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07968发布日期:2023-01-18 09:20阅读:129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文献cn211132850u(申请日:2019年09月05日)公开了一种力量型健身器械,一种力量型健身器械,包括电机、角度传感器、控制板、电源和训练作用件;电机作为力量型健身器械提供训练阻力的阻力源,电机的输出轴与力量型健身器械的训练作用件连接;角度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电机驱动轴的角度;电源分别与电机、角度传感器和控制板连接,为电机、角度传感器和控制板供电;控制板分别与电机和角度传感器连接,控制板用于接收角度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并处理该信号后控制电机提供训练所需的阻力。该技术方案的健身器械,以电机作为阻力源,阻力大小可实现无级调整;相比于沉重且体积巨大的金属块,体积小,调整方便;通过角度传感器监控索盘的角速度即可控制电机即控制阻力或回收力,安全性好。但该技术方案的健身装置为单拉索结构,其训练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力量训练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其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的单拉索结构力量训练装置其训练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力量训练需求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左右相对地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且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机架上设置有用于为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的动力源机构,且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之间还设置有差速器机构,在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的带动下,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被配置为通过差速器机构的作用能够相对机架进行同步转动或非同步转动。
5.进一步,动力源机构包括芯轴、套设于芯轴上的套筒以及设于芯轴与套筒之间的动力机芯,动力机芯被配置为能够对套筒相对芯轴的正转产生正转阻力和对套筒相对芯轴的反转产生反转复位力,芯轴横向地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左右相对地转动套接在芯轴上,套筒上设有至少一支轴以形成差速器机构的行星支架结构,差速器机构还包括第一侧齿轮、第二侧齿轮和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分别设置在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相对的内侧边处,第一行星齿轮转动连接在支轴上并同时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保持啮合配合进而形成差速器结构。
6.进一步,套筒上设有两个竖向相对设置的支轴,差速器机构还包括第二行星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分别转动连接在套筒的两支轴上,且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均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同时保持啮合配合。
7.进一步,动力机芯为电机机芯或卷簧或扭簧。
8.进一步,套筒设于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之间的芯轴上。
9.进一步,动力源机构包括动力结构以及横向地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传动轴,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左右相对地转动套接在传动轴上,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之间的传动轴上设置有一竖向的支撑杆以形成差速器机构的行星支架结构,差速器机构还包括第一侧齿轮、第二侧齿轮和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分别设置在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相对的内侧边处,第一行星齿轮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上并同时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保持啮合配合进而形成差速器结构,动力结构固定连接于机架上,且动力结构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以为传动轴相对机架的转动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从而间接地对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
10.进一步,支撑杆与传动轴呈十字交叉状,差速器机构还包括第二行星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杆的两端上,且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均与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同时保持啮合配合。
11.进一步,动力结构为能够为传动轴相对机架的转动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的驱动电机或扭簧结构或卷簧结构。
12.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3.本发明所述的双拉索健身装置中,在机架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且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进而可以形成双拉索结构,同时,机架上设置了动力源机构,通过动力源机构可以为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可以带动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克服动力源机构的正转阻力进行正转力量训练,当松开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时,通过动力源机构提供的反转复位力能够带动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自动反转复位,并且,由于在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之间还设置有差速器机构,利用差速器原理,使得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在机架上可以同步运动或非同步运动,即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可以同步拉出,动力源机构同时作用于第一收线盘和第二收线盘,为二者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或者,第一拉索拉出,通过差速器机构的差速作用使得第二拉索可以保持不动或缓慢拉出,如此,便可使得该双拉索健身装置可以进行多种力量训练方式,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训练需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提升该健身装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双拉索健身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双拉索健身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1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动力源机构的其一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动力源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双拉索健身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双拉索健身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20.标号说明:
21.1、机架,2、第一收线盘,3、第二收线盘,4、动力源机构,5、差速器机构,21、第一拉索,31、第二拉索,41、芯轴,42、套筒,43、动力机芯,44、支轴,45、动力结构,46、传动轴,47、
支撑杆,51、第一侧齿轮,52、第二侧齿轮,53、第一行星齿轮,54、第二行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4.实施例一
25.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4,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拉索健身装置,包括机架1、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左右相对地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且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索21和第二拉索31,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为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的动力源机构4,且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之间还设置有差速器机构5,在第一拉索21和第二拉索31的带动下,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被配置为通过差速器机构5的作用能够相对机架1进行同步转动或非同步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在机架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且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索21和第二拉索31,进而可以形成双拉索结构,同时,机架1上设置了动力源机构4,通过动力源机构4可以为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第一拉索21和第二拉索31可以带动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克服动力源机构4的正转阻力进行正转力量训练,当松开第一拉索21和第二拉索31时,通过动力源机构4提供的反转复位力能够带动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自动反转复位,并且,由于在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之间还设置有差速器机构5,利用差速器原理,使得第一拉索21和第二拉索31在机架1上可以同步运动或非同步运动,即第一拉索21和第二拉索31可以同步拉出,动力源机构4同时作用于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为二者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或者,第一拉索21拉出,通过差速器机构5的差速作用使得第二拉索31可以保持不动或缓慢拉出,如此,便可使得该双拉索健身装置可以进行多种力量训练方式,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训练需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并提升该健身装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6.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4,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动力源机构4包括芯轴41、套设于芯轴41上的套筒42以及设于芯轴41与套筒42之间的动力机芯43,动力机芯43被配置为能够对套筒42相对芯轴41的正转产生正转阻力和对套筒42相对芯轴41的反转产生反转复位力,芯轴41横向地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左右相对地转动套接在芯轴41上,套筒42上设有至少一支轴44以形成差速器机构5的行星支架结构,差速器机构5还包括第一侧齿轮51、第二侧齿轮52和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53,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分别设置在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相对的内侧边处,第一行星齿轮53转动连接在支轴44上并同时与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保持啮合配合进而形成差速器结构。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优选地,套筒42上设有两个竖向相对设置的支轴44,差速器机构5还包括第二行星齿轮54,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分别转动连接在套筒42的两支轴44上,且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均与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同时保持啮合
配合。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之间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行星齿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在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之间设置一个第一行星齿轮53,或在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之间设置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之间设置三个或更多的行星齿轮,只要各连接于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之间的行星齿轮能够与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配合形成差速器结构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拉索21和第二拉索31同步拉出运动时,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同步转动,使得差速器机构5中的第一侧齿轮51、第二侧齿轮52、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相互配合形成锁死状态(该差速器机构5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汽车差速器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因此,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的转动带动套筒42同步进行克服正转阻力的正转运动,当用户卸除拉出力时,在动力源机构4所提供的反转复位力的作用下,套筒42反转,进而通过锁死的差速器机构5带动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同步反转使第一拉索21和第二拉索31收线,进而形成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同步运动状态。而当进行第一拉索21拉出,第二拉索31不拉出的训练时,第一收线盘2转动,在差速器机构5的作用下,第一收线盘2、第一侧齿轮51、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随套筒42同步运动,而第二收线盘3保持不动,进而形成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非同步运动状态,收线时,在动力源机构4提供的反转复位力的作用下,第一收线盘2、第一侧齿轮51、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随套筒42同步反向运动实现反转复位。同理,也可以进行第二拉索31拉出,而第一拉索21不拉出的非同步训练。此外,还可以在第一收线盘2与芯轴41以及第二收线盘3与芯轴41之间设置阻尼结构,以使第一收线盘2或第二收线盘3在不转动的时候能够更加稳定地相对芯轴41或机架1保持不动。
27.请参照附图3、附图4,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动力机芯43为电机机芯或卷簧或扭簧。可以理解的是,当动力机芯43选用电机机芯时,即动力源机构4为一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外壳相当于套筒42,双轴电机的转轴相当于芯轴41,将双轴电机的转轴两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在一起,当启动电机时,由于转轴与机架1固定在一起,因此,双轴电机的外壳(套筒42)将转动起来。此外,为了实现套筒42的正转阻力大小及反转复位力的无极调节,动力源机构4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如cn211132850u中相应的控制板、角度传感器等结构进行设置,其调节原理及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可参照现有技术设计,在此不再赘述。而当动力机芯43选用卷簧时,卷簧的一端连接在芯轴41上,另一端连接在套筒42上,当套筒42在拉索的带动下相对芯轴41正转时,卷簧收紧,对套筒42产生正转阻力,同时提高反转复位力,同理,当动力机芯43选用扭簧时,优选地,扭簧套设在芯轴41上,且扭簧的一端连接芯轴41,另一端连接套筒42。
28.请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套筒42设于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之间的芯轴41上。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将套筒42设置在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之间的芯轴41上有利于进一步使得双拉索健身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29.实施例二
30.请参照附图5、附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动力源机构4包括动力结构45以及横向地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传动轴46,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左右相对地转动套接在传动轴46上,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之间的传动轴46上设置有一竖向的支
撑杆47以形成差速器机构5的行星支架结构,差速器机构5还包括第一侧齿轮51、第二侧齿轮52和至少一个第一行星齿轮53,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分别设置在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相对的内侧边处,第一行星齿轮53转动连接在支撑杆47上并同时与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保持啮合配合进而形成差速器结构,动力结构45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且动力结构45与传动轴46传动连接以为传动轴46相对机架1的转动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从而间接地对第一收线盘2和第二收线盘3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
31.请参照附图5、附图6,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支撑杆47与传动轴46呈十字交叉状,差速器机构5还包括第二行星齿轮54,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杆47的两端上,且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均与第一侧齿轮51和第二侧齿轮52同时保持啮合配合。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其传动轴46是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而实施例一的芯轴41是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其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是连接在传动轴46上的,而实施例一中的第一行星齿轮53和第二行星齿轮54是连接在套筒42上的,但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差速器机构5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32.请参照附图5、附图6,其中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动力结构45为能够为传动轴46相对机架1的转动提供正转阻力及反转复位力的驱动电机或扭簧结构或卷簧结构。
33.此外,还可以在第一收线盘2与机架1以及第二收线盘3与机架1之间设置阻尼结构,以使第一收线盘2或第二收线盘3在不转动的时候能够更加稳定地相对传动轴46或机架1保持不动。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