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调节式四肢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83254发布日期:2022-06-11 05:25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调节式四肢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调节式四肢康复器。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
3.在医院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中,一些偏瘫、截瘫和四肢运动困难及长期卧床的患者较多,由于其四肢活动受限,容易发生足下垂、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为实现促进患者四肢关节功能恢复、常需由护士、护工或患者家属等通过手动按摩帮助患者运动等方法来实现,既费时又费力,在前期需要医护人员将患者转移至跑步机旁边进行脚步行走的康复训练,非常不便,且现有的一些四肢康复器的训练方式太单一,并不能很好地锻炼患者四肢的协调性,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调节式四肢康复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锻炼不便以及训练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锻炼患者四肢的协调性的问题。
5.本发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调节式四肢康复器,包括:
6.底座,为空腔结构,其内设有多个配重块;
7.座椅,通过伸缩杆设置在底座上;
8.两组第一腿部训练机构,对称设置在底座上,位于座椅的一侧,所述第一腿部训练机构包括:座台,设置在底座上;两块固定板,对称设置在座台上;两个滚筒,对称设置,架设在两块固定板之间,位于两块固定板的两端;传送带,套装在两个滚筒上;电机,嵌设在其中一块固定板的一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滚筒的一端固定;
9.第一手部训练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一端,位于座椅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手部训练机构包括:l型支撑杆,其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其内安装有定滑轮;阻力组件,设置在支撑杆内;拉绳,其一端与阻力组件连接,另一端活动套接在定滑轮上,且穿过l型支撑杆延伸至l型支撑杆外;拉环,设置在拉绳背离阻力组件的一端。
10.优选地,还包括:
11.两个电动伸缩杆,对称设置在座台的一端,所述电动伸缩杆背离座台的一端与固定板的底部固定。
12.优选地,还包括:
13.第一滑槽,开设在底座上,所述伸缩杆背离座椅的一端卡装在第一滑槽内,并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用于移动座椅。
14.优选地,还包括:
15.两组第二腿部训练机构,对称设置在底座背离第一手部训练机构的一端。
16.优选地,所述第二腿部训练机构包括:
17.支撑板,竖直设置在底座上;
18.第二滑槽,开设在底座上;
19.滑块,卡装在第二滑槽内,并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20.踏板,倾斜设置,其一端与滑块背离第二滑槽的一端固定,所述踏板的侧壁设有固定带;
21.伸缩柱,其两端分别与支撑板、踏板固定,所述伸缩柱内设有弹簧。
22.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与伸缩柱之间设有电磁铁,所述伸缩柱与踏板之间设有磁铁,所述支撑板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电磁铁电连接。
23.优选地,所述阻力组件包括:
24.两条第三滑槽,对称竖直开设在l型支撑杆的侧壁;
25.两块安装板,水平架设在l型支撑杆内,其中一块安装板位于另一块安装板的上方,两块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卡装在两条第三滑槽内,并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
26.阻尼气缸,设置在两块安装板之间;
27.连接环,固定在位于上方的安装板上,所述拉绳的一端与连接环连接。
28.优选地,还包括:
29.第二手部训练机构,设置在l型支撑杆的侧壁上。
30.优选地,所述第二手部训练机构包括:
31.活动板,设置在l型支撑杆的侧壁上;
32.多条凹槽,均匀开设在活动板背离l型支撑杆的一侧;
33.多个弹力球,卡装在凹槽内,并与凹槽滑动连接。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调节式四肢康复器,其有益效果是:
35.本发明适合患者在恢复全期使用,在前期只能进行被动训练时,患者可以将双脚放在传送带上,带动患者的脚在传送带上行走,慢慢的恢复、锻炼患者腿部的力量,且不需要医护人员将患者转移至跑步机旁边进行脚步行走的康复训练,使用更便捷,后期患者可以自主站在传送带上进行行走训练或爬坡训练,训练方式多样,还设有主动训练的第一手部训练机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对手臂、手部的力量进行训练,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此外,本发明还设有第二腿部训练机构,可以进行更进一步、更费力的腿部力量训练,可以主动训练也可以被动训练,有助于患者的腿部肌肉得到更好的恢复,且训练动作更丰富,不枯燥。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很好地锻炼患者四肢的协调性。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发明第一腿部训练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9.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40.图中各个标号含义:1—底座,2—座椅,3—伸缩杆,4—第一腿部训练机构,5—第一手部训练机构,6—第二腿部训练机构,7—第二手部训练机构,11—第一滑槽,41—座台,42—固定板,43—滚筒,44—电机,45—电动伸缩杆,51—l型支撑杆,52—阻力组件,53—拉绳,54—拉环,55—定滑轮,521—安装板,522—阻尼气缸,523—连接环,61—支撑板,62—踏板,63—伸缩柱,64—弹簧,611—电磁铁,71—活动板,72—弹力球。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调节式四肢康复器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座椅2、伸缩杆3、第一腿部训练机构4、第一手部训练机构5。底座1为空腔结构,其内设有多个配重块,为整个装置提供支撑;座椅2通过伸缩杆3设置在底座1上,因为很多患者开始是没办法长时间站立的,设置座椅2患者可以坐着训练;两组第一腿部训练机构4对称设置在底座1上,位于座椅2的一侧,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腿部训练机构4包括:座台41、固定板42、滚筒43、传送带、电机44。座台41设置在底座1上;两块固定板42对称设置在座台41上;两个滚筒43对称设置,架设在两块固定板42之间,位于两块固定板42的两端;传送带套装在两个滚筒43上;电机44嵌设在其中一块固定板42的一端,所述电机44的输出轴与滚筒43的一端固定;第一手部训练机构5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位于座椅2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手部训练机构5包括:l型支撑杆51、定滑轮55、阻力组件52、拉绳53、拉环54。l型支撑杆51的一端固定在底座1上,其内安装有定滑轮55;阻力组件52设置在支撑杆51内;拉绳53的一端与阻力组件52连接,另一端活动套接在定滑轮55上,且穿过l型支撑杆51延伸至l型支撑杆51外;拉环54设置在拉绳53背离阻力组件52的一端。其中,两块固定板42的一端与座台41可转动连接。如图2上方的图所示,对于前期不能自主训练能力的患者,可以将双脚放在传送带上,电机44工作可以带动滚筒43转动,从而使传送带转动,带动患者的脚在传送带上行走,慢慢的恢复、锻炼患者腿部的力量,不需要医护人员将患者转移至跑步机旁边进行脚步行走的康复训练,使用更便捷,且患者可以坐着行走,避免患者站不稳而摔下跑步机,本发明还设置了第一手部训练机构5来锻炼手部力量,阻力组件可以调整阻力的大小,患者根据自身需求来锻炼,患者拉住拉环54向下拉来进行锻炼,使用方便,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
43.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电动伸缩杆45对称设置在座台41的一端,所述电动伸缩杆45背离座台41的一端与固定板42的底部固定。如图2下方的图所示,患者在锻炼时,可以调节电动伸缩杆45的高度将固定板42和传送带等的一端升起一定的高度,来改变传送带与水平面的角度,相当于一个爬坡的功能,可以更进一步的锻炼患者的腿部力量,锻炼时,患者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可以主动也可以被动进行训练。
44.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滑槽11开设在底座1上,所述伸缩杆3背离座椅2的一端卡装在第一滑槽11内,并与第一滑槽11滑动连接,用于移动座椅2。如图3所示,第一滑槽11位于两组第一腿部训练机构4之间,患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座椅2的位置。
45.进一步的,还包括:两组第二腿部训练机构6对称设置在底座1背离第一手部训练机构5的一端。患者在利用第二腿部训练机构6训练时,可以调节座椅2靠近第二腿部训练机构6的方向。
4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腿部训练机构6包括:支撑板61、第二滑槽、滑块、踏板62、伸缩柱63、弹簧64。支撑板61竖直设置在底座1上;第二滑槽开设在底座1上;滑块卡装在第二滑槽内,并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踏板62倾斜设置,其一端与滑块背离第二滑槽的一端固定,所述踏板62的侧壁设有固定带621;伸缩柱6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61、踏板62固定,所述伸缩柱63内设有弹簧64。利用第二腿部训练机构6锻炼时,患者将脚放在踏板62上,用固定带621固定住脚,然后向支撑板61处蹬踏板62,蹬踏板62时,踏板62会在第二滑槽内滑动,弹簧64提供阻力,患者根据自身能力挤压弹簧64,适合后期患者进行更进一步的锻炼,患者可以主动进行训练。
4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61与伸缩柱63之间设有电磁铁611,所述伸缩柱63与踏板62之间设有磁铁,所述支撑板61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电磁铁611电连接。伸缩柱和弹簧可以使用钢铁材质制成,当通入足够大的电流时电磁铁611产生磁性,然后通过伸缩柱63将磁力传递给磁铁,使电磁铁611与磁铁吸合,控制器可以控制电磁铁611内间歇性通入电流,可以使电磁铁611与磁铁间歇性吸合,患者在锻炼时将脚固定在踏板62上后,可以被动的进行腿部训练,适合前期患者的肢体力量没有恢复时使用,训练方式更灵活。
48.进一步的,所述阻力组件52包括:第三滑槽、安装板521、阻尼气缸522、连接环523。两条第三滑槽对称竖直开设在l型支撑杆51的侧壁;两块安装板521水平架设在l型支撑杆51内,其中一块安装板521位于另一块安装板521的上方,两块所述安装板521的两端分别卡装在两条第三滑槽内,并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阻尼气缸522设置在两块安装板521之间;连接环523固定在位于上方的安装板521上,所述拉绳53的一端与连接环523连接。使用时,患者拉住拉环54,然后拉绳53带动安装板521滑动,从而阻尼气缸522的活塞杆伸出,提供训练时的阻力,患者可以主动地进行手部力量训练。
49.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手部训练机构7设置在l型支撑杆51的侧壁上。在使用第一手部训练机构5锻炼后,或者时在恢复前期,患者首部力量不足时,可以利用第二手部训练机构7活动和激活手部的肌肉,使得患者锻炼更充分。
5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手部训练机构7包括:活动板71、凹槽、弹力球72。活动板71设置在l型支撑杆51的侧壁上;多条凹槽均匀开设在活动板71背离l型支撑杆51的一侧;多个弹力球72卡装在凹槽内,并与凹槽滑动连接。使用时,患者将手按压在弹力球72上,上下移动,弹力球72可以为患者活动手部肌肉。
5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适合患者在恢复全期使用,在前期只能进行被动训练时,患者可以将双脚放在传送带上,带动患者的脚在传送带上行走,慢慢的恢复、锻炼患者腿部的力量,且不需要医护人员将患者转移至跑步机旁边进行脚步行走的康复训练,使用更便捷,后期患者可以自主站在传送带上进行行走训练或爬坡训练,训练方式多样,还设有主动训练的第一手部训练机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对手臂、手部的力量进行训练,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此外,本发明还设有第二腿部训练机构,可以进行更进一步、更费力的腿部力量训练,可以主动训练也可以被动训练,有助于患者的腿部肌肉得到更好的恢复,且训练动作更丰富,不枯燥。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很好地锻炼患者四肢的协调性。
52.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