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越型和挑战型结合的游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6887发布日期:2023-03-24 17:1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越型和挑战型结合的游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游乐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穿越型和挑战型结合的游乐装置。


背景技术:

2.游乐装置是指用于经营目的,在室内或室外的某个封闭区域内运行,承载游客游乐的载体。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游乐装置充分运用了机械、电、光、声、水、力等先进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惊险性于一体,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普遍喜爱。对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锻炼人们的体魄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城市环境,游乐设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根据驱动方式不同,游乐装置大致可分为有动力游乐装置和无动力游乐装置两种,其中,网道穿越型和高空挑战类游乐项目是目前广受好评的两种无动力游乐项目。目前,网道穿越型游乐装置和高空挑战型游乐装置都是独立的两个装置,对于游乐场来说,需要同时配备这两种游玩项目,就必须有比较大的营业场地来安装这两种装置,然而对于一些营业场地受限的游乐场根本没办法同时安装这两种装置;基于此,目前急需一种能够同时具备上述两种游玩项目的游乐装置,以适应营业场所较小的游乐场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穿越型和挑战型结合的游乐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网道穿越机构和高空挑战机构,所述高空挑战机构设置在所述网道穿越机构的上方;所述网道穿越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穿越机构、第二穿越机构和第三穿越机构,所述第一穿越机构的两端、第二穿越机构的两端及所述第三穿越机构的两端分别设有穿越中转平台;所述高空挑战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挑战机构、第二挑战机构和第三挑战机构,所述第一挑战机构、第二挑战机构和第三挑战机构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高空中转平台,所述第一挑战机构、第二挑战机构和第三挑战机构的上方分别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楼梯,所述楼梯中部设有游客休息平台,所述楼梯用于连接地面和其中一个高空中转平台。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机构上设有滑梯,所述滑梯用于连接地面和其中一个穿越中转平台。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道穿越机构还包括入口爬网、第一爬网和第二爬网,所述入口爬网用于连接地面和其中一个穿越中转平台,所述第一爬网和第二爬网分别用于连通上下两个穿越中转平台。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越型和挑战型结合的游乐装置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所述高空挑战机构设置在上层,所述第二穿越机构设置在中层,所述第一穿越机构设置在下层,所述第三穿越机构从中层延伸至下层。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安全轨道和安全带,所述安全轨道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安全带与所述安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安全带用于套挂在游客的身体上。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穿越机构为v型网道,所述第一穿越机构包括v形网架和第一过道绳缆,所述v形网架与所述第一过道绳缆连接,所述第一过道绳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v形网架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v形网架的内侧设有第一障碍机构。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穿越机构为圆形网道,所述第二穿越机构包括圆形网架和第二过道绳缆,所述圆形网架与所述第二过道绳缆连接,所述第二过道绳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圆形网架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圆形网架的内侧设有第二障碍机构。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穿越机构为方形网道,所述第三穿越机构包括方形网架和第三过道绳缆,所述方形网架与所述第三过道绳缆连接,所述第三过道绳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方形网架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方形网架的内侧设有第三障碍机构。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挑战机构包括过道网绳,所述过道网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挑战机构包括多个平衡木,每个平衡木的两端均设有吊绳,所述吊绳分别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第三挑战机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秋千,每个所述秋千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本技术中将网道穿越机构和高空挑战机构同时集成到支撑机构上,使得一个游乐装置同时具备网道穿越和高空挑战两种游乐方式,满足一些营业场所较小的游乐场的安装需求,提升实用性;由此同时,高空挑战机构与网道穿越机构分开设置,即高空挑战机构设置在网道穿越机构的上方,能够实现对高空挑战和网道穿越两种项目的游客进行分流管理,提高游客的游玩体验好感。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高空挑战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穿越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穿越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穿越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挑战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挑战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挑战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如图1-8所示,一种穿越型和挑战型结合的游乐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支撑机构1为该游乐装置的主体安装机构,主体采用钢结构制成,包括多个立柱101,立柱101的底端与地面固定安装,立柱101上安装有横梁102,立柱101的顶端安装有钢结构屋顶103,通过立柱101和钢结构屋顶103使得整个支撑机构1整体结构牢固,不会出现晃动,确保游客游玩的安全。支撑机构1上设置有网道穿越机构和高空挑战机构,高空挑战机构设置在网道穿越机构的上方;其中,网道穿越机构难度较小且不需穿戴安全装置,主要游玩方式为攀爬及网道穿越,适用于全年龄层游客互动游玩;高空挑战机构难度较大且必须穿戴安全装置,主要游玩方式为障碍穿越,对游客体力、平衡度均有较大要求,适用于富有挑战精神的游客游玩体验。
29.该游乐装置中将网道穿越机构和高空挑战机构同时集成到支撑机构1上,使其同时具备网道穿越和高空挑战两种游乐方式,满足一些营业场所较小的游乐场的安装需求;由此同时,将高空挑战机构与网道穿越机构分开设置,能够实现对高空挑战和网道穿越两种项目的游客进行分流管理,提高游客的游玩体验好感。
30.该游乐装置可大致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网道穿越机构设置在中下两层,高空挑战机构设置在最上层。
31.具体地,网道穿越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穿越机构2、第二穿越机构3和第三穿越机构4,游客可依次游玩三个穿越机构,且三个穿越机构分别设置不同类型的网道结构,提升游玩的多样性,提升游客的游玩好感;而且第一穿越机构2的两端、第二穿越机构3的两端及第三穿越机构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穿越中转平台5,穿越中转平台5与立柱101和横梁102固定连接,可供游客休息。第一穿越机构2设置在该游乐装置的下层,第二穿越机构3设置在该游乐装置在中层,第三穿越机构4从该游乐装置的中层延伸至下层。
32.网道穿越机构还包括入口爬网6、第一爬网7和第二爬网8,入口爬网6用于连接地面和下层的其中一个穿越中转平台5,第一爬网7和第二爬网8分别用于连通上下两层相对应的两个穿越中转平台5。入口爬网6、第一爬网7和第二爬网8均采用绳网结构,游客可通过攀爬相应的爬网到达预定穿越中转平台5;其中,入口爬网6整体成上小下大的扇形形状,使得网道穿越机构的入口处能够容纳更多的游客攀爬,防止入口拥堵。立柱101的一侧固定安
装有滑梯104,滑梯104通过支撑架105固定安装在立柱101的一侧,滑梯104的下端与地面相连,滑梯104的上端与中层的一个穿越中转平台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梯104,当游客完成网道穿越机构的游玩后,可通过滑梯104从中层的穿越中转平台5回到地面,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好感。
33.该游乐装置中网道穿越机构的具体游玩路径如下:首先游客通过攀爬入口爬网6,到达下层的一个穿越中转平台5,再通过游玩穿越第一穿越机构2到达另一个下层的穿越中转平台5,再通过攀爬第一爬网7到达中层的一个穿越中转平台5,之后通过游玩穿越第二穿越机构3到达另一个中层的穿越中转平台5,之后再通过游玩穿越第三穿越机构4到达第三个下层的穿越中转平台5,之后通过攀爬第二爬网8到达第三个中层的穿越中转平台5,最后通过滑梯104回到地面,完成一次网道穿越游玩。
34.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穿越机构2、第二穿越机构3、第三穿越机构4、第一爬网7和第二爬网8的游玩顺序以及设置方式也可以是其它任意一种的组合方式。
35.如图3所示,第一穿越机构2整体为v型网道结构,且总体编织成封闭形状,能够防止游客跌落,确保游玩安全。第一穿越机构2包括v形网架21和第一过道绳缆22,v形网架21与第一过道绳缆22连接,第一过道绳缆22的两端分别设有v形框架23,v形框架23分别与立柱101和横梁102固定连接;v形网架21的两端分别与v形框架23固定连接,v形网架21的内侧设有第一障碍机构24;第一障碍机构24包括挂在v形网架21内部的健身球和不锈钢圈。游客穿越游玩时,脚可以踩在第一过道绳缆22,双手扶着v形网架21的两个侧壁,而且需要穿越障碍物前进,增强游玩体验感。
36.本实施例中,第一过道绳缆22由六股钢丝绳编织而成,底部铺设7-101根六股钢丝绳、锦纶绳捆绑成一根直径约1020mm的整绳。
37.如图4所示,第二穿越机构3整体为圆形网道结构,且总体编织成封闭形状,能够防止游客跌落,确保游玩安全。第二穿越机构3包括圆形网架31和第二过道绳缆32,圆形网架31与第二过道绳缆32固定连接,第二过道绳缆32的两端分别设有圆形框架33,圆形框架33分别与立柱101和横梁102固定连接,圆形网架31的两端分别与圆形框架33固定连接,圆形网架31的内侧设有第二障碍机构34;第二障碍机构34包括设置在圆形网架31内部的钢丝绳和钢丝网。圆形网架31由平行于第二过道绳缆32的钢丝绳和垂直于第二过道绳缆32的圆形钢丝绳编织而成,两种钢丝绳等间距分布,使得圆形网架31整体呈网格结构,网格尺寸为1020*1020mm。游客穿越游玩时,脚可以踩在第二过道绳缆32,用双手扶着圆形网架31的侧壁,而且需要穿越障碍物前进,增强游玩体验感。
38.如图5所示,第三穿越机构4整体为方形网道结构,且总体编织成封闭形状,能够防止游客跌落,确保游玩安全。第三穿越机构4包括方形网架41和第三过道绳缆42,方形网架41与第三过道绳缆42固定连接,第三过道绳缆42的两端分别设有方形框架43,方形框架43分别与立柱101和横梁102固定连接,方形网架41的两端分别与方形框架43固定连接,方形网架41的内侧设有第三障碍机构44;第三障碍机构44包括设置在方形网架41内部的防腐木板和工程塑料板。方形网架41由平行于第三过道绳缆42的钢丝绳和垂直于第三过道绳缆42的钢丝绳编织而成,两种钢丝绳等间距分布,使得方形网架41整体呈网格结构,网格尺寸为1020*1020mm。游客穿越游玩时,脚可以踩在第三过道绳缆42,用双手扶着方形网架41的两个侧壁,而且需要穿越障碍物前进,增强游玩体验感。
39.高空挑战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挑战机构9、第二挑战机构14和第三挑战机构11,第一挑战机构9、第二挑战机构14和第三挑战机构11总体呈三角形分别,且三个挑战机构两两相连,三个挑战机构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高空中转平台12,高空中转平台12与立柱101和横梁102固定连接,可供游客中转休息或排队;第一挑战机构9、第二挑战机构14和第三挑战机构11的上方分别设有防护机构13,防护机构13与立柱101和横梁102固定连接,高空挑战项目的特性是晃动性较大大,手抓的支点较少,通过防护机构13能够给游客游玩时提供安全保障。
40.支撑机构1还包括楼梯106,楼梯106的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高空中转平台12固定连接;游客通过楼梯106可直达高空中转平台12,进而游玩高空挑战项目,使得该游乐装置能够实现对游客进行分流管理,确保安全,也能提高游客的体验好感。楼梯106的中部设置有游客休息平台107,游客休息平台107可用于游客休息和排队。
41.该游乐装置高空挑战机构的游玩路径如下:游客从楼梯106直达其中一个高空中转平台12,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穿戴好防护机构13,然后进入到第一挑战机构9,通过第一挑战机构9后进入到另一个高空中转平台12,再通过第二挑战机构14到达第三个高空中转平台12,之后通过第三挑战机构11回到最初的那个高空中转平台12,再通过楼梯106回到地面,完成一次高空挑战项目。
42.具体地,如图6-8所示,防护机构13包括安全轨道131和安全带132,安全轨道131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01或横梁102固定连接,安全带132的一端安装有滑轮,滑轮与安全轨道131滑动连接,安全带132远离滑轮的一端用于套挂在游客的身体上;游客在前进过程中,安全带132会带动滑轮在安全轨道131内滑动,通过安全带132与安全轨道131的配合确保游客的安全。
43.第一挑战机构9包括过道网绳91,过道网绳91的两端分别与立柱101固定连接;第二挑战机构14包括多个平衡木141,相邻的两个平衡木141收尾相接,每个平衡木141的两端均设有两条吊绳142,吊绳142远离平衡木141的一端分别与横梁102固定连接;第三挑战机构11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秋千111,每个秋千111的两端分别与横梁102固定连接。
44.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挑战机构9、第二挑战机构14和第三挑战机构11也可以是其它结构,而且三者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其它任意组合关系。
45.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技术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对本技术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