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96875发布日期:2023-06-08 13:40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锻炼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
2.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约为10.8%,血液透析病人数量约30万人,而动静脉内瘘又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通路,为血液透析病人提供长期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该血管通路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病人透析治疗、疾病预后和生存质量。
3.动静脉内瘘建成后并不能马上使用,需要等到动静脉内瘘成熟后才能开始穿刺使用,现在应用最为普遍的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及功能保持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术前、术后术肢的功能锻炼,即反复捏握橡皮握力球或握力圈进行功能锻炼,虽然该锻炼方法能对动静脉内瘘成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对于此项功能锻炼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化标准,更没有精准的锻炼力度和频率来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锻炼,只能依赖患者自觉、随意的进行功能锻炼,依从性差;同时患者在实施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后,由于静脉压力升高,淋巴回流受阻,手掌及前臂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术肢的手掌应跟随前臂适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技术实现要素:
: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调节锻炼握力大小,而且可以提醒患者定时定量进行功能锻炼的一种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
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一种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包括握力圈、连接气管、气压表与弹力袖带;所述握力圈采用弹力橡胶材料制成的环形圈,在所述握力圈内设有可以容纳气体的空腔,所述握力圈上连接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带有开关的第一充放气管;所述连接气管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压表连通;在所述弹力袖带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收纳袋,所述收纳袋上设有视窗,所述气压表收纳于所述收纳袋内。
6.优选的,所述握力圈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按摩凸点或按摩凸柱。
7.优选的,在所述握力圈的外表面设置有四个手指套圈。
8.进一步的,所述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还包括计数感应装置与计数器,所述计数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握力圈上,所述计数器通过导线与计数感应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计数器收纳于所述收纳袋内。
9.进一步的,所述计数感应装置包括设置于握力圈内侧对称位置的第一接触感应部与第二接触感应部;所述第一接触感应部包括套筒、弹簧、伸缩柱与感应触点;所述套筒底端与握力圈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中部空心顶端开放,所述伸缩柱一端处于所述套筒内,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套筒顶端,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与伸缩柱之间,所述感应触点固设
于伸缩柱顶端;所述第二接触感应部包括连接柱与感应板;所述连接柱顶端与握力圈固定连接,所述感应板与所述连接柱底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感应触点与感应板分别通过导线与计数器7电性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还包括计时器,所述计时器收纳于所述收纳袋内。
11.进一步的,所述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还包括上肢抬高装置;所述上肢抬高装置包括底板、上肢抬高垫与顶升气囊;所述底板与上肢抬高垫后端铰接,所述顶升气囊设置于所述底板与上肢抬高垫之间;所述顶升气囊上连接有带开关的第二充放气管。
12.优选的,在所述上肢抬高垫顶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上肢容纳凹槽;在所述上肢容纳凹槽表面铺设有柔软棉层。
13.进一步的,所述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还包括连接第一充放气管为握力圈充气与连接第二充放气管为顶升气囊充气的充气装置。
14.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该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通过在握力圈内设有可以容纳气体的空腔,使用时可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动静脉内瘘的成熟程度给握力圈的空腔内充不同量的气体,使握力圈达到合适的硬度,以适应患者的锻炼要求,握力圈的硬度可以通过气压表的数值监测,实现量化精确调节;患者手捏握握力圈的同时可观察到气压表的数值变化,以此来掌握手捏握握力圈的力度;并且可通过计数感应装置与计数器记录有效锻炼次数,通过计时器可按照医护人员要求在标准时间内完成有效锻炼次数的任务,让患者可以迅速了解自己的锻炼情况,这些直观的参数可以增加患者的锻炼信心,增加患者使用本装置的依从性,形成规范化标准,从而达到更佳的锻炼效果;设有的弹力袖带可将计时器、计数器与气压表固定连接在手臂上,同时便于查看相应的数据;设有的上肢抬高装置可将术肢的手掌跟随前臂适当抬高,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缓解静脉压力,减轻手掌及前臂的肿胀。
附图说明:
15.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6.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接触感应部4的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17.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接触感应部5的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18.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弹力袖带9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肢抬高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一。
20.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上肢抬高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二。
21.附图标记说明见如下表格。
22.标记数字标记名称标记数字标记名称1握力圈16导线611第一充放气管117计数器712手指套圈128计时器82连接气管29弹力袖带93气压表391收纳袋914第一接触感应部4911视窗911
41套筒4110上肢抬高装置1042弹簧42101底板10143伸缩柱43102上肢抬高垫10244感应触点441021上肢容纳凹槽10215第二接触感应部5103顶升气囊10351连接柱511031第二充放气管103152感应板52
ꢀꢀ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24.参照说明书附图1、4,一种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包括握力圈1、连接气管2、气压表3与弹力袖带9;所述握力圈1采用弹力橡胶材料制成的环形圈,在所述握力圈1内设有可以容纳气体的环形空腔,所述握力圈1上连接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带有开关的第一充放气管11;所述连接气管2一端与所述空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压表3连通;在所述弹力袖带9外侧设置有三个收纳袋91,所述收纳袋91上设有视窗911,所述气压表3收纳于所述收纳袋91内;握力圈1使用时可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动静脉内瘘的成熟程度通过充气装置连接第一充放气管11往握力圈1的空腔内充不同量的气体,使握力圈1达到合适的硬度,以适应患者的锻炼要求,握力圈的硬度可以通过气压表3的数值监测,实现量化精确调节,比如在握力圈1充好气后气压表3的数值为10kpa,那么可以要求患者手捏握握力圈1使气压表3的数值变为20kpa为一次有效锻炼,并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逐步增加相应的压力;同时将弹力袖带9箍在术肢手臂上后,可将气压表3收纳在收纳袋91内,并将收纳袋91朝向患者面部,收纳袋91上设有的视窗911可便于观察气压表3上的数值。
2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还包括连接第一充放气管11为握力圈1充气的充气装置;具体的,所述充气装置为手动血压计使用的充气球囊。
26.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握力圈1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按摩凸点或按摩凸柱,多个按摩凸点或按摩凸柱可在患者手捏握握力圈1的同时刺激手掌的穴位,能够促进上肢的血液循环,可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
27.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1,在所述握力圈1的外表面设置有四个手指套圈12;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套一个手指套圈12,在进行捏握握力圈1时可尽可能打开手掌而握力圈1不会掉落。
2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1、2、3,所述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还包括计数感应装置与计数器7,所述计数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握力圈1上,所述计数器7通过导线6与计数感应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计数器7收纳于所述收纳袋91内,并将收纳袋91朝向患者面部,收纳袋91上设有的视窗911可便于观察计数器7显示屏上的数值;所述计数感应装置包括设置于握力圈1内侧对称位置的第一接触感应部4与第二接触感应部5;所述第一接触感应部4包括
套筒41、弹簧42、伸缩柱43与感应触点44;所述套筒41底端与握力圈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41中部空心顶端开放,所述伸缩柱43一端处于所述套筒41内,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套筒41顶端,所述弹簧42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41与伸缩柱43之间,所述感应触点44固设于伸缩柱43顶端;所述第二接触感应部5包括连接柱51与感应板52;所述连接柱51顶端与握力圈1固定连接,所述感应板52与所述连接柱51底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感应触点44与感应板52分别通过导线6与计数器7电性连接;所述弹簧42可使伸缩柱43在所述套筒41内自适应伸缩,在所述感应触点44与感应板52接触时,防止所述感应触点44与感应板52对抗接触使感应触点44与感应板52损坏;所述感应触点44与感应板52每接触一次计数器7就记录一次有效锻炼次数;同时在感应触点44与感应板52接触时,计数器7可发出滴滴提示音告知这是一次有效锻炼次数,使患者使用更方便。
2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1,所述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还包括计时器8,所述计时器8收纳于所述收纳袋91内,并将收纳袋91朝向患者面部,收纳袋91上设有的视窗911可便于观察计时器8显示屏上的数值;通过计数器7记录有效锻炼次数及通过计时器8记录锻炼时间,可按照医护人员要求在标准时间内完成有效锻炼次数的任务(比如: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100次有效锻炼次数,计时器8可设置5分钟倒计时,5分钟倒计时结束后观察计数器7记录的有效锻炼次数的多少,多于100次时,可适当增加次数任务,少于100次时,可要求患者下次锻炼时争取完成100的任务),让患者可以迅速了解自己的锻炼情况,这些直观的参数可以增加患者的锻炼信心,增加患者使用本装置的依从性,形成规范化标准,从而达到更佳的锻炼效果。
3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5、6,所述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还包括上肢抬高装置10;所述上肢抬高装置10包括底板101、上肢抬高垫102与顶升气囊103;所述底板101与上肢抬高垫102后端铰接,所述顶升气囊103设置于所述底板101与上肢抬高垫102之间;所述顶升气囊103上连接有带开关的第二充放气管1031;通过第二充放气管1031连接充气装置可向顶升气囊103内充气,使顶升气囊103逐渐饱满并将上肢抬高垫102前端顶升,使放置在上肢抬高垫102上的术肢的手掌跟随前臂适当抬高,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缓解静脉压力,减轻手掌及前臂的肿胀。
3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还包括连接第二充放气管1031为顶升气囊103充气的充气装置;具体的,所述充气装置为手动血压计使用的充气球囊。
32.在一种优选方式中,参照附图5、6,在所述上肢抬高垫102顶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上肢容纳凹槽1021,可防止手臂从上肢抬高垫102上滑落,同时还可在上肢抬高垫102顶面设置有将手臂约束的约束带;在所述上肢容纳凹槽1021表面铺设有柔软棉层,柔软棉层垫于上肢容纳凹槽1021与手臂皮肤之间,增加舒适性的同时可防止上肢抬高垫102磨损手臂皮肤。
3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先将弹力袖带9箍在术肢手臂上,并使收纳袋91朝向患者面部,分别将气压表3、计数器7与计时器8收纳于三个收纳袋91内,通过充气装置往握力圈1内充气至初始气压(比如:术后第1周初始气压为5-10kpa,术后第2周初始气压为10-20kpa,术后第3周初始气压为20-30kpa等等),根据医生的要求设置好计时器8的计时时间(比如10-15分钟),患者四根手指分别穿过一个手指套圈12,然后将手臂放置在上肢抬高装置10,使用充气装置往顶升气囊103内充气,上肢抬高垫102提高
的角度以患者感觉最舒适或者最利于捏握握力圈1来确定,开启计时器8的倒计时,患者开始反复捏握握力圈1,当所述感应触点44与感应板52每接触一次计数器7就记录一次有效锻炼次数,当感应触点44与感应板52接触时保持3~5s后再松开(或等计数器7发出滴滴提示音再松开),直至计时器8的倒计时结束,通过观察计数器上的有效锻炼次数的次数是否达标,达标时可适当增加次数任务,不达标时,可要求患者下次锻炼时争取完成目标任务;每天重复上述锻炼方法3-5次即可。
34.很显然,能够对上述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以及相应的方法进行部件的修改和/或增加,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和范围。
35.同样清楚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对该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必定能够获得许多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的其它等效形式的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和相应的方法,该动静脉内瘘锻炼装置和相应的方法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因此都位于由此限定的保护领域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