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用手部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5618发布日期:2022-11-08 21:2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桌用手部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一种桌用手部训练装置,尤指一种可作为桌用手部训练装置之用户。


背景技术:

2.按,一般之技击训练器,系受外力打击一被打击体时,利用该被打击体所连接的弹性体之弹力使该被打击体来回做摆动或吸收冲击,以达到技击训练之目的,又或者仅做为腕力训练之用,无法同时具备两种功能。
3.然而,由于该技击训练器之弹性体通常系为单一之弹性体,且该弹性体为固定之弹性系数,而做为打击训练与腕力训练,对弹性体所需的强度要求差异甚大,故均无法兼具两种使用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系在于避免上述习式缺失持续存在,藉以可利用底座将训练单元架设于桌面上,让用户以训练单元配合弹性单元进行手部训练,并藉由弹性单元之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与第三弹性体之配合,使弹性单元可维持较佳之弹性,以避免弹性单元产生弹性衰退以及反弹力道不足之情形。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系一种桌用手部训练装置,其包括有:一底座、一弹性单元以及一训练单元。该底座具有一组接部;该弹性单元包括有一第一弹性体、一第二弹性体及一第三弹性体,该第一弹性体之一端结合于该底座之组接部,该第二弹性体穿于该第一弹性体之内部,该第三弹性体套设于该第一弹性体之外侧;该训练单元可卸除地设置于该第一弹性体之一端。
6.上述桌用手部训练装置中,该底座之底面上系设有至少一吸盘该吸盘系以压板及对锁件结合于该底座之底面上。
7.上述桌用手部训练装置中,该组接部具有呈多边型之一固定孔,该第一弹性体之一端具有呈多边型之一插接部,该插接部系组装于该固定孔,并由该底座之底面以一固定组件透过该固定孔锁接至该插接部。
8.上述桌用手部训练装置中,该第一弹性体为一弹簧管,且该第一弹性体之一端系设有一防护套环。
9.上述桌用手部训练装置中,该第二弹性体为一弹棒,且该第二弹性体之弯曲钢性较第一弹性体为强。
10.上述桌用手部训练装置中,该第三弹性体为具有多数弹性鳍片之一弹性支撑体,且该第三弹性体之弯曲钢性界于第一弹性体与第二弹性体之间。
11.上述桌用手部训练装置中,该训练单元包括有一打击体及一连接杆,该打击体之底部具有一套接部,该连接杆可卸除地穿设于该套接部,且该连接杆之一端侧缘设有一定位梢或一弹扣,该第一弹性体之一端系具有一嵌接孔,该定位梢系可卸除地设置于该嵌接
孔。
12.上述桌用手部训练装置中,该训练单元包括有一施力部及一连接杆,该连接杆设于该施力部之底部,且该连接杆之一端侧缘设有一定位梢或一弹扣,该第一弹性体之一端系具有一嵌接孔,该定位梢系可卸除地设置于该嵌接孔。
13.上述桌用手部训练装置中,该底座具有一夹具,该夹具之底部结合有一固定部,且该组接部设于该夹具之顶端,并该组接部之一侧设有一调整部,该调整部可移除地抵顶该第一弹性体。
14.上述桌用手部训练装置中,该组接部之一侧设有一调整部,并该第一弹性体之底部具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设于该组接部,该调整部可移除地抵顶该插接部。
15.本实用新型利用底座将训练单元架设于桌面上,让用户以训练单元配合弹性单元进行手部训练,并藉由弹性单元之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与第三弹性体之配合,使弹性单元可维持较佳之弹性,以避免弹性单元产生弹性衰退以及反弹力道不足之情形。
附图说明
16.图1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
17.图2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外观示意图。
18.图3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状态示意图。
19.图4系本实用新型底座之另一实施例之剖面状态示意图。
20.符号说明
21.底座1;组接部11;固定孔111;吸盘12;压板121;对锁件122;固定组件13夹具14;固定部15;调整部16;
22.弹性单元2;第一弹性体21;插接部211;嵌接孔212;第二弹性体22
23.第三弹性体23;弹性鳍片231;防护套环24;
24.训练单元3;打击体31;套接部311;连接杆32;定位梢321;施力部33
25.连接杆34;定位梢341
具体实施方式
26.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系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外观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桌用手部训练装置,其至少系由一底座1、一弹性单元2以及一训练单元3所构成。
27.该底座1具有一组接部11。
28.该弹性单元2包括有一第一弹性体21、一第二弹性体22及一第三弹性体23,该第一弹性体21之一端结合于该底座1之组接部11,该第二弹性体22穿于该第一弹性体21之内部,该第三弹性体23套设于该第一弹性体21之外侧。
29.该训练单元3可卸除地设置于该第一弹性体21之一端。
30.当使用时,可利用该底座1将该训练单元3架设于桌面上,让使用者施力于该训练单元3,并利用该弹性单元2之配合使该训练单元3来回做摆动、吸收冲击或提供弹性支撑,以达到手部训练之目的。由于实用新型之该第二弹性体22穿于该第一弹性体21之内部,该
第三弹性体23套设于该第一弹性体21之外侧,因此,可使该弹性单元3藉由该第一弹性体21、该第二弹性体22与该第三弹性体23之配合,使该弹性单元2于受力时可维持较佳之弹性,且可避免该弹性单元2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产生弹性衰退以及反弹力道不足之情形。
31.于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该底座1之底面上系设有至少一吸盘12,本实施例中吸盘12之数量为多数个,且各吸盘12系分别以压板121及对锁件122结合于该底座1之底面上。藉此,可于该底座1设于桌面上时,利用各吸盘12之配合,使该底座1可稳固设于桌面上,以承受使用者施力于该训练单元3之外力。
32.于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该组接部11具有呈多边型之一固定孔111,该第一弹性体21之一端具有呈多边型之一插接部211,该插接部211系组装于该固定孔111,并由该底座1之底面以一固定组件13透过该固定孔111锁接至该插接部211。藉此,可使该第一弹性体21与该底座1达到稳固结合之功效,以承受使用者施力于该训练单元3之外力。
33.于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体21为一弹簧管,且该第一弹性体21之一端系设有一防护套环24。该第二弹性体22为一弹棒,且该第二弹性体22之弯曲钢性较第一弹性体21为强。该第三弹性体23为具有多数弹性鳍片231之一弹性支撑体,且该第三弹性体2弯曲钢性界于第一弹性体21与第二弹性体22之间,进而可运用该第二弹性体22与该第三弹性体23搭配,以调配出做为打击球或是腕力训练装置的最佳弹性。藉此,可利用该第一弹性体21、该第二弹性体22与该第三弹性体23之配合,使该弹性单元2于受力时可维持较佳之弹性,且可避免该弹性单元2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产生弹性衰退以及反弹力道不足之情形。另外,该防护套环24可作为该第一弹性体21顶端之防护,可避免使用者直接触碰到该第一弹性体21顶端之尖锐处,以维护使用时之安全性。
34.于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该训练单元3包括有一打击体31及一连接杆32,该打击体31之底部具有一套接部311,该连接杆32可卸除地穿设于该套接部311,且该连接杆32之一端侧缘设有一定位梢321(或一弹扣),该第一弹性体21之一端系具有一嵌接孔212,该定位梢321系可卸除地设置于该嵌接孔212,而该定位梢321(或弹扣)的设置,能利于使用者在两种训练目的间做更换。另外,该打击体31可为球形或圆柱形。
35.藉此,可让使用者施力于该训练单元3之打击体31,使连接该打击体31之该第二弹性体22同时配合该第一弹性体21与该第三弹性体23,让该打击体31来回做摆动或吸收冲击,以达到手部打击训练之目的。且可利用该套接部311与该连接杆32之配合,让使用者更换为球形或圆柱形之打击体31,以达到广泛运用之功效。
36.于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该训练单元3包括有一施力部33及一连接杆34,该连接杆34设于该施力部33之底部,且该连接杆34之一端侧缘设有一定位梢341(或一弹扣),该第一弹性体21之一端系具有一嵌接孔212,该定位梢341系可卸除地设置于该嵌接孔212。
37.藉此,可将结合该打击体31之连接杆32由该第一弹性体21之嵌接孔212卸除,并将本实施例中之连接杆34藉由该定位梢341(或弹扣)结合于该嵌接孔212;而该定位梢341(或弹扣)的设置,能利于使用者在两种训练目的间做更换,进而可让使用者握持于该训练单元3之施力部33进行施力,使连接该施力部33之该第二弹性体22同时配合该第一弹性体21与该第三弹性体23,让该打击体31提供弹性支撑,以达到手部腕力训练之目的。
38.请参阅图4所示,系本实用新型底座之另一实施例之剖面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之不同处系在于,该底座1具有一夹具14,该夹具14之底部结合有
一固定部15,且该组接部11设于该夹具14之顶端。如此,可将该底座1以夹具14设于桌子之边缘,并以该固定部15将该夹具14与桌面稳固结合,以利用该底座1将该训练单元3架设于桌面上,让使用者施力于该训练单元3,并利用该弹性单元2之配合使该训练单元3来回做摆动、吸收冲击或提供弹性支撑,以达到手部训练之目的。
39.另外,该组接部11之一侧设有一调整部16,并该第一弹性体21之底部具有一插接部211,该插接部211设于该组接部11,该调整部16可移除地抵顶该插接部211。如此,可依据使用者之需求让该插接部211以适当之长度设于该组接部11,之后再由调整部16抵顶该插接部211进行固定,以符合实际运用之高度需求。
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桌用手部训练装置确实有效改进习式缺失,进而可利用底座将训练单元架设于桌面上,让用户以训练单元配合弹性单元进行手部训练,并藉由弹性单元之第一弹性体、第二弹性体与第三弹性体之配合,使弹性单元可维持对训练所需较佳之弹性选择,并避免弹性单元产生弹性衰退以及反弹力道不足之情形;终使本实用新型势必更进步、实用且符合使用者需求,理已具备专利申请之基本要件,爰依法提出新型申请。
41.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当不得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技术范围,因此凡参照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与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日后取得专利所涵盖之范围内,特此一并陈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