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运动实现呼吸阻抗的鼻腔式康复训练装置

文档序号:31299330发布日期:2022-08-27 04:3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流运动实现呼吸阻抗的鼻腔式康复训练装置

1.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流运动实现呼吸阻抗的鼻腔式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人在正常吸气时,横膈膜收缩和外肋间肌收缩,当用力吸气时,还需吸气辅助肌的协助,这些肌肉收缩的结果使得胸阔上举,胸腔空间扩大到极限,因此需要对吸气肌进行锻炼,呼吸锻炼装置采用阻抗训练基础原理,使用者透过该装置吸气时需费力去抵抗训练器设定的阻抗,以增加吸气肌力,借此增加呼吸肌强度与耐受度。
3.这种训练特别是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更是不可缺少,然而现有的呼吸康复治疗用训练装置存在患者无法实时的了解本身呼吸训练进程,同时不能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调整训练的强度,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流运动实现呼吸阻抗的鼻腔式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中轴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训练管,所述训练管底侧的左右两侧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辅助连接板,所述辅助连接板远离训练管的一端滑动贯穿有定位销,所述辅助连接板通过定位销与连接柱活动连接,所述训练管的底侧外壁中轴处连通设置有气体管,所述气体管远离训练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呼吸罩,所述训练管的顶部开口设置,活塞板,所述活塞板滑动设置在训练管的内部,所述活塞板的外壁与训练管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活塞板的顶部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升降杆,其中,所述训练管的顶部开口处螺纹连接有管盖,所述升降杆远离活塞板的一端滑动贯穿管盖的外壁并延伸至外侧。
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其中,所述固定座左右两端的底侧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压缩簧,所述压缩簧远离固定座的一端与辅助连接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设置有配重板,所述配重板的侧壁与放置槽的内壁接触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训练管的上侧侧壁连通设置有喇叭形排气管,所述喇叭形排气管远离训练管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弹性帽,所述半圆弹性帽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
8.进一步地,所述喇叭形排气管与训练管连通处滑动设置有堵塞球,所述堵塞球的外壁与喇叭形排气管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堵塞球的侧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远离堵塞球的一端与半圆弹性帽的侧壁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训练管的内部底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静电摩擦杆,若干个所述静电摩擦杆远离训练管底侧内壁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半圆挡块,其中,所述半圆挡块
远离静电摩擦杆的一端与活塞板的底侧外壁接触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静电摩擦杆的外壁滑动设置有静电摩擦圈,所述静电摩擦圈的内壁与静电摩擦杆的外壁接触设置,其中,所述静电摩擦圈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直杆。
11.进一步地,所述直杆远离静电摩擦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悬浮球,所述悬浮球悬空设置,所述悬浮球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回位簧,所述回位簧远离悬浮球的一端与活塞板的底侧外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悬浮球正对着气体管与训练管连通处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气流运动实现呼吸阻抗的鼻腔式康复训练装置,当患者需要训练时,可以将呼吸罩罩在鼻子上,利用人员的呼吸,可以使呼吸的气体通过气体管进入到训练管的内部,在气体推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使活塞板推动升降杆上下移动,在活塞板移动过程中,活塞板可以对训练管内部的上侧气体进行挤压,在挤压状态下,可以使气体通过喇叭形排气管进而通过半圆弹性帽上的排气孔排出气体,以此达到对患者训练的目的。
14.(2)、该气流运动实现呼吸阻抗的鼻腔式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在升降杆的延伸部设置有固定座,且在固定座上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放置槽内部滑动设置配重板,从而可以通过手动调节配重板的个数,以此来调整固定座的整体重量,进而控制患者的训练强度,增强了该装置的康复训练效果。
15.(3)、该气流运动实现呼吸阻抗的鼻腔式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将训练管通过定位销和辅助连接板活动设置在连接柱上,当训练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拆卸定位销,从而将训练管拆卸下来,以此便于了工作人员对训练管内部的清洗消毒,另一方面,由于喇叭形排气管的特殊形状设置,这样可以使,当该装置不使用时,堵塞球处于喇叭形排气管和训练管的连通处位置,这样可以始终保持训练管内部的气密性,防止外界灰尘随着气体进入到训练管内部,而对训练管造成影响,当进行训练时,在气体推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堵塞球带动导杆发生移动,导杆的移动可以带动半圆弹性帽发生变形,当堵塞球移动一定位置时,喇叭形排气管处于打开状态,进而实现了内部的排气。
16.(4)、该气流运动实现呼吸阻抗的鼻腔式康复训练装置,在气体吹动和活塞板移动的作用下,可以使悬浮球在回位簧的作用下使直杆带动静电摩擦圈沿着静电摩擦杆的外壁上下移动,从而利用静电摩擦圈的摩擦移动效果,可以使静电摩擦杆的外壁带有一定的静电,利用静电本身的性质可以对进入到训练管内部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对灰尘的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图1中a的放大图;
19.图3为本发明训练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训练管整体结构正面剖视图;
21.图5为本发明图4中b的放大图;
22.图6为本发明训练管整体结构侧面剖视图;
23.图7为本发明图6中c的放大图;
24.图8为本发明固定座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图8中d的放大图;
26.图10为本发明悬浮球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底座;11、吸盘;12、连接板;13、连接柱;2、训练管;21、辅助连接板;22、定位销;23、气体管;24、呼吸罩;3、活塞板;31、升降杆;32、管盖;4、固定座;41、放置槽;42、压缩簧;5、配重板;6、喇叭形排气管;61、半圆弹性帽;62、排气孔;7、堵塞球;71、导杆;8、静电摩擦杆;81、半圆挡块;9、静电摩擦圈;91、直杆;10、悬浮球;101、回位簧。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9.实施例1
30.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气流运动实现呼吸阻抗的鼻腔式康复训练装置,包括:
31.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吸盘1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底座1进行固定,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连接柱13,连接板12的顶部中轴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训练管2进行固定;
32.训练管2,训练管2底侧的左右两侧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辅助连接板2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固定训练管2,辅助连接板21远离训练管2的一端滑动贯穿有定位销2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训练管2的拆卸,辅助连接板21通过定位销22与连接柱13活动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定位销22进行限位,训练管2的底侧外壁中轴处连通设置有气体管2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传输气体,气体管23远离训练管2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呼吸罩2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人员的呼吸训练,训练管2的顶部开口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训练管2进行限位;
33.活塞板3,活塞板3滑动设置在训练管2的内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活塞板3的移动,活塞板3的外壁与训练管2的内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活塞板3的限位,活塞板3的顶部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升降杆3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活塞板3的移动效果;
34.其中,训练管2的顶部开口处螺纹连接有管盖3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保持训练管2内部的气密性,升降杆31远离活塞板3的一端滑动贯穿管盖32的外壁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升降杆31的移动。
35.升降杆31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升降杆31的移动效果,固定座4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4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配重板5;
36.其中,固定座4左右两端的底侧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压缩簧4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座4的快速复位,压缩簧42远离固定座4的一端与辅助连接板21的顶部外壁固
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压缩簧42。
37.实施例2
38.请参阅图1-图10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气流运动实现呼吸阻抗的鼻腔式康复训练装置,包括:
39.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吸盘1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底座1进行固定,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连接柱13,连接板12的顶部中轴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训练管2进行固定;
40.训练管2,训练管2底侧的左右两侧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辅助连接板2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固定训练管2,辅助连接板21远离训练管2的一端滑动贯穿有定位销2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训练管2的拆卸,辅助连接板21通过定位销22与连接柱13活动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定位销22进行限位,训练管2的底侧外壁中轴处连通设置有气体管23,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传输气体,气体管23远离训练管2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呼吸罩2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人员的呼吸训练,训练管2的顶部开口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训练管2进行限位;
41.活塞板3,活塞板3滑动设置在训练管2的内部,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活塞板3的移动,活塞板3的外壁与训练管2的内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活塞板3的限位,活塞板3的顶部外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升降杆3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活塞板3的移动效果;
42.其中,训练管2的顶部开口处螺纹连接有管盖3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保持训练管2内部的气密性,升降杆31远离活塞板3的一端滑动贯穿管盖32的外壁并延伸至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升降杆31的移动。
43.升降杆31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升降杆31的移动效果,固定座4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4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设置配重板5;
44.其中,固定座4左右两端的底侧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压缩簧4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座4的快速复位,压缩簧42远离固定座4的一端与辅助连接板2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压缩簧42。
45.若干个放置槽41的内部分别滑动设置有配重板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配重板5的拆卸,配重板5的侧壁与放置槽41的内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配重板5进行限位。
46.训练管2的上侧侧壁连通设置有喇叭形排气管6,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排气,喇叭形排气管6远离训练管2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弹性帽6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气体的推动效果,半圆弹性帽61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62,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排气。
47.喇叭形排气管6与训练管2连通处滑动设置有堵塞球7,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喇叭形排气管6进行堵塞,堵塞球7的外壁与喇叭形排气管6的内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堵塞球7进行限位,堵塞球7的侧壁中轴处固定连接有导杆7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堵塞球7的移动效果,导杆71远离堵塞球7的一端与半圆弹性帽61
的侧壁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导杆71的移动。
48.训练管2的内部底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静电摩擦杆8,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训练管2内部的灰尘进行吸附,若干个静电摩擦杆8远离训练管2底侧内壁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半圆挡块8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辅助对静电摩擦圈9进行限位;
49.其中,半圆挡块81远离静电摩擦杆8的一端与活塞板3的底侧外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半圆挡块81进行限位。
50.静电摩擦杆8的外壁滑动设置有静电摩擦圈9,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静电摩擦圈9的移动效果,静电摩擦圈9的内壁与静电摩擦杆8的外壁接触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静电摩擦圈9进行限位;
51.其中,静电摩擦圈9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直杆9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静电摩擦圈9的移动效果。
52.直杆91远离静电摩擦圈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悬浮球10,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利用气体的吹动效果,悬浮球10悬空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悬浮球10进行限位,悬浮球10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回位簧1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悬浮球10的快速复位,回位簧101远离悬浮球10的一端与活塞板3的底侧外壁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固定回位簧101;
53.其中,悬浮球10正对着气体管23与训练管2连通处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悬浮球10进行限位。
54.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
55.当患者需要训练时,可以将呼吸罩24罩在鼻子上,利用人员的呼吸,可以使呼吸的气体通过气体管23进入到训练管2的内部,在气体推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使活塞板3推动升降杆31上下移动,在活塞板3移动过程中,活塞板3可以对训练管2内部的上侧气体进行挤压,在挤压状态下,可以使气体通过喇叭形排气管6进而通过半圆弹性帽61上的排气孔62排出气体,以此达到对患者训练的目的,其次,通过在升降杆31的延伸部设置有固定座4,且在固定座4上开设有若干个放置槽41,放置槽41内部滑动设置配重板5,从而可以通过手动调节配重板5的个数,以此来调整固定座4的整体重量,进而控制患者的训练强度,增强了该装置的康复训练效果。
56.同时,通过将训练管2通过定位销22和辅助连接板2112活动设置在连接柱13上,当训练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拆卸定位销22,从而将训练管2拆卸下来,以此便于了工作人员对训练管2内部的清洗消毒,另一方面,由于喇叭形排气管6的特殊形状设置,这样可以使,当该装置不使用时,堵塞球7处于喇叭形排气管6和训练管2的连通处位置,这样可以始终保持训练管2内部的气密性,防止外界灰尘随着气体进入到训练管2内部,而对训练管2造成影响,当进行训练时,在气体推动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堵塞球7带动导杆71发生移动,导杆71的移动可以带动半圆弹性帽61发生变形,当堵塞球7移动一定位置时,喇叭形排气管6处于打开状态,进而实现了内部的排气,其次,在气体吹动和活塞板3移动的作用下,可以使悬浮球10在回位簧101的作用下使直杆91带动静电摩擦圈9沿着静电摩擦杆8的外壁上下移动,从而利用静电摩擦圈9的摩擦移动效果,可以使静电摩擦杆8的外壁带有一定的静电,利用静电本身的性质可以对进入到训练管2内部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增强了该装置的对灰尘的清理效果。
57.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