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康复用多功能训练架。
背景技术:2.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3.例如申请号为:202121591503.2的专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一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训练架,所述训练架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双滑轮架,所述双滑轮架的外表面绕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重力吊块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顶部另一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4.上述实用新型的旋转座能够便于放置手臂,五个硅胶指环套能够便于对手部五根手指进行限位固定,绑带对手臂进行固定,液压缸能够带动旋转座进行旋转,使手指通过套设硅胶指环套拉伸到临界位置,重力吊块能够对手部的五根手指进行施加拉力,从而可以对五根手指进行连续训练,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成本低,便于广泛生产使用,具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5.但上述实用新型仅能用于手部康复,在实际使用中,适用的范围较小。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用多功能训练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康复用多功能训练架,包括底板、支撑板、安装筒、安装座、转动装置和固定装置;
8.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轴、曲柄和安装板,所述曲柄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所述安装板转动安装在所述曲柄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的中心孔内;
9.所述安装筒与所述安装座一体成型,所述安装筒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的外部,所述安装筒通过所述固定装置相对所述支撑板固定,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
10.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纹杆、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和螺纹孔,所述第二插孔贯穿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端,多个所述第二插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插孔贯穿所述安装筒的前端面后伸入所述安装筒内腔,所述螺纹孔沿所述安装筒内腔的后端面向后延伸,所述螺纹杆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后与所述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后端面固定设有把手。
12.优选的,所述安装筒内腔的左右两壁和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壁均为弧形。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前后对称设有贯穿所述安装板上下两端的贯穿槽。
14.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套装有橡胶套筒。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通过在支撑板的外部设置可上下滑动的安装筒,并能够通过固定装置将安装筒相对支撑板固定,从而能够根据需求调节与安装座转动连接的转动装置的高度,能够根据患者需求实现手部康复和腿部康复的多种功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左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筒和安装座截面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俯视图。
22.图中:1、底板;2、支撑板;3、安装筒;4、安装座;5、转动装置;51、转轴;52、曲柄;53、安装板;531、贯穿槽;532、橡胶套筒;6、固定装置;61、螺纹杆;611、把手;62、第一插孔;63、第二插孔;64、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一
2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康复用多功能训练架,包括底板1、支撑板2、安装筒3、安装座4、转动装置5和固定装置6;
29.所述转动装置5包括转轴51、曲柄52和安装板53,所述曲柄52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轴51的左右两端,所述安装板53转动安装在所述曲柄52远离所述转轴51的一端,所述转轴51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座4的中心孔内;
30.所述安装筒3与所述安装座4一体成型,所述安装筒3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板2的外
部,所述安装筒3通过所述固定装置6相对所述支撑板2固定,所述支撑板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
31.请着重参考图2、图3、图4,通过螺纹杆61依次贯穿第一插孔62、第二插孔63后与螺纹孔64通过螺纹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将安装筒3和安装座4相对支撑板2固定;进一步的,通过在螺纹杆61的后端面设置把手611,能够通过转动把手611方便的带动螺纹杆61转动;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安装筒3内腔的左右两壁和支撑板2的左右两壁均为弧形,能够保证安装筒3与支撑板2的相对位置,保证第一插孔62、第二插孔63和螺纹孔64相互对应。
32.需要说明的是,把手611的外壁可设置防滑网纹,也可以将把手611设置成三角形、五瓣花等方便转动的形状。
33.请着重参考图5,通过在安装板53上设置贯穿槽531,能够在进行手部康复训练时,将手插入贯穿槽531内握住安装板53的中部,方便抓握;进一步的,在安装板53的中部套装橡胶套筒532,从而能够提高抓握的舒适度。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35.手部康复时,将患者乘坐的轮椅固定(也可将患者搬运到固定效果较好的椅子上),然后扳动本装置至患者处,移动底板1的位置,使得患者能够方便的抓握前后两侧的安装板53,进一步的,滑动安装筒3,调节转动装置5的位置,使得患者能够抓握到上下两侧的安装板53,然后将螺纹杆61依次贯穿第一插孔62、第二插孔63后与螺纹孔6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从而将转动装置5相对支撑板2固定;腿部康复时,采用类似方式调节转动装置5的高度,使得患者能够实现腿部的锻炼。
36.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增加底板1的稳定性,可在底板1的下端面设置多个真空吸盘。
37.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