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阻结构的颈部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94482发布日期:2022-09-03 03:0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气阻结构的颈部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气阻结构的颈部训练器。


背景技术:

2.力量型训练器材,是健身器材三大类产品之一,是进行力量健身、肌肉锻炼所必不可少的器材,广泛应用于健身房、专业训练场所、体工队等健身场所,为各类健身、健美爱好者以及专业体育选手、健美运动员所必须。
3.授权公告号为cn2157415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颈部训练器,包括支架、颈部旋转组件以及方向调节组件;支架起到支撑的作用,颈部旋转组件安装在支架上,方向调节组件包括调整架和把手架,调整架转动连接在支架上,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配重块作为运动阻力来源,并通过方向调节组件以及颈部旋转组件实现健身训练。
4.但是,发明人认为,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难以对使用者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健康水平、适宜的运动强度等相关指标进行亮化,使用者仅凭主观感受进行训练,锻炼的精度较差,甚至长时间处于不当的训练状态,从而容易给训练者造成身体上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保障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健康,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气阻结构的颈部训练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气阻结构的颈部训练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气阻结构的颈部训练器,包括门型架,所述门型架上设置有主支架,所述门型架上设置有头部固定装置;
8.所述门型架上设置有仪表装置和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仪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使用者的身体机能;
9.还包括用于生成运动阻力的阻力装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颈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者将通过头部固定装置对头部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检测组件即可对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的各项身体机能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仪表装置对实时检测的身体数据进行实时显示,从而能够使训练者更清晰的了解自身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状况,结合显示的训练时间、训练阻力、训练次数以及训练心率,训练者即可根据此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以合理选择运动参数,实现科学锻炼的目的,进而能够对自身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健康状况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11.可选的,所述阻力装置包括气缸、阻力传递件和转动凸轮,所述气缸设置于门型架上,所述阻力传递件的一端与气缸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动凸轮传动连接,所述门型架上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动凸轮通过转轴与头部固定装置传动连接。
12.可选的,所述气缸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气缸内气量大小,所述仪
表装置上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与电磁阀电性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件调节电磁阀的开通以及关闭量,进而能够控制气缸内的气量大小,以实现对气缸所产生的阻力大小的调节,使训练者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实时调整训练的阻力,从而在身体极限范围内获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14.可选的,所述气缸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气缸的运动形成,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显示装置电性连接。
15.可选的,所述门型架上设置有储气罐,所述储气罐的出气端与气缸的进气端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缸内的气量出现缺失之后,通过储气罐内的气体即可对气缸内的气量进行补充,以保障在较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气缸始终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进而保障了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的体验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17.可选的,所述门型架上设置有躯干固定装置,所述躯干固定装置包括躯干固定架和躯干固定转套,所述躯干固定架设置于门型架上,所述躯干固定转套设置于躯干固定架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躯干固定装置对训练者的身体躯干部位进行位置的固定,从而能够使训练者在训练的过程中的训练姿势更加科学,训练的舒适性更强。
19.可选的,所述躯干固定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门型架上,所述躯干固定转套沿躯干固定架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躯干固定架上,所述门型架上设置有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调整躯干固定架的位置,所述躯干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调整躯干固定转套的位置。
20.可选的,所述头部固定装置包括头垫和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固定设置于转轴远离转动凸轮的一端,所述头垫沿安装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安装杆上,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头垫位置的第三调节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不同训练者的不同体型,需要对训练的位置、高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能够使训练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22.可选的,所述门型架上设置有金属防护罩。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防止在装置正常使用过程中,在训练者的训练过程中,由于意外而对第三人造成伤害,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24.可选的,所述主支架上转动设置有座椅,所述主支架上设置有第四调节件,所述第四调节件用于调整座椅在主支架上的位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训练的过程中,根据不同训练者的不同需求,可选择站姿训练或坐姿训练,从而能够使不同需求的训练者均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适用于健身房、专业训练场所、体工队、医院、康复中心、社区活动室等场所使用,安装之后通过外接空气压缩机提供阻力源,经空气压缩机出来的压缩空气进入产品的气缸内,通过显示仪表可实时显示用户的运动参数如:时间、阻力、次数、心率,用户可根据此数据进行横、纵向比较,合理选择运动参数,实现科学锻炼的目的;
28.2.采用气压阻力技术,阻力平滑,可通过电磁阀实现阻力微调节,解决了传统力量
训练器材的惯性问题,更符合人体实际肌肉收缩曲线,气阻运动方式比配重式运动更平滑,有效减少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29.3.设置有运动起始位置调节旋钮及运动终点位置调节旋钮,可以根据不同锻炼需求来调整运动起点位置、终点位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及安全性;
30.4.所有涉及人体固定方面如座椅高低位置,躯干固定装置,头部固定装置均设置有调节结构,适用于不同体形、不同身高的人进行锻炼,尤其是在头垫部位采用了一种无级调节头部夹紧固定装置,使头垫与人体头部有更好的贴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及舒适性;
31.5.配备有tft电子显示仪表,可显示:重量、次数、时间、功率、热量等运动参数。实现了健身训练的智能化、方便化操作。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35.图标:1、门型架;2、主支架;3、头部固定装置;4、躯干固定装置;5、座椅;6、仪表装置;7、气缸;8、起始位置调节装置;9、头垫;10、第三调节件;11、转轴;12、尖角离合器;13、第二调节件;14、座椅旋转调节手柄;15、座椅上下调节手柄;16、第一调节件;17、电气盒;18、电源插座;19、气源插座;20、阻力传递件;21、转动凸轮;22、金属防护罩;23、导杆;24、气弹簧;25、储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4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3.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4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气阻结构的颈部训练器。
45.参照图1、2,一种基于气阻结构的颈部训练器,包括门型架1,门型架1上设置有主支架2,门型架1上设置有头部固定装置3。
46.参照图1、2,门型架1上设置有仪表装置6和检测组件,检测组件与仪表装置6电性连接,检测组件用于检测使用者的身体机能。
47.另外,还包括用于生成运动阻力的阻力装置。
4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2,阻力装置包括气缸7、阻力传递件20和转动凸轮21,气缸7设置于门型架1上,阻力传递件20的一端与气缸7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转动凸轮21传动连接,门型架1上转动设置有转轴11,转动凸轮21通过转轴11与头部固定装置3传动连接。
4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气缸7上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用于控制气缸7内气量大小,仪表装置6上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与电磁阀电性连接。
50.通过调节件调节电磁阀的开通以及关闭量,进而能够控制气缸7内的气量大小,以实现对气缸7所产生的阻力大小的调节,使训练者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实时调整训练的阻力,从而在身体极限范围内获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51.另外,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气缸7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气缸7的运动形成,位移传感器与显示装置电性连接。
52.参照图1、2,门型架1上设置有储气罐25,储气罐25的出气端与气缸7的进气端连通。
53.当气缸7内的气量出现缺失之后,通过储气罐25内的气体即可对气缸7内的气量进行补充,以保障在较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气缸7始终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进而保障了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的体验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54.参照图1、2,门型架1上设置有躯干固定装置4,躯干固定装置4包括躯干固定架和躯干固定转套,躯干固定架设置于门型架1上,躯干固定转套设置于躯干固定架上。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躯干固定装置4对训练者的身体躯干部位进行位置的固定,从而能够使训练
者在训练的过程中的训练姿势更加科学,训练的舒适性更强。
55.参照图1、2,躯干固定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门型架1上,躯干固定转套沿躯干固定架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躯干固定架上,门型架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件16,第一调节件16用于调整躯干固定架的位置,躯干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调节件13,第二调节件13用于调整躯干固定转套的位置。
5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调节件16以及第二调节件13均设置为调节手轮。
57.参照图1、2,头部固定装置3包括头垫9和安装杆,安装杆固定设置于转轴11远离转动凸轮21的一端,头垫9沿安装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安装杆上,安装杆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头垫9位置的第三调节件10。
5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2,第三调节件10设置为头垫9调节手柄。
59.根据不同训练者的不同体型,需要对训练的位置、高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能够使训练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60.参照图1、2,门型架1上设置有金属防护罩22。能够有效的防止在装置正常使用过程中,在训练者的训练过程中,由于意外而对第三人造成伤害,提高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61.参照图1、2,主支架2上转动设置有座椅5,主支架2上设置有第四调节件,第四调节件用于调整座椅5在主支架2上的位置。在训练的过程中,根据不同训练者的不同需求,可选择站姿训练或坐姿训练,从而能够使不同需求的训练者均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
6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四调节件包括座椅旋转调节手柄14和座椅上下调节手柄15,分别带动座椅5转动和座椅5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63.参照图1、2,主支架2上还设置有导杆23和气弹簧24,导杆23滑动设置于主支架2,且导杆23的一端与座椅5连接,气弹簧24设置于导杆23的一端,用于缓冲导杆23与主支架2之间的抵接碰撞。
64.参照图1、2,门型架1上还设置有起始位置调节装置8,起始位置调节装置8用于调整头垫9在训练初期的位置。
6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2,起始位置调节装置8设置为尖角离合器12,尖角离合器12设置于转轴11的端部,通过调节尖角离合器12在转轴11上的位置即可调整头垫9的位置。
66.参照图1、2,门型架1上设置有电气盒17。
6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气阻结构的颈部训练器的实施原理为:
68.首先通过仪表先择适宜的负荷,然后坐于座椅5上,双手扶于转套上,两脚踏于脚踏管上,头部置于头垫9中部。颈部用力分别向左/右/前屈曲、后伸,分4个动作且4个动作分开运动,1个位置1种运动,缓慢还原。此动作锻炼主要用来锻炼颈部肌肉,尤其是胸锁乳突肌,头后伸运动时,同时锻炼了斜方肌。运动前应调节座椅5的高低前后位置、转套的高低左右开档位置,以与个人体型相适应。
69.在进行颈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者将通过头部固定装置3对头部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检测组件即可对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的各项身体机能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仪表装置6对实时检测的身体数据进行实时显示,从而能够使训练者更清晰的了解自身在训练过程
中的身体状况,结合显示的训练时间、训练阻力、训练次数以及训练心率,训练者即可根据此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以合理选择运动参数,实现科学锻炼的目的,进而能够对自身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健康状况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7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