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31049505发布日期:2022-08-06 06:2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及方法

1.本发明属于康复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患者在身体出现病变时,肢体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康复主要就是帮助患者开展运动和日常活动,提高患者肢体康复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康复的设备。
3.现有技术中的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对手部肢体或腿部肢体进行单独辅助康复训练,使得训练时动作不协调,不仅无法同时进行手腿肢体的同步训练,而且使得训练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对手部肢体或腿部肢体进行单独辅助康复训练,使得训练时动作不协调,不仅无法同时进行手腿肢体的同步训练,而且使得训练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
7.底座;
8.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
9.训练槽,其设有两个,均开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部;
10.移动座,其设有两个,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训练槽的底壁上;
11.配重座,其设有两个,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移动座内;
12.调节槽,开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内部中间处;
13.移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移动块的一侧端开设有安装槽;
14.第三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上下内壁之间,所述第三转轴的圆周表面固定有第三工字导向轮;
15.第一拉绳,其套设于所述第三工字导向轮的表面,且所述第一拉绳的两端均活动贯穿所述固定座的一侧端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移动座的一侧端固定;
16.滑动板,设置于所述固定座的上侧;
17.第二拉绳,其一端与所述滑动板固定,另一端活动贯穿所述调节槽的一侧内壁并与所述移动块固定;以及
18.手部拉伸机构,与所述滑动板连接以实现拉动滑动板移动。
19.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底部固定有u形支撑板,所述u形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t形滑槽,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固定有两个t形滑块,两个所述t形滑块分别嵌
入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t形滑槽内。
20.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手部拉伸机构包括:
21.斜撑板,其设有两个,均固定于所述u形支撑板的一侧端;
22.第四工字导向轮,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斜撑板之间;
23.第三拉绳,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板的一侧端,另一端贴与所述第四工字导向轮的表面并垂直向下;以及
24.第四拉绳,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四拉绳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拉绳的垂直端固定,两个所述第四拉绳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把手。
25.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还包括两组第一导向机构,两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均与所述第一拉绳连接以实现改变所述第一拉绳两端力的方向,其中:每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均由两个第一导向工字轮和第一转轴组成,两个所述第一转轴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工字轮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拉绳贴合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工字轮的表面上。
26.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还包括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与第二拉绳连接以实现改变所述第二拉绳力的方向,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
27.第二转轴,其设有两个,均转动连接于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支撑杆相靠近的端部之间;以及
28.第二导向工字轮,其设有两个,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圆周表面上,所述第二拉绳贴合于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工字轮的圆周表面一侧。
29.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四工字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工字轮以及多个所述第一导向工字轮的一侧均设有弧形挡片。
30.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三转轴为空心轴,所述调节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活动插接有定位杆,且所述定位杆的底部活动插入所述插孔和第三转轴内。
31.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移动块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调节槽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多个限位杆,所述移动块通过多个限位孔滑动连接于多个所述限位杆的表面上。
32.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设有座椅,所述座椅的下侧设有丝杆螺母移动机构,所述丝杆螺母移动机构与所述座椅连接以实现所述座椅位置的调节。
33.一种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4.s1、在使用时,康复人员坐在座椅上,通过丝杆螺移动机构调节座椅的位置,使得康复人员手脚屈膝后踩踏在两个配重座上,双手分别握住两个把手;
35.s2、此时双脚向一侧推动两个配重座,使得两个配重座分别通过移动座在训练槽内滑动,在滑动时,两个固定座拉动第一拉绳,第一拉绳通过两组第一导向机构改变第一拉绳受力的方向,同时使得第一拉绳能够带动第三工字导向轮移动,由于移动块在调节槽内滑动,且第三转轴转动连接于安装槽内,使得移动块、第三转轴以及第三工字导向轮向配重座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此时进行腿部肢体的锻炼;
36.s3、在移动块移动时,拉动第二拉绳的一端,通过第二导向机构改变第二拉绳受力
的方向,使得第二拉绳的另一端拉动滑动板,滑动板通过第三拉绳带动两个第四拉绳移动,第四拉绳带动把手上升,待移动座移动至训练槽的一侧内壁时,此时康复人员手部拉动两个把手,使得本装置反向运行,并使得两个配重座复位,如此循环,康复人员进行手部和腿部肢体的同步康复训练。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8.1、本方案中,通过设有的配重座,配重座通过移动座可以在训练槽内滑动,康复人员可以将脚踩在配重座上,推动配重座,使得配重座在训练槽内向内滑动,使得康复人员可以进行腿部肢体的康复训练;同时配重座移动时,能够通过第一拉绳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二拉绳移动,使得第二拉绳通过滑动板带动手部拉伸机构进行移动,待配重座移动至训练槽内后,此时通过康复人员手部握住两个把手,反向拉动,使得本装置反向运动,从而使得把手和两个配重座复位,以实现手部肢体的康复训练,本发明使得康复人员可以同时进行手部肢体和腿部肢体的锻炼,使得康复训练更加协调,效率更高。
39.2、本方案中,通过设有的第二导向机构和两组第一导向机构,能够改变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的受力方向,使得配重座横向滑动移动时,能够使得第二拉绳带动滑动板移动,从而使得第三拉绳能够被拉起,同时第三拉绳反向输出的力能够使得配重座复位,使得本装置更加实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0.3、本方案中,在滑动板被第二拉绳或者第三拉绳拉动时,滑动板带动t形滑块在t形滑槽内滑动,由于两个t形滑块分别嵌入滑动连接于两个t形滑槽内,使得滑动板的位置被限定,只能作直线运动,从而使得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在拉伸移动时,更加稳定,不易倾斜。
41.4、本方案中,通过设有的多个弧形挡片,多个弧形挡片分别贴合在第四工字导向轮、两个第二导向工字轮以及多个第一导向工字轮贴合有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的一侧,但弧形挡片不影响第四工字导向轮、两个第二导向工字轮以及多个第一导向工字轮的转动,使得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不易与第四工字导向轮、两个第二导向工字轮以及多个第一导向工字轮脱离,使得本装置稳定性更高。
42.5、本方案中,当移动块调节槽内滑动时,通过设有的限位杆和限位孔,使得移动块通过多个限位孔滑动连接于多个限位杆的表面上,将移动块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在移动时更加稳定。
43.6、本方案中,通过设有的定位杆,在移动块滑动至与定位槽相匹配时,通插入定位杆,将定位杆插入定位槽并延伸至插孔内,使得移动块被固定住,此时使得两个配重座可以单独推动,在一个配重座向内推动时,通过第一拉绳可以另一个配重座向训练槽出口处移动,使得康复人员可以单独进行腿部肢体训练,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4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45.图1为本发明中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46.图2为本发明中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47.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48.图4为本发明中固定座处的局部爆炸图;
49.图5为本发明中固定座处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50.图6为本发明中导向机构处的局部立体图;
51.图7为本发明中移动块处的局部爆炸图;
52.图8为本发明中的俯剖立体图;
53.图9为本发明图8中b处的局部立体图;
54.图10为本发明中手部拉伸机构处的局部立体图;
55.图11为本发明中定位杆处的局部爆炸图;
56.图12为本发明中座椅处局部立体图;
57.图13为本发明中的第三视角立体图。
58.图中:1、底座;101、支撑杆;102、连接框架;2、固定座;201、训练槽;202、限位槽;203、调节槽;204、定位槽;205、定位杆;2051、杆把;2052、旋转卡块;2053、杆身;3、移动座;301、限位块;4、配重座;401、配重槽;402、配重块;403、踏板槽;5、移动块;501、安装槽;502、限位孔;503、限位杆;504、插孔;6、第一拉绳;7、第一导向工字轮;701、第一转轴;8、弧形挡片;9、第二转轴;901、第二导向工字轮;10、第二拉绳;11、滑动板;111、t形滑块;12、第三拉绳;121、第四拉绳;122、把手;123、卡孔;124、卡杆;13、斜撑板;131、第四工字导向轮;14、第三转轴;141、第三工字导向轮;15、座椅;151、椅腿;152、底板;153、丝杆;154、u形架;155、条形滑槽;156、条形滑块;16、u形支撑板;161、t形滑槽;17、平板;171、板腿。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0.实施例1
61.请参阅图1-图13,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2.一种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
63.底座1;
64.固定座2,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一侧;
65.训练槽201,其设有两个,均开设于底座1的顶部;
66.移动座3,其设有两个,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训练槽201的底壁上;
67.配重座4,其设有两个,分别固定于两个移动座3内;
68.调节槽203,开设于固定座2的内部中间处;
69.移动块5,滑动连接于调节槽203内,移动块5的一侧端开设有安装槽501;
70.第三转轴14,转动连接于安装槽501的上下内壁之间,第三转轴14的圆周表面固定有第三工字导向轮141;
71.第一拉绳6,其套设于第三工字导向轮141的表面,且第一拉绳6的两端均活动贯穿固定座2的一侧端并分别与两个移动座3的一侧端固定;
72.滑动板11,设置于固定座2的上侧;
73.第二拉绳10,其一端与滑动板11固定,另一端活动贯穿调节槽203的一侧内壁并与移动块5固定;以及
74.手部拉伸机构,与滑动板11连接以实现拉动滑动板11移动。
75.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本装置中,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连接框架102通过四个支撑杆101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两个训练槽201均开设于固定座2的顶部,且两个训练槽201的一侧端和顶部均为开口,两个训练槽201对称分布,移动座3滑动连接于训练槽201,优选的,两个训练槽201内均设置有一组限位组件,两组限位组件分别与两个移动座3连接以实现将移动座3在训练槽201内作直线运动,并且不会移动至训练槽201外;两个配重座4分别固定于两个移动座3内,两个配重座4靠近座椅15的一侧均开设有踏板槽403,踏板槽403用于放置脚步,方便康复人员推动配重座4进行移动,两个配重座4的顶部均开设有多个配重槽401,配重槽401内用于放置配重块402,使得配重座4的重量可以根据实际放置不同数量的配重块402进行改变,可以根据康复人员的训练强度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应用于不同的康复人员时,更加合适;通过康复人员用脚推动两个配重座4时,两个配重座4通过移动座3向训练槽201向内侧移动,移动座3带动两个第一拉绳6的端部进行移动,由于第一拉绳6贴合于第三工字导向轮141上,第一拉绳6套设于第三工字导向轮141中间槽口内,当第一拉绳6的两端被两个移动座3同时拉动时,第一拉绳6被拉伸,通过两组第一导向机构使得第一拉绳6的受力被改变,使得第一拉绳6带动第三工字导向轮141向右移动,由于第三工字导向轮141固定于第三转轴14上,第三转轴14转动连接于移动块5内,使得第三工字导向轮141移动时,通过第三转轴14能够带动移动块5向右移动,第三工字导向轮141的圆周表面与安装槽501的内表面相切,使得第一拉绳6不会和第三工字导向轮141脱离;移动块5向右移动时,此时移动块5拉动第二拉绳10的一端,通过第二导向机构对第二拉绳10受力方向进行改变,使得第二拉绳10的一端被移动块5拉动时,另一端将滑动板11向左拉动,使得滑动板11带动手部拉伸机构中的第三拉绳12移动,第三拉绳12在第四工字导向轮131的表面滑动,通过第四拉绳121带动把手122上升,待配重座4移动至训练槽201内使得移动座3的一端与训练槽201的内壁贴合后,此时康复人员可以手部握住两个把手122,反向拉动,使得本装置反向运动,从而使得把手122和两个配重座4复位,以实现手部肢体的康复训练,如此循环,康复人员进行手部和腿部肢体的同步康复训练;本发明使得康复人员可以同时进行手部肢体和腿部肢体的锻炼,使得康复训练更加协调,效率更高。
76.具体的,每组限位组件均由两个限位块301和限位槽202组成,两个限位槽202分别开设于其中一个训练槽201的两侧内壁,且限位槽202的右侧为封口,两个限位块301分别固定于其中一个移动座3的两侧端,两个限位块301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限位槽202;使得移动座3的位置被限定,只能在训练槽201内作直线运动,而且无法滑出训练槽201外。
77.具体的请参阅图1,底座1的顶部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撑杆101,四个支撑杆101的顶部固定有连接框架102,连接框架102的底部固定有u形支撑板16,u形支撑板16的顶部开设有两个t形滑槽161,滑动板11的底部固定有两个t形滑块111,两个t形滑块111分别嵌入滑动连接于两个t形滑槽161内。
78.具体的请参阅图1,手部拉伸机构包括:
79.斜撑板13,其设有两个,均固定于u形支撑板16的一侧端;
80.第四工字导向轮131,转动连接于两个斜撑板13之间;
81.第三拉绳12,其一端固定于滑动板11的一侧端,另一端贴与第四工字导向轮131的表面并垂直向下;以及
82.第四拉绳121,其设有两个,两个第四拉绳121的一端均与第三拉绳12的垂直端固定,两个第四拉绳121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把手122。
8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的两个第四拉绳121,使得康复人员可以双手分别拉住两个把手122,能够起到双手康复的作用,同时其中一个把手122的一端开设有三个卡孔123,另一个把手122的一端固定有三个卡杆124,三个卡杆124可以插入三个卡孔123内,将两个把手122进行合并,也可以单手握住,进行单手康复训练。
84.具体的请参阅图1,还包括两组第一导向机构,两组第一导向机构均与第一拉绳6连接以实现改变第一拉绳6两端力的方向,其中:每组第一导向机构均由两个第一导向工字轮7和第一转轴701组成,两个第一转轴701均转动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两个第一导向工字轮7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转轴701的圆周表面,第一拉绳6贴合于两个第一导向工字轮7的表面上。
85.具体的请参阅图1,还包括第二导向机构,第二导向机构与第二拉绳10连接以实现改变第二拉绳10力的方向,第二导向机构包括:
86.第二转轴9,其设有两个,均转动连接于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杆101相靠近的端部之间;以及
87.第二导向工字轮901,其设有两个,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转轴9的圆周表面上,第二拉绳10贴合于两个第二导向工字轮901的圆周表面一侧。
8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两组第一导向机构,使得移动座3拉动移动座3方向的力,经过两个第一导向工字轮7改变后,成为拉动第三工字导向轮141的力,第一导向工字轮7通过第一转轴701转动连接于底座1上,由于两个第一拉绳6的两端同时被拉伸,从而使得第一拉绳6能够更好地带动第三工字导向轮141移动,从而使得移动块5位置的移动,能够带动第二拉绳10进行移动;同时由于第二导向机构的存在,使得移动块5在拉伸第二拉绳10的一端时,第二拉绳10在两个第二导向工字轮901的表面滑动,使得两个第二导向工字轮901在第二转轴9上转动,从而实现第二拉绳10的另一端受力方向进行改变,能够拉动滑动板11,使得手部拉伸机构能够移动,从而实现手部能够进行拉伸训练。
89.优选的,底座1的顶部还固定有四个板腿171,四个板腿171的顶部固定有平板17,四个第一转轴701的顶部均与平板17的底部转动连接,使得第一转轴701转动时更稳定,同时平板17的顶部能够放置物品,实用性更强。
90.具体的请参阅图1,第四工字导向轮131、两个第二导向工字轮901以及多个第一导向工字轮7的一侧均设有弧形挡片8。
91.本实施例中:多个弧形挡片8长度不一,通过设有的多个弧形挡片8,多个弧形挡片8分别贴合在第四工字导向轮131、两个第二导向工字轮901以及多个第一导向工字轮7贴合有第一拉绳6、第二拉绳10和第三拉绳12的一侧,但弧形挡片8不影响第四工字导向轮131、两个第二导向工字轮901以及多个第一导向工字轮7的转动,使得第一拉绳6、第二拉绳10和第三拉绳12不易与第四工字导向轮131、两个第二导向工字轮901以及多个第一导向工字轮7脱离,使得本装置稳定性更高;位于第一转轴701旁边的弧形挡片8均固定于平板17的底部;位于第二导向工字轮901旁边的弧形挡片8均固定于位于左侧的两个支撑杆101相靠近
的端部之间;位于第四工字导向轮131旁边的弧形挡片8,通过两个连接块固定于连接框架102上。
92.具体的请参阅图1,移动块5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多个限位孔502,调节槽203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有多个限位杆503,移动块5通过多个限位孔502滑动连接于多个限位杆503的表面上。
93.本实施例中:当移动块5调节槽203内滑动时,通过设有的限位杆503和限位孔502,使得移动块5通过多个限位孔502滑动连接于多个限位杆503的表面上,将移动块5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在移动时更加稳定。
94.具体的请参阅图1,底座1的顶部一侧设有座椅15,座椅15的下侧设有丝杆螺母移动机构,丝杆螺母移动机构与座椅15连接以实现座椅15位置的调节。
9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有的座椅15,康复人员可以坐在座椅15上,使得康复训练时更舒适,丝杆螺母移动机构由椅腿151、底板152、丝杆153、u形架154、条形滑槽155、条形滑块156和电机组成,椅腿151设有四个,四个椅腿151均固定于座椅15的底部,底板152固定于四个椅腿151的底部,底板152螺纹配合于丝杆153的圆周表面,u形架154固定于底座1的顶部,且u形架154开口处的两个端部与固定座2固定,条形滑槽155、条形滑块156均设有两个,两个条形滑槽155分别开设于u形架154的前后内表面,两个条形滑块156分别固定于底板152的底部前后两端,两个条形滑块156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条形滑槽155内,使得底板152的位置被限定,只能作直线运动,从而使得斜撑板13转动时,底板152进行横向位置的调节,底板152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抵靠,使得底板152承载与底座1上,更稳定;斜撑板13的一端与固定座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u形架154的内表面转动连接,电机固定于u形架154的右端,且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贯穿u形架154的内表面并与斜撑板13固定,使得电机启动时能够带动斜撑板13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底板152位置的调节,电机的外表面套设有保护框,能够有效地避免电机被碰撞造成损坏,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是现有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对应的型号,电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同时电机如何正反转亦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96.实施例2
97.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用于更好地对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的工作过程或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其具体如下:
98.一种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9.s1、在使用时,康复人员坐在座椅15上,通过丝杆螺移动机构调节座椅15的位置,使得康复人员手脚屈膝后踩踏在两个配重座4上,双手分别握住两个把手122;
100.s2、此时双脚向一侧推动两个配重座4,使得两个配重座4分别通过移动座3在训练槽201内滑动,在滑动时,两个固定座2拉动第一拉绳6,第一拉绳6通过两组第一导向机构改变第一拉绳6受力的方向,同时使得第一拉绳6能够带动第三工字导向轮141移动,由于移动块5在调节槽203内滑动,且第三转轴14转动连接于安装槽501内,使得移动块5、第三转轴14以及第三工字导向轮141向配重座4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此时进行腿部肢体的锻炼;
101.s3、在移动块5移动时,拉动第二拉绳10的一端,通过第二导向机构改变第二拉绳10受力的方向,使得第二拉绳10的另一端拉动滑动板11,滑动板11通过第三拉绳12带动两个第四拉绳121移动,第四拉绳121带动把手122上升,待移动座3移动至训练槽201的一侧内
壁时,此时康复人员手部拉动两个把手122,使得本装置反向运行,并使得两个配重座4复位,如此循环,康复人员进行手部和腿部肢体的同步康复训练。
102.实施例3
103.本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用于腿部肢体康复训练的方法,用于对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多功能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的另一种使用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104.具体的请参阅图1,移动块5的顶部开设有插孔504,第三转轴14为空心轴,调节槽203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定位槽204,定位槽204内活动插接有定位杆205,且定位杆205的底部活动插入插孔504和第三转轴14内。
105.本实施例中,定位杆205由杆把2051、旋转卡块2052和杆身2053组成,杆把2051固定于杆身2053的顶部,旋转卡块2052固定于杆身2053的圆周表面,定位槽204与定位杆205相匹配,在定位杆205插入定位槽204内时,定位槽204内的旋转卡块2052处为环形空心腔室,旋转卡块2052可以在环形空心腔室内转动,定位槽204的顶部为与旋转卡块2052相匹配的开口,定位槽204的底侧延伸至调节槽203上,插孔504与杆身2053相匹配,第三转轴14的空心处直径大于杆身2053的直径,使得杆把2051插入插孔504内时并穿过第三转轴14内不与第三转轴14接触,不影响第三转轴14的转动;
106.在康复人员只需要进行腿部锻炼时,包括如下步骤:
107.s1、首先将两个配重座4向训练槽201内推动,使得两个配重座4分别带动两个移动座3向训练槽201内滑动,两个移动座3拉动第一拉绳6,使得第一拉绳6能够通过第三工字导向轮141和第三转轴14带动移动块5向右侧移动,使得插孔504与定位槽204的下侧对齐;
108.s2、此时将定位杆205插入定位槽204内,使得定位杆205上的杆身2053插入插孔504内,并嵌入调节槽203的底壁上,然后旋转定位杆205,旋转90
°
,使得旋转卡块2052与定位槽204的开口呈“十”字状,使得定位杆205无法拔出,将移动块5固定于调节槽203内无法移动;
109.s3、此时第一拉绳6可以进行在第三工字导向轮141的表面滑动,康复人员可以将两只脚分别踩踏上两个踏板槽403上,进行推动配重座4,并使得两个配重座4错开,一次推动一个配重座4,使得两个配重座4带动移动座3移动,由于两个移动座3之间通过第一拉绳6连接,且通过第二导向机构改变第一拉绳6的方向,使得一个配重座4推动至训练槽201内部左侧时,另一个配重座4被拉动至训练槽201右侧开口处,如此往复,使得康复人员可以单独进行两只腿部肢体的康复训练,使得本装置能够更好的应用于不同需求的康复训练人员。
11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