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件和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3994发布日期:2022-08-06 04:5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弹性件和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制作方法
弹性件和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
1.本技术是2021年4月29日提交、发明名称为“机器人竞技道具”申请号为202110475755.7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机器人竞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件和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


背景技术:

3.在机器人竞技比赛或者游戏场景中常常布置一些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这些道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不同的角色,例如前哨站、防御塔、基地等。在机器人竞技比赛或者游戏中,机器人可以通过击打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某些指定部位来达到比赛或者游戏设定的一些效果,例如使己方得分、使对方失分、使对方血量减少、获得某种游戏奖励等。这类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往往设置有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些指定部位是否受到击打。但是在比赛或者游戏过程中,除了指定的有效击打部位外,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其部位也可能受到撞击或者击打,从而对检测装置造成干扰,这时检测装置就无法准确检测出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指定部位是否受到击打。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件和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无法准确感应出指定部分是否受到击打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件,包括弹性段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位于所述弹性段的两侧,所述第一子部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所述第一分段为直线段、第二分段为圆弧段,第三分段为直线段,所述第一分段和第三分段沿与弹性件径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7.优选地,所述第二子部包括首尾相连的第四分段、第五分段和第六分段,所述第三分段为直线段、第四分段为圆弧段,第五分段为直线段,所述第四分段和第六分段沿与弹性件径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8.优选地,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三分段和第二子部的第四分段相连以使第一子和第二子部形成一个整体,并且第二分段和第五分段的两段圆弧相互朝向对方。
9.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包括:
10.主体;
11.受击打件,位于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受击打件用于接受目标物体的击打,所述受击打件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作用在受击打件上的击打;
12.弹性件,一端与所述主体形成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击打件形成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阻隔由主体向受击打件传递的震动;
13.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段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弹性段朝向所述主体的一端相连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分别与所述主体形成连接;
14.所述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与弹性段在与弹性件轴向方向垂直的参考面上的投影互不重合。
15.优选地,所述弹性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弹性段朝向所述受击打件的一端相连的,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所述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沿所述弹性段的径向方向设置在弹性段的两侧,所述第三子部和第四子部分别与所述受击打件形成连接。
16.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形状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周向位置的角度错开。
17.优选地,所述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三子部或者第四子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受击打件形成连接;
18.所述主体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受击打件的一端,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弹性件轴向方向穿过所述弹性件和第二连接件。
19.优选地,所述限位部轴向方向的长度大于弹性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长度之和。
20.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为圆台状,且限位部靠近固定件的一端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限位部远离固定件的一端的横截面的直径。
21.优选地,在限位部的四周还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由圆台的周壁朝圆台的外侧延伸,所述限位条的底部与所述圆台直径较大的那一端平齐,所述限位条的长度小于所述圆台的长度。
22.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利用弹性件将主体和受击打件之间进行柔性连接,使主体和弹性件既可以支撑起受击打件,又让主体和受击打件可以产生不同步的位移。由于弹性件具有的弹性特征,当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主体受到击打或者撞击时所产生的震动不会直接传递给受击打件,从而对作用在主体上的击打或者撞击形成有效地阻隔。这样作用在主体上的击打或者撞击不会直接传递至受击打件而被安装在受击打件上的检测装置所检测到,从而显著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4.图1为本发明的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剖视图;
27.图4为本发明的弹性件的主视图;
28.图5为本发明的弹性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的弹性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的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弹性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示意图;
31.图8为本发明的固定件的三维结构图;
32.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
33.弹性件10、第一连接部11、第一子部111、第一分段1111、第二分段1112、第三分段1113、第二子部112、第四分段1121、第五分段1122、第六分段1123、第一空腔113、第二空腔114、第二连接部12、弹性段13、第三子部121、第四子部122、第三空腔123、第四空腔124、第一连接件20、第一端21、第二端22、第二连接件30、主体40、受击打件50、上壳51、下壳52、固定件60、限位部61、限位条62、防脱件70、防撞件81、减震件82、检测装置90、控制电路100。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35.实施例1
36.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该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主要用于机器人竞技比赛或者游戏中。在机器人竞技比赛或者游戏中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根据不同的角色设置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基地、防御塔、前哨站等,具体名称这里不做限制。所述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可以在比赛或者游戏中感应出其指定部位所受到的击打。
37.如图1和图2所示,该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包括主体40、受击打件50和弹性件10;其中主体40可以用于支撑和安装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中其它零部件。主体40的底部可以放置或者固定在比赛场地或者游戏场地上。
38.受击打件50位于所述主体40的一端,所述受击打件50用于接受目标物体的击打,所述受击打件50设置有检测装置90,所述检测装置90用于检测作用在受击打件50上的击打;
39.在本实施例中受击打件50可以作为比赛或者游戏规则中指定的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有效击打部位,当机器人或者其他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成功击打到受击打
件50后,可以产生游戏或者比赛规则所设定的一些比赛或者游戏效果,例如使己方得分、使对方失分、使对方血量减少、获得某种游戏奖励等。
40.所述弹性件10的一端与所述主体40形成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击打件50形成连接,所述弹性件10用于阻隔由主体40向受击打件50传递的震动;
41.为了避免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上除开受击打件50的其它部位所受到的撞击或者击打传递至受击打件50而被所述检测装置90检测到,本实施例利用弹性件10使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主体40和受击打件50之间形成可以分离的柔性连接,即主体40和受击打件50可以产生不同步的位移。由于弹性件10具有的弹性特征,当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主体40受到击打或者撞击时所产生的震动不会直接传递给受击打件50,从而对作用在主体40上的击打或者撞击形成有效地阻隔。这样作用在主体40上的击打或者撞击不会直接传递至受击打件50而被安装在受击打件50上的检测装置90所检测到。
42.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0包括弹性段13和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弹性段13朝向所述主体40的一端相连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所述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沿所述弹性段13的径向方向设置在弹性段13的两侧,所述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分别与所述主体40形成连接。
43.本实施例的弹性件10在现有弹性件10弹性段13的基础上还增设了第一连接部11。其中弹性件10的弹性段13具有一定的弹性,受外力作用时产生相应的变形,例如压缩变形、拉伸变形等,当外力去除后又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本实施例利用弹性件10的前述特性来缓冲以及阻隔作用在主体40上的击打或者撞击等外界冲击。
44.为了不影响弹性件10缓冲和阻隔外界冲击的效果,又能起到连接作用,本实施例在弹性段13的端部设置第一连接部11。在连接时可以只采用第一连接部11与主体40接触,而弹性段13可以不受主体40干扰,这样即实现了弹性件10与主体40的柔性连接,又避免了与主体40连接对弹性件10缓冲和阻隔性能地所造成的影响。其中弹性件可以采用弹簧。
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又可以分为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两个部分,且两个部分分别位于弹性段13的径向方向的两侧,这样可以使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与弹性段13在与弹性件10轴向方向垂直的参考面上的投影互不重合。其中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在不同的位置与主体40形成连接。由于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位于弹性段13的两侧,因此可以在弹性段13的两侧来实现弹性件10和主体40之间的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更加稳定,可以有效避免弹性件10朝一侧偏移。并且由于两个子部没有与弹性段13重合,因此连接部分和弹性部分不会相互干扰,这样既不会影响连接也不会影响弹性件10的缓冲和阻隔性能。
4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子部111、第二子部112和弹性件10的弹性段13可以是一体化结构。采用前述方式,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可以直接由弹性件10弹性段13的尾端继续延伸形成,这样既保证了连接部与弹性段13可靠相连,又使前述三个部分可以一体成型。
47.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部111、第二子部112和弹性件10的弹性段13也可以采用三个部分分别制造后再相互连接的分体式结构。
48.为了实现主体40与弹性件10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
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0,所述第一子部111或者第二子部112通过第一连接件20与所述主体40形成连接。
49.由于第一连接部11包括了两个子部,因此在同一个弹性件10与所述主体40形成连接时也相应采用两个第一连接件20。两个第一连接件20中的其中一个用于主体40与弹性件10的第一子部111形成连接,另一个用于主体40与弹性件10的第二子部112形成连接。
50.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连接件20的辅助可以使第一连接部11与主体40的连接更加方便,且更加可靠。
51.为了实现弹性件10和受击打件50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0还包括第二连接部12,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与所述弹性段13朝向所述受击打件50的一端相连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2包括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所述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沿所述弹性段13的径向方向设置在弹性段13的两侧,所述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分别与所述受击打件50形成连接。
52.为了不影响弹性件10缓冲和阻隔外界冲击的效果,又能起到连接作用,本实施例在弹性段13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部12。在连接时可以只采用第二连接部12与受击打件50接触,而弹性部和受击打件50可以互不干扰,这样即实现了弹性件10与受击打件50的柔性连接,又避免了与受击打件50连接对弹性件10缓冲和阻隔性能所造成的影响。
5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分为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两个部分,且两个部分分别位于弹性段13的径向方向的两侧,这样可以使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与弹性段13在与弹性件10轴向方向垂直的参考面上的投影互不重合。其中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在不同的位置与受击打件50形成连接。由于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位于弹性段13的两侧,因此可以在弹性段13的两侧来实现弹性件10和受击打件50之间的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更加稳定,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弹性件10朝一侧偏移。并且由于两个子部没有与弹性段13重合,因此连接部分和弹性部分不会相互干扰,这样既不会影响连接也不会影响弹性件10的缓冲和对震动的阻隔性能。
5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三子部121、第四子部122和弹性件10的弹性段13可以是一体化结构。采用前述方式,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可以直接由弹性件10弹性段13的尾端继续延伸形成,这样既保证了连接部与弹性段13可靠相连,又使前述三个部分可以一体成型。
55.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子部121、第四子部122和弹性件10的弹性段13也可以采用三个部分分别制造后再相互连接的分体式结构。
56.所述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0,所述第三子部121或者第四子部122通过第二连接件30与所述受击打件形成连接。
57.由于第二连接部12包括了两个子部,因此在同一个弹性件10与所述受击打件50形成连接时也相应采用两个第二连接件30。两个第二连接件30中的其中一个用于受击打件50与弹性件10的第三子部121形成连接,另一个用于受击打件50与弹性件10的第四子部122形成连接。
58.本实施例通过第二连接件30的辅助可以使第二连接部12与受击打件50的连接更加方便,且更加可靠。
59.本实施例通过在弹性件10的弹性段13两端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
以及与第一连接部11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件20和与第二连接部12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件30,使主体40、受击打件50和弹性件10可以自下而上方便快速的安装,并使安装后的主体40和受击打件50通过弹性件10形成柔性连接。采用前述方式可以使弹性件10的两端与主体40和受击打件50可靠锁定,在实现连接的同时避免的连接部分和弹性件10弹性段13的相互干扰,因此连接后主体40和受击打件50之间既不会完全脱离,又能有效阻隔相互之间的震动。
60.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部111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分段1111、第二分段1112和第三分段1113。其中第一分段1111为直线段、第二分段1112为圆弧段,第三分段1113为直线段。其中第一分段1111和第三分段1113沿与弹性件10径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第一分段1111、第二分段1112和第三分段1113围成一个可供第一连接件20的第一端21穿过的空间。当第一连接件20的第一端21从该空间穿过后,第一分段1111、第二分段1112和第三分段1113在第一端21的限位作用下不能在径向方向上任意移动,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20对第一子部111的径向定位。
61.同理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部112包括首尾相连的第四分段1121、第五分段1122和第六分段1123。其中第三分段1113为直线段、第四分段1121为圆弧段,第五分段1122为直线段。其中第四分段1121和第六分段1123沿与弹性件10径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第四分段1121、第五分段1122和第六分段1123段围成一个可供第一连接件20的第一端21穿过的空间。当第一连接件20的第一端21从该空间穿过后,第四分段1121、第五分段1122和第六分段1123在第一端21的限位作用下不能在径向方向上任意移动,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20对第二子部112的径向定位。
62.其中,第一子部111的第三分段1113和第二子部112的第四分段1121相连以使第一子和第二子部112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即为第一连接部11,并且第二分段1112和第五分段1122的这两段圆弧相互朝向对方。这时第一连接部11的形状为一个半封闭的跑道的形状。两个第一连接件20分别穿过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采用前述结构使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在实现连接定位时可以相互协作。
63.如图7所示,当弹性件10出现朝图中w1方向移动的趋势时,第一子部111的第一分段1111和第二子部112的第六分段1123可以从弹性件10两侧同时阻止弹性件10朝w1方向偏移。当弹性件10出现朝图中w2方向移动的趋势时,第一子部111的第三分段1113和第二子部112的第四分段1121可以从弹性件10两侧同时阻止弹性件10朝w2方向偏移。当弹性件10出现朝图中w3方向移动的趋势时,第一子部111的第二分段1112可以阻止弹性件10朝w3方向偏移时。当弹性件10出现朝图中w4方向移动的趋势时,第二子部112的第五分段1122可以阻止弹性件10朝w4方向偏移时。
64.因此连接部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从前述各个方向限制弹性件10的偏移,并且在第二分段1112和第五分段1122之间可以留下足够的空间,以方便第一连接件20或者其它部件沿弹性件10的轴向穿过,既方便了装配又可以实现可靠的连接。
65.同理,第二连接部12的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也可以采用两个直线段与一个圆弧段首尾相连接的结构,其形状可以与前述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完全相同,其效果也相同,这里不做赘述。
66.当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采用相同的形状时,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在周向位置的角度可以错开,错开的角度范围为85度至95度。将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
接部12的角度错开设置可以增加装配时操作的空间,从而使装配更加方便。同时可以使弹性件四个连接点的位置可以分散开来,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67.实施例2
68.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所述第一子部111形成有供所述第一端21穿过的第一空腔113,所述第二子部112形成有供所述第一端21穿过的第二空腔114,所述第一端21穿过所述第一空腔113或者第二空腔114后与所述主体40连接,所述第一子部111或者第二子部112被限位在所述主体40和所述第二端22之间。
69.其中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可以沿弹性段13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0的两端,即第一端21位于第一连接件20朝向击打件的位置,第二端22位于第一连接件20朝向主体40的位置。当第一子部111通过第一连接件20与主体40形成连接时,第一连接件20的第一端21从第一空腔113中穿过,其中第一端21的一部分从第一空腔113中穿出,穿出的部分可以用于与所述主体40形成连接。第一连接件20的第二端22可以采用比第一端21覆盖范围更大的截面。例如使第一端21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空腔113中,以使第一端21可以竖向穿过第一空腔113,并使第二端22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子部111重合,以使第二端22可以限制第一子部111沿弹性段13轴向方向相对主体40移动。
70.同理,当第二子部112通过第一连接件20与主体40形成连接时,第一连接件20的第一端21从第一空腔113中穿过,其中第一端21的一部分从第二空腔114中穿出,穿出的部分可以用于与所述主体40形成连接。第一连接件20的第二端22可以采用比第一端21覆盖范围更大的截面。例如使第一端21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空腔113中,以使第一端21可以竖向穿过第一空腔113,并使第二端22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子部112重合,以使第二端22可以限制第二子部112沿弹性段13轴向方向相对主体40移动。
71.采用前述方式可以方便快速地使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分别与所述主体40形成连接。第一连接件20的第一端21利用穿过第一空腔113或者第二空腔114的方式对第一子部111或者第二子部112的径向位置进行了可靠的限制,同时利用位于第一空腔113或者第二空腔114外的第二端22对第一子部111或者第二子部112的轴向位置进行了可靠的限制。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连接件20的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从不同位置和不同方向对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同时进行限位,使第一子部111和第二子部112与主体40形成稳定可靠的连接。且第一连接件20只与弹性件10的第一子部111或第二子部112接触就可以实现弹性件10与主体40的可靠连接,因此不会影响弹性段13的性能。
72.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第二连接部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一端开口的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部由所述开口插入所述限位槽中。前述限位槽可以由限位片和第二连接部的底面共同形成,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由所述第二连接件朝向第二连接部的一面沿减震弹性件轴向方向延伸至预定长度后弯折至与减震弹性件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并沿该方向继续延伸至一定长度。限位片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空隙即为前述限位槽,其中限位片沿减震弹性件轴向方向延伸的长度可以根据第二连接部的沿沿减震弹性件轴向方向的尺寸来确定,以使限位片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限位槽刚好可以容纳下第二连接部为宜。
73.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
和第四端,所述第三子部121形成有供所述第三端穿过的第三空腔123,所述第四子部122形成有供所述第三端穿过的第四空腔124,所述第三端穿过所述第三空腔123或者第四空腔后与所述主体40连接,所述第三子部121或者第四子部122被限位在所述主体40和所述第四端之间。
74.其中第三端和第四端可以沿弹性段13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第二连接件30的两端,即第三端位于第二连接件30朝向主体40的位置,第四端位于第二连接件30朝向受击打件50的位置。当第三子部121通过第二连接件30与受击打件50形成连接时,第二连接件30的第三端从第三空腔中穿过,其中第三端的一部分从第三空腔中穿出,穿出的部分可以用于与所述受击打件50形成连接。第二连接件30的第四端可以采用比第三端覆盖范围更大的截面。例如使第三端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空腔123中,以使第三端可以竖向穿过第三空腔,并使第四端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三子部121重合,以使第四端可以限制第三子部121沿弹性段13轴向方向相对受击打件50移动。
75.同理,当第四子部122通过第二连接件30与受击打件50形成连接时,第二连接件30的第三端从第三空腔中穿过,其中第三端的一部分从第四空腔124中穿出,穿出的部分可以用于与所述主体40形成连接。第二连接件30的第四端可以采用比第三端覆盖范围更大的截面。例如使第三端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三空腔中,以使第三端可以竖向穿过第三空腔,并使第四端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第四子部122重合,以使第四端可以限制第四子部122沿弹性段13轴向方向相对受击打件50移动。
76.采用前述方式可以方便,快速的使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分别与所述受击打件50形成连接。第二连接件30的第三端利用穿过第三空腔或者第四空腔124的方式对第三子部121或者第四子部122的径向位置进行了可靠的限制,同时利用位于第三空腔或者第四空腔124外的第四端对第三子部121或者第四子部122的轴向位置进行了可靠的限制。本实施例通过第二连接件30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从不同位置和不同方向对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同时进行限位,使第三子部121和第四子部122与受击打件50形成稳定可靠的连接。且第二连接件30只与弹性件10的第三子部121或第四子部122接触就可以实现弹性件10与主体40的可靠连接,因此不会影响弹性段13的性能。
77.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40还包括固定件60,所述固定件60位于所述主体40朝向所述受击打件50的一端,所述固定件60上设置有限位部61,所述限位部61沿弹性件10轴向方向穿过所述弹性件10和第二连接件30。
78.本实施例利用设置在固定件60上的限位部61穿过弹性件10和第二连接件30的方式来对应弹性件10和第二连接件30的径向方向的位置进行限位,既不会影响弹性件10的伸缩性能,有可以实现有效地限位。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61轴向方向的长度可以大于弹性件10和第二连接件30的长度之和,这样限位部61可以对应弹性件10和第二连接件30上各个轴向位置都进行限位,从而使弹性件10和主体40之间形成更加稳定可靠的连接。
7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限位部61为圆台状,且限位部61靠近固定件60的一端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限位部61远离固定件60的一端的横截面的直径。在限位部61的四周还设置有限位条62,所述限位条62由圆台的周壁朝圆台的外侧延伸,所述限位条62的底部与所述圆台直径较大的那一端平齐,所述限位条62的长度小于所述圆台的长度。本所述通过前述限位条62的设置可以增加限位部61的结构强度,提高限位部61定位的可靠性。限位条
62的底部还可以和与第一连接件20配合使用,可以分别从弹性件10中心部分和弹性件10外周同时对弹性件10进行径向位置的限位,使安装后的弹性件10与主体4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80.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还包括防脱件70,所述防脱件70在弹性件10沿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0相距预设距离的位置与所述固定件60连接,且防脱件70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朝向所述受击打件50的一侧。
81.前述预设距离的范围为1.3mm至2.7mm。当受击打件50受到向上的拉扯时容易损坏弹性件10,本实施在第二连接件30的上方设置防脱件70来对第二连接件30进行限位,当受击打件50被向上拉扯时,弹性件10随第二连接件30移动至第二连接件30与所述防脱件70抵接的位置时,第二连接件30受到防脱件70的阻挡,无法继续向上移动,这时弹性件10也不会被继续拉伸,从而有效避免了弹性件10损坏。
82.本实施例还可以在主体40内部设置控制电路100,该控制电路100可以接收检测装置90发送的检测信号,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比赛系统进行计分。前述检测装置90可以是带有检测传感器的pcb板。
83.实施例3
84.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还包括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围在所述主体40远离所述受击打件50一端的四周。
85.本实施例通过包围在主体40四周的防撞装置来减轻比赛或者游戏中各个方向对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主体40部分的撞击或者冲击。一方面可以保护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防止损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主体40震动对受击打件50的影响,避免对应检测装置90的检测效果造成干扰,从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8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撞装置包括防撞件81和减震件82,所述防撞件81为设置空腔的框体结构,所述减震件82包围在所述主体40远离所述受击打件50一端的四周,且位于所述框体和所述主体40之间。
87.所述防撞件81的框体尺寸可以比主体40底部的尺寸稍大,这样主体40底部放置在空腔中后,主体40与防撞件81之间还留有环绕主体40底部的空隙,该而减震件82则设置在空隙位置,并环绕在主体40的四周。防撞件81可以增加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底部的稳定性。当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的底部收到撞击或者冲击时,减震件82可以及时起到缓冲作用,使最终传递给减震件82的震动大大减小。
88.所述受击打件50包括上壳51和下壳52,上壳51设置有空腔,空腔的底部设置有开口,下壳52在上壳51的底部与上壳51连接。
89.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器人竞技击打检测道具在组装时先将弹性件10直接放入固定件60的定位槽内,扣上第一连接件20即可;再将下壳52竖直的放下,使弹性件10第二连接部12穿过下壳52,然后把弹性件10的第二连接部12扣入第二连接件30底部的卡槽内,再固定好第二连接件30和下壳52即可,然后依次安装受击打件50内的pcb板和上壳51。
90.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提及
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9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