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锻炼器材

文档序号:27275189发布日期:2021-11-06 03:09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锻炼器材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锻炼器材。


背景技术:

2.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病因尚不明确,有家族遗传倾向,与hla

b27相关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常发生在椎间盘纤维化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以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为病变特点。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青中年男性,可引起脊柱的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3.强直性脊柱炎经常表现为为腰背部及外周关节的疼痛、僵直,胸扩活动度受限,影响正常的生活,致残率高,目前无法根治,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控制症状、恢复和维持生理功能、延缓疾病进程、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和护理的主要目标。2016年更新的asas/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的as治疗推荐中,强调as的最佳治疗策略为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功能锻炼是非药物治疗的基石,规律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脊柱及关节的活动度,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残疾的发生率。
4.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明显的休息痛特点,需要功能锻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立姿和坐姿,每天定时做深呼吸、扩胸、挺直躯干等,强化腰背肌与胸部柔软度的动作,可以软化关节的僵硬,维持伸展性,延缓病变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5.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锻炼器材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锻炼器材。
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锻炼器材,包括:
9.站板;
10.竖向固定在所述站板上的立柱;
11.以及在所述立柱的上部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套,所述转套上设置有对人体的上部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撑结构。
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可以站在站板上,倚靠转套,并通过转套的转动来锻炼上身关节。上部支撑结构可以对患者起到支撑作用。
13.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支撑结构包括一对横杆,各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套,各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吊带。
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吊带对患者从腋下进行支撑,对患者减轻受力,并对患者进行位置的固定,以防止无力时摔倒。
15.进一步的,各所述横杆沿着所述转套的径向设置,两个所述的横杆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的横杆之间的夹角为180
°

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上半身扭转的过程中不发生阻碍。
17.进一步的,在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手部支撑结构。
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可以借由手部支撑结构进行身体的支撑,一方面便于病人自主的增加支撑的稳定,一方面适合手部无碍的患者进行锻炼。
19.进一步的,所述手部支撑结构包括一对l形的支撑杆,两个所述的支撑杆左右对称设置。
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患者的手部可以自然的左右放开后使用支撑杆。
21.进一步的,各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各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悬空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立柱的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180
°

2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上半身扭转的过程中不发生阻碍。
23.进一步的,在所述立柱的上部转动连接有头靠结构。
2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并且,可以让患者进行扭转头部的轻微锻炼。
25.进一步的,所述头靠结构为筒状结构,其绕周向设置有头靠凹槽,并且,其与所述立柱同轴的转动连接。
2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头部扭转的过程中不发生阻碍。
27.进一步的,所述转套与所述立柱通过上下两个轴承转动连接。
2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转套与立柱的转动连接,并实现转套高度位置的固定。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锻炼器材的主视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锻炼器材的侧视图。
31.附图1、2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列表如下:
32.1、站板,2、立柱,3、横杆,4、吊带,5、支撑杆,6、头靠结构,7、头靠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零件或组件被认为是“连接”、“位于”、“装配”在另一个零件或组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零件和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件和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5.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锻炼器材包括:站板1;竖向固定在所述站板1上的立柱2;以及在所述立柱2的上部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套,所述转套上设置有对人体的上部进行支撑的上部支撑结构。基于此技术方案,患者可以站在站板上,倚靠转套,并通过转套的转动来锻炼上身关节。上部支撑结构可以对患者起到支撑作用。
3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上部支撑结构包括一对横杆3,各所述横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套,各所述横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吊带4。基于此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吊带对患者从腋下进行支撑,对患者减轻受力,并对患者进行位置的固定,以防止无力时摔倒。
3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各所述横杆3沿着所述转套的径向设置,两个所述的横杆3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的横杆3之间的夹角为180
°
。基于此技术方案,可以在上半身扭转的过程中不发生阻碍。
3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所述立柱2上设置有手部支撑结构。基于此技术方案,患者可以借由手部支撑结构进行身体的支撑,一方面便于病人自主的增加支撑的稳定,一方面适合手部无碍的患者进行锻炼。
3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手部支撑结构包括一对l形的支撑杆5,两个所述的支撑杆5左右对称设置。基于此技术方案,患者的手部可以自然的左右放开后使用支撑杆。
4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各所述支撑杆5水平设置,各所述支撑杆5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立柱2,各所述支撑杆5的另一端悬空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5与所述立柱2的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180
°
。基于此技术方案,可以在上半身扭转的过程中不发生阻碍。
4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在所述立柱2的上部转动连接有头靠结构6。基于此技术方案,可以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并且,可以让患者进行扭转头部的轻微锻炼。
4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头靠结构6为筒状结构,其绕周向设置有头靠凹槽7,并且,其与所述立柱2同轴的转动连接。基于此技术方案,可以在头部扭转的过程中不发生阻碍。
4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转套与所述立柱2通过上下两个轴承转动连接。基于此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转套与立柱的转动连接,并实现转套高度位置的固定。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