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甩臂运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3956发布日期:2022-09-20 23:0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甩臂运动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健身器械,特别是一种甩臂运动器。


背景技术:

2.在经济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动手在操作各种生产生活器具,例如,办公室的文员久坐长时间工作操作电脑,又如,人们日常休闲时,长时间手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接收传媒娱乐信息,都会造成手腕、手臂、肩膀、肩颈椎部的肌肉长时间紧绷绷而劳损酸痛;虽然,人们可短暂地起身,甩甩手、抖抖肩、扭扭腰、捶捶肩背臂膀以放松肌肉,但这种方式不是借助运动器具的运动锻炼方式,手腕、手臂、肩膀、肩颈肌肉无法同步联动得到锻炼,健身运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甩臂运动器,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并且其通过配重、偏心角和偏转角的结构设计,可由人单手持握施力顺畅甩摆转动,产生偏心离心力和产生振动反作用于人手,使腕、臂、肩、颈、背部肌肉松紧联动得到锻炼,实现健身运动效果。
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甩臂运动器,包括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仅供人手单掌握持,在手柄前端连接一供其挥甩转动的摇杆,摇杆上绕手柄转动的外端嵌装有一配重块;摇杆转动中心轴线与手柄的中心轴线相交角为偏心角α,摇杆在手柄上的绕转端面外的前倾角为倾角β。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柄包括一握杆、一以所述的偏心角α角度倾斜连接在握杆前端的环板、一共轴连接在环板前端环轴;所述的摇杆内端为所述的摇杆在手柄上的绕转端面,该绕转端面部设有一承插环轴的轴孔,摇杆外端设有一用于嵌装配重块的条形孔槽。环板与握杆前端的倾斜夹角即是偏心角α,如此设计可使持握手柄做画圈甩摆动作时,使摇杆更容易受牵引而顺畅地摆转起来,不会产生卡顿现象,并且由于在摇杆外端增加配重块,以及摇杆在绕转部外向前倾一个倾角β,使摇杆回转的不平衡性增加,使手柄甩动摇杆回转时,产生更大的偏心离心力和产生更激烈的振动反作用于人手,使手、肩、颈、背的肌肉得到锻炼。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摇杆外端弹性套接固定一个用于把配重块约束在条形孔槽中的硅胶套,硅胶套的套腔腔壁遮挡条形孔槽的全部或局部。硅胶套既起到束紧配重块和隐藏配重块的作用,又有当摇杆外端碰撞到外物时,起缓冲保护作用。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摇杆外端上设有一条形孔槽外端相通的螺丝孔,所述的配重块为可套入条形孔槽的圆柱体,配重块的一端设有可与螺丝孔旋接的外螺柱。通过外螺柱和螺丝孔旋接,可把配重块牢固地固定在条形孔槽中,避免配重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摇杆飞出,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环轴前端固定安装有一端盖,该端盖把摇杆的轴孔端轴向限位
在端盖与环板之间,所述的环轴高度大于所述的轴孔高度。即摇杆内端的轴孔和手柄前端的环轴配合,且由端盖与环板轴向限位,使摇杆可绕手柄偏转且不会脱离;并且由于轴孔的高度小于环轴高度,因此轴孔既可绕环轴转动,又可沿环轴轴向小幅度移动,如此设计,使手柄画圈牵引摇杆时,摇杆更容易在手柄前端转动起来。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端盖的轴向上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的环轴内侧设有两个与连接孔对位的螺孔柱;连接孔与螺孔柱用螺丝连接,即可实现端盖在手柄上的安装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环轴外壁套接一表面光滑的圆轴套,所述的轴孔可转动地套合于圆轴套外壁上。圆轴套可采用不锈钢材质,摇杆采用塑料材质,使摇杆的轴孔套于圆轴套上转动时,金属和塑料之间滑动可产生自润滑作用,使摇杆在手柄上回转时顺畅而不会产生卡顿现象。
11.本实用新型的握杆上套装有一握位防滑套管以及一握位防脱护带,如此设计,握位防滑套管既能汗水又有防滑功能,加之握位防脱护带绕于手背,单手持握手柄画圈甩动摇杆偏转时,可防止手掌与握杆滑脱,确保运动锻炼之安全性。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握杆为圆管杆,握杆的后端设有一缩径的外螺端轴,所述的握位防脱护带一端具有套于握杆上的前端环以及一套于外螺端轴上的后端环,所述的外螺端轴还设置一与其旋接把后端环压紧在握杆上的螺母盖;所述的握位防滑套管位于前端环和后端环之间,握位防脱护带与握位防滑套管配合合围为一束掌空间。该束掌空间可防止手掌与握杆滑脱。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偏心角α角度为5
°
,所述的倾角β角度为25
°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①
摇杆绕转手柄的中心惯性轴线与手柄轴线以偏心角α相交,摇杆在手柄外的偏摆部分以倾角β前倾,加之摇杆外端的配重,使得摇杆在手柄上转动时离心惯性力系不平衡变化激烈,偏心离心力和振动反作用于人手,使腕、臂、肩、颈、背部肌肉松紧联动得到锻炼,实现健身运动效果;
16.②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人们在任何场合使用,并且易于收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19.图3为图1本实用新型装配完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2本实用新型装配完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附图标识为:10.手柄;11.握杆;111.外螺端轴;12.环板;13.环轴;131.螺孔柱;
24.20.摇杆;21.轴孔;22.条形孔槽;221.螺丝孔;
25.30.配重块;31.外螺柱;
26.40.硅胶套;41.套腔;
27.50.端盖;51.连接孔;
28.60.螺丝;
29.70.圆轴套;
30.80.握位防滑套管;
31.90.握位防脱护带;91.前端环;92.后端环;
32.100.螺母盖。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4.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的一种甩臂运动器,由一手柄10、一摇杆20、一配重块30、一硅胶套40、一端盖50、两螺丝60、一圆轴套70、一握位防滑套管80、一握位防脱护带90和一螺母盖100装配组成。
35.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主要部件的结构。
36.如图1、图2和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柄10仅供人手单掌握持,手柄10采用一体注塑成型而成,手柄10包括一握杆11、一以偏心角α角度倾斜连接在握杆11前端的环板12、一共轴连接在环板12前端环轴13;环轴13的中心轴线与环板12面垂直呈90
°
角,握杆11中心轴线与环轴13的中心轴线相交呈一角度为5
°
的偏心角α;圆管杆式的握杆11的后端设有一缩径的外螺端轴111,环轴13内侧设有两个螺孔柱131。
37.如图1、图2和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摇杆20内端具有一轴孔21,该轴孔21旋转轴端面与其之外前倾的摇杆20呈一角度为25
°
的倾角β,摇杆20外端具有一条形孔槽22,摇杆20外端上设有一与条形孔槽22外端相通的螺丝孔221。
38.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配重块30为圆柱体,配重块30的一端设有外螺柱31;硅胶套40具有一套腔41;端盖50的轴向上设有两个连接孔51;圆轴套70是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的表面光滑的金属环;握位防滑套管80是由可吸汗和防滑的发泡棉制作成的圆管套;握位防脱护带90为塑料材料,握位防脱护带90具有一前端环91和一后端环92,螺母盖100由注塑成型而得。
39.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组装。
40.如图1~图4所示,把配重块30嵌入摇杆20外端的条形孔槽22中,旋转配重块30端的外螺柱31与螺丝孔221旋接,实现配重块30在摇杆20外端的固定,然后把摇杆20外端套入套腔41,使硅胶套40套接固定在摇杆20上,套腔41腔壁遮挡隐藏条形孔槽22中的配重块30的全部;至此,实现配重块30和硅胶套40在摇杆20外端的装配连接。
41.如图1~图4所示,把握位防脱护带90的前端环91套入握杆11与环板12相抵、然后把握位防滑套管80套入握杆11压住前端环91,随后把后端环92套于握杆11后端的外螺端轴111上限位压住握位防滑套管80后端,再把螺母盖100与外螺端轴111旋紧固定住后端环92,握位防脱护带90与握位防滑套管80配合合围为一束掌空间,至此,实现握位防滑套管80和握位防脱护带90在手柄10的握杆11上的安装固定。
42.如图1~图4所示,把圆轴套70套合于手柄10前端的环轴13外壁,圆轴套70下环沿压贴在环板12面上,圆轴套70上环沿与环轴13顶沿平齐;然后把摇杆20内端的轴孔21套于圆轴套70外壁与其之滑动配合,将端盖50压在环轴13顶端,并且使端盖50轴向上的两个连接孔51与环轴13内侧的两个螺孔柱131对位,然后用螺丝60穿过连接孔51与螺孔柱131旋接
锁紧,实现摇杆20在手柄10前端的安装。摇杆20的轴孔21轴向上被限位在端盖50与环板12之间,由于环轴13高度大于轴孔21高度,使得摇杆20既绕圆轴套70转动,又可沿圆轴套70轴向小幅度移动。至此,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
43.如图5和图6所示,组装完成的本实用新型,摇杆20转动中心轴线与环板12面呈90
°
角垂直;摇杆20转动中心轴线与手柄10的中心轴线相交角为角度是5
°
的偏心角α,摇杆20在手柄10上的绕转端面外的前倾角为角度是25
°
的倾角β。
44.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5.如图4~图6所示,单手掌握住被握位防滑套管80包裹的握杆11,手掌被握位防脱护带90限位在握杆11上,可避免手柄10从手掌中滑脱,挥动手柄10作画圈动作,手柄10牵引外端配置有配重块30的摇杆20,摇杆20在套于环轴13外的圆轴套70上轴向小幅度移动的同时,并且环板12与握杆11前端的倾斜夹角是偏心角α,圆轴套70与轴孔21的自润滑作用,使量偏置的摇杆20更容易受手柄10牵引而顺畅地摆转起来,不会产生卡顿现象;并且由于摇杆20在绕转部外向前倾倾角β,摇杆20与手柄10转动中心轴线以偏心角α偏差,使摇杆20在手柄10上的回转惯性力的不平衡性增加,因而,在手柄10甩动摇杆20回转时,会产生更大的偏心离心力和产生更激烈的振动反作用于人手,使手、肩、颈、背的肌肉得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46.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