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

文档序号:28908656发布日期:2022-02-12 14:53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冰上运动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休闲娱乐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滑冰项目作为一种休闲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加身体的灵活度,随着滑冰人数的不断增多,滑冰场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现有的冰刀鞋底部安装有冰刀,冰刀包括冰刀刀托和冰刀刀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冰刀刀刃容易发生损坏,当冰刀刀刃与冰刀刀托的安装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存在冰刀刀刃装配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旨在解决现有的冰刀存在冰刀刀刃装配效率低下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包括:
5.冰刀刀托,用于固定安装在冰刀鞋的底部;
6.冰刀刀刃,位于所述冰刀刀托的下方,所述冰刀刀刃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冰刀刀托;
7.支撑环,套装在所述连接柱上且位于所述冰刀刀托的顶面;和
8.弹性插销,安装在所述支撑环上,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弹性插销卡接配合的卡槽。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插销包括插销本体和弹性件;所述支撑环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插销本体和所述弹性件的容纳腔;所述插销本体沿所述支撑环的径向设置,所述插销本体的一端贯穿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并与所述卡槽配合安装;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开口端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密封盖和所述插销本体之间,用于对所述插销本体施加朝向所述支撑环内侧的作用力。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短道速滑用冰刀还包括:
11.储液桶,固定安装在所述冰刀刀托上,用于盛装冰面修复剂;和
12.出液管,与所述储液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冰刀刀刃的尾部,所述出液管的内部设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储液桶的内部腔体连通。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液管的外侧转动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圆周安装有扇叶。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套筒的底部安装有清理毛刷。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液管的下端安装有底座和顶销,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出液管的下端面,所述顶销自上而下贯穿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顶
销滑动配合的导向滑槽;所述顶销的上端设有密封部,所述顶销的下端用于与冰面接触,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密封部配合安装的密封面,所述密封面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底座的流通槽。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销的下端安装有第一滚珠。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液通道内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流水孔,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顶销的上方,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顶销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对所述顶销施加朝向外侧的作用力。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液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沿所述冰刀刀刃的宽度方向设置。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液桶包括壳体、两个隔板和转动杆;两个所述隔板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用于盛装冰面修复剂的容纳腔;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贯穿两个所述隔板,所述转动杆上设有与两个所述隔板配合安装的反向螺纹;通过驱动所述转动杆绕轴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所述隔板相互靠近或者远离。
20.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在冰刀刀刃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连接柱。在装配过程中,先将冰刀刀刃上的连接柱插入到冰刀刀托上,然后将支撑环从冰刀刀托的上方套装在连接柱上,并使支撑环与冰刀刀托的顶面接触,然后借助支撑环上安装的弹性插销与连接柱外壁上的卡槽卡接配合,最终实现冰刀刀刃与冰刀刀托的固定连接。冰刀刀刃和冰刀刀托采用卡接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升了冰刀刀刃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储液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冰刀刀托;101、支撑环;102、弹性插销;103、插销本体;104、弹性件;v56让妇女吗,2、冰刀刀刃;201、连接柱;202、卡槽;3、储液桶;301、壳体;302、隔板;303、转动杆;304、容纳腔;305、驱动把手;306、插槽;307、紧固螺钉;4、出液管;401、出液通道;402、套筒;403、扇叶;404、第二压缩弹簧;405、第二滚珠;406、清理毛刷;407、底座;408、顶销;409、导向滑槽;410、密封部;411、密封面;412、流通槽;413、第一滚珠;414、支撑板;415、流水孔;416、第一压缩弹簧;417、安装环;418、刷毛;419、环形凹槽;5、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请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进行说明。所述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包括:冰刀刀托1、冰刀刀刃2、支撑环101和弹性插销102。冰刀刀托1用于固定安装在冰刀鞋的底部;冰刀刀刃2位于冰刀刀托1的下方,冰刀刀刃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连接柱201,连接柱201贯穿冰刀刀托1;支撑环101套装在连接柱201上且位于冰刀刀托1的顶面;弹性插销102安装在支撑环101上,连接柱201的外壁上设有与弹性插销102卡接配合的卡槽202。
3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短道速滑用冰刀,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冰刀刀刃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连接柱201。在装配过程中,先将冰刀刀刃2上的连接柱201插入到冰刀刀托1上,然后将支撑环101从冰刀刀托1的上方套装在连接柱201上,并使支撑环101与冰刀刀托1的顶面接触,然后借助支撑环101上安装的弹性插销102与连接柱201外壁上的卡槽202卡接配合,最终实现冰刀刀刃2与冰刀刀托1的固定连接。冰刀刀刃2和冰刀刀托1采用卡接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升了冰刀刀刃2的装配效率。
33.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连接柱201与支撑环101之间的连接强度,弹性插销10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且沿支撑环101的周向均匀布置。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2,弹性插销102包括插销本体103和弹性件104;支撑环10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插销本体103和弹性件104的安装腔;插销本体103沿支撑环101的径向设置,插销本体103的一端贯穿安装腔的内侧壁并与卡槽202配合安装;安装腔的外侧开口端安装有密封盖105;弹性件104位于密封盖105和插销本体103之间,用于对插销本体103施加朝向支撑环101内侧的作用力。本实施例中,插销本体103为圆柱销,卡槽202为与圆柱销端部配合安装的圆弧面。安装腔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圆柱销滑动配合的通孔,圆柱销上安装有限位环106,该限位环106位于安装腔的内部且与圆柱销通过螺纹连接,限位环106的外径大于上述通孔的内径,从而将插销本体103限位在支撑环101上,避免插销本体103与支撑环101发生脱离。弹性件104的材质为橡胶或者聚氨酯;弹性件104为环形件,套装在插销本体103上,弹性件104的两端分别抵靠在限位环106和密封盖105上。密封盖105可以采用螺钉与支撑环10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支撑环101通过螺纹连接。从支撑环101的外侧打开密封盖105,即可将插销本体103和弹性件104从支撑环101上拆卸下来。
35.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短道速滑用冰刀还包括:储液桶3和出液管4。储液桶3固定安装在冰刀刀托1上,用于盛装冰面修复剂;出液管4与储液桶3固定连接且位于冰刀刀刃2的尾部,出液管4的内部设有出液通道401,出液通道401与储液桶3的内部腔体连通。本实施例中,当滑冰者穿着滑冰鞋在冰面上滑行时,冰刀刀刃2会在冰面上形成划痕,与此同时,储液桶3内的冰面修复剂会通过出液通道401从出液管4流出,最终注入到上述划痕内,从而将划痕填平,实现对冰面的修复,提高冰面的平整度。
3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出液管4的外侧转动安装有套筒402,套筒402的外圆周安装有扇叶403。本实施例中,出液管4为圆形管,沿竖直方向设置。冰刀刀托1上设有用于出液管4穿过的避让孔。套筒402套装在出液管4的外侧且与出液管4转动连接。扇叶
403的数量为多个,沿套筒402的周向均匀布置。滑冰者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冰刀会具备一定的速度,而扇叶403在风力的作用下会带动套筒402绕轴转动,从而实现套筒402的自转。扇叶403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气流,从而将冰面上靠近出液管4的异物清理掉,保证注入到划痕内的冰面修复剂不掺杂杂质。为了保证套筒402能够持续转动,可以在冰刀刀托1上安装电机,电机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套筒402绕轴转动。电机的动力源可以采用电池。在套筒402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404和第二滚珠405。第二压缩弹簧404位于第二滚珠405的内侧,第二压缩弹簧404的一端抵靠在该凹槽的内壁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滚珠405上,用于对第二滚珠405施加朝向套筒402中心的作用力。出液管4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滚珠405卡接配合的环形凹槽419。套筒402借助第二滚珠405与环形凹槽419的卡接配合,将其限位固定在出液管4上。套筒402与出液管4采用卡接的安装方式,方便对套筒402进行拆装,提高了拆装效率。冰面修复剂通常采用蒸馏水,为了让结的冰有更好的抗裂能力,通常会在蒸馏水内掺入牛奶。
3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5,套筒402的底部安装有清理毛刷406。本实施例中,清理毛刷406包括安装环417和刷毛418,安装环417通过螺钉固定在套筒402的底面,刷毛418均匀布置在安装环417上。清理毛刷406在套筒402的带动下绕轴转动,一方面可以对出液管4前侧的冰面进行清理,提升划痕区域的清洁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出液管4后侧注入冰面修复剂的冰面进行刷平,保证冰面的平整度。本技术的清理毛刷406能够同时完成对冰面的清理和刷平操作,结构更加紧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8.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及图6,出液管4的下端安装有底座407和顶销408,底座407固定安装在出液管4的下端面,顶销408自上而下贯穿底座407,底座407上设有与顶销408滑动配合的导向滑槽409;顶销408的上端设有密封部410,顶销408的下端用于与冰面接触,底座407的顶部设有与密封部410配合安装的密封面411,密封面411上开设有贯穿底座407的流通槽412。本实施例中,底座407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底座407与出液管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顶销408为圆柱销,导向滑槽409为与该圆柱销配合安装的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开设在底座407的中心。流通槽412为开设在导向滑槽409侧壁的通槽,流通槽412的数量为多个,沿导向滑槽409的周向均匀布置。密封部410为球体结构,该球体为配重球,配重球与顶销408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密封面411为开设在底座407顶面的圆弧面。配重球增大了顶销408的自身重力,顶销408在重力的作用下使配重球抵靠在密封面411上,从而实现对流通槽412的封堵。当冰刀在冰面上滑行时,冰面对顶销408的下端施加作用力,从而使顶销408向上运动,密封部410与密封面411随之脱离,从而实现流通槽412的导通,使冰面修复剂能够顺利通过流通槽412并注入到冰面的划痕内;当冰刀随着滑冰者抬腿动作脱离冰面时,顶销408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密封部410自动抵靠在密封面411上,从而实现对流通槽412的封堵,防止冰面修复剂滴落在平整的冰面上,同时避免对冰面修复剂造成浪费。
3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顶销408的下端安装有第一滚珠413。本实施例中,顶销408的底面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滚珠413的滚珠槽。顶销408通过第一滚珠413与冰面接触。滚珠降低了顶销408与冰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顶销408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提升了顶销408的使用寿命。
4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出液通道401内安装有支撑板414,支撑板414上开设
有流水孔415,支撑板414位于顶销408的上方,支撑板414和顶销408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416,第一压缩弹簧416对顶销408施加朝向外侧的作用力。本实施例中,出液通道401的下端开口处设有用于安装支撑板414的螺纹孔。第一压缩弹簧41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撑板414的底面,另一端抵靠在顶销408上,用于对顶销408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增大密封部410与密封面411之间的作用力,提升了密封部410对流通槽412的密封效果。流水孔415的数量为多个,沿支撑板414的周向均匀布置。流水孔415方便冰面修复剂顺利通过支撑板414进入到流通槽412内。流水孔415的孔径尺寸小于出液通道401的孔径尺寸,所以支撑板414还可以对冰面修复剂起到过滤作用。
4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出液通道401的数量为多个,沿冰刀刀刃2的宽度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出液管4上设置多个出液通道401,能够使储液桶3内的冰面修复剂在冰面上涂抹的更加均匀,同时冰刀刀刃2在冰面上所形成的划痕的宽度与冰刀刀刃2的宽度尺寸相对应,可以通过封堵出液通道401的数量来调节冰面修复剂所覆盖的冰面区域的大小,以适应冰面上划痕的宽度尺寸。
4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7,储液桶3包括壳体301、两个隔板302和转动杆303;两个隔板302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在壳体301的内部,两个隔板302之间形成用于盛装冰面修复剂的容纳腔304;转动杆303转动安装在壳体301上且贯穿两个隔板302,转动杆303上设有与两个隔板302配合安装的反向螺纹;通过驱动转动杆303绕轴转动,从而带动两个隔板30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本实施例中,壳体301为矩形结构。隔板302为矩形板且与壳体301的内壁滑动配合。出液通道401位于壳体301的底部,转动杆303与壳体301转动连接且与隔板302保持垂直,转动杆303的长度方向与多个出液通道401的排列方向保持一致。两个隔板302的中心设置与转动杆303配合安装的内螺纹。由于转动杆303与两个隔板302配合安装的螺纹为反向螺纹,所以当驱动转动杆303绕轴转动时,会带动两个隔板302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从而改变容纳腔304的尺寸大小,使与容纳腔304连通的输液通道的数量发生改变,最终实现对冰面修复剂所覆盖的冰面区域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适应冰面上划痕的宽度尺寸。
4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转动杆303的端部安装有驱动把手305。本实施例中,转动杆303位于储液桶3外侧的端部安装有驱动把手305,驱动把手305与转动杆303保持垂直且贯穿转动杆303。转动杆303上对应设有与驱动把手305插接配合的插槽306,并在转动杆303上安装用于固定驱动把手305的紧固螺钉307。
4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7,壳体301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件5。本实施例中,加热件5为电加热棒,电加热棒固定安装在壳体301的内壁上且靠近壳体301的底部,从而防止出液通道401进口端的冰面修复剂发生凝固,提升冰面修复剂的流动性。电加热棒位于两个隔板302之间的容纳腔304内,在冰刀刀托1或者壳体301的外壁上安装有电源件,该电源件通过导线与电加热棒电连接。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