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感应的互动体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7835发布日期:2023-03-07 19:4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感应的互动体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互动体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感应的互动体验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场馆中的互动体验装置越来越多,一般通过播放音乐或变换图像与参与者进行互动,互动性不强,以使参与者无法进行真正的互动体验。现有互动体验装置一般功能比较单一,即一种装置只能实现一种互动装置,不能实现多种互动体验,互动性较差,且生产制造过程复杂,占用场地空间较多、成本较高;当孩子较多的时候,功能单一的互动体验无法符合满足众多的孩子游乐喜好。
3.现有的互动体验装置一般设置在游乐场或其他户外空间,上述场地人员密集,且儿童居多。人员密集导致其周边的空气流动性差,且现有的互动体验装置没有设置有助于改善周边环境的空气调节系统,即无法保护儿童的呼吸道健康,易造成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不适合儿童进行互动体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互动体验装置的功能单一、无空气调节系统、无法保护儿童的呼吸道健康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感应的互动体验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互动体验装置的功能单一、无空气调节系统、无法保护儿童的呼吸道健康等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可感应的互动体验装置,包括支撑单元、灯光互动单元、蝴蝶互动单元、喷雾单元、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8.所述支撑单元呈半弧形包围结构,其底端设置于地面,用于参与者穿行;
9.所述灯光互动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外壁,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作用下进行灯光调节;
10.所述蝴蝶互动单元呈蝴蝶形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外壁,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作用下模拟蝴蝶飞行;
11.所述喷雾单元嵌设于所述支撑单元,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作用下向所述支撑单元周围进行喷雾;
12.所述监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边缘,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监测是否有参与者穿行所述支撑单元,并将监测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13.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中下部,且分别与所述灯光互动单元、所述蝴蝶互动单元、所述喷雾单元和所述监测单元相连接,用于接收顶端监测单元传输的数据,并分别控制所述灯光互动单元、所述蝴蝶互动单元和所述喷雾单元的运转。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一主体元件、若干第一面板元件和支撑元件,其
中:
15.所述第一主体元件呈半弧形包围结构,其第一端设置于地面,用于设置所述灯光互动单元、所述蝴蝶互动单元和若干第一面板元件;
16.若干所述第一面板元件呈三角形结构,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元件,用于设置所述喷雾单元和所述监测单元;
17.所述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元件的第二端,其底部设置于地面,所述支撑元件上设置有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主体元件,以及设置所述蝴蝶互动单元。
18.进一步地,所述灯光互动单元包括若干第二面板元件、若干照明元件和第一控制元件,其中:
19.若干所述第二面板元件呈三角形结构,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外壁;
20.若干所述照明元件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面板元件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的作用下调节灯光;
21.所述第一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面板元件的内部,并分别与若干所述照明元件、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作用下控制若干所述照明元件进行灯光调节。
22.进一步地,所述灯光互动单元还包括若干防护元件,其中:
23.若干所述防护元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面板元件连接,且罩设于对应的所述照明元件的外部,用于保护若干所述照明元件。
24.进一步地,所述蝴蝶互动单元包括若干第二主体元件、若干翅膀元件、若干第一杆元件、若干第二杆元件、若干转动元件和若干驱动元件,其中:
25.若干所述第二主体元件间隔地设置所述支撑单元的外壁;
26.若干所述翅膀元件分别对称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主体元件的两侧,且分别铰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主体元件;
27.若干所述第一杆元件的第一端分别铰接于对应的所述翅膀元件中下部,用于对应的所述翅膀元件的支撑;
28.若干所述第二杆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主体元件的下方,且其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两所述第一杆元件的第二端相连接;
29.若干所述转动元件的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杆元件的第二端相连接;
30.若干所述驱动元件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转动元件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内部,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作用下间接驱动对应的所述翅膀元件进行扇动。
31.进一步地,所述蝴蝶互动单元还包括若干连接元件,其中:
32.若干所述连接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主体元件的下方,其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两所述第一杆元件的第二端铰接、其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杆元件的第一端相连接。
33.进一步地,所述喷雾单元包括输送元件、喷雾元件和第二控制元件,其中:
34.所述输送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内部,其输入端与供水管路相连接,用于输送用于喷雾的液体;
35.所述喷雾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外壁,且与所述输送元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用于向所述支撑单元周围环境进行喷雾;
36.所述第二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内部,且分别与所述喷雾元件、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作用下向所述支撑单元周围进行喷雾。
37.进一步地,所述喷雾单元还包括消毒元件,其中:
38.所述消毒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内部,并位于所述喷雾元件的上游,所述消毒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喷雾元件相连通,且与所述第二控制元件连接,用于储存和输送用于消毒的消毒液体。
39.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单元包括若干监测元件,其中:
40.若干所述监测元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边缘,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监测是否有参与者穿行所述支撑单元,并将所述监测元件的监测信息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
4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三控制元件,其中:
42.所述第三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中下部,分别与所述灯光互动单元、所述蝴蝶互动单元、所述喷雾单元、所述监测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监测单元的监测信息,并分别控制所述灯光互动单元、所述蝴蝶互动单元和所述喷雾单元进行运转。
43.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44.(1)本实用新型的可感应的互动体验装置,通过蝴蝶互动单元利用蝴蝶的结构形态与参与者的进行互动,煽动蝴蝶的翅膀,增强互动的体验感;
45.(2)本实用新型的可感应的互动体验装置,通过灯光互动单元与参与者的进行互动,增加场景的灯光氛围;
46.(3)本实用新型的可感应的互动体验装置,通过喷雾单元调节周围环境的空气、保护儿童的呼吸道健康;
47.(4)本实用新型的可感应的互动体验装置,通过将灯光互动单元、蝴蝶互动单元与喷雾单元同时设置于支撑单元上,丰富了互动体验装置的功能,提高了互动体验,也节约了空间场地和技术成本。
附图说明
4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感应的互动体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4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灯光互动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蝴蝶互动单元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5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蝴蝶互动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5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蝴蝶互动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5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喷雾单元的示意图(一);
5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监测单元的示意图;
56.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57.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喷雾单元的示意图(二)。
58.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59.10、支撑单元;11、第一主体元件;12、第一面板元件;13、支撑元件;14、标识元件;
60.20、灯光互动单元;21、第二面板元件;22、照明元件;23、第一控制元件;24、防护元件;
61.30、蝴蝶互动单元;31、第二主体元件;32、翅膀元件;33、第一杆元件;34、第二杆元件;35、转动元件;36、驱动元件;37、连接元件;
62.40、喷雾单元;41、输送元件;42、喷雾元件;43、第二控制元件;44、消毒元件;
63.50、监测单元;51、监测元件;
64.60、控制单元;61、第三控制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6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68.实施例1
6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可感应的互动体验装置,包括支撑单元10、灯光互动单元20、蝴蝶互动单元30、喷雾单元40、监测单元50和控制单元60。其中,支撑单元10呈半弧形包围结构,其底端设置于地面,用于参与者穿行;灯光互动单元20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外壁,且与控制单元60相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60的作用下进行灯光调节;蝴蝶互动单元30呈蝴蝶形状,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外壁,且与控制单元60相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60的作用下模拟蝴蝶飞行;喷雾单元40嵌设于支撑单元10,且与控制单元60相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60的作用下向支撑单元10周围进行喷雾;监测单元50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边缘,且与控制单元60相连接,用于监测是否有参与者穿行支撑单元10,并将监测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60;控制单元60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中下部,且分别与灯光互动单元20、蝴蝶互动单元30、喷雾单元40和监测单元50相连接,用于接收顶端监测单元50传输的数据,并分别控制灯光互动单元20、蝴蝶互动单元30和喷雾单元40的运转。
70.当监测单元50监测到有参与者通过支撑单元10时,控制单元60分别控制灯光互动单元20与参与者进行灯光互动、控制蝴蝶互动单元30利用蝴蝶的结构形态与参与者的进行互动、控制喷雾单元40喷发水雾。
71.当参与者通过支撑单元10后,监测单元50监测到无参与者通过支撑单元10时,控制单元60控制灯光互动单元20停止灯光的变换、蝴蝶互动单元30停止互动、喷雾单元40停止喷发水雾,从而使提高互动的趣味性。
72.将灯光互动单元20、蝴蝶互动单元30与喷雾单元40同时设置于支撑单元10上,既极大地提高了互动体验,也节约了空间场地和技术成本。
73.如图2所示,支撑单元10包括第一主体元件11、若干第一面板元件12和支撑元件13。其中,第一主体元件11呈半弧形包围结构,其第一端设置于地面,用于设置灯光互动单
元20、蝴蝶互动单元30和若干第一面板元件12;若干第一面板元件12呈三角形结构,间隔地设置于第一主体元件11,用于设置喷雾单元40和监测单元50;支撑元件13设置于第一主体元件11的第二端,其底部设置于地面,支撑元件13上设置有控制单元60,用于支撑第一主体元件11,以及设置蝴蝶互动单元30。
7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元件11为支撑主体。
7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元件11由若干三角形面板拼接而成的半弧形包围结构。
7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板元件12为三角形面板,其内部用于设置喷雾单元40和监测单元50。
7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板元件12的数量为5个,从左至右依次为左侧三角形面板、左上侧三角形面板、上方一侧三角形面板、上方另一侧三角形面板和右侧三角形面板。
78.其中,左侧三角形面板的两侧边缘与灯光互动单元20相连接;左上侧三角形面板的一侧边缘与灯光互动单元20相连接;上方一侧三角形面板与上方另一侧三角形面板位于第一主体元件11顶端的中部;右侧三角形面板的一侧边缘与灯光互动单元20相连接,且其底端设置于支撑元件13的顶端。
7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元件13为支撑底座。
80.进一步地,支撑单元10还包括标识元件14。其中,标识元件14设置于支撑元件13外壁,用于装饰支撑元件13。
8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标识元件14为logo标识。
8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元件13与标识元件14构成底座logo展示板。
83.如图3所示,灯光互动单元20包括若干第二面板元件21、若干照明元件22和第一控制元件23。其中,若干第二面板元件21呈三角形结构,间隔地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外壁;若干照明元件22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第二面板元件21的顶端,并与第一控制元件23连接,用于在第一控制元件23的作用下调节灯光;第一控制元件23设置于第二面板元件21的内部,并分别与若干照明元件22、控制单元60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60的作用下控制若干照明元件22进行灯光调节。
84.具体地,若干第二面板元件21间隔地设置于第一主体元件11的外壁。
8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板元件21为三角形灯光面板。
8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板元件21为三角形彩色灯光面板、三角形白色灯光面板。
8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面板元件21为4个,分别为左下侧三角白色灯光面板、左上侧三角形彩色灯光面板、左一侧三角形彩色灯光面板和右一侧三角形彩色灯光面板。
88.其中,左下侧三角白色灯光面板设置于第一主体元件11的左侧底端;左上侧三角形彩色灯光面板与左一侧三角形彩色灯光面板的一侧边缘分别与同一第一面板元件12相连接;右一侧三角形彩色灯光面板一侧边缘与一第一面板元件12相连接,且位于支撑元件13的上方。
8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照明元件22间隔嵌设于第二面板元件21。
90.照明元件22的数量与第一面板元件12的数量之比≥1,即至少一第一面板元件12设置至少1个照明元件22。
91.优选地,照明元件22的数量与第一面板元件12的数量之比为1~10。
92.优选地,照明元件22的数量与第一面板元件12的数量之比为6。即每一第一面板元件12设置6个照明元件22,6个照明元件22间隔设置。
9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照明元件22为灯珠。
9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照明元件22包括但不限于彩灯、白灯。
9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元件23为1个,统一控制所有的照明元件22。
9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元件23为若干个。
9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元件23的数量与照明元件22的数量一致,即每一第一控制元件23控制对应一照明元件22。
9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元件23的数量与第一面板元件12的数量一致,即每一第一控制元件23控制对应一第一面板元件12上设置的若干照明元件22。
9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元件23为灯光控制器。
100.进一步地,灯光互动单元20还包括若干防护元件24。其中,若干防护元件24与对应的第二面板元件21连接,且罩设于对应的照明元件22的外部,用于保护若干照明元件22。
10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元件24为透明防护罩,有效隔离喷雾单元40喷发的水雾,保护照明元件22。
10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元件24的数量与第二面板元件21的数量一致。
10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元件24为4个。
104.如图4~图6所示,蝴蝶互动单元30包括若干第二主体元件31、若干翅膀元件32、若干第一杆元件33、若干第二杆元件34、若干转动元件35和若干驱动元件36,其中:若干第二主体元件31间隔地设置支撑单元10的外壁;若干翅膀元件32分别对称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第二主体元件31的两侧,且分别铰接于对应的第二主体元件31;若干第一杆元件33的第一端分别铰接于对应的翅膀元件32中下部,用于对应的翅膀元件32的支撑;若干第二杆元件34设置于对应的第二主体元件31的下方,且其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两第一杆元件33的第二端相连接;若干转动元件35的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杆元件34的第二端相连接;若干驱动元件36的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转动元件35的第二端相连接,驱动元件36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内部,且与控制单元60相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60的作用下间接驱动对应的翅膀元件32进行扇动。
105.具体地,若干第二主体元件31间隔地设置第一主体元件11的外壁;若干驱动元件36设置于第一主体元件11。
106.第二主体元件31呈蝴蝶状。
10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体元件31的数量为6个。
108.翅膀元件32为蝴蝶翅膀。
109.翅膀元件32的数量是第二主体元件31的数量的2倍。
1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翅膀元件32的数量为12个。
111.第一杆元件33的数量与翅膀元件32的数量一致。
11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元件33的数量为12个。
11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元件33为连接杆。
114.第二杆元件34的数量与第二主体元件31的数量一致。
11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杆元件34的数量为6个。
11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杆元件34为支撑杆,第二杆元件34穿设于第一主体元件11。
1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元件35为连接转轮。
11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元件35的第二端与对应的驱动元件36的输出端同轴设置,转动元件35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凸起,连接凸起与第二杆元件34的第二端相连接,以使驱动元件36间接驱动对应的第二杆元件34进行往复运动,进而以使第一杆元件33带动相连接的翅膀元件32进行运动,以呈现煽动蝴蝶的翅膀的效果。
119.转动元件35的数量与第二主体元件31的数量一致。
12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元件35的数量为6个。
12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元件36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第一主体元件11上。
122.驱动元件36的数量与第二主体元件31的数量一致。
12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元件36的数量为6个。
12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元件36为电机。
125.进一步地,蝴蝶互动单元30还包括若干连接元件37。其中,若干连接元件37设置于对应的第二主体元件31的下方,其第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两第一杆元件33的第二端铰接、其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杆元件34的第一端相连接。
126.连接元件37的数量与第二杆元件34的数量一致。
12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元件37的数量为6个。
12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元件37为连接接头。
129.如图7所示,喷雾单元40包括输送元件41、喷雾元件42和第二控制元件43。其中,输送元件41设置于支撑单元10内部,其输入端与供水管路相连接,用于输送用于喷雾的液体;喷雾元件42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外壁,且与输送元件41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向支撑单元10周围环境进行喷雾;第二控制元件43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内部,且分别与喷雾元件42、控制单元60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60的作用下向支撑单元10周围进行喷雾。
130.具体地,输送元件41设置于对应的第一面板元件12的内部;喷雾元件42嵌设于对应的第一面板元件12;第二控制元件43设置于对应的第一面板元件12的内部。
131.其中,用于喷雾的液体包括但不限于纯净水。
132.输送元件41的数量与第一面板元件12的数量之比≥1。
133.优选地,输送元件41的数量与第一面板元件12的数量之比为1~3。
134.优选地,输送元件41的数量与第一面板元件12的数量之比为2。即每一第一面板元件12设置两个输送元件41,两个输送元件41间隔设置。
13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元件41的数量为10个。
13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元件41为输送管道。
137.喷雾元件42的数量与输送元件41的数量一致。
13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喷雾元件42为10个。
13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喷雾元件42为喷头。
140.第二控制元件43的数量与输送元件41的数量一致。
14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元件43为10个。
14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元件43为控制阀。
143.如图8所示,监测单元50包括若干监测元件51。其中,若干监测元件51间隔地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边缘,并与控制单元60连接,用于监测是否有参与者穿行支撑单元10,并将监测元件51的监测信息传输至控制单元60。
144.具体地,若干监测元件51间隔地设置于第一面板元件12的边缘。
145.监测元件51的数量与第一面板元件12的数量之比≥1。
146.优选地,监测元件51的数量与第一面板元件12的数量之比为1~5。
147.优选地,监测元件51的数量与第一面板元件12的数量之比为2。即每一第一面板元件12设置两个监测元件51,两个监测元件51间隔设置。具体地,监测元件51与喷雾元件42间隔设置。
14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监测元件51为10个。
14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监测元件51为红外感应器。
150.如图9所示,控制单元60包括第三控制元件61。其中,第三控制元件61设置于支撑单元10的中下部,分别与灯光互动单元20、蝴蝶互动单元30、喷雾单元40、监测单元50连接,用于接收监测单元50的监测信息,并分别控制灯光互动单元20、蝴蝶互动单元30和喷雾单元40进行运转。
151.具体地,第三控制元件61设置于支撑元件13的中下部,分别与第一控制元件23、驱动元件36、第二控制元件43、监测元件51连接。
15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控制元件61分别与第一控制元件23、驱动元件36、第二控制元件43、监测元件51无线连接。
153.其中,无线连接包括蓝牙连接。
154.第三控制元件61包括控制器、电源、信号传输器等。其中,控制器包括但不限于单片机、plc控制器等。
15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控制元件61还内置定时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喷雾单元40定时进行喷雾,以实现加湿降温的目的。
15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57.当有参与者穿行支撑单元10时,监测元件51将监测信息传输至第三控制元件61,第三控制元件61根据接收的信息判断是否有人穿行支撑单元10,从而发出指令;
158.在第三控制元件61判断有人穿行支撑单元10时,第三控制元件61分别向第一控制元件23、第二控制元件43和驱动元件36发出指令;
159.其中,第一控制元件23控制若干照明元件22进行发光,以实现与参与者的灯光互动;第二控制元件43控制喷雾元件42进行喷雾加湿,保证周围环境的空气湿润度;驱动元件36进行运转,带动转动元件35进行转动,以使驱动元件36间接驱动对应的第二杆元件34进行往复运动,进而以使第一杆元件33带动相连接的翅膀元件32进行运动,以呈现煽动蝴蝶的翅膀的效果。
160.在第三控制元件61判断无人穿行支撑单元10时,第三控制元件61分别向第一控制元件23、第二控制元件43和驱动元件36发出指令,以使灯光互动单元20、蝴蝶互动单元30和
喷雾单元40停止互动。
16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蝴蝶互动单元利用蝴蝶的结构形态与参与者的进行互动,煽动蝴蝶的翅膀,增强互动的体验感;通过灯光互动单元与参与者的进行互动,增加场景的灯光氛围;通过喷雾单元调节周围环境的空气、无法保护儿童的呼吸道健康;通过将灯光互动单元、蝴蝶互动单元与喷雾单元同时设置于支撑单元上,丰富了互动体验装置的功能,提高了互动体验,也节约了空间场地和技术成本。
162.实施例2
163.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
164.如图10所示,喷雾单元40还包括消毒元件44。其中,消毒元件44设置于支撑单元10内部,并位于喷雾元件42的上游,消毒元件44的输出端与喷雾元件42相连通,且与第二控制元件43连接,用于储存和输送用于消毒的消毒液体。
165.具体地,消毒元件44设置于对应的第一面板元件12的内部。
166.喷雾元件42的数量等于输送元件41的数量加消毒元件44的数量;第二控制元件43的数量与喷雾元件42的数量一致。即每一输送元件41匹配对应一喷雾元件42和对应一第二控制元件43;每一消毒元件44匹配对应一喷雾元件42和对应一第二控制元件43。
16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消毒液体包括但不限于医用消毒酒精,起到消毒灭菌的效果,尤其适用于疫情期间,有效预防病菌传播,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能。
16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消毒元件44为内置加压泵的消毒储存瓶。
169.在无人穿行支撑单元10时,消毒元件44根据第二控制元件43的指令,通过喷雾元件42向支撑单元10周围喷洒的消毒液体,进而对支撑单元10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
17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增设消毒元件,以使喷雾单元具备消毒灭菌的功能,有效预防病菌传播,保护参与者的身体健康。
1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