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篮球投球训练框

文档序号:30833358发布日期:2022-07-22 22:2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篮球投球训练框

1.本发明涉及篮球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篮球投球训练框。


背景技术:

2.篮球是以手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主要动作有持球、背后运球、胸前传球、击地传球、低手传球、头上传球、投篮、扣篮,投篮则需要使用投球训练框,现有的训练框大多为固定的,无法移动,且在投篮后,需自行捡回,降低了训练效果,否则就需要有人陪练,将扔出的篮球捡回,提高训练的效果,但浪费了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移动式篮球投球训练框,在投篮后无需自行捡回,也无需人员陪练,提高训练效果的同时,节省了人工,且训练框可移动,方便收纳。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座、支撑杆、篮球板和篮球框,所述的底座外顶壁的中心设有支撑杆,该支撑杆的上端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两端上均固定有篮球板,篮球板远离于连接杆的一侧壁上均固定有篮球框;它还包含:
5.万向轮,所述的万向轮为四个,且其分别固定在底座外底壁的四角,万向轮自带刹车设置;
6.连接网袋,所述的连接网袋的两侧为敞口式结构,连接网袋上侧的外环壁固定在篮球框外环壁的下侧,连接网袋的下侧插设在底座的上侧壁上,且连接网袋与底座贯通设置;
7.限位箱,所述的限位箱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设置于底座内部的前后两侧,限位箱的下侧固定在底座的内底壁上,限位箱相邻于底座侧壁的一侧呈敞口式结构,且限位箱的相邻于底座侧壁的一侧固定在底座的内壁上,底座的前后两侧壁上设有出球口,该出球口与限位箱贯通设置,出球口侧壁的外侧向上倾斜设置;
8.击球机构,所述的击球机构设置于底座内部的中侧,且击球机构的两侧分别与限位箱连接;
9.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设置于底座的内部的一侧,击球机构与蓄电池连接;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万向轮将底座移动至训练场所,然后将万向轮上的刹车锁紧,从而避免底座移动,底座上方通过支撑杆以及连接杆设置有两个篮球板和篮球框,进而使得两个训练者同时在两侧进行投篮操作,训练者扔进篮球框内部的篮球顺着连接网袋进入底座内部的限位箱内,然后启动击球机构,通过击球机构将位于限位箱内部的篮球击出,从而无需训练者捡球。
11.优选地,所述的击球机构包含:
12.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设置于底座的内部,且支撑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底座的上下两内壁固定连接;
13.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为两个,且其分别嵌设在限位箱相邻于支撑板一侧的外侧壁上的凹槽内;
14.击球杆,所述的击球杆为两个,且其分别固定在连接板相邻于限位箱的一侧壁上,击球杆的另一端穿过限位箱的侧壁后,悬设在限位箱内;
15.抵触弹簧,所述的抵触弹簧为数个,且其等量并上下对应固定在连接板远离于击球杆的一侧壁上,抵触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的侧壁上;
16.拉动齿板,所述的拉动齿板为两个,且其活动插设在支撑板中心的通孔内部的上下两侧,两个拉动齿板的一侧分别穿过支撑板中心的通孔后,一一对应固定在限位板远离于击球杆的一侧壁上;
17.推动齿轮,所述的推动齿轮为两个,且其均为半齿轮,两个推动齿轮分别嵌设在通孔内部中心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推动齿轮与两个拉动齿板一一对应相啮合设置;
18.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设置于通孔的内部,连接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通孔的两侧壁旋接,两个推动齿轮分别套设并固定在连接轴的两端上;
19.推动电机,所述的推动电机嵌设在支撑板的一侧壁内,且推动电机与蓄电池连接,推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推动电机,推动电机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两个推动齿轮转动,推动齿轮分别带动与之啮合的拉动齿板向支撑板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板向支撑板的一侧移动,连接板带动击球杆向限位箱的外侧移动,然后篮球从连接网袋内掉至限位箱内,当推动齿轮的齿与拉动齿板分离时,则通过抵触弹簧的弹力带动连接板向限位箱的一侧快速移动,连接板带动击球杆向限位箱内部移动,从而将篮球击打出限位箱以及底座。
21.优选地,所述的抵触弹簧的内部均设有导向杆,该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的侧壁上,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板后,固定在限位箱侧壁上的凹槽上;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对抵触弹簧进行导向并支撑,进而对连接板进行导向并支撑。
23.优选地,所述的通孔的上下两内壁上均固定有滑板,该滑板滑动设置在拉动齿板上的滑槽内;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拉动齿板在前后移动的过程中,拉动齿板上的滑槽在滑板上滑动。
25.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内嵌设有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与蓄电池连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杆的上端后,与连接杆的下侧壁固定连接;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训练时需要的位置,启动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篮球板转动,直至篮球板转动至合适的角度。
27.优选地,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上套设有支撑管,且通过螺栓旋接,该支撑管的下端固定在底座的外顶壁上;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时,松开支撑管上的螺栓,将支撑杆向下移动收纳至支撑管内,在使用时,则再将支撑杆从支撑管内向上抬起,再通过支撑管上的螺栓对支撑杆进行限位。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0.1、在底座的外底部设有万向轮,且万向轮自带刹车,从而方便带动底座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31.2、篮球框与底座之间通过连接网袋连接,扔进篮球框内部的篮球经由连接网袋传送至底座的内部,且通过击球机构打出,从而无需自行捡回或陪练人员捡回。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34.图3为图2中b部放大图。
35.图4为本发明中推动齿轮、拉动齿板以及滑板的分解图。
36.图5为本发明中支撑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底座1、出球口1-1、支撑杆2、篮球板3、篮球框4、连接杆5、万向轮6、连接网袋7、限位箱8、击球机构9、支撑板9-1、通孔9-1-1、连接板9-2、击球杆9-3、抵触弹簧9-4、拉动齿板9-5、推动齿轮9-6、连接轴9-7、推动电机9-8、蓄电池10、导向杆11、滑板12、旋转电机13、支撑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实施例1:
4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含底座1、支撑杆2、篮球板3和篮球框4,所述的底座1外顶壁的中心设有支撑杆2,该支撑杆2的上端设有连接杆5,该连接杆5的两端上均铆接固定有篮球板3,篮球板3远离于连接杆5的一侧壁上均铆接固定有篮球框4;它还包含:
42.万向轮6,所述的万向轮6为四个,且其分别铆接固定在底座1外底壁的四角,万向轮6自带刹车设置;
43.连接网袋7,所述的连接网袋7的两侧为敞口式结构,连接网袋7上侧的外环壁缝设固定在篮球框4外环壁的下侧,连接网袋7的下侧插设在底座1的上侧壁上,且连接网袋7与底座1贯通设置;
44.限位箱8,所述的限位箱8为两个,且其前后对应设置于底座1内部的前后两侧,限位箱8的下侧固定在底座1的内底壁上,限位箱8相邻于底座1侧壁的一侧呈敞口式结构,且限位箱8的相邻于底座1侧壁的一侧固定在底座1的内壁上,底座1的前后两侧壁上开设有出球口1-1,该出球口1-1与限位箱8贯通设置,出球口1-1侧壁的外侧向上倾斜设置;
45.击球机构9,所述的击球机构9设置于底座1内部的中侧,且击球机构9的两侧分别与限位箱8连接;
46.蓄电池10,所述的蓄电池10设置于底座1的内部的一侧,击球机构9与蓄电池10连接;
4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万向轮6将底座1移动至训练场所,然后将万向轮6上的刹车锁紧,从而避免底座1移动,底座1上方通过支撑杆2以及连接杆5设置有两个篮球板3和篮球框4,进而使得两个训练者同时在两侧进行投篮操作,训练者扔进篮球框4内部的篮球顺着连接网袋7进入底座1内部的限位箱8内,然后启动击球机构9,通过击球机构9将位于限位箱8内部的篮球击出,从而无需训练者捡球。
48.实施例2:
49.参看图2-图5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所述的击球机构9包含:
50.支撑板9-1,所述的支撑板9-1设置于底座1的内部,且支撑板9-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底座1的上下两内壁铆接固定;
51.连接板9-2,所述的连接板9-2为两个,且其分别嵌设在限位箱8相邻于支撑板9-1一侧的外侧壁上的凹槽内;
52.击球杆9-3,所述的击球杆9-3为两个,且其分别铆接固定在连接板9-2相邻于限位箱8的一侧壁上,击球杆9-3的另一端穿过限位箱8的侧壁后,悬设在限位箱8内;
53.抵触弹簧9-4,所述的抵触弹簧9-4为数个,且其等量并上下对应铆接固定在连接板9-2远离于击球杆9-3的一侧壁上,抵触弹簧9-4的另一端铆接固定在支撑板9-1的侧壁上;
54.拉动齿板9-5,所述的拉动齿板9-5为两个,且其活动插设在支撑板9-1中心的通孔9-1-1内部的上下两侧,两个拉动齿板9-5的一侧分别穿过支撑板9-1中心的通孔9-1-1后,一一对应铆接固定在限位板远离于击球杆9-3的一侧壁上;
55.推动齿轮9-6,所述的推动齿轮9-6为两个,且其均为半齿轮,两个推动齿轮9-6分别嵌设在通孔9-1-1内部中心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推动齿轮9-6与两个拉动齿板9-5一一对应相啮合设置;
56.连接轴9-7,所述的连接轴9-7设置于通孔9-1-1的内部,连接轴9-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通孔9-1-1的两侧壁旋接,两个推动齿轮9-6分别套设并铆接固定在连接轴9-7的两端上;
57.推动电机9-8,所述的推动电机9-8嵌设在支撑板9-1的一侧壁内,且推动电机9-8与蓄电池10连接,推动电机9-8的输出轴与连接轴9-7的一端固定连接;
5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推动电机9-8,推动电机9-8带动连接轴9-7转动,连接轴9-7带动两个推动齿轮9-6转动,推动齿轮9-6分别带动与之啮合的拉动齿板9-5向支撑板9-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板9-2向支撑板9-1的一侧移动,连接板9-2带动击球杆9-3向限位箱8的外侧移动,然后篮球从连接网袋7内掉至限位箱8内,当推动齿轮9-6的齿与拉动齿板9-5分离时,则通过抵触弹簧9-4的弹力带动连接板9-2向限位箱8的一侧快速移动,连接板9-2带动击球杆9-3向限位箱8内部移动,从而将篮球击打出限位箱8以及底座1。
59.实施例3:
60.参看图2、图3所示,在实施例2基础之上,所述的抵触弹簧9-4的内部均设有导向杆11,该导向杆11的一端铆接固定在支撑板9-1的侧壁上,导向杆11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板9-2后,铆接固定在限位箱8侧壁上的凹槽上;
6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11对抵触弹簧9-4进行导向并支撑,进而对连接板9-2进行导向并支撑。
62.实施例4:
63.参看图2-4所示,在实施例2基础之上,所述的通孔9-1-1的上下两内壁上均铆接固定有滑板12,该滑板12滑动设置在拉动齿板9-5上的滑槽内;
6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拉动齿板9-5在前后移动的过程中,拉动齿板9-5上的滑槽在滑板12上滑动。
65.实施例5:
66.参看图2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所述的支撑杆2的上端内嵌设有旋转电机13,该旋转电机13与蓄电池10连接,旋转电机13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杆2的上端后,与连接杆5的下侧壁铆接固定;
6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训练时需要的位置,启动旋转电机13,旋转电机13带动连接杆5转动,连接杆5带动篮球板3转动,直至篮球板3转动至合适的角度。
68.实施例6:
69.参看图1-2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所述的支撑杆2的下端上套设有支撑管14,且通过螺栓旋接,该支撑管14的下端铆接固定在底座1的外顶壁上;
7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时,松开支撑管14上的螺栓,将支撑杆2向下移动收纳至支撑管14内,在使用时,则再将支撑杆2从支撑管14内向上抬起,再通过支撑管14上的螺栓对支撑杆2进行限位。
71.在使用本发明时,通过万向轮6将底座1移动至训练场所,然后将万向轮6上的刹车锁紧,从而避免底座1移动,底座1上方通过支撑杆2以及连接杆5设置有两个篮球板3和篮球框4,进而使得两个训练者同时在两侧进行投篮操作,训练者扔进篮球框4内部的篮球顺着连接网袋7进入底座1内部的限位箱8内,启动推动电机9-8,推动电机9-8带动连接轴9-7转动,连接轴9-7带动两个推动齿轮9-6转动,推动齿轮9-6分别带动与之啮合的拉动齿板9-5向支撑板9-1的一侧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板9-2向支撑板9-1的一侧移动,连接板9-2带动击球杆9-3向限位箱8的外侧移动,然后篮球从连接网袋7内掉至限位箱8内,当推动齿轮9-6的齿与拉动齿板9-5分离时,则通过抵触弹簧9-4的弹力带动连接板9-2向限位箱8的一侧快速移动,连接板9-2带动击球杆9-3向限位箱8内部移动,从而将篮球击打出限位箱8以及底座1,从而无需训练者捡球,在训练一段时间后,启动旋转电机13,旋转电机13带动连接杆5转动,连接杆5带动篮球板3转动,直至篮球板3转动至下一投篮所需要的角度。
7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73.1、在底座1的外底部设有万向轮6,且万向轮6自带刹车,从而方便带动底座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74.2、篮球框4与底座1之间通过连接网袋7连接,扔进篮球框4内部的篮球经由连接网袋7传送至底座1的内部,且通过击球机构9打出,从而无需自行捡回或陪练人员捡回;
75.3、支撑的上端内设有旋转电机13,在投篮的过程中,可通过旋转电机13带动连接杆5转动,进而带动篮球板3以及篮球框4转动,使得篮球板3与训练者之间形成不一样的角度,从而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7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