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秋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55529发布日期:2022-04-22 09:2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式秋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秋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悬挂式秋千。


背景技术:

2.秋千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玩具,尤其是在亲子活动中,秋千具有巨大的作用。现有的秋千,虽然样式多样,尤其是儿童用的秋千,以保护使用者安全为中心,设置了多种样式。
3.但是现有的秋千,在使用方式上,使用的都是采取坐姿的方式,乘坐在由绳索或者其余结构悬挂的载具上。
4.在结构上,载具上普遍设有对使用者臀部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和防止使用者因为惯性飞出载具的安全结构。因为现有的秋千,采用的是坐姿,所以在设计上,支撑结构通常布置在臀部下方,以支撑使用者的臀部,而安全结构,布置在使用者的胸侧和北侧,以防止使用者飞出。为此,安全结构和支撑结构必然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并且为了进一步增加安全性,必然需要增加更多的安全结构,以防止使用者飞出载具。
5.如此,设计的安全类结构,必然会导致使用者的上肢难以展开,而采取坐姿的方式,也会导致使用者的下肢难以展开,以至于影响使用者的游戏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游戏体验良好的悬挂式秋千。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悬挂式秋千,包括护垫、设于所述护垫上的固定装置以及用于悬挂所述护垫的悬挂装置;其中,所述护垫可从使用者正面包裹使用者的至少部分身躯、并于使用者的背面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使用者身上;或所述护垫可从使用者背面包裹使用者的至少部分身躯、并于使用者的正面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于使用者身上;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悬挂绳索,该悬挂绳索的一端与所述护垫和/或固定装置相连。
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将使用者的胸腹部托住,然后在背部寻求支点,以将使用者悬挂起来。如此,防止使用者因为惯性飞出去的安全结构和对使用者的支撑结构可以为同一结构,既对使用者的支撑效果越好,则本实用新型安全性越高,如此,可以降低安装装置的对使用者的影响。同时,托住胸腹部,然后在使用者的背部寻求支点以进行悬挂,可以让使用者的四肢最大限度的伸展开来,相比较传统的秋千,本实用新型对人体四肢的影响极小,具有更大游戏体验。
10.可选的,所述护垫包括与使用者胸部和腹部相对应的胸腹护垫、与所述胸腹护垫相连的肩部护垫以及与所述胸腹护垫相连的腿部护垫。
11.可选的,所述肩部护垫一端与所述胸腹护垫相连,另一端向上翻折形成弧形部,所述弧形部包裹使用者的肩部;
12.可选的,所述胸腹护垫上还设有侧翼垫,所述侧翼垫至少设有两块,两块所述侧翼垫对称设于所述胸腹护垫的两侧,并且所述侧翼垫一端与所述胸腹护垫相连,另一端向上
翻折,以包裹使用者躯干的侧面。
13.可选的,所述的多套固定带组件至少包括与所述肩部护垫相连的第一固定带组件、与所述侧翼垫相连的第二固定带组件以及与所述腿部护垫相连的第三固定带组件。
14.可选的,所述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固定带组件上均设有连接扣,所述悬挂组件通过连接扣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固定带组件相连;所述连接扣上设有具有通孔的环块,所述悬挂组件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环块中心的通孔。
15.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带组件包括与所述肩部护垫相连的第一肩部带体和与所述第一肩部带体相连的第二肩部带体,其中第一肩部带体和所述第二肩部带体通过第一日字扣相连。
16.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带组件包括与所述侧翼垫相连的第一侧翼带体和与所述第二肩部带体相连的第二侧翼带体,其中第一侧翼带体和所述第二侧翼带体通过第二日字扣相连。
17.可选的,所述第三固定带组件包括与所述腿部护垫相连的第一腿部带体和与所述第二肩部带体相连的第二腿部带体,其中所述第一腿部带体和所述第二腿部带体通过第三日字扣相连。
18.可选的,所述第二肩部带体末端与所述腿部护垫相连并与所述第三固定带组件形成固定使用者腿部的腿部环扣。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将使用者的胸腹部托住,然后在背部寻求支点,以将使用者悬挂起来。如此,防止使用者因为惯性飞出去的安全结构和对使用者的支撑结构可以为同一结构,既对使用者的支撑效果越好,则本实用新型安全性越高,如此,可以降低安装装置的对使用者的影响。同时,托住胸腹部,然后在使用者的背部寻求支点以进行悬挂,可以让使用者的四肢最大限度的伸展开来,相比较传统的秋千,本实用新型对人体四肢的影响极小,具有更大游戏体验。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1.图2为图1中俯视图。
22.图3为图1中底端俯视图。
23.图4为图1中日子扣和带体配合的立体图。
24.图5为图4中日字扣的立体图。
25.图6为图1中连接扣的立体图。
26.图7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装配另一种悬挂绳索的立体图。
27.图8为图7中悬挂绳索展开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29.秋千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玩具,现有的秋千大部分都是一端通过绳索将载具悬挂起来,然后使用者乘坐在载具内;这个载具虽然在当前的市场上,有着不同的形态,但是所有
的载具,都是使用者通过坐姿乘坐在载具上,然后载具上再设置出多种起到保护作用的结构。这种方式,虽然兼具安全性和趣味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体验容易受到设置的保护装置的影响,并且采取坐姿所设计的安全装置,因为使用者的受力点在臀部,从而安全装置难以和使用者的躯干相互贴合,以至于使用体验较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在展开之后,上端面和侧面的结构,隐藏了下端面的结构。参考图1,一种悬挂式秋千包括护垫1、固定装置以及悬挂组件,其中护垫1与使用者的胸侧面相互对应,也就是在使用时,护垫1布置在使用者的胸部前侧。
31.秋千在本质上就是需要使用者在使用时,能够提供安全的晃动,从人体结构上分析,将人体的胸腹一侧托住,然后在人体的背部寻求支撑点,进而将人体悬挂起来,同样可以起到支撑效果。在这种结构下,将人体胸腹托住的结构不但是支撑结构,也是安全装置,进而可以降低秋千中安全装置对使用者的影响。
32.具体的,护垫1包括胸腹护垫11、肩部护垫12以及腿部护垫13,其中肩部护垫12至少设有两块,两块肩部护垫12对称设于胸腹护垫11的两侧,肩部护垫12一端与胸腹护垫11相连,另一端可向上翻折,以形成弧形,进而可以包裹使用者的肩部。两块肩部护垫12之间形成有供使用者头部伸出的开口,进而在肩部护垫12弯折之后,使用者的头部可以从肩部护垫12之间的开口所探出。
33.肩部护垫12与胸腹护垫11的前端相连,腿部护垫13与胸腹护垫11的后端相连,腿部护垫13至少设有两块,两块腿部护垫13对称设于胸腹护垫11的两侧,腿部护垫13的两侧设有弧形的形线。两个腿部护垫13之间具有开口,即两个腿部护垫13互不粘连,以减少腿部护垫13对使用者腿部的约束。
34.胸腹护垫11的首尾两端分别连接有肩部护垫11和腿部护垫13,在胸腹护垫11的左右两侧还连接有侧翼垫14,其中侧翼垫14的末端为弧形,且侧翼垫 14一端与胸腹护垫11相连,另一端可以向上翻折,以形成弧形,进而可以包裹使用者的躯干的侧面。
35.可以预见,肩部护垫12需要将使用者的肩部包裹,进而肩部护垫12的长度略大于腿部护垫13的长度,而两个肩部护垫12之间所形成的开口自然也大于两个腿部护垫之间所形成开口的距离。
36.除此之外,使用者在使用时,胸腹和护垫1相互贴合,并且使用者的胸腹部位成为了使用者的支撑点,为此护垫1应当兼具透气性和柔软性的特点,基于此原因。
3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护垫为三层结构,其中第一层为与使用者胸腹直接贴合的网格层,该层有多孔的网状布料所组成,第二层为衬垫层,衬垫层可以为海绵、记忆海绵硅胶等柔软的材料,第三层为坚韧层,该层可以为针织面料或者其余具有高强度的面料所组成,进而衬垫层布置在坚韧层和网格层之间,以实现良好的气密性。
38.显然,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实现便捷的可拆卸连接,从使用效果上分析,护垫1大部分面积和使用者的胸腹一侧相贴合,在将使用者悬挂起来时,护垫1将会承受更大的重力,为此该部分不宜使用易拆结构。
39.图2为图1中俯视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从上往下观察的结构,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端的俯视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从下往上观察的结构。参考图2-3,护垫和固定装置相连,固定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护垫1两侧的多套固定带组件,每套固定带组件设有两组,两组固定带组件分别从使用者的两端,沿着使用者的周向向使用者的背侧所延伸。
40.具体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固定带组件,上述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固定带组件均至少设有两组,两组第一、第二及第三固定带组件分别对称设于护垫1的两侧。
41.第一固定带组件包括第一肩部带体21和第二肩部带体22,其中第一肩部带体21和第二肩部带体22通过第一日字扣23相连,第一肩部带体21一端和肩部护垫12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一日字扣23与第二肩部带体22相连,第二肩部带体22沿着护垫1的长度方向所延伸至腿部护垫13的位置。
42.第二固定带组件包括第一侧翼带体31和第二侧翼带体32,其中第一侧翼带体31一端和侧翼垫14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日字扣33和第二侧翼带体32相连,第二侧翼带体32一端与第一侧翼带体31相连,另一端从第二肩部带体22的上方延伸至护垫1上方的中间位置,并且第二侧翼带体32与第二肩部带体22相连。
43.第三固定带组件包括第一腿部带体41和第二腿部带体42,其中第一腿部带体一端与腿部护垫13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三日字扣43与第二腿部带体42相连,并且第二肩部带体22一端和第一肩部带体21相连,另一端从第二腿部带体42 的下方延伸至腿部护垫13并与腿部护垫13相连,并且第二腿部带体42和第二肩部带体22通过缝纫线相连,进而第二肩部带体22、第一腿部带体41、第二腿部带体42形成腿部环扣,以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固定。
44.上述所提供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日字扣均为市面上常见的日字扣,护垫1 的主体为市面上常见的透气护垫,由针织面料和缓冲材料所制成,固定装置中所设计的带体均为市面上常见的高强度的带体所组成。
45.进而,通过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日字扣可以让第一固定带组件、第二固定带组件以及第三固定带组件,之间形成可拆卸的连接部分,以让使用者完成穿戴。
46.参考图4-5,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日字扣的可拆卸设置,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拆卸以实现穿戴的关键,为此上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日字扣需要兼具受力之后的牢固性和拆卸的便捷性。为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日字扣。
47.日字扣6a包括第一框体61a和第二框体62a,其中第一框体61a和第二框体62a均为方形的框状结构,也就是形成第一、第二框体的结构为首尾相连,围拢出具有方形通口的框状结构,第二框体62a小于第一框体62a,将第二框体62a 的其中一端与第一框体61a的其中一端相互对齐,则第二框体62a的另一端恰好布置在第一框体61a的中间位置,进而第二框体62a的边框形成第一框体61a 中间部分的横杆,进而将第一框体61所围成的开口分隔成两部分,如此第一框体61a和第二框体62a可以形成传统样式的日字扣;当需要将第一框体61a和第二框体62a上的带体拆除时,如果将第二框体62a的与第一框体61a相互抵接的一端为支点,向上翻动第二框体62a,可以更快的拆除带体。
48.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固定带组件均至少设有两组,且两组第一固定带组件、两组第二固定带组件以及两组第三固定带组件均连接有连接扣5。
49.参考图1-3,具体的,第一固定带组件还包括第一纵向连接带24,第一纵向连接带24与第二肩部带体22相连,两组第一固定带组件的纵向连接带24于护垫1的上方相连,并形成环套,连接扣5布置在上述环套上。
50.在第二固定带组件中,第二侧翼带体32一端与第二肩部带体22相连,另一端向护垫1的中部延伸;两组第二固定带组件的第二侧翼带体32与护垫1的上方相连,并形成环套,
连接扣5布置在上述环套上。
51.在第三固定带组件中,第二腿部带体42一端与第二肩部带体22相连,另一端向护垫1的中部延伸;两组第三固定带组件的第二腿部带体42与护垫1的上方相连,并形成环套,连接扣5布置在上述环套上。
52.连接扣5布置在环套上,为了进一步增加晃动效果,还可以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固定带组件的环套上布置金属环,再让连接扣于上述金属环相连,在增加晃动效果的同时,降低装配难度。
53.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固定带组件在结构上极为相似,可以预见,在其余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更多的固定带组件的方式,以进一步增加本产品的安全性。
54.进一步的,固定装置包括多组固定带组件,即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固定带组件,进而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固定带组件与护垫1连接的牢固性和本产品的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这一因素,固定装置还具有如下结构。
55.其中第一肩部带体21一端沿着肩部护垫12的弧形线向上弯折并通过第一日字扣23与第二肩部带体22相连,另一端沿着胸腹护垫11的长度方向与胸腹护垫11的底面相贴合并延伸至胸腹护垫11的另一端,且第一肩部护垫21与胸腹护垫11通过缝纫的方式相连;第一侧翼带体31一端沿着侧翼垫14向上弯折,并通过第二日字扣33与第二侧翼带体32相连,另一端沿着胸腹护垫11的宽度方向与胸腹护垫11的地面相互贴合,并延伸至胸腹护垫11的另一端;可以预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带组件对称设有两组,进而两组第二固定带组件的第一侧翼带体31在从胸腹护垫11的两侧向胸腹护垫11的中心延伸之后,于胸腹护垫11的中间部分相连;
56.在本实施例中,两组第二固定带组件的第一侧翼带体31为同一条带体;当然在其余实施例中,两组第二固定带组件的第一侧翼带体31可以为两根不同的带体通过缝纫线或者纽扣等其余方式连接而形成一根带体。
57.在上述固定带组件和护垫1相互贴合的部位,均通过缝纫线的方式,让固定带组件中的带体和护垫1相互连接,以实现固定带组件和护垫1之间的紧密连接。
58.参考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肩部带体22、第一腿部带体41、第二腿部带体42形成腿部环扣。在其余实施例中,第一腿部带体41从第三日字扣 43部分,向下延伸,并沿着腿部护垫13的底部,并绕过腿部护垫13之后,与第二腿部带体42和第二肩部带体22相连,进而形成腿部环扣。
59.参考图1-3,本产品通过将护垫1布置在人体的胸腹一侧,进而将使用者胸腹一侧朝向地面,然后悬挂起来,以形成区别于传统秋千的游戏体验。可以预见,护垫1对人体侧面和胸腹部分的包裹性越好,安全性越高,基于此原因,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结构。
60.胸腹护垫11上还设有侧垫111,侧垫111布置在胸腹护垫11的两侧,位于侧翼垫14和腿部护垫13之间,进而在侧翼垫14在第二固定带组件的牵引下向上翻折之后,侧垫111也会部分向上翻折,以包裹使用者的腰部,并且在胸腹护垫11和腿部护垫13相连部位的侧面,胸腹护垫11上还设有弧形的凹口110,以适应使用者腿部和腹部缩小之后的位置相对应,并让侧垫111和腿部护垫13 能够更好的向上翻折;具体的,腿部护垫13为胸腹护垫11后端延伸出并凸出胸腹护垫11底端的两块护垫,两块腿部护垫13之间具有间隙,并且腿部护垫13 会在第三固定带组件以及第二肩部带体22的约束下,形成腿部环扣,以此可以发现腿部护
垫13需要弯折成弧形,以更好的包覆使用者的腿部,而凹口110在侧垫111和腿部护垫13需要弯折的部分减少了护垫1的宽度,进而可以让凸出于凹口110的侧垫111和腿部护垫13实现更好的凹折。
61.参考图1,使用者在穿戴好本实用新型之后,整体将会离地,所以必然需要陪同人员晃动使用者,为此固定装置上还设有牵引带7,牵引带7设置在护垫1 的后方,进而在使用者的后方拽动牵引带7,可以实现晃动使用者。
62.在本实施例中,牵引带7与第三固定带组件相连,具体的,牵引带与第二腿部固定带42相连,并且在牵引带7的另一端还形成有环,也就是牵引带7的末端弯折,与自身通过缝纫线等其余方式相连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当使用者穿戴好本实用新型之后,陪同人员的手抓住牵引带,以实现晃动牵引带,同时还可以通过牵引带限制使用者晃动的弧度,所以可以预见,牵引带7除开可以握在陪同人员的手上之外,还可以固定在墙体的着力点上,以防止使用者晃动的幅度过大。
63.上述连接扣5为市面上常见的铆钉,当然也可以为缝纫连接或者环扣连接。
64.悬挂组件设于护垫1的上方,并与护垫1相关联,以将护垫1悬挂起来,在本实施例中,悬挂组件与固定装置直接相连,当然在其余的实施例中,悬挂组件也可以直接与护垫1相连。
65.参考图1,其中悬挂组件包括悬挂带51、连接结构52以及悬挂绳索53,其中悬挂带51一端具有多个连接带510,连接带510的数量与连接扣5的数量相对应,并且连接带510与连接扣5相连,当在其余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固定带组件时,则适当增加连接带510的数量,连接带510的末端还设有调节连接带 510长度的日字扣件。
66.悬挂带51一端形成有多个连接带510,另一端集结成一束并通过连接结构 52与悬挂绳索53相连,连接结构52为市面上常见的铆钉扣连接,当然在其余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余的连接方式。
67.可以预见,在将使用者悬挂起来之后,如果需要有着良好的游戏体验,则必须向使用者提供多个用于悬挂的受力点;例如,如果只对使用者提供一个位于使用者躯干重心处的受力点,首先使用者整个身体的重力会集中在上述单独的受力点上,并且在摆动过程中,悬挂装置悬挂点与受力点的连线将不再经过使用者的重心,必然会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为此,本实施例中,提供与固定带组件套数相同的连接带510,进而在多个连接带510的作用下,将会更好的保证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平衡性。
68.具体的,多根连接带510一端集成成一根,另一端通过连接扣5分别与第一、第二及第三固定带组件相连,如此悬挂组件可以提供多个受力点,当然在其余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多个连接带510与护垫或者固定装置的其余位置相连,实现稳定的固定。
6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向使用者提供非常稳定的支撑,连接带510设有三根,三根连接带510恰好和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固定带组件相连,进而三根固定带 510组件分别在使用者背部的前端、背部的中间部位以及背部的后端提供受力点,并且这三个受力点恰好处于同一个纵向平面内,如此,可以给使用者提供非常稳定的支撑。
70.进一步的,这三个受力点沿着护垫1的长度方向布设,且位于护垫1宽度方向的中分面上。
71.其中,长度方向是指,腿部护垫到肩部护垫的方向,宽度方向则是指与长度方向相
互垂直的一个方向,当然,代表长度方向的直线和代表宽度的直线需要在同一个平面内。
72.线段宽度方向的中分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直线位于护垫1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73.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需要将护垫1悬挂起来之后,通过前后晃动的方式,让护垫1可以实现前后摆动。为了增加使用体验和安全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减少本实用新型的悬挂组件和固定装置连接部分在滑动时的阻力。
74.参考图6,为此,连接扣5上可以通过设置环块的方式,让固定装置和悬挂装置在晃动过程中,由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具体的,连接扣5包括连接环扣 51a和环块52a,其中连接环扣51a为具有铰接杆511a的环状的结构,并且在连接环扣51a上还设有防止铰接杆511a脱落的螺帽512a,该螺帽512a螺接在铰接杆末端,以定位铰接杆。环块52a布置在连接环扣51a的环状部分的内侧,并且环块52a中心具有通孔,进而与连接扣5相连的连接带510穿过上述通孔,而环块52a的外周侧则与连接环扣51a相互抵接。
75.所述连接带穿过所述环块52a上的通孔,具体的,所述连接带510的末端穿过环块52a之后,并与设于连接带510末端的日字扣件相连,日子扣件为市面上常见的日字扣,用于调节连接带510穿过环块52a之后所形成的环扣的周长,因而通过日字扣调节长度上述环扣周长的技术为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当然,在其余实施例中,也可以在连接带510末端穿过环块52a中的通孔之后,采用缝纫线的方式固定连接带510末端所形成的环扣。
76.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连接结构52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承担如同连接扣5相同的功能,即需要来回摆动,为此连接结构 52的结构可以为和连接扣5相同的结构。
77.参考图7-8;悬挂绳索53与连接结构52相连,然后将悬挂绳索53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为此悬挂绳索53可以选择市面上常见的针织带。
78.为了,让本实用新型能够悬挂在大部分的横杆、横梁或者梁柱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结构。
79.悬挂绳索53a包括固定带531a、连接环532a以及布带套533a,其中固定带 531a为市面上常见的针织带组成的带状结构,而连接环532a至少具有两个,两个连接环532a通过缝纫或者其余方式分别布置在固定带531a的两端,布带套 533a套设在固定带531a的中间部分,布带套533a为柔软且坚韧的块状结构,具体的为棉质材料,并且在布带套533a上设置有魔术粘扣5331,即,当需要使用时,将布带套533a首尾粘接,形成环套,然后套设在固定带531a的中间部分。如此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布带套533a布置在固定带531a上之后,绕过用于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横梁、或者横杆,然后固定带531a首尾两端的连接环532a 均与连接结构53相连,如此固定带531a形成环状结构。
80.为此,在这种结构下,首先可以将悬挂绳索53a悬挂在横梁或者横杆上,并且布带套533a摩擦力大,可以防止悬挂绳索53a发生移动,同时布带套53a可以进一步增加与横梁的接触面积,降低压强,以增加悬挂部分的稳定性。
81.在本实施例中,存在多种布、带等材料,为此本使用所使用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带状结构的末端,弯折形成环套之后,由缝纫线进行固定,以实现更加牢固的固定。
82.为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所述的一种悬挂式秋千的穿戴方式。
83.第一步,解开位于第一固定带组件上的第一日字扣23和第二固定带组件上的第二日字扣33,解开方式可以根据第一日字扣23和第二日字扣33的型号进行适当改变。
84.第二步,将胸腹护垫对应使用者的胸腹一侧,然后让肩部护垫12绕过使用者的肩膀,侧翼垫沿着使用者躯干的周向方向,包裹使用者的躯干的侧面,并且让侧翼垫14上的第一侧翼带体31绕至使用者的背侧面,此时将第一日字扣23 和第二日字扣33重新复原,即通过第一日字扣23连接第一肩部带体21和第二肩部带体22;通过第二日字扣33连接第一侧翼带体31和第二侧翼带体32。
85.第三步,此时护垫1已经基本固定在使用者的胸腹的前侧,并与使用者的胸腹一侧相互贴合,然后将第三日字扣43拆除,从而让第二肩部带体22、第一腿部带体41、第二腿部带体42形成腿部环扣解开,然后将使用者的大腿放置在上述环扣内之后,在复原第三日字扣43,以通过腿部环扣对使用者进行固定。
86.第四步,寻找适当的着力点,将使用者连同护垫1和固定装置借助悬挂组件悬挂至使用者的适当高度;即使用者腿部自然下垂之后,将距离地面具有 10cm-20cm的高度。
87.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