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年心血管病上肢锻炼恢复装置

文档序号:30608813发布日期:2022-07-01 23:0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老年心血管病上肢锻炼恢复装置

1.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老年心血管病上肢锻炼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正在向老年化结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患者正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脑中风就是其中一种,这种疾病严重威胁了中老年人身体健康,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病例120-150万人,死亡者80-100万人,死亡率高达66.7%。这种疾病有偏瘫症状,将引发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丧失,尤其是上肢运动功能的丧失,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
3.上肢受伤需要进行恢复训练的患者,在进行恢复训练时必不可少的则是屈伸的训练装置,而目前的屈伸训练装置多是主动型,即使用者主动发力进行胳膊肘的屈伸,但是对于长期不做屈伸的患者,突然的主动屈伸,不仅胳膊无法快速适应,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导致患者抵触进行恢复训练;因此,在患者进行主动恢复训练前,被动恢复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其可以让胳膊上的肌肉以及关节适应无力下的屈伸,从而为主动恢复训练打下基础。
4.(1)因对与老年人上肢训练装置通常没有被动训练的器械;(2)当被动训练完毕时患者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时,需要患者采买其他器械才能满足加强训练的效果十分不便;(3)大多数上肢训练器械为坐凳式,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医护人员指导,如果自主锻炼有发力或姿势错误影响康复效率,甚至因发力或姿势错误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老年心血管病上肢锻炼恢复装置,包括承托组件、支撑组件、训练组件和拉展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承托组件上且支撑组件与承托组件滑动配合,所述训练组件安装在承托组件的顶部且训练组件设有两个,所述拉展组件架设在支撑组件的顶部且拉展组件包括拉伸件和辅助件,所述辅助件位于支撑组件的顶部且辅助件能够与支撑组件滑动配合,所述拉伸件置于承托组件的上方且拉伸件的端部与辅助件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承托组件包括床架和承托垫,所述承托垫安装在床架内且承托垫的顶部放置有枕靠,所述床架水平放置且床架的底部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撑柱,所述床架的两侧外壁上均设有与支撑组件相配合滑动槽。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设有两个且两个支撑组件间隔设置,两个支撑组件均包括支撑横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对称设置且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结构相同,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顶部均与支撑横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杆内设有与其滑动的推送杆,所述推送杆截面呈l型且推送杆与支撑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推送杆的上方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水平设置且限位挡板与第一支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外侧壁上设有u型块且u型块的端部设有延伸置滑动槽内的滑动块,所述u型块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旋进把手且旋进把手的端部与第一支杆外侧壁抵触配合。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横杆的截面呈回型,所述支撑横杆内设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限位凸块,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推送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杆的底部设有供辅助件滑动的限位凹槽。
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训练组件间隔设置且两个训练组件均包括腕力训练器、阻力训练盒和封闭盖,所述腕力训练器安装在封闭盖的顶部,所述封闭盖罩设在阻力训练盒的顶部且封闭盖上开设有方孔,所述阻力训练盒内设有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所述第一导向管内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一推送杆,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阻力训练盒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置于第一导向管内,所述第一推送杆的一端置于第一导向管内,第一推送杆的另一端设有抵触块,所述第二导向管位于第一导向管的旁侧且第二导向管与阻力训练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管内设有第二弹簧和第二推送杆,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导向管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推送杆端部抵触配合,所述第二推送杆的一端置于第二导向管内且第二推送杆的另一端设有待压板,所述待压板和抵触块平行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抵触块的旁侧设有定位环和推拉杆,所述定位环安装在阻力训练盒上,所述推拉杆的截面呈l型且推拉杆置于定位环内,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抵触块贴合且该端部设有拉动板,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方孔设有防滑套,所述阻力训练盒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推拉杆的避让孔。
11.进一步的,所述腕力训练器包括壳体、气囊和两个阻挡盒,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壳体能够滑动的安装在封闭盖上,所述气囊位于壳体内且壳体上开设有外溢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供手指按压的按压口且壳体的两侧外壁上设有推动板,两个阻挡盒分别罩设在两个推动板上且两个阻挡盒均与封闭盖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阻挡盒内均设有阻力板和阻力弹簧,所述阻力板与对应的推动板抵触,阻力弹簧的一端与推动板固定连接,阻力弹簧的另一端与阻挡盒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拉伸件包括定位杆和两个拉伸带,所述定位杆水平设置,所述定位杆置于支撑横杆内且定位杆的两端均设有握紧把手,两个拉伸带间隔设置且两个拉伸带的一端均设有握把,拉伸带的另一端设有锁紧插头,所述定位杆上设有两个定位盒且两个定位盒上均设有供拉伸带穿过的通孔,每个定位盒的两侧均设有限位盘且两个限位盘相邻的一侧均与定位盒抵触配合,每个限位盘上均设有限位螺栓。
13.进一步的,所述辅助件包括辅助杆和对称设置的两个放置箱,两个放置箱分别置于两个支撑横杆的顶部且两个放置箱均能够在两个支撑横杆上滑动,所述辅助杆位于两个放置箱之间且辅助杆与两个放置箱固定连接,辅助杆上设有两个与锁紧插头插接配合的插接块,两个放置箱内均设有配重块且两个放置箱的旁侧均设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上均设有拉力弹簧且两个拉力弹簧分别与两个放置箱插接配合,一个所述放置箱的旁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拨动电机且拨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拨动齿轮,所述拨动齿轮的旁侧设有若干凸齿且若干个凸齿均与对应的支撑横杆侧壁固定连接。
14.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5.其一,当患者需要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患者能够平躺在承托垫上避免训练时长期端坐或站立导致腰部或膝关节长期受力产生损伤,患者躺在承托垫上后首先通过手部将推拉杆上的防滑套握紧,随后手臂和手掌同步用力并将推拉杆向后拉动,推拉杆推动抵触板和第一推送杆在第一导向管内移动,第一弹簧受第一推送杆的抵触力收缩并向第一推送
杆提供抵触力从而锻炼患者的上肢力量,达到康复训练上肢的目的;
16.其二,当上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需要加强时,转动推拉杆90度使推拉杆呈水平状后,再次向后拉动推拉杆由于推拉杆上的拉动板与待压板抵触,在推拉杆向后移动时能同步带动待压板和抵触块一起向后移动,与待压板连接的第二推送杆和与抵触块连接的第一推送杆分别对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施加压力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收缩,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在收缩的同时也能够向第一推送杆和第二推送杆提供推送力从而增强患者上肢受到力的反馈,达到增强训练上肢的目的;
17.其三,当患者需要对手部和腕关节进行康复训练时,首先将手掌搭接在壳体上,随后手指穿过按压口搭在气囊上,手指向内弯曲挤压气囊,气囊受力的同时也向患者反馈压力,当气囊受挤压力较大时气囊能够通过外溢口减少压力的反馈,当需要对腕关节进行训练时,通过手掌推动壳体在封闭板上水平移动,当壳体移动时带动两个推动板在两个阻挡盒内移动,两个阻挡盒内的阻力板通过阻力弹簧对两个推动板提供推动力,从而使患者使用腕关节在推动壳体时能够感受到阻力弹簧提供推动力,从而增强腕关节受力达到训练的效果,并且在腕关节推动壳体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到患者的肘关节,更进一步的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康复训练;
18.其四,当患者需要进一步的对上肢进行训练时,将双手分别握持一个握把后,通过向下拉动握把使拉伸带通过插接块和锁紧插头的配合带动辅助杆水平移动,当辅助杆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放置箱同步移动,通过拉动两个放置箱达到训练上肢的目的,当训练一段时间后能够在放置箱内添加配重块增大训练重量,从而提高康复训练的进度,两个放置箱旁侧设置的拉力弹簧能够帮助放置箱进行复位。
19.其五,当患者无法进行自主训练时,首先通过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掌套入握把中,随后开启拨动电机使其工作,当拨动电机工作时能够驱动拨动齿轮与支撑横杆侧壁上的凸齿啮合从而带动放置盒以及与其固定连接的辅助杆水平移动,当辅助杆移动时通过插接块和锁紧插头的配合带动拉伸带移动,当拉伸带移动时能够带动套入握把中手掌移动从而使患者的上肢做伸展运动,辅助患者做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承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训练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腕力训练器的放大图;
26.图6为本发明阻力训练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阻力训练盒的剖视图;
28.图8为本发明支撑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29.图9为本发明拉展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拉伸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发明辅助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中:承托组件1,床架11,承托垫12,枕靠13,支撑柱14,支撑组件2,支撑横杆21,支撑板211,限位凸块212,第一支杆22,第二支杆23,推送杆24,限位挡板25,u型块26,旋进把手27,训练组件3,腕力训练器31,壳体311,气囊312,阻挡盒313,外溢口314,推动板315,阻力板316,阻力弹簧317,阻力训练盒32,封闭盖33,第一导向管331,第二导向管332,第一弹簧333,第一推动杆334,抵触块335,第二弹簧336,第二推动杆337,待压板338,定位环339,推拉杆3310,拉动板3311,拉展组件4,拉伸件41,定位杆411,拉伸带412,握紧把手413,握把414,锁紧插头415,定位盒416,限位盘417,限位螺栓418,辅助件42,辅助杆421,放置箱422,插接块423,安装板424,拉力弹簧425,拨动电机426,拨动齿轮427。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35.本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老年心血管病上肢锻炼恢复装置,包括承托组件1、支撑组件2、训练组件3和拉展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2安装在承托组件1上且支撑组件2与承托组件1滑动配合,所述训练组件3安装在承托组件1的顶部且训练组件3设有两个,所述拉展组件4架设在支撑组件2的顶部且拉展组件4包括拉伸件41和辅助件42,所述辅助件42位于支撑组件2的顶部且辅助件42能够与支撑组件2滑动配合,所述拉伸件41置于承托组件1的上方且拉伸件41的端部与辅助件42连接。
36.具体的,所述承托组件1包括床架11和承托垫12,所述承托垫12安装在床架11内且承托垫12的顶部放置有枕靠13,所述床架11水平放置且床架11的底部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撑柱14,所述床架11的两侧外壁上均设有与支撑组件2相配合滑动槽,设置的支撑柱14用于对床架11进行支撑,床架11用于支撑承托垫12,设置在承托垫12上的枕靠13用于在患者躺下时枕头部,并枕靠13能够放置在承托垫12的任意位置,患者在进行上上肢康复训练时躺在承托垫12上,通过上肢发力向下拽拉拉展组件4,患者的腰腹无需用力以及借力,从而避免患者因发力或姿势错误影响康复效率。
37.具体的,所述支撑组件2设有两个且两个支撑组件2间隔设置,两个支撑组件2均包括支撑横杆21、第一支杆22和第二支杆23,所述第一支杆22和第二支杆23对称设置且第一支杆22和第二支杆23结构相同,第一支杆22和第二支杆23的顶部均与支撑横杆2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杆22内设有与其滑动的推送杆24,所述推送杆24截面呈l型且推送杆24与支撑横杆21固定连接,所述推送杆24的上方设有限位挡板25,所述限位挡板25水平设置且限位挡板25与第一支杆2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22的外侧壁上设有u型块26且u型块26的端部设有延伸置滑动槽内的滑动块,所述u型块26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旋进把手27且旋进把手27的端部与第一支杆22外侧壁抵触配合,第一支杆22能够在u型块26内竖直移动,当第一支杆22在u型块26内移动到指定位置时,通过转动设置的旋进把能够对第一支杆22进行限位固定,并且u型块26通过滑动块在床架11上的滑动槽内滑动能够改变第一支杆22和
第二支杆23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支杆22和第二支杆23均通过拆解与支撑横杆21固定连接。
38.具体的,所述支撑横杆21的截面呈回型,所述支撑横杆21内设有支撑板211且支撑板21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限位凸块212,所述支撑板211的底部与推送杆2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杆21的底部设有供辅助件42滑动的限位凹槽,支撑横杆21内设有供支撑板211放置的容纳槽,支撑板211置于容纳槽内并且支撑板211通过插接与推送杆24固定连接。
39.具体的,两个所述训练组件3间隔设置且两个训练组件3均包括腕力训练器31、阻力训练盒32和封闭盖33,所述腕力训练器31安装在封闭盖33的顶部,所述封闭盖33罩设在阻力训练盒32的顶部且封闭盖33上开设有方孔,所述阻力训练盒32内设有第一导向管331和第二导向管332,所述第一导向管331内设有第一弹簧333和第一推动杆334,所述第一弹簧333的一端与阻力训练盒32固定连接,第一弹簧333的另一端置于第一导向管331内,所述第一推动杆334的一端置于第一导向管331内,第一推动杆334的另一端设有抵触块335,所述第二导向管332位于第一导向管331的旁侧且第二导向管332与阻力训练盒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管332内设有第二弹簧336和第二推动杆337,所述第二弹簧336的一端与第二导向管332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36的另一端与第二推动杆337端部抵触配合,所述第二推动杆337的一端置于第二导向管332内且第二推动杆337的另一端设有待压板338,所述待压板338和抵触块335平行设置,设置的封闭盖33用于将阻力训练盒32内的空间封闭防止外界的脏污进入,设置的待压板338和抵触块335在移动时均与阻力训练盒32底部滑动配合。
40.具体的,所述抵触块335的旁侧设有定位环339和推拉杆3310,所述定位环339安装在阻力训练盒32上,所述推拉杆3310的截面呈l型且推拉杆3310置于定位环339内,所述推拉杆3310的一端与抵触块335贴合且该端部设有拉动板3311,所述推拉杆3310的另一端穿过方孔设有防滑套,所述阻力训练盒32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推拉杆3310的避让孔,当患者需要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患者能够平躺在承托垫12上避免训练时长期端坐或站立导致腰部或膝关节长期受力产生损伤,患者躺在承托垫12上后首先通过手部将推拉杆3310上的防滑套握紧,随后手臂和手掌同步用力并将推拉杆3310向后拉动,推拉杆3310推动抵触板和第一推动杆334在第一导向管331内移动,第一弹簧333受第一推动杆334的抵触力收缩并向第一推动杆334提供抵触力从而锻炼患者的上肢力量,达到康复训练上肢的目的;当上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需要加强时,转动推拉杆331090度使推拉杆3310呈水平状后,再次向后拉动推拉杆3310由于推拉杆3310上的拉动板3311与待压板338抵触,在推拉杆3310向后移动时能同步带动待压板338和抵触块335一起向后移动,与待压板338连接的第二推动杆337和与抵触块335连接的第一推动杆334分别对第一弹簧333和第二弹簧336施加压力使第一弹簧333和第二弹簧336收缩,第一弹簧333和第二弹簧336在收缩的同时也能够向第一推动杆334和第二推动杆337提供推送力从而增强患者上肢受到力的反馈,达到增强训练上肢的目的,当推拉杆331090度使推拉杆3310呈水平状后拉动板3311移动至待压板338答复正前方,当推拉杆3310向后拉动时能够通过拉动板3311带动待压板338向后移动。
41.具体的,所述腕力训练器31包括壳体311、气囊312和两个阻挡盒313,所述壳体311为中空结构且壳体311能够滑动的安装在封闭盖33上,所述气囊312位于壳体311内且壳体311上开设有外溢口314,所述壳体311的顶部设有供手指按压的按压口且壳体311的两侧外
壁上设有推动板315,两个阻挡盒313分别罩设在两个推动板315上且两个阻挡盒313均与封闭盖3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阻挡盒313内均设有阻力板316和阻力弹簧317,所述阻力板316与对应的推动板315抵触,阻力弹簧317的一端与推动板315固定连接,阻力弹簧317的另一端与阻挡盒313固定连接,当患者需要对手部和腕关节进行康复训练时,首先将手掌搭接在壳体311上,随后手指穿过按压口搭在气囊312上,手指向内弯曲挤压气囊312,气囊312受力的同时也向患者反馈压力,当气囊312受挤压力较大时气囊312能够通过外溢口314减少压力的反馈,当需要对腕关节进行训练时,通过手掌推动壳体311在封闭板上水平移动,当壳体311移动时带动两个推动板315在两个阻挡盒313内移动,两个阻挡盒313内的阻力板316通过阻力弹簧317对两个推动板315提供推动力,从而使患者使用腕关节在推动壳体311时能够感受到阻力弹簧317提供推动力,从而增强腕关节受力达到训练的效果,并且在腕关节推动壳体311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到患者的肘关节,更进一步的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康复训练,气囊312上设有进气孔,通过进气孔能够向气囊312充气从而调节气囊312内气体的容量。
42.具体的,所述拉伸件41包括定位杆411和两个拉伸带412,所述定位杆411水平设置,所述定位杆411置于支撑横杆21内且定位杆411的两端均设有握紧把手413,两个拉伸带412间隔设置且两个拉伸带412的一端均设有握把414,拉伸带412的另一端设有锁紧插头415,所述定位杆411上设有两个定位盒416且两个定位盒416上均设有供拉伸带412穿过的通孔,每个定位盒416的两侧均设有限位盘417且两个限位盘417相邻的一侧均与定位盒416抵触配合,每个限位盘417上均设有限位螺栓418,所述定位杆411能在支撑横杆21内水平移动,当定位杆411移动指定位置时,通过向上移动推送杆24将支撑板211向上顶升,将定位杆411限位在两个限位凸块212之间,以避免定位杆411在使用时受患者力的影响在支撑横杆21内滑动,导致患者肩关节受损或手臂拉伤,握把414上套设有防滑套且握把414上设有束缚绳,当无法自主锻炼的患者手部握住握把414时,通过束缚绳能够将该患者的手掌固定在握把414上,拉伸带412的中部置于定位盒416内并且拉伸带412能够在定位盒416内滑动,拉伸带412上设置的锁紧插头415无法通过定位盒416上的通孔,设置的限位盘417能够根据患者的肩距离调节两个定位盒416之间的距离,从而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提高实用性。
43.具体的,所述辅助件42包括辅助杆421和对称设置的两个放置箱422,两个放置箱422分别置于两个支撑横杆21的顶部且两个放置箱422均能够在两个支撑横杆21上滑动,所述辅助杆421位于两个放置箱422之间且辅助杆421与两个放置箱422固定连接,辅助杆421上设有两个与锁紧插头415插接配合的插接块423,两个放置箱422内均设有配重块且两个放置箱422的旁侧均设有安装板424,两个安装板424上均设有拉力弹簧425且两个拉力弹簧425分别与两个放置箱422插接配合,一个所述放置箱422的旁侧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拨动电机426且拨动电机426的输出轴上设有拨动齿轮427,所述拨动齿轮427的旁侧设有若干凸齿且若干个凸齿均与对应的支撑横杆21侧壁固定连接,当患者需要进一步的对上肢进行训练时,将双手分别握持一个握把414后,通过向下拉动握把414使拉伸带412通过插接块423和锁紧插头415的配合带动辅助杆421水平移动,当辅助杆421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放置箱422同步移动,通过拉动两个放置箱422达到训练上肢的目的,当训练一段时间后能够在放置箱422内添加配重块增大训练重量,从而提高康复训练的进度,两个放置箱422旁侧设置的拉力弹簧425能够帮助放置箱422进行复位;当患者无法进行自主训练时,首先通过医护
人员将患者的手掌套入握把414中,随后开启拨动电机426使其工作,当拨动电机426工作时能够驱动拨动齿轮427与支撑横杆21侧壁上的凸齿啮合从而带动放置盒以及与其固定连接的辅助杆421水平移动,当辅助杆421移动时通过插接块423和锁紧插头415的配合带动拉伸带412移动,当拉伸带412移动时能够带动套入握把414中手掌移动从而使患者的上肢做伸展运动,辅助患者做康复训练
44.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当患者需要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患者能够平躺在承托垫12上避免训练时长期端坐或站立导致腰部或膝关节长期受力产生损伤,患者躺在承托垫12上后首先通过手部将推拉杆3310上的防滑套握紧,随后手臂和手掌同步用力并将推拉杆3310向后拉动,推拉杆3310推动抵触板和第一推动杆334在第一导向管331内移动,第一弹簧333受第一推动杆334的抵触力收缩并向第一推动杆334提供抵触力从而锻炼患者的上肢力量,达到康复训练上肢的目的;当上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需要加强时,转动推拉杆331090度使推拉杆3310呈水平状后,再次向后拉动推拉杆3310由于推拉杆3310上的拉动板3311与待压板338抵触,在推拉杆3310向后移动时能同步带动待压板338和抵触块335一起向后移动,与待压板338连接的第二推动杆337和与抵触块335连接的第一推动杆334分别对第一弹簧333和第二弹簧336施加压力使第一弹簧333和第二弹簧336收缩,第一弹簧333和第二弹簧336在收缩的同时也能够向第一推动杆334和第二推动杆337提供推送力从而增强患者上肢受到力的反馈,达到增强训练上肢的目的;当患者需要对手部和腕关节进行康复训练时,首先将手掌搭接在壳体311上,随后手指穿过按压口搭在气囊312上,手指向内弯曲挤压气囊312,气囊312受力的同时也向患者反馈压力,当气囊312受挤压力较大时气囊312能够通过外溢口314减少压力的反馈,当需要对腕关节进行训练时,通过手掌推动壳体311在封闭板上水平移动,当壳体311移动时带动两个推动板315在两个阻挡盒313内移动,两个阻挡盒313内的阻力板316通过阻力弹簧317对两个推动板315提供推动力,从而使患者使用腕关节在推动壳体311时能够感受到阻力弹簧317提供推动力,从而增强腕关节受力达到训练的效果,并且在腕关节推动壳体311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到患者的肘关节,更进一步的对患者的上肢进行康复训练;当患者需要进一步的对上肢进行训练时,将双手分别握持一个握把414后,通过向下拉动握把414使拉伸带412通过插接块423和锁紧插头415的配合带动辅助杆421水平移动,当辅助杆421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放置箱422同步移动,通过拉动两个放置箱422达到训练上肢的目的,当训练一段时间后能够在放置箱422内添加配重块增大训练重量,从而提高康复训练的进度,两个放置箱422旁侧设置的拉力弹簧425能够帮助放置箱422进行复位;当患者无法进行自主训练时,首先通过医护人员将患者的手掌套入握把414中,随后开启拨动电机426使其工作,当拨动电机426工作时能够驱动拨动齿轮427与支撑横杆21侧壁上的凸齿啮合从而带动放置盒以及与其固定连接的辅助杆421水平移动,当辅助杆421移动时通过插接块423和锁紧插头415的配合带动拉伸带412移动,当拉伸带412移动时能够带动套入握把414中手掌移动从而使患者的上肢做伸展运动,辅助患者做康复训练。
4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