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儿童康复的站立行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17726发布日期:2022-08-31 01:0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儿童康复的站立行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儿童康复的站立行走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针对于患有疾病导致下肢无力,丧失行动能力、无法自主行走的儿童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通常会帮助患者锻炼下肢的力量,通过锻炼逐渐恢复下肢的行动能力。
3.现有的站立行走辅助装置中,大多为儿童助行车或助行椅,其中儿童助行车采用多个万向轮进行移动,活动较为灵敏,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面上容易发生自滑现象,非常危险;而助行椅在每次的移动过程中都需要手动向前移动助行椅,助行椅具有一定的重量,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吃力的,不利于儿童的康复锻炼;且在进行康复锻炼过程中,通常为直线行走,康复器械所占面积较大,不利于训练,且康复器械难以调整坡度一增加患者的训练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儿童康复的站立行走辅助装置,能够为患者提供站立行走的康复训练,并且在训练器械不占用空间,利于患者进行训练,同时能调整坡度,增加训练难度,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内容实现的:
6.一种用于儿童康复的站立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底壳、支撑板、支撑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外扶环、内扶环、横向底板、纵向底板、抬升机构;所述底壳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矩形体,底壳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支撑板通过支撑杆设置在底壳的开口端的中心,支撑板距底壳四周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支杆对称设置在底壳的四个角上;所述第二支杆对称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外扶环、内扶环均为四个角为圆弧形的矩形环,外扶环、内扶环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的端头;所述外副环的其中一条短边端处设有缺口,缺口处对称设有卡槽,卡槽中设有两端为t形的卡杆;所述横向底板、纵向底板分别对称设置在底壳与支撑板之间且与支撑板平齐,其中一条横向底板的底端设有支柱,纵向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横向底板铰接;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远离支柱的另一条横向底板的底板且与底壳的底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均为伸缩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上均设有锁紧柱。
8.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底板上对称设有转槽,转槽内设有转轴;所述纵向底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轴套,纵向底板通过轴套与转轴转动连接在横向底板上。
9.进一步的,所述抬升机构为液压杆。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设置底壳、支撑板、支撑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外扶环、内扶环、横向底板、纵向底板,能够为患者提供站立行走的训练场所,且该训练器械为“回”字形,缩小占用空间,便于患者进行训练,无需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折返。
12.2、通过设置抬升机构、横向底板、纵向底板,能够抬升横向底板、纵向底板,使得纵向底板具备坡度,从而增加患者训练的难度,促进患者的康复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13.3、通过设置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均为伸缩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上均设有锁紧柱,能够调整外扶环、内扶环的高度,适应不同的患者手扶使用。
14.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儿童康复的站立行走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儿童康复的站立行走辅助装置的纵向底板抬升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儿童康复的站立行走辅助装置的横向底板、纵向底板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0.1-底壳,2-支撑板,3-第一支杆,4-第二支杆,5-锁紧柱,6-外扶环,7-内扶环,8-卡杆,9-横向底板,10-纵向底板,11-转槽,12-转轴,13-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为了更加清晰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做以下描述:
23.实施例
24.参阅图1-3所示,一种用于儿童康复的站立行走辅助装置,包括底壳1、支撑板2、支撑杆、第一支杆3、第二支杆4、外扶环6、内扶环7、横向底板9、纵向底板10、抬升机构;所述底壳1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矩形体,底壳1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支撑板2通过支撑杆设置在底壳1的开口端的中心,支撑板2距底壳1四周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支杆3对称设置在底壳1的四个角上;所述第二支杆4对称设置在支撑板2上;所述外扶环6、内扶环7均为四个角为圆弧形的矩形环,外扶环6、内扶环7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杆3、第二支杆4的端头;所述外副环的其中一条短边端处设有缺口,缺口处对称设有卡槽,卡槽中设有两端为t形的卡杆8;所述横向底板9、纵向底板10分别对称设置在底壳1与支撑板2之间且与支撑板2平齐,其中一条横向底板9的底端设有支柱,纵向底板10的两端分别与横向底板9铰接;所述抬升机构设置在远离
支柱的另一条横向底板9的底板且与底壳1的底部连接。
25.所述第一支杆3、第二支杆4均为伸缩杆,第一支杆3、第二支杆4上均设有锁紧柱5。
26.所述横向底板9上对称设有转槽11,转槽11内设有转轴12;所述纵向底板10的两端分别设有轴套13,纵向底板10通过轴套13与转轴12转动连接在横向底板9上。
27.所述抬升机构为液压杆。
28.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用于儿童康复的站立行走辅助装置使用时的具体应用为:
29.患者进行站立行走的训练时,将卡杆自卡槽中取下,患者手扶外扶环、内扶环站立到外扶环、内扶环之间的横向底板上,将卡杆卡接在卡槽内,患者手扶外扶环、内扶环在横向底板、纵向底板上行走进行训练,横向底板、纵向底板呈“回”字形,使得患者能够连续进行训练;
30.通过启动抬升机构推动其中一块横向底板上移,从而带动两块纵向底板的一端上移,使得纵向底板呈现坡度,患者能够进行爬坡训练,根据患者情况不同,控制纵向底板的坡度适应患者训练。
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