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游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便于运输的可折叠儿童蹦蹦床。
背景技术:2.蹦床是一项运动员利用从蹦床反弹中表现杂技技巧的竞技运动,它属于体操运动的一种,蹦床有“空中芭蕾”之称。在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蹦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日前,蹦床运动正日益成为当下年轻人娱乐项目的选择之一,然而这一运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3.申请号为cn201822043842.1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可折叠蹦床,包括主体架,所述主体架的内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跳布,所述主体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固定架,四个第二固定架之间相隔90
°
。
4.但是该专利中所提出的可折叠蹦床存在以下问题:
5.1、该可折叠蹦床的可折叠部分仅通过转动副完成,在伸展开使用时,为了能保证其可拆卸性,蹦床的稳定性难以保证,极有可能在使用者从高空坠落的重力冲击下导致散架或变形,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6.2、主体架在撑起弹跳布的同时,没有任何防护,儿童在落下的时候很有可能磕碰到主体架上,造成伤害,存在安全隐患。
7.3、蹦床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儿童在玩耍时极有可能飞出来,摔到地上受伤,导致安全事故。
8.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9.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运输的可折叠儿童蹦蹦床,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1.一种便于运输的可折叠儿童蹦蹦床,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内设置有蹦床,所述蹦床包括钢架环,所述钢架环内设置有弹力网面,所述钢架环的一侧活动设置有把手,所述钢架环的顶面设置有环形充气垫,所述钢架环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四个榫卯结构,所述四个榫卯结构的底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四个第一支撑杆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四个第二支撑杆内均套设有折叠杆,所述四个折叠杆的另一端活动设置有收纳盘。
12.进一步,所述榫卯结构包括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之间固定设置有榫舌。
13.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t形凸起,所述第一卡块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阶梯状凹槽。
14.进一步,所述第二卡块的一端固定设置有t形凹陷,所述第二卡块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阶梯状凸起。
15.进一步,对于上述榫舌来说,所述榫舌呈阶梯状。
16.进一步,对于上述弹力网面来说,所述弹力网面与所述钢架环之间通过若干弹簧连接。
17.进一步,对于上述防护网来说,所述防护网的一侧活动设置有网门。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安装时,先将四个折叠杆拉平至与收纳盘的表面平行,将四个第二支撑杆套在四个折叠杆外,从而使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卡块围绕所述收纳盘站立起来,将所述第二卡块中的t形凹槽对接到所述第一卡块的t形凸起中,此时,两个对接的t形区域可限制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之间左右上下移动,然后再在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中间的分析中插入榫舌,通过所述榫舌限制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的前后运动,进而使整个榫卯结构固定住,不会发生移动,待四个榫卯结构都被固定好后,推动把手并通过底部的轮子将蹦床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将把手折叠下去,在钢架环的上方裹上环形充气垫,继而防止钢架环与把手的折叠部分过于坚硬,从而存在安全隐患,之后再将防护网整个罩在蹦床外,使用者可通过打开网门进入,在拆卸时,先移开防护网,将榫舌从榫卯结构中取出,便可顺利的将榫卯结构中的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分离,从而可将蹦床的下部分拆卸下来,然后再将第二支撑杆从折叠杆上取下,将折叠杆通过转轴旋转收到收纳盘的表面,从而完成了对蹦床的拆卸。榫卯结构使整个蹦床的上下两部分可拆卸,而榫卯结构又可避免可拆性带来的机构不稳定,使得蹦床在可拆卸的基础上能保持装配的稳固,避免了蹦床在使用过程中的散架。环形充气垫可形成一个缓冲层,避免了使用者直接与硬质钢架环接触,避免了儿童从高处落下时撞到钢架环造成伤害,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防护网可及时拦住脱离轨迹的使用者,防止使用者被蹦床弹出去,避免了摔伤,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蹦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23.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榫卯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榫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5.图中:
26.1、钢架环;2、弹力网面;3、把手;4、环形充气垫;5、榫卯结构;501、第一卡块;502、第二卡块;503、榫舌;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折叠杆;9、收纳盘;10、防护网;11、蹦床;12、弹簧;13、网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运输的可折叠儿童蹦蹦床。
29.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运输的可折叠儿童蹦蹦床,包括:防护网10,所述防护网10内设置有蹦床11,所述蹦床包括钢架环1,所述钢架环1内设置有弹力网面2,所述钢架环1的一侧活动设置有把手3,所述钢架环1的顶面设置有环形充气垫4,所述钢架环1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四个榫卯结构5,所述四个榫卯结构5的底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6,所述四个第一支撑杆6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杆7,所述四个第二支撑杆7内均套设有折叠杆8,所述四个折叠杆8的另一端活动设置有收纳盘9。
30.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榫卯结构5来说,所述榫卯结构5包括第一卡块501,所述第一卡块501的底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卡块502,所述第一卡块501与所述第二卡块502之间固定设置有榫舌503。此外,具体应用时,所述第一卡块501与所述钢架环1的下表面通过焊连接固定。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第一卡块501来说,所述第一卡块50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t形凸起,所述第一卡块50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阶梯状凹槽。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第二卡块502来说,所述第二卡块50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t形凹陷,从而可对应卡住所述第一卡块501的t形凸起,进而可对所述第一卡块501与所述第二卡块502的上下左右进行限制,所述第二卡块50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阶梯状凸起,从而可对应卡在所述第一卡块501的阶梯状凹槽中。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榫舌503来说,所述榫舌503呈阶梯状,从而可契合所述第一卡块501与所述第二卡块502之间所形成的阶梯状空隙,进而固定柱所述第一卡块501与所述第二卡块502,从而阻止所述第一卡块501与所述第二卡块502再前后方向上移动。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弹力网面2来说,所述弹力网面2与所述钢架环1之间通过若干弹簧12连接。
35.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防护网10来说,所述防护网10的一侧活动设置有网门13,从而方便使用者的进出。
36.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将四个折叠杆8拉平至与收纳盘9的表面平行,将四个第二支撑杆7套在四个折叠杆8外,从而使与所述第二支撑杆7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支撑杆6与第二卡块502围绕所述收纳盘9站立起来,将所述第二卡块502中的t形凹槽对接到所述第一卡块501的t形凸起中,此时,两个对接的t形区域可限制第一卡块501与第二卡块502之间左右上下移动,然后再在所述第一卡块501与所述第二卡块502中间的分析中插入榫舌503,通过所述榫舌503限制所述第一卡块501与第二卡块502的前后运动,进而使整个榫卯结构5固定住,不会发生移动,待四个榫卯结构5都被固定好后,推动把手3并通过底部的轮子将蹦床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将把手3折叠下去,在钢架环1的上方裹上环形充气垫,继而防止钢架环1与把手3的折叠部分过于坚硬,从而存在安全隐患,之后再将防护网10整个罩在蹦床11外,使用者可通过打开网门13进入,在拆卸时,先移开防
护网10,将榫舌503从榫卯结构5中取出,便可顺利的将榫卯结构5中的第一卡块501与第二卡块502分离,从而可将蹦床11的下部分拆卸下来,然后再将第二支撑杆7从折叠杆8上取下,将折叠杆8通过转轴旋转收到收纳盘9的表面,从而完成了对蹦床的拆卸。
37.有益效果:1、榫卯结构使整个蹦床的上下两部分可拆卸,而榫卯结构又可避免可拆性带来的机构不稳定,使得蹦床在可拆卸的基础上能保持装配的稳固,避免了蹦床在使用过程中的散架。
38.2、环形充气垫可形成一个缓冲层,避免了使用者直接与硬质钢架环接触,避免了儿童从高处落下时撞到钢架环造成伤害,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
39.3、防护网可及时拦住脱离轨迹的使用者,防止使用者被蹦床弹出去,避免了摔伤,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