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康复运动锻炼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2898发布日期:2022-07-06 00:2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康复运动锻炼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儿科康复运动锻炼床。


背景技术:

2.在医院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特殊人群如重病患者,由于其身体上等原因无法花费很大的力气去室外锻炼身体,而这些人的身体长期得不到锻炼就会肌肉萎缩,骨骼酥软,浑身无力,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儿科运动锻炼床就是可以使儿童体躺在床上不费力气就可以锻炼身体的锻炼装置。
3.目前现有儿科运动锻炼床,对于锻炼腿部的装置和锻炼手臂的装置之间存在一定长度距离,由于儿童的身高差别比较大,从而无法使各个不同年龄段、身高差距较大的儿童进行手臂和胳膊的同时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儿科康复运动锻炼床,通过在床体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滑槽,在床体的尾端开设凹槽并与滑槽相连通,通过在滑槽内部设置滑脚和第一转轴,通过滑动支撑板使滑脚在滑槽内部移动,从而带动脚踏板的移动调节,通过调节脚踏板与枕头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不同身高的儿童患者都能够同时锻炼脚部和头部的目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康复运动锻炼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床垫,所述第一床垫的底部与床体的顶部相接触,所述床体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竖直截面为凸字状设置,两个所述滑槽分别对称分布于第一床垫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床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两个滑槽之间且与滑槽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凹槽设置在第一床垫的一侧,所述凹槽内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有脚部锻炼装置,所述脚部锻炼装置位于第一床垫的上方,所述支撑板的前侧和后侧端面均固定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侧均套接有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的杆端通过螺栓与床体的侧壁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有两个滑脚,所述滑脚延伸至滑槽的内部并与床体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脚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两个滑脚并延伸出两个滑脚底端的一侧,所述第一转轴与两个滑脚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床垫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床垫,所述第二床垫设置在床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床垫的顶部固定有枕头。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床体和第二床垫之间设置有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通过活动铰座分别与床体的顶部和第二床垫的底部活动连接。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脚部锻炼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设置有飞轮,所述飞轮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贯
穿两个第一支撑杆并延伸出两个第一支撑杆的前侧和后侧。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连接杆远离飞轮的一端均固定有脚踏板。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床体的前侧和后侧端面均开设有多个横向分布的螺纹孔。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床体的底部固定有四个支撑柱。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床体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滑槽,在床体的尾端开设凹槽并与滑槽相连通,通过在滑槽内部设置滑脚和第一转轴,通过滑动支撑板使滑脚在滑槽内部移动,从而带动脚踏板的移动调节,通过调节脚踏板与枕头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不同身高的儿童患者都能够同时锻炼脚部和头部的目标;
14.2、通过在支撑板的前侧和后侧设置第二支撑杆,并在第二支撑杆外侧套接活动杆,通过拉动活动杆达到移动支撑板的目的,并对支撑板做一个支撑限位的作用,通过活动杆带动支撑板的旋转,从而使得患者在休息时能够将支撑板翻转至床体的下方,达到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效果且不会对患者腿部造成任何伤害,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与滑脚俯剖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滑槽与滑脚侧剖图。
20.附图标记为:1、床体;2、第一床垫;3、第二床垫;4、凹槽;5、支撑板;6、第一转轴;7、第一支撑杆;8、连接杆;9、活动杆;10、第二支撑杆;11、脚踏板;12、飞轮;13、伸缩杆;14、枕头;15、滑槽;16、滑脚。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根据图1-5所示的一种儿科康复运动锻炼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床垫2,所述第一床垫2的底部与床体1的顶部相接触,所述床体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滑槽15,所述滑槽15的竖直截面为凸字状设置,两个所述滑槽15分别对称分布于第一床垫2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床体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设置在两个滑槽15之间且与滑槽15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凹槽4设置在第一床垫2的一侧,所述凹槽4内侧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的一侧固定有脚部锻炼装置,所述脚部锻炼装置位于第一床垫2的上方,所述支撑板5的前侧和后侧端面均固定有第二支撑杆10,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0的外侧均套接有活动杆9,两个所述活动杆9的杆端通过螺栓与床体1的侧壁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5的底部固定有两个滑脚16,所述滑脚16延伸至滑槽15的内部并与床体1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脚16之
间设置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贯穿两个滑脚16并延伸出两个滑脚16底端的一侧,所述第一转轴6与两个滑脚16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床垫2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二床垫3,所述第二床垫3设置在床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床垫3的顶部固定有枕头14,通过设置第一床垫2和第二床垫3,并通过第二转轴对其进行连接,方便活动第二床垫3,且能够保持整体的光滑度。
24.进一步的,所述床体1和第二床垫3之间设置有两个伸缩杆13,两个所述伸缩杆13的两端均通过活动铰座分别与床体1的顶部和第二床垫3的底部活动连接,伸缩杆13便于调节第二床垫3的高度。
25.进一步的,所述脚部锻炼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7,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7之间设置有飞轮12,所述飞轮1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两个所述连接杆8分别贯穿两个第一支撑杆7并延伸出两个第一支撑杆7的前侧和后侧,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杆7有利于提高脚部锻炼装置的稳定性。
26.进一步的,所述两个连接杆8远离飞轮12的一端均固定有脚踏板11,脚踏板11便于锻炼患者的腿部肌肉,帮助肌肉快速恢复弹性。
27.进一步的,所述床体1的前侧和后侧端面均开设有多个横向分布的螺纹孔,螺纹孔的设置便于使螺栓通过螺纹孔将活动杆9与床体1进行固定,且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以达到调节支撑板5的效果。
28.进一步的,所述床体1的底部固定有四个支撑柱,支撑柱进一步对床体1进行支撑,加强其稳定性。
2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使用前,将患者移入床体上,将头部放置在枕头14上,将身体的上部放置在第二床垫3上,通过伸缩杆13调整第二床垫3的高度,并通过伸缩杆13和枕头14对患者的头部和腰部进行锻炼,将患者身体的下部放置在第一床垫2上,将脚放置在脚踏板11上,当患者的脚不能够完全够着脚踏板12时,通过活动活动杆9带动支撑板5向前滑动,从而带动脚踏板12的移动,缩小身体上部与脚踏板11之间的距离,具体为,由于支撑板5的底部固定有滑脚16,滑脚16与滑槽15滑动连接,支撑板5与活动杆9活动连接,通过向头部一侧拉动活动杆9,使得活动杆9同时带动支撑板5和滑脚16向头部一侧向前移动,使活动杆9带动滑脚16和第一转轴6在滑槽15内部滑动,活动杆9带动支撑板5在第一床垫2上方移动,当移动至适当位置,将活动杆9的杆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限位,具体为将螺栓贯穿活动杆9的杆端并穿过螺纹孔,使得螺纹孔与螺栓螺纹连接,从而将住活动杆9与床体1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支撑板5得到固定限位,进而能够从而将支撑板5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上,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儿童使用,当患者不需要锻炼脚部时,进入睡眠状态,可松下螺栓,向脚部一侧推动活动杆9,通过活动杆9推动滑脚16和支撑板5向脚部一侧移动,当支撑板5移动至滑槽15的尾端,通过继续向后推动支撑板5,支撑板5在第一转轴6的支撑作用下在第一凹槽4内部向下旋转,直至转到床体1的下方,便于对支撑板5进行收纳,避免夜间熟睡,因腿部活动从而撞击脚踏板11,造成脚部受伤,加重病情,由于该滑槽15对于第一转轴6具有一个限位作用,第一转轴6能够对支撑板5进行支撑,使得支撑板5不会完全掉落悬空,此时,通过螺栓固定活动杆9,对支撑板5进行限位,保证其不会上下晃动。
30.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
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1.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2.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