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人机互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和720全景影院。
背景技术:2.随着娱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游戏逐渐不能满足玩家的娱乐需求。为了满足玩家的需求,设计人员在传统的游戏的基础上,开发了vr游戏。
3.vr游戏与传统的游戏相比,具有沉浸感强、效果逼真、画面冲击性强等特点和优势,并且能够使得玩家获得视觉、听觉等感受。但是现有的vr游戏需要头盔、眼镜等硬件,设备沉重,且头盔与眼镜等将人眼与物理环境隔离,无法观察共处一个物理空间的游戏伙伴的情况,导致玩家用户的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和720全景影院,用以克服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包括:多个信号发送单元、多个信号接收单元,多个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安装在所述720全景影院的第一预定位置,多个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安装在所述720全景影院的第二预定位置;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和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之间具有设定的配对关系;所述信号发送单元用于生成游戏控制信号并发送给与其建立了所述设定的配对关系的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其建立了所述设定的配对关系的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游戏控制信号以进行游戏互动。
6.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720全景影院包括:显示屏幕,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安装在所述显示屏幕的周向上。
7.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在所述显示屏幕的周向上按照等间距的方式设置。
8.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幕包括筒状本体,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安装在所述筒状本体的周向上。
9.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筒状本体的侧壁在轴向截面上呈弧线或直线中至少其一设置。
10.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位于同一所述轴向截面的弧线或者直线上。
11.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筒状本体的横截面包括圆形、椭圆形、不对称圆形或者带圆角的四边形。
12.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定的配对关系包括一对一配对关系、一对多配对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13.可选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720全景影院还包括动感平台,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安装在所述动感平台上。
1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720全景影院,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
15.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基站,所述基站分别与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和所述信号接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游戏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游戏控制信号转发至与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建立了所述设定的配对关系的所述信号接收单元。
16.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云端,所述云端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发送的游戏登入请求,并在基于所述游戏登入请求,确定游戏登入成功时,向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反馈游戏加载响应,使得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基于所述游戏加载响应,在所述720全景影院的显示屏幕上加载游戏配套界面。
17.可选地,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包括游戏手柄,所述游戏手柄包括手柄本体,所述手柄本体的一侧安装有操控按钮;所述手柄本体的底部两侧套接有防滑套,所述手柄本体的另一侧安装有防滑手槽,所述防滑手槽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安装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18.可选地,所述防滑套的表面上设置有不规则微结构,以增加所述防滑套的表面的粗糙度。
19.可选地,所述防滑手槽内安装有防滑部件,所述防滑部件与所述防滑手槽固定粘合,所述防滑部件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滑条纹。
20.可选地,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包括游戏手柄,所述游戏手柄包括手柄主体、散热器件和按压器件,所述手柄主体左右两侧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柄主体前侧设置有用于放置终端设备的设备槽,所述手柄主体内部安装所述散热器件,所述散热器件启动对所述设备槽中的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散热,所述手柄主体上方左右两侧安装按压器件,按压器件触碰所述终端设备。
21.可选地,所述手柄主体内部安装有充电电池,所述手柄主体底部设有对所述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和对所述充电电池进行放电的放电接口,所述手柄主体后方设有电池电量指示装置。
22.可选地,所述设备槽中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器件启动通过所述散热口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散热。
23.可选地,所述设备槽设置有多条防滑条纹。
2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该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包括:多个信号发送单元、多个信号接收单元,多个信号发送单元安装在所述720全景影院的第一预定位置,多个信号接收单元安装在所述720全景影院的第二预定位置;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和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之间具有设定的配对关系;所述信号发送单元用于生成游戏控制信号并发送给与其建立了所述设定的配对关系的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其建立了所述设定的配对关系的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游戏控制信号以进行游戏互动。多个信号发送单元和多个信号接收单元分别安装在不同的预定位置,通过多个信号发送单元与多个信号接收单元相互匹配,将信号发送单元生成的游戏控制信号发送给相匹配的信号接收单元,实现
玩家在720全景影院中通过控制信号发送单元发送游戏控制信号进行游戏互动,增强玩家的游戏体验。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a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b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c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另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d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另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e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另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筒状本体轴向截面的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的全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全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为带圆角的正方形的全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为上下不对称圆形的全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3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个壳状结构为椭圆体且该椭圆体的横截面为圆形的全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3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个壳状结构为椭圆体且该椭圆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全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38.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3对应的“切掉”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39.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4对应的“切掉”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40.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5对应的“切掉”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41.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6对应的“切掉”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42.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7对应的“切掉”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43.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8对应的“切掉”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44.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3对应的“切掉”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45.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4对应的“切掉”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46.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5对应的“切掉”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47.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6对应的“切掉”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48.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7对应的“切掉”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49.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8对应的“切掉”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50.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3对应的“切掉”底部和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51.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4对应的“切掉”底部和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52.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5对应的“切掉”底部和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53.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6对应的“切掉”底部和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54.图2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7对应的“切掉”底部和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55.图2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8对应的“切掉”底部和后面部分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56.图2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3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57.图2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4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58.图2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5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59.图3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6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60.图3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7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61.图3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8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
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62.图3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3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63.图3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4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64.图3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5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65.图3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6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66.图3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7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67.图3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所述图8对应的“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部分封闭式显示屏幕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8.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69.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70.图1a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包括:多个信号发送单元100a、多个信号接收单元100b,多个信号发送单元100a安装在所述720全景影院的第一预定位置,多个信号接收单元100b安装在所述720全景影院的第二预定位置;所述信号发送单元100a和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之间具有设定的配对关系;所述信号发送单元100a用于生成游戏控制信号并发送给与其建立了所述设定的配对关系的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用于接收与其建立了所述设定的配对关系的所述信号发送单元100a发送的所述游戏控制信号以进行游戏互动。
71.在720全景影院中,多个信号发送单元100a和多个信号接收单元100b分别安装在不同的预定位置,通过多个信号发送单元100a与多个信号接收单元100b相互匹配,将信号发送单元100a生成的游戏控制信号发送给相匹配的信号接收单元100b,实现玩家在720全景影院中通过控制信号发送单元100a发送游戏控制信号进行游戏互动,增强玩家的游戏体验。
72.本实施例中,所述720全景影院还可以包括:显示屏幕,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安装在所述显示屏幕的周向上。通过在720全景影院中设立显示屏幕,尽可能增大游戏画面和质量,使观众可以以玩家的身份在游戏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进一步增强玩家在游戏时的真实感受。
73.具体的,第一预定位置与第二预定位置,可根据720全景影院的实际形状及需要在720全景影院中产生的具体效果确定,在此,并不对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进行限
定。
74.具体的,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在720全景影院中,允许一个玩家进行游戏,也可以供不同数量的玩家同时参与游戏,增强游戏的互动性。无论是一个玩家进行游戏还是多个玩家参与游戏,均可以通过将多个信号接收单元100b在所述显示屏幕的周向上按照等间距的方式布置,将玩家环绕起来,使玩家无论在哪个位置通过信号发送单元100a发送游戏控制信号均可以由信号接收单元100b进行有效接收,游戏过程更加的流畅。
75.本实施例中,当720全景影院包括显示屏幕时,多个信号接收单元100b在显示屏幕上如何进行布置,可根据显示屏幕的具体形状及玩家所在的空间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当所述显示屏幕包括筒状本体,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安装在所述筒状本体的周向上。这样能够更好的通过多个信号接收单元100b将玩家进行环绕包围,保证游戏信号的无遮挡传输和接收,使玩家具有更好的游戏体验。进一步的,所述筒状本体的侧壁在周向截面上呈弧线或直线中至少其一设置,当呈弧线设置时,所述弧线对应的圆的半径大于所述弧线距离所述轴线的最大垂直距离。优选的,多个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位于同一所述轴向截面的划线或直线上。
76.当然,在此并非对筒状本体的形状进行限制,具体的,筒状本体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不对称圆形或者带圆角的四边形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720全景影院的规模及所需产生的效果等决定。
77.图1b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图1c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另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图1d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另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图1e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另一种用于720全景影院的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图1c所示,显示屏幕整体上可以呈现胶囊状。如图1d-图1e所示,显示屏幕整体上可以相当于将图1b-图1c的底部“切掉”,或者称之为呈现“半”胶囊状。
78.参见图2,该图为本实施例中筒状本体的轴向截面的示意图。虚线xx’为所述筒状本体的轴线,所述筒状本体的侧壁在轴向截面上呈平滑的弧线设置,且所述弧线对应的圆(实线圆)的圆心为点o,半径为r。所述弧线距离所述轴线xx’的最大距离为h。
79.图2中以点n为圆心、所述h为半径形成的虚线圆表示球幕的轴向截面。当观众(以小黑三角形表示)朝向水平正前方(箭头所指方向)观看屏幕时,在所述h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筒状本体的弧线对应的圆的半径r大于所述h,因此所述弧线的弧度要小于以h为半径的球幕的弧线的弧度,所以提高了观众眼睛观看屏幕的舒适度,尤其对于远离中央位置的观众。其中,图2中的m为实线圆与虚线圆的弧线的切点。
80.若要球幕的弧度与筒状本体的弧度相同,保证观众眼睛观看的舒适度,则需要构建一个半径为r的球幕(以实线圆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要大于所述筒状本体的截面的面积,因此,如果是半径为r的球幕,所述筒状本体的体积完全有可能小于所述球幕的体积,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幕还有效节约了制造成本。
81.所述图2描绘了本实施例中筒状本体侧壁在轴线截面上呈弧线设置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筒状本体侧壁在轴线截面上还可以呈直线设置,此时,在同一轴向截面上,所述筒状本体侧壁的所有点到所述筒状本体轴线的距离是相等的,也就是说,对于同一排观众,他们朝向正前方观看屏幕的舒适度是一样的,在水平方向上都达到了最大舒适度。但
是这种舒适度球幕却无法实现,因为如果要保证球幕的弧度近似直线的弧度,那么需要球幕的直径无限大,这在实际应用中是无法做到的。相对于无限大体积的球幕,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幕的体积相对小很多,达到节约的制造成本的目的。
8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幕为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可以是全封闭式,也可以是半封闭式。下面首先介绍几个全封闭式的显示屏幕实施例。当所述壳体结构为全封闭式时,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筒状本体的两个端部,所述两个端部与所述筒状本体采用平滑过渡的方式连接。所述端部与所述筒状本体可以是一体式,也可以是可拆卸式。
83.在全封闭式显示屏幕的实施例中,首先介绍在筒状本体侧壁在轴线截面上呈直线设置的各个实施例。
84.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3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斜线表示地面,以下同理),图3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3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3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从图3的四幅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显示屏幕的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两个端部为半圆球形,整个壳体结构类似于胶囊状。本技术实施例不对所述圆形半径的具体值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8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4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4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4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4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从图4的四幅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显示屏幕的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本技术实施例不对所述椭圆形的长轴和短轴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也不对所述长轴和所述短轴的比例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8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5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5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5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5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从图5的四幅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显示屏幕的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为带圆角的正方形。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筒状本体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带圆角的长方形或其他四边形。其中,带圆角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与两个端部平滑过渡。本技术实施例不对所述四边形边长的具体数值,以及所述圆角的半径r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8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6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6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6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6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从图6的四幅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显示屏幕的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为上下不对称圆形。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筒状本体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左右不对称圆形。本技术实施例不对所述不对称圆形的具体参数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88.所述图3至图6为筒状本体侧壁在轴线截面上呈直线设置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凡是满足筒状本体侧壁在轴线截面上呈直线设置的实施例均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另外,在图3至图6中的各个实施例中,共同点在于筒状本体侧壁在轴线截面上呈直线设置,不同点在于所述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不同,有的弧度较大,有的弧度较小。对于观众而言,横截面的弧度越小,观看起来越舒适;反之,横截面的弧度越大,观看起来越不舒适。因此,以上四个实施例中,横截面为带圆角的四边形的显示屏幕视觉效果最佳。
89.下面介绍显示屏幕为全封闭式时,筒状本体侧壁在轴线截面上呈弧线设置的各个
实施例。
90.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7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7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7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7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从图7的四幅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显示屏幕的整个壳体结构为椭圆体,且该椭圆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本技术实施例不对图7中所述椭圆体的具体参数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9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图8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8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8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8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与所述图8的显示屏幕相同的是,所述图8中的显示屏幕的整个壳体结构也是椭圆体,但是不同的是,所述椭圆体的横截面为椭圆。本技术实施例不对图8中所述椭圆体的具体参数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9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图7和图8的两个实施例是筒状本体侧壁在轴线截面上呈弧线设置的特殊情况,当所述筒状本体侧壁在轴线截面上呈弧线设置时,所述筒状本体的横截面还可以是不对称圆形、带圆角的四边形等。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筒状本体侧壁在轴线截面上呈弧线或直线设置并不一定指所述筒状本体全部侧壁在轴线截面上满足某一种的线的设置,还可以是部分侧壁呈直线设置,部分侧壁呈弧线设置,例如面朝观众的显示屏幕的侧壁呈直线设置,观众顶部的显示屏幕的侧壁呈弧线设置。
93.以上实施例描述的是全封闭式壳状结构的显示屏幕,全封闭式显示屏幕的好处在于,观众可以在360度角度、全方位观看显示画面,观众的无边界体验感非常高,但是同时成本也较高。为了节约成本,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显示屏幕可以采用部分封闭式壳体结构,下面将逐一介绍部分封闭式壳体结构显示屏幕的各个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观众往往不会朝向座椅底部观看显示图像,因此可以将所述显示屏幕的底部“切掉”。
94.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述图9为将所述图3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9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9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9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9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9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述图10为将所述图4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10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10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10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10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9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述图11为将所述图5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11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11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11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11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9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2,所述图12为将所述图6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12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12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12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12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9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3,所述图13为将所述图7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13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13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13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13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9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4,所述图14为将所述图8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14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14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
图14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14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00.本技术实施例对具体“切掉”多少显示屏幕,即所述壳体结构“开口”的程度不做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观众座椅平台的尺寸和位置、显示屏幕的大小等进行确定,其原则是不影响观众在垂直方向上正常观看以及无边界的感觉即可。优选的方式是,至少保证第一排观众正视前方时视线所及的最下方可以看到显示屏幕,一般情况下,人眼垂直视野的下边界为视平线以下70度。
101.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观众往往不会朝向座椅后面观看显示图像,因此可以将所述显示屏幕的后面部分“切掉”。
102.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5,所述图15为将所述图3的显示屏幕的后面部分“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15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15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15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15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0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6,所述图16为将所述图4的显示屏幕的后面部分“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16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16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16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16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0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7,所述图17为将所述图5的显示屏幕的后面部分“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17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17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17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17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0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8,所述图18为将所述图6的显示屏幕的后面部分“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18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18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18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18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0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9,所述图19为将所述图7的显示屏幕的后面部分“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19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19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19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19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0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0,所述图20为将所述图8的显示屏幕的后面部分“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20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20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20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20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本技术实施例对具体“切掉”多少后面部分的显示屏幕,即所述壳体结构“开口”的程度不做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观众座椅的尺寸、位置以及显示屏幕的大小等进行确定,其原则是不影响观众的正常观看以及无边界的感觉即可。优选的方式是,至少保证第一排观众正视前方时视线所及的最上方可以看到显示屏幕,一般情况下,人眼垂直视野的上边界为视平线以上50度。
108.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加节约成本,还可以将所述显示屏幕的底部及后面部分一起“切掉”。
109.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1,所述图21为将所述图3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和后面部分都“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21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21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21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21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1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2,所述图22为将所述图4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和后面部分都“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22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22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22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22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
图。
11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3,所述图23为将所述图5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和后面部分都“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23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23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23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23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1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4,所述图24为将所述图6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和后面部分都“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24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24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24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24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1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5,所述图25为将所述图7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和后面部分都“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25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25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25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25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14.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6,所述图26为将所述图8的显示屏幕的底部和后面部分都“切掉”后的显示屏幕,其中,图26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26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26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26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15.本技术实施例对具体“切掉”多少底部和后面部分的显示屏幕不做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观众座椅平台的尺寸、位置、显示屏幕的大小等进行确定,其原则是不影响观众的正常观看以及无边界的感觉即可。优选的方式是,至少保证第一排观众正视前方时视线所及的最上方和最下方都可以看到显示屏幕,一般情况下,人眼垂直视野的上边界为视平线以上50度,下边界为视平线以下70度。
116.上述图2至图26的实施例在水平方向上均为对称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有不对称结构,例如,所述壳体结构只有一个端部的情况。
117.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7,所述图27为将图3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27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27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27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27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1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8,所述图28为将所述图4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28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28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28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28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1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9,所述图29为将所述图5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29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29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29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29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2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0,所述图30为将所述图6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30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30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30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30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2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1,所述图31为将所述图7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31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31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31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31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2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2,所述图32为将所述图8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32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32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32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32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23.所述图27至图32均为所述壳体结构只有一个端部的实施例,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在所述壳体结构只有一个端部的前提下,可以将所述壳体结构的底部“切掉”。
124.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3,所述图33为将图3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33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33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33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33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2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4,所述图34为将图4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34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34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34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34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2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5,所述图35为将图5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35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35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35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35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2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6,所述图36为将图6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36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36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36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36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7,所述图37为将图7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37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37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37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37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
12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8,所述图38为将图8的显示屏幕“切掉”一个端部和底部的显示屏幕。其中,图38中的(a)为显示屏幕的正视图,图38中的(b)为显示屏幕的俯视图,图38中的(c)为显示屏幕的左(或右)视图,图38中的(d)为显示屏幕的立体图。本技术实施例对所述显示屏幕只有一个端部的前提下,具体“切掉”多少底部不做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观众座椅平台的尺寸、位置、显示屏幕的大小等进行确定,其原则是不影响观众的正常观看以及无边界的感觉即可。优选的方式是,至少保证第一排观众正视前方时视线所及的最下方可以看到显示屏幕,一般情况下,人眼垂直视野的下边界为视平线以下70度。
130.此外,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屏幕可以是自发光显示屏幕,例如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级管)点阵屏幕或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点阵屏幕等,也可以是投影显示屏幕或其他屏幕,本技术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131.所述显示屏幕可以用于显示平面影像,也可以用于显示三维立体影像。
132.进一步地,上述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基站,所述基站分别与所述信号发送单元100a和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通信连接,所述基站用于接收所述信号发送单元100a发送的所述游戏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游戏控制信号转发至与所述信号发送单元100a建立了所述设定的配对关系的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信号发送单元100a和信号接收单元100b通过所述基站进行信号的交互,从而提高了信号的吞吐能力,以及信号发送单元100a和信号接收单元100b之间交互的有效性。为了将720全景影院的价值最大化,本实施例的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中,信号发送单元100a与信号接收单元100b之间的配对关系可以多样
化。具体的,所述设定的配对关系包括一对一配对关系、一对多配对关系中的至少一种。当采用一对一的配对关系时,一个信号发送单元100a发送的游戏控制信号由一个信号接收单元100b接收,很多玩家共同参与游戏时将具有更好的游戏互动;当玩家不多或当玩家追求极致游戏体验时,可以将信号发送单元100a与信号接收单元100b之间的配对关系设置为一对多配对关系。具体将信号发送单元100a与信号接收单元100b之间设置为何种配对关系,应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置,当然,还可以将一对一配对关系与一对多配对关系混合使用,达到玩家数量与游戏的极致体验间的平衡。
133.本实施例中,当信号发送单元100a与信号接收单元100b之间的关系为一对多配对关系时,信号接收单元100b实际上相当于具备了路由功能。
134.在本实施例的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中,为增强游戏体验,还配置有服务器端,信号接收单元100b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信号发送单元100a、显示屏幕相连接,并通过传输网络与服务器端相连接。
135.比如,在一种应用场景中,信号接收单元100b对多个信号发送单元100a进行激活,将多个信号发送单元100a分为主控信号发送单元和辅助信号发送单元,同时只允许设有一个主控信号发送单元作为控制游戏视角、系统设置和游戏主控角色的操控使用,辅助信号发送单元可设有一个或多个,作为游戏辅控角色的操控使用。
136.信号接收单元100b接受主控玩家通过主控信号发送单元输入的游戏账号和密码,并通过传输网络将游戏账号和密码发送到服务器端,并接受服务器端的反馈信息加载游戏。主控玩家操控主控信号发送单元打开游戏,输入主控玩家的游戏账号和密码,发送登入游戏请求,服务器端对当前指令进行响应并处理;若主控玩家处于可登入状态,服务器端对信号接收单元100b进行反馈,加载单人模式的游戏配套界面,显示屏幕呈现主控玩家的游戏角色,主控玩家可自由操作游戏角色并进行游戏活动,否则主控玩家登入失败,服务器端对信号接收单元100b进行消息反馈,提示主控玩家当前不可登入。
137.信号接收单元100b接受辅控玩家通过辅助信号发送单元输入的游戏账号和密码,并通过传输网络将游戏账号和密码发送到服务器端,并接受服务器端的反馈信息加载游戏。主控玩家操控主控信号发送单元打开游戏,输入主控玩家的游戏账号和密码,发送登入游戏请求,服务器端对当前指令进行响应并处理;若主控玩家处于正常状态,服务器端对信号接收单元100b进行反馈,弹出辅控玩家的登入界面;若主控玩家处于异常状态,并且该状态会导致辅控玩家登入后,对游戏规则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或者破坏,则服务器端对信号接收单元100b进行消息反馈,提示辅控玩家当前不可登入。
138.多个信号发送单元100a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信号接收单元100b相连接,控制并操作游戏角色并进行游戏活动。显示屏幕与信号接收单元100b相连接,显示在线游戏画面,呈现主控玩家和辅控玩家的游戏角色。服务器端与信号接收单元100b相连接,用于对玩家(包括主控玩家和辅控玩家)进行游戏登入身份验证,并与信号接收单元100b进行信息交互。
139.在本实施例的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中,当在线游戏多人同屏操控时,第一步,在保证流畅的有线或无线网络环境下,保证显示屏幕、信号接收单元100b、信号发送单元100a之间的连接,信号接收单元100b选择一个信号发送单元100a作为主控信号发送单元并激活(如果是有线方式一般通过usb接口直接热插拔连接,如果是无线方式可以通过蓝牙的方式
进行连接),并保持主控信号发送单元对信号接收单元100b的操控。
140.为优化游戏体验,可以在同一信号接收单元100b(客户端)上登录多个游戏账号对应的多个游戏角色,信号接收单元100b与服务器端的网络通信也不再是一对一,而是多对一的;信号接收单元100b实时的向服务器端发送多份游戏角色的信息,服务器端发送反馈信息给信号接收单元100b时也是针对全部角色的多份信息。
141.在本实施例的全景沉浸式游戏系统中,为增强游戏体验,还配置有云端,信号接收单元100b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信号发送单元100a、显示屏幕相连接,并通过传输网络与云端相连接。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通信连接的所述云端接收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发送的游戏登入请求,并在基于所述游戏登入请求,确定游戏登入成功时,向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反馈游戏加载响应,使得所述信号接收单元100b基于所述游戏加载响应,在所述720全景影院的显示屏幕上加载游戏配套界面。其中,所述游戏登入请求携带有游戏账号和游戏密码,所述游戏加载响应携带有游戏画面相关数据。籍此,可通过云端对玩家进行游戏登入身份验证,并与信号接收单元100b进行信息交互。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142.信号发送单元100a的接入和接出自由度较高,并且能够自动识别信号发送单元100a的硬件;辅控角色对应的信号发送单元100a可以在开启游戏客户端前的任一时间接入主机,也可以在主控角色登入游戏客户端后才接入主机,并且能够自动识别信号发送单元100a,判定为辅控信号发送单元100a;主控角色退出游戏后,主控玩家对应的信号发送单元100a将无法继续操控,第二顺位的辅控玩家将成为新的主控玩家,其对应的信号发送单元100a也将成为新的主控信号发送单元。
143.为了将游戏的动感体验与游戏时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使玩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一步增强游戏的娱乐体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720全景影院还包括动感平台100c,所述信号发送单元100a安装在所述动感平台100c上。玩家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动感平台100c根据游戏的进程及场景产生不同的动作(如翻滚、俯仰、摆动等),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的代入感更强,体验效果更好。此外,动感平台100c的底部铺设有led显示屏,这样动感平台100c底部铺设的led显示屏与显示屏幕相结合,能够生成全景图。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动感平台100c底部铺设的led显示屏的上面设置有led显示屏的保护板,以避免动感平台100c底部铺设的led显示屏被用户踩压损坏。
144.具体地,所述信号发送单元100a包括游戏手柄,所述游戏手柄包括手柄本体,所述手柄本体的一侧安装有操控按钮;所述手柄本体的底部两侧套接有防滑套,所述手柄本体的另一侧安装有防滑手槽,所述防滑手槽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安装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籍此,通过防滑套进行防滑支撑,增加游戏手柄的防滑的力度。此外,在手柄本体的背部的防滑手槽进行防滑控制,且通过防护机构进行防护,提高了游戏手柄的稳定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145.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套的表面上设置有不规则微结构,以增加所述防滑套的表面的粗糙度。其中,所述不规则微结构可包括所述防滑套的表面上设置的不规则的凹凸部。籍此,通过在所述防滑套的表面上设置有不规则微结构,能够增加所述防滑套的表面的粗糙度,进一步增加游戏手柄的防滑的力度。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技术实
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146.进一步地,所述防滑手槽内安装有防滑部件,所述防滑部件与所述防滑手槽固定粘合,所述防滑部件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滑条纹。其中,所述防滑部件可为防滑贴片。籍此,能够通过在手柄本体的一侧的防滑手槽进行防滑控制,且通过防滑条纹进行防滑,使得在握住游戏手柄的时候便于手指进行防滑。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147.具体地,所述信号发送单元100a包括游戏手柄,所述游戏手柄包括手柄主体、散热器件和按压器件,所述手柄主体左右两侧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柄主体前侧设置有用于放置终端设备的设备槽,所述手柄主体内部安装所述散热器件,所述散热器件启动对所述设备槽中的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散热,所述手柄主体上方左右两侧安装按压器件,所述按压器件触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1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件可为散热风扇,所述按压器件可为通过按压操作固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器件,所述终端设备可为手机终端等。在使用游戏手柄时,将手机终端放入手机槽中固定好位置,启动散热风扇对手机终端进行散热,及时降低手机终端的温度保证手机终端的运行,而且还可以通过按压器件固定手机终端,以免用户在使用游戏手柄玩游戏时忘带手机终端。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149.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主体内部安装有充电电池,所述手柄主体底部设有对所述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接口和对所述充电电池进行放电的放电接口,所述手柄主体后方设有电池电量指示装置。籍此,外部电源通过充电接口给充电电池充电,充电电池供电给散热器件使用,充电电池经放电接口放电可供终端设备使用,电池电量指示装置直观显示充电电池电量。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150.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槽中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器件启动通过所述散热口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散热。籍此,所述散热器件启动通过所述散热口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散热,能够加快散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151.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槽设置有多条防滑条纹。籍此,通过在所述设备槽设置有多条防滑条纹,能够有助于更好地固定终端设备。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描述仅为示例性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152.当然,实施本技术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153.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表述“第一”、“第二”、“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可修饰各种部件而与顺序和/或重要性无关,但是这些表述不限制相应部件。以上表述仅用于将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分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表示不同的用户设备,虽然两者均是用户设备。例如,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第一元件可称作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可称作第一元件。
154.另外,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表述“前”、“后”、“左”、“右”,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仅仅是一种相对位置关系。
155.另外,在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表述“连接”,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包括两个结构件直接连接或者两个结构件通过其他结构件间接连接,这种“连接”并不特别限定位置关系。
156.另外,在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表述“驱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包括直接驱动或者间接驱动,这种“驱动”并不特别限定位置关系。
157.另外,在申请的各种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表述“摇摆”或者“摆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摇摆”或者“摆动”。
158.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