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拳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3670发布日期:2023-03-24 13:3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拳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拳击训练中使用的保护器材,尤其涉及一种拳套。


背景技术:

2.在拳击训练中,训练人员需要使用到拳套,拳套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己方手指的作用,另外拳套也可以起到保护对方,避免己方的拳峰给对方造成直接创伤。
3.现有的拳套为完全的周向封闭结构,只留有一个穿戴口,使用时,训练人员的手掌由穿戴口插入到拳套中,这中拳套的保护效果不错,但是其在训练使用时具有以下缺点:首先,拳套的穿戴非常的不便,而且容易出现手掌大小与拳套大小不匹配的情况;其次,在训练场,拳套是一种共用产品,而每个人使用过拳套后,由于运动所出的手汗会将拳套内部浸湿,通常来说,需要对拳套的内部进行清洗,才能保证拳套的干净卫生程度,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封闭结构的拳套,并不方便对其进行清洗,拳套内部容易滋生细菌杂质,基本上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下一个人继续使用,就不太干净卫生,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扔掉换新的拳套,这会导致训练场拳套的损耗非常大,增加了训练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洗打理的拳套。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拳套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拳套,包括拳套本体,拳套本体包括用于护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节上侧的拳套主体,还包括用于食指、中指握持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握持段和用于无名指、小指握持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握持段,第一握持段、第二握持段间隔布置,第一握持段、第二握持段分别通过弧形连接段连接于拳套主体的对应一端, 拳套主体、第一握持段、第二握持段和弧形连接段构成c形结构。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拳套在使用时,使用人员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握持在对应的第一握持段和第二握持段上,拳套主体则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节的上侧,使用人员出拳时,拳套主体用于击打对手。整个拳套呈c形结构,当使用人员卸下拳套时,拳套主体的下侧处于易于观察清理的环境,因此打理起来非常的方便。
8.进一步的,拳套本体由内芯和包裹于内心外围的外皮构成,内心由弹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制成。
9.进一步的,第一握持段上临近第二握持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端头;第二握持段上临近第一握持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端头。
10.进一步的,第一握持段、第二握持段之间的间距能够拉拽调整。
11.进一步的,拳套主体的下侧设置有分别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节上端定位配合的手指定位槽,手指定位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各手指定位槽沿左右方向顺序布置。
12.进一步的,拳套主体的前端下翻有位于各手指定位槽前侧的用于与各第一指节前端限位配合的拳套主体第一挡沿。
13.进一步的,拳套主体的后端下翻有位于各手指定位槽后侧的用于与各第一指节后端限位配合的拳套主体第二挡沿。
附图说明
14.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地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地部分,其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拳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7.图3是图1的仰视图;
18.图4是图1的侧视图;
19.图5是图1的使用状态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拳套本体;2、拳套主体;3、拳套主体第二挡沿;4、弧形连接段;5、第二握持段;6、第二凸起端头;7、第一凸起端头;8、第一握持段;9、手指定位槽;10、拳套主体第一挡沿;11、手腕;12、第一指节;13、第二指节;14、第三指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2.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3.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拳套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
24.包括整体为c形结构的拳套本体1,拳套本体由内芯和包裹于内芯外围的外皮构成,内芯由弹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制成,例如马毛),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材料可以是天然乳胶,外皮由超纤或者pu制成。
25.拳套本体包括用于护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节上侧的拳套主体2,还包括用于食指和中指共同握持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握持段8,拳套本体还包括用于无名指和小指共同握持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握持段5。第一握持段8、第二握持段5间隔布置,第一握持段、第二握持段分别通过各自对应的弧形连接段4连接于拳套主体的对应一端。
26.第一握持段、第二握持段之间的间距能够拉拽调整。
27.第一握持段8上临近第二握持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端头7;第二握持段5上临近第一握持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端头6,第一凸起端头、第二凸起端头均为圆形结构,第一凸起端头、第二凸起端头能够起到避免拳套相对手左右移动的作用。
28.拳套主体的下侧设置有分别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节12上端定位配合的手指定位槽9,四个手指定位槽9沿左右方向顺序布置,各手指定位槽的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使用时,对应的手指上端位于对应的手指定位槽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避免拳套相对手左右移动的作用。
29.拳套主体2的前端下翻有位于各手指定位槽前侧的用于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节前端限位配合的拳套主体第一挡沿10。拳套主体2的后端下翻有位于各手指定位槽后侧的用于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节后端限位配合的拳套主体第二挡沿3。通过拳套主体第一挡沿、拳套主体第二挡沿与第一指节前后两侧的限位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避免拳套相对手前后移动的作用,另外拳套主体第一挡沿、拳套主体第二挡沿分别对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节前后两端形成包裹,避免训练时,握拳的拳峰(拳头的凸出位置)对对手造成严重伤害。
30.使用时,如图5所示:训练人员一支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穿入拳套内侧,大拇指则从拳套主体外层握持住对应的弧形连接段上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下弯后,根据训练人员手掌的宽度,训练人员合理的调整第一握持段、第二握持段之间的间距,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握持住对应的第一握持段和第二握持段,利用拳套主体的上端击打对手来实现拳套的功能,拳套的穿戴非常的方便。图中项13表示对应手指的第二指节;项14表示对应手指的第三指节。
31.当训练结束,训练人员只需松开对第一握持段、第二握持段的握持,将四个手指由拳套内侧移出,就可以轻松的实现手与拳套的脱离,使用毛巾对拳套主体下侧进行擦拭即可实现对拳套的出汗打理,即使对拳套进行水洗也非常容易清洗,可以保证下一个训练人员使用时拳套的干净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拳击训练管中有关拳套的更换成本。
32.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相连”或“连接”等术语应该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就术语“连接”来说,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除非本说明书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如下使用的术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长度”、“宽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中心”、“纵向”、“横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本说明书的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其仅是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和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要具有所述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来构造和进行操作,因此上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不能被理解或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34.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或“第二”等用于指代编号或序数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或“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