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撑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82369发布日期:2023-03-08 06:27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俯卧撑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俯卧撑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俯卧撑是众多体育锻炼动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锻炼动作,俯卧撑主要锻炼肌肉群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前锯肌、喙肱肌、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尤其是胸肌,属于体育锻炼中简单易行却十分有效的力量训练手段之一。
3.根据双手之间的距离可分为超长距离俯卧撑、宽距离俯卧撑、中距离俯卧撑和窄距离俯卧撑四种,其中,超长距离俯卧撑主要锻炼胸大肌外侧和肱二头肌,当肘关节角度大于135度时主要是肱二头肌发力;宽距离俯卧撑大约在一点五倍肩宽,主要锻炼胸大肌外侧,同时发展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中距离俯卧撑则是略大于肩宽,主要锻炼胸大肌中部(增加厚度),同时发展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以及窄距俯卧撑则是小于肩宽,双手置于两乳头前,主要锻炼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同时发展胸大肌内侧(胸沟)。
4.虽然俯卧撑运动可以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即可进行,但不借助辅助工具的锻炼往往存在姿势不标准,无法将身体尽可能的降低,导致对胸肌外侧的刺激效果不佳,以及直接用手掌支撑底面进行俯卧撑锻炼还会将锻炼过程中的作用力集中在肘关节,导致手腕位置难以得到有效的训练,从而影响锻炼效果。
5.因此,俯卧撑训练器便应运而生,通过俯卧撑训练器不仅可以有效的调节两个支撑架之间的间距,以满足不同姿势的锻炼需求,还可以将锻炼过程中的作用力集中在手腕处,从而有效的对手腕的力量进行训练,并且,通过两个支撑架的支撑还能够让身体尽可能的贴近地面,从而对胸肌外侧进行有效的刺激。
6.现有技术中,俯卧撑训练器一般分为带调节底座和不带调节底座的,其中,不带调节底座的方案仅有两个支撑座直接支撑在地面上,这种方案可能会应为用户用力不当导致两个支撑座相对滑动,造成不必要的手上;而带有调节底座的方案又分为滑动式调节和插接式调节,其中,滑动式调节虽然可以实现连续间距的调节,但是这种调节方式相对繁琐,并且固定不当的情况下存在滑动的风险;插接式调节则相对滑动式调节更加安全且调节效率更高。
7.针对插接式调节,现有技术中,为防止支撑座转动,影响用户使用,一般是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正多边形的插孔,以及在支撑座上设置相适配的插柱进行插接,然而,这样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在调节支撑架在调节底座上的位置时并不是很便捷,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并且支撑座插接在插孔后没有形成限位,导致支撑座存在脱离底座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8.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调节且支撑架不会脱离底座的俯卧撑训练器。
9.本发明提供一种俯卧撑训练装置,所述俯卧撑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和两支撑架,所
述底座上对称的设有多个插孔,沿所述插孔的轴向方向,每一所述插孔包括导向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支撑架包括插接部和握持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孔相适配,其中,所述插接部设有至少一弹性限位组件,当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弹性限位组件限制在一所述限位槽内。
10.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支撑架包括一连接壳和一支撑壳,所述插接部设于所述连接壳远离所述支撑壳的一端,所述连接壳的底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至少一安装槽,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弹性件和限位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限制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的一端抵持,所述支撑壳包括抵持部,当所述支撑壳与所述连接壳连接时,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限位件一端的侧面。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为呈桶状结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桶状结构的所述限位件的盲孔内,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限制在所述安装槽内。
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呈塔型结构,其中,所述弹性件较小的一端限制在所述盲孔内,较大的一端限制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弹性件较大一端的外侧相适配。
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对称的设有两调节槽,每一所述调节槽内分别设有多个所述插孔,其中,至少所述连接壳位于所述调节槽内。
14.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部设于所述支撑壳远离所述插接部的一端,所述握持部的相对侧各设有一电极,两所述电极分别与心率检测模块连接,所述心率检测模块连接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连接有显示模块。
1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芯片还连接有提示模块,当所述心率检测模块检测到用户的心率过高时,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提示模块向用户发出提示。
1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当所述控制芯片检测到所述心率检测模块采集到用户的心率数据时,所述感应模块开启,并当用户位于所述感应模块的感应范围内或者接触所述感应模块时产生感应信号,所述控制芯片接收所述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进行计数以得到计数值,并通过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计数值和/或通过所述提示模块播报所述计数值。
1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每一所述插接部设有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电极连接,当所述支撑架插入所述插孔时,所述接触端子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插孔为圆形插孔。
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导向部,使得所述插接部在插入所述插孔时更加顺畅高效,通过设置所述限位部以及所述弹性限位组件,使得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插孔后,能够通过所述弹性限位组件配合所述限位槽进行限位,防止所述支撑架脱离所述底座,保证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并且通过设置多个所述限位槽,可以使得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弹性限位组件限制在不同的所述限位槽内以改变所述握持部的角度,从而便于用户通过不同的支撑角度进行俯卧撑锻炼,从而达到更全面的肌肉锻炼。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底座与支撑架插接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23.图4为本发明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24.图5为本发明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26.图7为本发明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角度爆炸图。
27.图8为本发明插接部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28.图9为本发明各电子部件具体实施方式的连接示意图。
29.附图标号说明:
30.100、俯卧撑训练装置;10、底座;11、插接组;12、插孔;121、导向部;122、限位部;123、限位槽;13、调节槽;131、标号;14、导电片;15、面壳;16、底壳;17、容纳腔;20、支撑架;21、插接部;211、弹性限位组件;212、弹性件;213、限位件;2131、限位凸起;2132、盲孔;214、限位孔;22、握持部;23、连接壳;231、安装腔;232、安装槽;2321、限位壁;2322、抵持壁;24、支撑壳;241、抵持部;242、通孔;243、固定孔;244、固定件;25、连接部;251、让位孔;26、防滑垫;27、接触端子;30、电极;40、心率检测模块;41、低通滤波电路;42、信号放大电路;43、采样电路;50、控制芯片;60、显示模块;70、提示模块;80、感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32.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33.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俯卧撑训练装置100,所述俯卧撑训练装置100用于辅助用户进行俯卧撑锻炼,以使得用户通过所述俯卧撑训练装置100以更标准的姿势进行俯卧撑训练,从而更合理的进行俯卧撑锻炼以及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35.所述俯卧撑训练装置100包括底座10和两支撑架20,两所述支撑架20间隔一定距
离可调节的设于所述底座10上,以便于满足不同体型和/或不同距离的俯卧撑锻炼。
3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0上对称的设有两个插接组11,每一所述插接组11设有多个插孔12,每一所述支撑架20包括插接部21和握持部22,所述插接部21与所述插孔12相适配,所述插接部21用于插入一所述插孔12内实现对所述支撑架20的固定限位,所述握持部22用于用户握持进行俯卧撑锻炼,并通过设置所述俯卧撑训练装置100可以有效的增加用户上肢相对于地面之间的距离,使得用户在进行俯卧撑锻炼时可以实现更大距离的锻炼,对各部分肌肉进行更高强度的刺激,从而提升锻炼的效果。
37.通过设置两所述插接组11,以及在每一所述插接组11内设置多个所述插孔12,以使得用户可以将对应的所述支撑架20分别插入不同的所述插接孔内实现两所述支撑架20之间的间距调节,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锻炼需求或者满足同一用户不通过间距的锻炼需求,以使得用户通过不同间距的俯卧撑锻炼实现对手臂、胸部、腹部等位置的肌肉刺激和锻炼,从而提升相应部位的肌肉的锻炼效果。
38.即是说,通过将两所述支撑架20间距可调的设于对应插接组11的所述插孔12内,能够使得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超长距离俯卧撑、宽距离俯卧撑、中距离俯卧撑和窄距离俯卧撑等不同距离的俯卧撑训练,通过设置所述插孔12可以固定用户对应每种不同间距的俯卧撑训练的宽度距离,从而使得用户的锻炼更加规律,避免出现两手宽度不规律导致训练效果不佳。
39.请参阅图3-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插孔12的轴向方向,每一所述插孔12包括导向部121和限位部122,所述导向部121用于所述插接部21插入所述插孔12时进行导向,以提升所述插接部21插入所述插孔12的效率;所述限位部122用于对插入所述插孔12内的所述插接部21进行限位,以防止所述插接部21脱离所述插孔12,即避免所述支撑架20脱离所述底座10,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所述支撑架20与所述底座10插接的安全性,避免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因支撑架20脱离所述底座10导致用户受伤的风险。其中,所述导向部121为导斜面,以使得所述插接部21插入所述插孔12时更加顺畅。
4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122设有多个限位槽123,多个所述限位槽123等距分布在所述插孔12的内侧壁上。
41.所述插接部21设有至少一弹性限位组件211,当所述插接部21插入所述插孔12时,所述弹性限位组件211限制在一所述限位槽123内。以使得所述支撑架20通过所述弹性限位组件211配合所述限位槽123实现限位。
4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122设有多个所述限位槽123,多个所述限位槽123等距分布在所述插孔12的内侧壁上。
43.所述插接部21设有两所述弹性限位组件211,当所述插接部21插入所述插孔12时,两所述弹性限位组件211分别限制在对应的一所述限位槽123内,以使得所述支撑架20通过两所述弹性限位组件211配合对应的所述限位槽123限制在所述插孔12内。
44.优选的,两所述弹性限位组件211相对设置并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所述插接部21更稳定的限制在所述插孔12内。
4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限位组件211的数量与所述限位槽123的数量一致并一一对应,以使得所述插接部21插入所述插孔12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所述支撑架20与所述底座10连接的稳定性。
4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22设有八个所述限位槽123,且八个所述限位槽123等角度分布,其中,正对的两所述限位槽123形成一限位模组,以使得所述限位部122被均分成具有四个调节角度,且每一所述调节角度之间的夹角为90度,并且,每一所述限位模组的两所述限位槽123用于对两所述弹性限位组件211的所述限位件213进行限位,实现对所述支撑架20的限位。
47.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122也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的所述限位槽123,以满足用户不同的转动角度的调节需求。
48.请参阅图5-8,每一所述支撑架20包括一连接壳23和一支撑壳24,所述插接部21设于所述连接壳23远离所述支撑壳24的一端,所述连接壳23的底部设有安装腔231,所述安装腔231内设有至少一安装槽232,所述弹性限位组件211设于所述安装槽232内。
4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限位组件211包括弹性件212和限位件213,所述弹性件212的一端限制在所述安装槽232内,所述弹性件212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213的一端抵持,所述限位件213远离所述弹性件212的一端在所述弹性件212的作用下伸出所述插接部21用于插入所述限位槽123进行限位。
50.所述插接部21设有限位孔214,所述限位件213靠近所述弹性件212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2131,所述限位件213设于所述限位孔214内并通过所述限位凸起2131实现限位。
5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24包括抵持部241,当所述支撑壳24与所述连接壳23连接时,所述抵持部241抵持在所述弹性件212远离所述限位件213一端的侧面。
5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持部241为限位柱,当所述连接壳23和所述支撑壳24连接时,所述限位柱靠近所述安装槽232的一端配合所述安装槽232将所述弹性件212的一端限制在所述安装腔231内。
53.通过设置所述抵持部241对所述弹性件212进行限位,不仅避免了设置独立的连接结构对所述弹性件212的一端进行限位,还能够提升所述弹性件212的安装效率,使得所述弹性件212能够的装配更加高效。
5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213为呈桶状结构,所述弹性件212的一端连接在桶状结构的所述限位件213的盲孔2132内,所述弹性件212的另一端限制在所述安装槽232内。
55.具体的,所述弹性件212的一端通过所述安装槽232和所述抵持部241进行限位,所述弹性件212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盲孔2132内。通过将所述限位件213设置成桶状结构,使得所述弹性件212对应所述限位件213的一端可以直接被所述盲孔2132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设置连接结构对所述弹性件212的一端进行限位,既简化了装配步骤,还提升了所述弹性件212的装配效率。
5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212呈塔型结构,其中,所述弹性件212较小的一端限制在所述盲孔2132内,较大的一端限制在所述安装槽232内,且所述安装槽232与所述弹性件212较大一端的外侧相适配。
57.具体的,所述安装槽232包括两限位壁2321、一抵持壁2322,所述抵持壁2322用于与所述弹性件212的远离所述限位件213的端部相抵。沿所述弹性件212的轴向方向,两所述限位壁2321斜率相反的连接在所述抵持壁2322的一端,以使得两所述限位壁2321朝着所述限位件213方向逐渐靠近,并配合所述抵持壁2322将呈塔型结构的所述弹性件212较大的一
端限制在所述安装槽232内。
58.通过将两所述限位壁2321设置成斜率相反并逐渐靠近的限位结构,使得所述弹性件212较大的一端在所述抵持部241的配合下被限制,从而防止所述弹性件212脱离所述安装槽232,进而能够对所述限位件213进行弹性支撑。
5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212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塔簧或碟簧中的一种。
6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孔12为圆形插孔12,当需要调节所述握持部22的角度时,可以直接握持所述握持部22并转动所述支撑架20,使得所述限位件213在所述限位槽123的作用下压缩所述弹性件212,并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所述限位件213离开该限位槽123并到达另一所述限位槽123,从而实现对所述握持部22的角度调节,从而改变用户握持所述支撑架20的角度,进而试下不同角度的握持对应的肌肉训练。
6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用户也可以将所述支撑架20拔出所述插孔12,并预先调整好所述插接部21与所述插孔12的角度后,再将所述插接部21插入所述插孔12内,以完成所述握持部22的角度调节。
62.通过设置多个所述限位槽123,以及设置所述弹性限位组件211,以使得所述支撑架20在转动时或者所述插接部21在插入所述插孔12时,所述限位件213在所述弹性件212的作用下将对所述限位槽123内面进行撞击并发出响声,以此来提醒用户所述限位件213已限制在一所述限位槽123内。
6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20包括连接部25,所述连接部25为所述支撑壳24和所述连接壳23连接的部分,其中,所述连接部25呈圆形结构,以增大所述连接壳23与所述底座10的接触面积。
6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25位于所述握持部22下方的两侧各设有一让位孔251,通过设置所述让位孔251不仅能够在保证所述支撑架20支撑在所述底座10上的支撑效果的同时,合理的降低所述支撑架20的重量以及制作时的原材料用量,还能够便于用户在将所述支撑架20插入所述底座10上时,实时观察所述插接部21与所述插孔12的插接状况,避免盲插,影响插接效率。
6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24和/或所述连接壳23上设有多个通孔242,所述连接壳23和/或所述支撑壳24上对应多个所述通孔242设有多个固定孔243,当所述连接壳23和所述支撑壳24连接时,通过固定件244穿过所述通孔242并锁入所述固定孔243使得所述连接壳23和所述支撑壳24连接。
6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壳23远离所述支撑壳24的一侧设有多个防滑垫26。优选的,至少部分所述防滑垫26覆盖在所述通孔242上。
67.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壳24和/或所述连接壳23上设有多个卡件(未表示),所述连接壳23和/或所述支撑壳24上对应所述卡件设有多个相适配的卡位(未表示),通过将多个所述卡件卡入对应的所述卡位,以使得所述支撑壳24与所述连接壳23相互连接。
6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0对称的设有两调节槽13,每一所述调节槽13内分别设有多个所述插孔12,其中,至少所述连接壳23位于所述调节槽13内。
69.通过设置所述调节槽13,可以使得所述支撑架20在与所述底座10连接后,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所述支撑架20滑动。
70.在一种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调节槽13内设有四个所述插孔12,所述调节槽13对应每一所述插孔12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设有标号131,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所述标号131判断两所述调节槽13内相对应的两所述插孔12之间的距离。
71.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部22设于所述支撑壳24远离所述插接部21的一端,所述握持部22的相对侧各设有一电极30,两所述电极30分别与心率检测模块40连接,所述心率检测模块40连接控制芯片50,所述控制芯片50连接有显示模块60。
7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握持部22靠近所述连接部25的一侧和远离所述连接部25的一侧各设有一所述电极30,当用户握持所述握持部22时,两所述电极30分别与用户的手掌不同的位置接触,并对其所接触的手掌部分进行的电压信号捕获。
73.请参阅图9并结合图6-7,所述心率检测模块40包括低通滤波电路41、信号放大电路42和采样电路43,所述低通滤波电路41、所述信号放大电路42和所述采样电路43依次连接。其中,所述低通滤波电路41连接所述电极30,所述采样电路43连接所述控制芯片50。
74.所述低通滤波电路41对所述心电电极30探测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滤波,以便于将所述电压信号中特定波段频率进行滤除,从而抑制和防止所述特定波段的干扰,提升检测精度。
75.然后再将滤波后的所述电压信号传送至所述信号放大电路42;并通过所述信号放大电路42对滤波后的所述电压信号进行放大,以提升检测精度。
76.接着再将放大后的所述电压信号传送至所述采样电路43,并通过所述采样电路43对放大后的所述电压信号进行采样,以及将采样后的所述电压信号转换为脉冲数字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芯片50,从而获取用户的心率值并通过所述显示模块60进行显示。
77.通过设置所述心率检测模块40、所述电极30和所述显示模块60,使得用户在进行俯卧撑训练时,可以实时获取自身的心率数据,并根据所述心率数据控制训练的速率和训练量,避免过度训练或者不恰当训练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7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芯片50还连接有提示模块70,当所述心率检测模块40检测到用户的心率过高时,所述控制芯片50将控制所述提示模块70向用户发出提示。
79.其中,所述提示模块70可以是语音播报提示和/或警示音提示,也可以是文字显示提示和/或指示灯提示等。
8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0上设有导电片14,所述导电片14连接所述控制芯片50,每一所述插接部21设有接触端子27,所述接触端子27与所述电极30连接,当所述支撑架20插入所述插孔12时,所述接触端子27与所述导电片14电性连接。
8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0包括面壳15和底壳16,所述面壳15和所述底壳16相互扣接形成有容纳腔17,所述导电片14设于所述容纳腔17内,所述接触端子27设于所述插接部21上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插接部21。
82.优选的,所述容纳腔17设有两个,两所述容纳腔17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且一所述容纳腔17对应一所述调节槽13。
83.进一步的,所述底壳16远离所述面壳15的一侧为防滑面,以使得所述底壳16与地面接触时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壳16远离所述面壳15的一侧也可以是设有多个真空吸盘(未表示),以使得所述底座10放置在地面上时可以与地面吸合,从而起到防滑的效果。
84.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块60为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两所述调节槽13之间。
85.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0上还设有感应模块80,所述感应模块80连接所述控制芯片50,当所述控制芯片50检测到所述心率检测模块40采集到用户的心率数据时,所述感应模块80开启,并当用户位于所述感应模块80的感应范围内或者接触所述感应模块80时产生感应信号,所述控制芯片50接收所述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感应信号进行计数以得到计数值,并通过所述显示模块60显示所述计数值和/或通过所述提示模块70播报所述计数值。
86.通过设置所述感应模块80,可以使得用户在进行训练时实时查看当前已完成的俯卧撑训练数量。
8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模块80为红外检测装置,当用户双手分别握持一所述支撑架20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将在所述控制芯片50的控制下开启,并当用户的身体相应的部位进入到所述红外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内时,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将产生所述感应信号,并通过所述控制芯片50完成一次计数。
8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0上还设有可充电电池(未表示)和充电接口(未表示),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充电接口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50电性连接。
89.使用方式如下:首先将所述底座10放置在一水平面上,然后根据用户需求将所述两所述支撑架20分别插入两所述调节槽13内对应的所述插孔12内,同时可以根据需求转动所述支撑架20以使得所述支撑架20在对应的所述插孔12内处于不同的角度,然后双手分别握持一所述支撑架20的所述握持部22进行训练,同时所述心率检测模块40和所述红外感应模块80将对用户的心率进行实施监测和已完成的俯卧撑数量进行实时计数。
9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词语“包括/包含”和词语“具有/包括”及其变形,用于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值、步骤、部件或它们的组合。
91.本发明的一些特征,为阐述清晰,分别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结合于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相反,本发明的一些特征,为简要起见,仅在单一实施例中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也可以单独或以任何合适的组合于不同的实施例中描述。
9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