握力球带给手指的压力。一般持续握多次,就能感觉掌心发麻发热,手掌一松一紧,球体能有效地刺激手掌的各大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健身的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都在追求健身减肥,但是想要健美必须要去做专业的器械训练,这种需要昂贵的成本投入,而传统的握力球又无法很好的锻炼手臂肌肉,从而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一)采用的技术目的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摩健身的握力球,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ems电刺激来锻炼手臂肌肉,从而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且也便于生产制作,生产成本也较低。
5.(二)采取的技术方案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按摩健身的握力球,包括握力球本体,所述握力球本体外表面设置用于可锻炼手臂肌肉的刺激装置和导光装置,且所述握力球本体内部安装有发光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来控制所述刺激装置和所述发光装置的开关,所述发光装置的光通过所述导光装置能够均匀展示出来以及通过所述刺激装置与手中的皮肤相接触来电刺激锻炼手臂肌肉。
8.优选地,所述握力球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顶盖或/和所述握力球本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底盖。
9.优选地,所述刺激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握力球本体外表面的导电硅胶片以及所述导电硅胶片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通的凸点。
10.优选地,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握力球本体内部的照射灯以及用来安装所述照射灯的pcb板,且每个所述照射灯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握力球本体内部均匀布置有若干个照射灯,例如十个照射灯。
12.优选地,所述导光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握力球本体外表面上半透明的导光片,所述导光片均匀设置在所述握力球本体外表面上,且在每个所述导光片上设置有导光柱,每个所述导光柱伸入到所述握力球本体内部与对应的所述照射灯相对应,每个所述导光片采用的是扭曲的形状。
13.优选地,所述导光片与所述握力球本体为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来说,所述导光片
上设置有卡柱,与之对应地,所述握力球本体上设置有卡孔,通过所述卡柱与所述卡孔的相互配合将所述导光片固定在所述握力球本体上。
14.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握力球本体内部的控制pcb板,以及与所述控制pcb板连接的开关键和充电接口,所述开关键和所述充电接口分别对应的设置在所述握力球本体的两端面上,所述开关键固定在所述顶盖上。
15.优选地,所述充电接口位于所述握力球本体的下端面,且所述握力球本体下端面与所述底盖可拆卸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握力球本体下端面设置有磁铁一,与之相对应地,所述底盖上设置有磁铁二,磁铁一与磁铁二相互吸附,从而将所述底盖固定在所述握力球本体下端面上。在不充电的时就可以旋转底盖贴合在所述握力球本体下端面上,在需要充电时,只需底盖旋转开盖,露出所述充电接口可进行充电。
16.优选地,所述握力球本体由若干个分体装配而成。
17.(三)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其一,本实用新型握力球本体外表面设置用于可锻炼手臂肌肉的刺激装置,通过刺激装置与手中的皮肤相接触来电刺激锻炼手臂肌肉,此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ems电刺激来锻炼手臂肌肉,从而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且也便于生产制作,生产成本也较低;
20.其二,本实用新型导光装置包括设置在握力球本体外表面上半透明的导光片,导光片均匀设置在握力球本体外表面上,且在每个导光片上设置有导光柱,每个导光柱伸入到握力球本体内部与对应的照射灯相对应,每个导光片采用的是扭曲的形状,其设计改变了常规的外观形式,外形扭曲,整体产品更富有运动感。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半球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片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半球体与下半球体安装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半球体与下半球体通过螺丝连接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握力球本体上安装导电硅胶片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握力球本体上安装开关键示意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握力球本体上安装顶盖示意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握力球本体与有底盖示意图。
32.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握力球本体与有底盖安装示意图。
33.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硅胶片与支架分解示意图。
34.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硅胶片与支架安装示意图。
35.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硅胶片与握力球本体安装示意图。
36.图中:1,握力球本体;2,刺激装置;3,导光装置;4,发光装置;5,控制装置;6,顶盖;7,底盖;11,上半球体;12,下半球体;21,导电硅胶片; 22,凸点;23,支架;31,导光片;32,导
光柱;33,卡柱;34,卡孔;41,照射灯;42,pcb板;51,控制pcb板;52,开关键;53,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40.参阅图1、图2、图3、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健身的握力球,包括握力球本体1,握力球本体1外表面设置用于可锻炼手臂肌肉的刺激装置2和导光装置3,且握力球本体1内部安装有发光装置4和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用来控制刺激装置2和发光装置4的开关,发光装置4的光通过导光装置3能够均匀展示出来以及通过刺激装置2与手中的皮肤相接触来电刺激锻炼手臂肌肉。
41.其中,如图1和图11所示,握力球本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顶盖6或/和握力球本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底盖7。
42.其中,如图1、图2、图13、图14和图15所示,刺激装置2包括设置在握力球本体1外表面的导电硅胶片21以及导电硅胶片21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5 相连通的凸点22。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导电硅胶片21被握在手中,从而导电硅胶片21能够与手中的皮肤相接触,其中刺激装置2的ems电刺激锻炼手臂肌肉,其具有加强肌肉强度、提升爆发力、促进血液循环、放松锻炼等有益效果。对于导电硅胶片21通过粘贴方式粘贴在握力球本体1外表面上。导电硅胶片21 内部设置有支架23,通过支架23将其扣合在握力球本体1上,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导电硅胶片21上凸点22穿过支架23,且凸点22与控制装置5相连通,同时在上半球体11的pcb板42和下半球体12的pcb板42之间夹住凸点22。
43.ems(电肌肉刺激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缩写),是近来逐渐兴起的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的医疗技术。它将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信号传达到大脑,让肌肉不由自主的运动,取代常规运动的大脑传递信号至肌肉的方式,因此它能帮助受损神经恢复机体功能,为神经萎缩、行动不便的人群带来光明。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加强肌肉强度、提升爆发力、促进血液循环、放松锻炼等有益效果。
44.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图3、图3、图4、图5和图6:
45.其中,发光装置4包括安装在握力球本体1内部的照射灯4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握力球本体1内部均匀布置有若干个照射灯41,如十个照射灯41) 以及用来安装照射灯41的pcb板42,且每个照射灯41与控制装置5电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灯光通过照射灯41发出的光线导到导光片1的外表面。
46.其中,导光装置3包括设置在握力球本体1外表面上半透明的导光片31,导光片31均匀设置在握力球本体1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握力球本体1外表面均匀布置有十个导光片31),且在每个导光片31上设置有导光柱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中采用的两个导光柱32),每个导光柱32伸入到握力球本体1内部与对应的照射灯41相对应,从而使得照射灯41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柱 32将光线导到半透明的导光片31的外表面上。每个导光片31采用的是扭曲的形状,其不仅使得整体具有炫酷的产品外观,而且也具有舒适的手握体感。
47.导光片31与握力球本体1为可拆卸固定连接,具体来说,导光片31上设置有卡柱33,与之对应地,握力球本体1上设置有卡孔34,通过卡柱33与卡孔34的相互配合将导光片31固定在握力球本体1上,其中卡柱33可与导光柱 32相互重合,此种有利于解决了开模的问题。
48.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图3、图3、图4、图5和图6:控制装置5包括设置在握力球本体1内部的控制pcb板51,以及与控制pcb板51 连接的开关键52和充电接口53,开关键52和充电接口53分别对应的设置在握力球本体1的两端面上,例如开关键52设置在握力球本体1上端面上,充电接口53设置在握力球本体1下端面上。当需要使用的时候,由于开关键52固定在顶盖6上,只需按压开关键52就可以启闭运行,其中顶盖6可以通过卡扣固定在握力球本体1上端面上;当需要充电的时候,只需充电接口53充电即可。
49.其中,如图12所示,充电接口53位于握力球本体1的下端面,且握力球本体1下端面与底盖7可拆卸固定连接,其中握力球本体1下端面设置有磁铁一,与之相对应地,底盖7上设置有磁铁二,磁铁一与磁铁二相互吸附,从而将底盖7固定在握力球本体1下端面上。在不充电的时就可以旋转底盖7贴合在握力球本体1下端面上,在需要充电时,只需底盖7旋转开盖,露出充电接口53可进行充电。
50.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2、图3、图3、图4、图5和图6:握力球本体1由若干个分体装配而成,其便于安装与拆卸,也便于生产与制作,更加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和使用需求。具体来说,握力球本体1包括上半球体11 和下半球体12,上半球体11和下半球体12之间通过若干个螺丝13固定连接为一整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四个螺丝13,其中均匀分布在握力球本体1上)。
51.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参阅图6、图7、图8、图9和图10:
52.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下半球体12上均匀布置有四个螺丝13,其四个螺丝13由下向上安装,此种才能将上半球体11和下半球体12连接为一个整体,此种情况上上半球体11和下半球体12的外表面均匀布设有相对应的上导光片和下导光片,上导光片和下导光片相互配合构成导光片31,此种上半球体11和下半球体12均安装有一个发光装置4。通过此种方式便于生产制造,更加便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首先在上半球体11和下半球体12 中安装有相对应的发光装置4,且在上半球体11内部安装有一控制装置5,每个发光装置4的pcb板42上安装有照射灯41;接下来将上半球体11和下半球体12的外表面均匀安装有相对应的上导光片和下导光片,上导光片和下导光片相互配合构成导光片
31;然后将上半球体11和下半球体12卡扣成一个握力球本体1;接下来通过四个螺丝13将上半球体11和下半球体12锁紧,其中照射灯41相对应一个导光片31(导光片31与照射灯41的数量相一致);接下来在握力球本体1的外表面粘贴有刺激装置2的导电硅胶片21,导电硅胶片21的凸点22被上半球体11的pcb板42和下半球体12的pcb板42之间夹住,且导电硅胶片21的凸点22与控制装置5相连接;最后顶盖6可以通过卡扣固定在握力球本体1上下端面上,此种完成一个完整的产品。
53.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