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功能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2841发布日期:2022-11-29 23:4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肺功能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肺功能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2.人在正常吸气时,横膈膜收缩和外肋间肌收缩,当用力吸气时,还需吸气辅助肌,如斜方肌、斜角肌的协助,这些肌肉收缩的结果使得胸阔上举,胸腔空间扩大到极限,因此需要对吸气肌进行锻炼,肺部疾病患者和其他手术后患者,都需要进行不断呼气、吹气的呼吸锻炼,以促进肺部机能的恢复,通过物理锻炼的目的来实现锻炼肺功能,治愈或者减轻肺部问题,故通过训练吸气肌,可改善呼吸困难等问题,提升心肺功能。
3.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心肺功能锻炼的患者为了节约成本和随时随地进行肺功能锻炼,一般使用吹气球的方式进行肺功能锻炼,使用气球进行锻炼不但成本低,还便于外出携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锻炼,但是使用气球进行肺功能锻炼仅仅只能达到锻炼的效果,不能直观的了解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和锻炼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肺功能康复训练器。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肺功能康复训练器,包括可拆卸连接有集气罩的第一筒体和与所述第一筒体可拆卸连接的数个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均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集气罩相连通,所述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上固定连接有由数根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组成的活塞杆,所述第一筒体或第二筒体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与活塞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标记。
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第一筒体的空腔和第二筒体的空腔均为圆柱形空腔,且圆柱形空腔的圆面的尺寸完全相同,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筒体和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连接处紧密相连,不会影响活塞滑动,当患者进行锻炼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连接的第二筒体的个数,对于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以选择多设置几个第二筒体,增大活塞移动空间,以达到增强锻炼效果的目的,对于心肺功能交叉的患者可以只设置第一筒体,避免锻炼过度,若患者要外出时可以带少量的第二筒体或不带第二筒体,便于患者外出时进行锻炼,并且将第二筒体拆卸之后使用时再进行连接,可以有效节约空间,通过刻度标记可以直观的看出患者的锻炼效果,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盖体的通孔内,当患者进行吹气时,活塞在空腔内滑动,通过通孔对活塞杆进行支撑,保证活塞平稳的滑动,同时防止灰尘进入。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设置有安装槽和吸水垫放置槽,所述吸水垫放置槽设置在安装槽与第一筒体之间,所述垫放置槽内设置有吸水垫,所述安装槽和吸水垫放置槽均与第一筒体相连通。
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在吸水垫放置槽内放置吸水垫,使患者吹气时携带的口水被
吸水垫吸收,保证空腔的干燥。
10.作为优选,所述集气罩与安装槽螺纹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筒远离第一筒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盖体。
1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当不需要进行锻炼时,通过第二盖体将连接筒遮盖住,避免杂质进入。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与数个第二筒体螺纹连接。
14.作为优选,所述数个连接杆螺纹连接。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上固定设置有握把。
1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通过握住握把进行吹气,便于操作。
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连接处和第二筒体与第二筒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垫
1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保证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泄气。
19.作为优选,所述活塞和空腔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活塞包括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和套设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硅胶垫,所述硅胶垫的外径大于所述空腔的直径。
2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通过硅胶垫与空腔的内壁抵接,保证硅胶垫与空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大,保证锻炼效果。
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患者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锻炼强度,当患者进行锻炼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连接的第二筒体的个数,对于心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以选择多设置几个第二筒体,增大活塞移动空间,以达到增强锻炼效果的目的,对于心肺功能交叉的患者可以只设置第一筒体,避免锻炼过度,若患者要外出时可以带少量的第二筒体或不带第二筒体,便于患者外出时进行锻炼,并且将第二筒体拆卸之后使用时再进行连接,可以有效节约空间。
23.2.通过刻度标记可以直观的看出患者的锻炼效果。
24.3.在吸水垫放置槽内放置吸水垫,使患者吹气时携带的口水被吸水垫吸收,保证空腔的干燥,减少细菌的滋生。
附图说明
25.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未连接集气罩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有集气罩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第二盖体,2-安装槽,3-连接筒,4-活塞,5-第一筒体,6-连接杆,7-第二筒体,8-第一盖体,9-握把,10-吸水垫放置槽,11-集气罩,12-吸水垫。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
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32.一种肺功能康复训练器,包括可拆卸连接有集气罩11的第一筒体5和与所述第一筒体5可拆卸连接的数个第二筒体7,所述第一筒体5和第二筒体7内均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集气罩11相连通,所述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4,所述活塞4上固定连接有由数根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6组成的活塞杆,所述第一筒体5或第二筒体7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盖体8,所述第一盖体8上设置有与活塞杆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筒体5和第二筒体7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标记。
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5远离所述第二筒体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筒3,所述连接筒3内设置有安装槽2和吸水垫放置槽10,所述吸水垫放置槽10设置在安装槽2与第一筒体5之间,所述垫放置槽10内设置有吸水垫12,所述安装槽2和吸水垫放置槽10均与第一筒体5相连通。
34.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气罩11与安装槽2螺纹连接。
35.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筒3远离第一筒体5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盖体1。
3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5与数个第二筒体7螺纹连接,且当第一筒体5与第二筒体7通过螺纹连接后,第二筒体7与第二筒体7通过螺纹连接后,第一筒体5和依次相连的每个第二筒体7上的刻度标记刚好对准,且从第一筒体5到与第一筒体5距离最远的一个第二筒体7的外表面上的刻度标记连接成一个刻度值依次增大的刻度标记。
37.本实施例中,所述数个连接杆6螺纹连接。
3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5上固定设置有握把9。
3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5与第二筒体7的连接处和第二筒体7与第二筒体7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垫。
4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筒体7设置有3个。
41.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4和空腔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活塞4包括与活塞杆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和套设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硅胶垫,所述硅胶垫的外径大于所述空腔的直径。
4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43.参照图1和图2,使用时,先将根据第二筒体7上的刻数值大小将三个第二筒体7与第一筒体5相连,然后将吸水垫12放入吸水垫放置槽10内,然后通过螺纹将集气罩11安装在安装槽2内,安装好后,患者将嘴部放置在集气罩2内,然后开始向空腔内吹气,随着气体的增多,使空腔内的压力增大,推动活塞4向远离集气罩2的方向移动,当患者感觉无法再吹气或活塞2无法再移动时,可以通过刻度标记查看患者的锻炼情况,若直到活塞2无法再移动时患者感觉还可以继续吹气,则可以再继续加第二筒体7,加强锻炼效果。当该次训练结束
后,用手推动活塞杆,使活塞4复位,即可进行下次锻炼。
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