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健身器材用可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文档序号:31029948发布日期:2022-08-06 01:4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健身器材用可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1.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健身器材用可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2.户外健身器材又称室外健身器材,或室外路径,其是安装固定在室外,供人们进行健身运动锻炼的一类器材和设施的总称,为全民健身提供了随时随地的便利。户外健身器材里的器械设置,目标群体是大众,它的广普性使其具有简单、易学、见效快的特点,但它毕竟是器械,需要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锻炼时循序渐进,不要逞强和较劲,做到人体与器械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盲目操作造成的运动伤害。
3.目前,户外健身器材按器材特性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杠面弹力性能的器材,如单杠和双杠等;第二类是具有转动、摆动或滑动等含有各类活动性零部件的器材,如漫步机、秋千、荡椅和跷跷板等;第三类是其它无任何活动性零部件的稳固性器材,如固定式踏桩、固定式的阶梯、攀岩墙和仰卧起坐床等,或是按功能可分为力量型器械、耐力型器械、弹跳型器械、灵敏型器械以及柔韧型器械等。
4.现有的几种常见的户外健身器材有漫步机、浪板、扭腰器以及单双杠等,其中,漫步机以其“摇一摇”的特点,深受大部分健身人群的喜爱,但市面上的漫步机通常是统一规格的,其脚踏转动幅度、脚踏间距以及握杆高度等多是固定不变的,这导致部分人群,例如老人、小孩,在使用时会存在握杆位置过高、脚踏转动速度过快等问题,不仅造成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便于部分人群进行使用,也可能会造成使用者受伤等,存在一定的使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发明目的:本发明将针对以上缺点,提供一种户外健身器材用可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6.技术方案:一种户外健身器材用可调节装置,包括漫步机主体、一对第一调节部件、第二调节部件和一对第三调节部件;漫步机主体,所述漫步机主体包括第二支撑柱,以及一对第一支撑柱,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握杆,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均连接有第二紧固板,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连接有第一紧固板,所述第一紧固板上侧设置有一对定位臂,一对所述定位臂上均转动设置有摆臂,一对所述摆臂上均连接有脚踏;一对第一调节部件,对应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用于调节一对脚踏之间的间距;第二调节部件,设置于所述握杆与第二支撑柱和一对第一支撑柱之间,用于调节握杆的高度和深度;一对第三调节部件,对应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柱与一对摆臂之间,用于调节
一对摆臂的摆动幅度。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包括一对螺纹槽、一对第一转盘和一对螺纹杆;一对螺纹槽,对应贯穿开设于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柱上;一对第一转盘,对应螺纹连接于一对所述螺纹槽内且与一对定位臂对应连接;一对螺纹杆,对应连接于一对所述第一转盘相互远离的一面,螺纹杆与螺纹槽相适配。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部件包括主动滑槽、第一丝杆、第二转盘、主动滑块、第二滑块、第二丝杆和第三转盘;主动滑槽,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所述主动滑槽内转动设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连接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丝杆上滑动设有主动滑块;第二滑块,连接于所述握杆上,所述第二滑块与主动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远离主动滑块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转盘。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部件还包括一对从动滑槽、一对滑杆、一对从动滑块、一对连接板、一对伸缩外柱和一对伸缩内柱;一对从动滑槽,对应开设于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所述从动滑槽内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设有从动滑块,所述从动滑块远离从动滑槽内壁的一面连接有连接板;一对伸缩外柱,对应连接于一对所述连接板远离从动滑块的一面,一对所述伸缩外柱与握杆之间均滑动设有伸缩内柱。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部件包括摆角定位板、摆角定位槽、摆角定位块、一对限位插块和防撞部件;摆角定位板,设置于所述摆臂与第一支撑柱之间;摆角定位槽,开设于所述摆角定位板内且与摆臂摆动轨迹相适配,所述摆角定位槽内滑动设有与摆臂相连接的摆角定位块;一对限位插块,设置于所述摆角定位槽内且位于摆角定位块两侧,一对所述限位插块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连接有防撞部件。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部件还包括移动滑槽、一对移动滑块、一对连接块、多个限位插槽和多个角度定位槽;移动滑槽,贯穿开设于所述摆角定位板外壁上,所述移动滑槽上滑动设有一对移动滑块,一对所述移动滑块与一对限位插块之间均连接有连接块;多个限位插槽,对应开设于所述摆角定位槽内壁上且与限位插块相适配,本技术中,多个限位插槽关于摆角定位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多个角度定位槽,对应设置于部分所述限位插槽外侧且开设于摆角定位槽内壁上。
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部件还包括限位固定板、从动滑孔、从动滑柱、限位外板和多个调节刻度;限位固定板,连接于所述摆角定位板远离摆臂的一面;从动滑孔,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所述从动滑孔内滑动设有从动滑柱,所述从动滑柱与限位固定板远离摆角定位板的一面相连接,所述从动滑柱远离限位固定板的
一面连接有限位外板;多个调节刻度,对应开设于所述从动滑柱上。
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一对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对应连接有一对第四调节部件,所述第四调节部件包括安装架、转槽、多个固定螺孔、多个固定螺钉、铰接固定板、两个转动挡板和两个固定卡板;安装架,卡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且设于定位臂上侧,所述安装架上对应贯穿开设有两个转槽;多个固定螺孔,对应开设于所述安装架与第一支撑柱上,所述固定螺孔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安装架和第一支撑柱的固定螺钉,利用固定螺钉和固定螺孔的设置用于固定安装架和第一支撑柱;铰接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铰接固定板上转动设有两个用于配合第三调节部件调节摆臂的转动挡板,两个所述转动挡板靠近安装架的一面均连接有与转槽相适配的固定卡板。
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板上滑动设有两个用于对应调节一对脚踏的第五调节部件,所述第五调节部件包括滑套、限向转板、限向挡槽和限向挡板;滑套,滑动设于所述第一紧固板上,所述滑套上转动设有限向转板,滑套滑动设于第一紧固板上,便于与不同位置的脚踏进行对应;限向挡槽,反向开设于一对所述摆臂上且与限向转板相适配,用于调节一对脚踏起始转动方向;限向挡板,连接于所述滑套上且与限向转板贴紧,用于调节限向转板的转动方向。
15.一种户外健身器材用可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当需要对一对脚踏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时,转动第一转盘带动螺纹杆进行旋转,能带动一对摆臂和一对脚踏进行移动,同时,带动第三调节部件内的从动滑柱在从动滑孔内进行滑动,并利用调节刻度调整一对脚踏移动距离相同;s2、当需要对握杆高度进行调节时,旋转第二转盘带动第一丝杆进行转动,使得主动滑块在主动滑槽内滑动,通过第二丝杆和第二滑块带动握杆进行移动,同时握杆通过伸缩内柱和伸缩外柱以及连接板带动从动滑块在从动滑槽内的从动滑块上滑动;s3、当需要对握杆深度进行调节时,旋转第三转盘带动第二丝杆进行转动,使得第二滑块带动握杆进行移动,同时握杆和伸缩外柱与伸缩内柱发生伸缩滑动;s4、当需要对脚踏摆动幅度进行调节时,通过移动滑块将限位插块从限位插槽内抽出,然后移动限位插块在摆角定位槽内滑动,当限位插块与预定位置的限位插槽对应时,将限位插块插入限位插槽;s5、当使用漫步机主体时,首先双手握住握杆,慢慢踩上脚踏并摆动,使得限向转板从限向挡槽内转出,并沿滑套上的限向挡板反向倾倒,可以使一对脚踏进行反向运动。
16.有益效果:本发明涉及一种户外健身器材用可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通过在漫步机主体上设置第一调节部件、第二调节部件、第三调节部件和第四调节部件,可以分别对脚踏间距、握杆高度和深度以及摆臂的摆动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脚踏间距、握杆高度以及摆臂摆动角度和速度等可以与使用者相适应,进而提高漫步机主体的适用性和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同时配合第五调节部件,可以避免脚踏起始的同向运动,可以提高使用者使用
时的安全性,为使用者规范健身的同时避免使用者受到伤害,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整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图5中d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握杆和第二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第三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漫步机主体、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漫步机主体、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漫步机主体、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的正视图。
28.图12为本发明漫步机主体、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的后视图。
29.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漫步机主体、101.第一支撑柱、102.第二支撑柱、103.第一紧固板、104.第二紧固板、105.摆臂、106.定位臂、107.脚踏、108.握杆、2.第一调节部件、201.第一转盘、202.螺纹杆、3.第二调节部件、301.主动滑槽、302.第一丝杆、303.第二转盘、304.主动滑块、305.第二丝杆、306.第三转盘、307.第二滑块、308.从动滑槽、309.从动滑块、310.连接板、311.伸缩外柱、312.伸缩内柱、313.滑杆、4.第三调节部件、401.摆角定位板、402.摆角定位槽、403.摆角定位块、404.限位固定板、405.限位插槽、406.移动滑槽、407.限位插块、408.连接块、409.移动滑块、410.角度定位槽、411.从动滑柱、412.调节刻度、413.从动滑孔、414.限位外板、5.第四调节部件、501.安装架、502.转槽、503.铰接固定板、504.转动挡板、505.固定卡板、506.固定螺钉、507.固定螺孔、6.第五调节部件、601.滑套、602.限向转板、603.限向挡板、604.限向挡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1.申请人认为,现有的户外健身漫步机的脚踏转动速度、脚踏高度以及握杆高度等多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调节的,这导致部分人群,例如老人、小孩,在使用时会存在握杆位置过高、脚踏转动速度过快等问题,不仅造成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便于部分人群进行使用,可能会造成使用者受伤等,存在一定的使用隐患。
32.为此,申请人提出一种户外健身器材用可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其中,一种户外健身器材用可调节装置,如图1-图12所示,包括漫步机主体1、一对第一调节部件2、第二调节部件3和一对第三调节部件4。
33.其中,漫步机主体1由一对第一支撑柱101、第二支撑柱102、第一紧固板103、一对第二紧固板104、一对摆臂105、一对定位臂106、一对脚踏107和握杆108等部件组成。
34.具体地,握杆108设置于一对第一支撑柱101与第二支撑柱102之间。
35.一对第二紧固板104对应连接于一对第一支撑柱101与第二支撑柱102之间,可用于加强第二支撑柱102和一对第一支撑柱101的连接。
36.第一紧固板103连接于一对第一支撑柱101之间。
37.一对定位臂106设置于一对第一支撑柱101相互靠近的一面。
38.一对摆臂105对应转动设置于一对定位臂106上。
39.一对脚踏107对应连接于一对摆臂105上。
40.其规范使用方法为:双手扶住握杆108,两只脚分别踏在一对脚踏107上面,身体保持自然站立,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上身尽量保持停直,然后两只腿分别控制一对脚踏107带动一对摆臂105反向摆动,摆动到一定角度时,顺重力作用自然下行,如此重复交替摆动即可。
41.一对第一调节部件2对应设置于一对第一支撑柱101上,用于调节一对脚踏107之间的间距。
42.第二调节部件3设置于握杆108与第二支撑柱102和一对第一支撑柱101之间,用于调节握杆108的高度和深度。
43.一对第三调节部件4对应设置于一对第一支撑柱101与一对摆臂105之间,用于调节一对摆臂105的摆动幅度。
44.如图1-图12所示,第一调节部件2包括一对螺纹槽、一对第一转盘201和一对螺纹杆202。
45.其中,一对螺纹槽对应贯穿开设于一对第一支撑柱101上。
46.一对第一转盘201对应螺纹连接于一对螺纹槽内且与一对定位臂106对应连接。
47.一对螺纹杆202对应连接于一对第一转盘201相互远离的一面,螺纹杆202与螺纹槽相适配。
48.使用时,通过旋转第一转盘201可以带动相应的螺纹杆202在对应的螺纹槽内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相应的第一转盘201靠近第一支撑柱101或者远离第一支撑柱101,通过带动定位臂106与摆臂105进行相对转动的同时,带动摆臂105与脚踏107向相互靠近的一侧或相互远离的一侧进行移动,从而调节一对脚踏107之间的间距,可以便于不同情况的健身者进行健身使用。
49.如图1-图12所示,第二调节部件3包括主动滑槽301、第一丝杆302、第二转盘303、主动滑块304、第二滑块307、第二丝杆305和第三转盘306。
50.其中,主动滑槽301开设于第二支撑柱102上,主动滑槽301内转动设有第一丝杆302,第一丝杆302上连接有第二转盘303,第一丝杆302上滑动设有主动滑块304。
51.本技术中,第一丝杆302与主动滑槽301连接处设置有丝杆轴承,便于第一丝杆302进行转动,主动滑块304与第一丝杆302相适配。
52.使用时,转动第二转盘303可以带动主动滑块304在第一丝杆302上进行移动,可以带动握杆108进行高度调节,以适配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提高使用者使用舒适度的同时也可以避免使用者受到伤害。
53.第二滑块307连接于握杆108上,第二滑块307与主动滑块304之间设置有第二丝杆305,第二丝杆305远离主动滑块304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转盘306。
54.本技术中,第二丝杆305与主动滑块304和第二滑块307连接处设置有丝杆轴承,便于第二丝杆305进行转动,第二滑块307与第二丝杆305相适配。
55.使用时,转动第三转盘306可以带动第二滑块307在第二丝杆305上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握杆108进行深度调节,以适配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提高使用者使用舒适度的同时也可以避免使用者受到伤害。
56.如图6-图7所示,第二调节部件3还包括一对从动滑槽308、一对滑杆313、一对从动滑块309、一对连接板310、一对伸缩外柱311和一对伸缩内柱312。
57.其中,一对从动滑槽308对应开设于一对第一支撑柱101上,从动滑槽308内连接有滑杆313,滑杆313上滑动设有从动滑块309,从动滑块309远离从动滑槽308内壁的一面连接有连接板310。
58.一对伸缩外柱311对应连接于一对连接板310远离从动滑块309的一面,一对伸缩外柱311与握杆108之间均滑动设有伸缩内柱312。
59.本技术中,从动滑槽308、从动滑块309、连接板310、伸缩外柱311和伸缩内柱312的设置,用于配合第一丝杆302、主动滑块304、第二丝杆305以及第二滑块307等部件,对握杆108的高度和深度进行调节。
60.同时,通过从动滑槽308、从动滑块309、连接板310、伸缩外柱311和伸缩内柱312也可以将第二支撑柱102、第一支撑柱101、握杆108和第二调节部件3进行连接,提高握杆108的稳固性,避免使用者受到伤害,伸缩外柱311与握杆108相互靠近的一面均开设有滑腔,伸缩内柱312可通过滑腔与伸缩外柱311和握杆108进行相对的伸缩滑动。
61.当需要对握杆108高度进行调节时,旋转第二转盘303可以带动第一丝杆30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主动滑块304在第一丝杆302上进行移动,并通过第二丝杆305和第二滑块307带动握杆108进行升降,此时,通过握杆108、伸缩内柱312、伸缩外柱311和连接板310带动一对从动滑块309在内进行移动,并在滑杆313上进行滑动,可以配合带动握杆108进行高度调节,同时提高握杆108移动时的稳定性。
62.当需要对握杆108深度进行调节时,旋转第三转盘306可以带动第二丝杆30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307在第二丝杆305上进行移动,并通过握杆108带动伸缩内柱312在伸缩外柱311和握杆108内进行相对伸缩运动,从而带动握杆108靠近或远离一对脚踏107,使得握杆108可以适配不同情况的使用者,可以避免使用者在健身时受到伤害。
63.如图1-图12所示,第三调节部件4包括摆角定位板401、摆角定位槽402、摆角定位块403、一对限位插块407和防撞部件。
64.其中,摆角定位板401设置于摆臂105与第一支撑柱101之间。
65.摆角定位槽402开设于摆角定位板401内且与摆臂105摆动轨迹相适配,摆角定位槽402内滑动设有与摆臂105相连接的摆角定位块403。
66.一对限位插块407设置于摆角定位槽402内且位于摆角定位块403两侧,一对限位插块407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连接有防撞部件。
67.本技术中,当摆臂105转动时,会形成预定的摆动轨迹,摆角定位板401和摆角定位槽402的弧度设置与摆臂105的摆动轨迹相同。
68.使用时,摆臂105摆动可带动摆角定位块403在摆角定位槽402内进行移动,并通过在摆角定位槽402内设置一对限位插块407,一对限位插块407分别位于摆角定位块403的两侧,可以限制摆角定位块403在摆角定位槽402内滑动的距离,从而限制摆臂105的摆动幅度,可以使摆动速度更加安全。
69.同时,摆角定位板401和摆角定位槽402设置预定角度,并且预定角度设置在九十度以内更加安全,老人、小孩的合适角度在四十五度以内、青年人的合适角度在六十度以内,设置时,可直接将摆角定位板401和摆角定位槽402的预定角度设置为合适角度,也可以通过将一对限位插块407设置在摆角定位槽402内来控制摆角定位块403的转动角度,例如,青年人使用时,当脚踏107处于最低端水平时,将一对限位插块407分别设置在位于摆角定位块403两侧三十度的摆角定位槽402内即可。
70.另外,限位插块407上的防撞部件,可以对降低摆角定位块403与一对限位插块407的撞击强度,保护相关部件的正常使用,防撞部件包括弹性防撞垫,弹性防撞垫连接在一对限位插块407相互靠近的一面。
71.此外,摆角定位块403与摆角定位槽402内壁之间设置有滚轮或滚珠,可以降低摆角定位块403与摆角定位槽402内壁之间的摩擦强度,从而保护摆角定位块403在摆角定位槽402内流畅、平稳的移动,以及保护摆臂105的正常、平稳摆动。
72.如图8所示,第三调节部件4还包括移动滑槽406、一对移动滑块409、一对连接块408、多个限位插槽405和多个角度定位槽410。
73.其中,移动滑槽406贯穿开设于摆角定位板401外壁上,移动滑槽406上滑动设有一对移动滑块409,一对移动滑块409与一对限位插块407之间均连接有连接块408。
74.本技术中,移动滑块409的横向长度大于移动滑槽406的间距,连接块408的横向长度与移动滑槽406相适配,限位插块407的横向长度大于移动滑槽406的间距,且限位插块407的竖向长度小于摆角定位槽402的竖向间距,限位插块407的纵向长度大于移动滑槽406的间距,可以避免限位插块407从摆角定位槽402内被抽出,从而防止限位插块407被恶意取出破坏,避免使用者调节摆臂105摆动幅度时没有限位插块407可用。
75.多个限位插槽405对应开设于摆角定位槽402内壁上且与限位插块407相适配。
76.本技术中,多个限位插槽405关于摆角定位板40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77.使用时,利用移动滑块409将限位插块407从限位插槽405内抽出,然后通过移动滑块409可以带动限位插块407在摆角定位槽402内移动,之后将一对限位插块407对应插入摆角定位块403两侧对应的限位插槽405内,将限位插块407与摆角定位板401固定,即可通过一对限位插块407控制摆角定位块403在摆角定位槽402内的滑动幅度,从而达到调节摆臂105摆动幅度和摆动速度的目的,提高漫步机主体1对不同使用者的适配性的同时,避免摆臂105摆动幅度过大、摆动速度过快造成使用者出现受伤的情况,提高漫步机主体1使用的安全性。
78.多个角度定位槽410对应设置于部分限位插槽405外侧且开设于摆角定位槽402内壁上。
79.本技术中,角度定位槽410对应设置在“特殊角度”的限位插槽405外侧,例如三十度、四十五度以及六十度等,便于使用者对摆臂105进行较为精确的摆动角度控制,降低操作难度,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80.另外,因为摆臂105围绕定位臂106进行转动,因此,上述所言的角度以定位臂106圆心为参考点。
81.如图1-图12所示,第三调节部件4还包括限位固定板404、从动滑孔413、从动滑柱411、限位外板414和多个调节刻度412。
82.其中,限位固定板404连接于摆角定位板401远离摆臂105的一面。
83.从动滑孔413贯穿开设于第一支撑柱101上,从动滑孔413内滑动设有从动滑柱411,从动滑柱411与限位固定板404远离摆角定位板401的一面相连接,从动滑柱411远离限位固定板404的一面连接有限位外板414。
84.本技术中,限位固定板404和限位外板414的直径均大于摆角定位块403的内径,可以限定从动滑柱411在从动滑孔413内进行移动,同时,限位固定板404的设置也用于连接从动滑柱411和摆角定位板401。
85.多个调节刻度412对应开设于从动滑柱411上。
86.使用时,转动第一转盘201可带动一对脚踏107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同时,可以带动调节刻度412在内进行移动,使用者通过不同位置的调节刻度412与第一支撑柱101进行对应,可以控制一对脚踏107的移动距离,另外,也可以控制一对脚踏107的移动距离相同。
87.如图1-图12所示,一对第一支撑柱101上对应连接有一对第四调节部件5,第四调节部件5包括安装架501、转槽502、多个固定螺孔507、多个固定螺钉506、铰接固定板503、两个转动挡板504和两个固定卡板505。
88.其中,安装架501,卡设于第一支撑柱101上且设于定位臂106上侧,安装架501上对应贯穿开设有两个转槽502。
89.本技术中,转槽502的横向长度大于摆臂105的外径,便于摆臂105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后,仍可以处于转槽502内壁之间。
90.多个固定螺孔507对应开设于安装架501与第一支撑柱101上,固定螺孔507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安装架501和第一支撑柱101的固定螺钉506,利用固定螺钉506和固定螺孔507的设置用于固定安装架501和第一支撑柱101。
91.铰接固定板503连接于安装架501上,铰接固定板503上转动设有两个用于配合第三调节部件4调节摆臂105的转动挡板504,两个转动挡板504靠近安装架501的一面均连接有与转槽502相适配的固定卡板505。
92.本技术中,转动挡板504与铰接固定板503之间可用阻尼转轴或螺纹螺杆等进行转动连接,使得使用时在对转动挡板504进行转动时,转动到哪个角度就可以固定在哪个角度,可以配合第三调节部件4对摆臂105的摆动幅度进行限定。
93.同时,正常情况下,转动挡板504通过固定卡板505与安装架501相对卡紧,使得安装架501和转动挡板504可以将定位臂106和摆臂105的连接处进行包围,从而可以对定位臂106和摆臂105的连接处进行防水、防破坏等保护,同时,转动挡板504的设置可以对摆臂105进行限定,既可以避免脚踏107闲置时发生摆动,防止对周边人、物造成损伤、损坏,也可以避免使用者使用过程中未准备好时而造成的伤害。
94.例如:使用者踏上一个脚踏107,而未踏上另一个脚踏107时,若其中一个脚踏107便发生摆动,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而第四调节部件5的设置,可以利用转动挡板504对摆臂105进行限定,当使用者未准备好时,在转动挡板504的限位下摆臂105不会发生摆动,
而当使用者准备好后,将转动挡板504转动打开,此时摆臂105失去第四调节部件5的限制,便可以进行摆动。
95.如图1-图12所示,第一紧固板103上滑动设有两个用于对应调节一对脚踏107的第五调节部件6,第五调节部件6包括滑套601、限向转板602、限向挡槽604和限向挡板603。
96.其中,滑套601滑动设于第一紧固板103上,滑套601上转动设有限向转板602,滑套601滑动设于第一紧固板103上,便于与不同位置的脚踏107进行对应。
97.限向挡槽604反向开设于一对摆臂105上且与限向转板602相适配,用于调节一对脚踏107起始转动方向。
98.限向挡板603连接于滑套601上且与限向转板602贴紧,用于调节限向转板602的转动方向。
99.使用时,使用者利用第一调节部件2、第二调节部件3和第三调节部件4调节好脚踏107间距、握杆108高度和深度以及摆臂105摆动幅度之后,将转动挡板504对应打开,然后双手扶住握杆108,两只脚分别踏在一对脚踏107上面,便可以利用腿脚带动一对脚踏107进行摆动。
100.但部分使用者使用不规范,会将一对脚踏107同时向一个方向摆动,这样的动作不仅达不到锻炼效果,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而一对第五调节部件6的设置,可以调控一对脚踏107的初始摆动方向,避免一对脚踏107初始同向运动。
101.具体地,使用前,将一对限向转板602分别卡设在一对摆臂105上对应的限向挡槽604内,配合限向挡板603的设置,当对应的脚踏107向靠近限向挡板603一侧进行运动时,由于一对限向挡板603和一对限向挡槽604的反向设置,限向转板602会卡在对应的限向挡板603和限向挡槽604内壁之间,导致脚踏107无法运动,而当对应的脚踏107向远离限向挡板603一侧进行运动时,便不存在限制,并可带动限向转板602转动倾倒,使得脚踏107后续可以正常往复滑动。
102.另外,使用完成之后,为了后续使用者的安全使用,再将限向转板602反向转动卡紧在对应的限向挡槽604内即可,这样也可以将脚踏107在闲置时进一步进行固定,避免脚踏107在闲置时发生晃动,造成周围人、物的损伤。
10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对一对脚踏107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时,转动第一转盘201带动螺纹杆202进行旋转,能带动一对摆臂105和一对脚踏107进行移动,同时,带动第三调节部件4内的从动滑柱411在从动滑孔413内进行滑动,并可利用调节刻度412调整一对脚踏107移动距离相同。
104.当需要对握杆108高度进行调节时,旋转第二转盘303带动第一丝杆302进行转动,使得主动滑块304在主动滑槽301内滑动,通过第二丝杆305和第二滑块307带动握杆108进行移动,同时握杆108通过伸缩内柱312和伸缩外柱311以及连接板310带动从动滑块309在从动滑槽308内的从动滑块309上滑动。
105.当需要对握杆108深度进行调节时,旋转第三转盘306带动第二丝杆305进行转动,使得第二滑块307带动握杆108进行移动,同时握杆108和伸缩外柱311与伸缩内柱312发生伸缩滑动。
106.当需要对脚踏107摆动幅度进行调节时,通过移动滑块409将限位插块407从限位插槽405内抽出,然后移动限位插块407在摆角定位槽402内滑动,当限位插块407与预定位
置的限位插槽405对应时,将限位插块407插入限位插槽405。
107.当使用漫步机主体1时,首先双手握住握杆108,慢慢踩上脚踏107并摆动,使得限向转板602从限向挡槽604内转出,并沿滑套601上的限向挡板603反向倾倒,可以使一对脚踏107进行反向运动。
108.如上,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